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曾经总结了“游击战十六字诀”,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个“游击战十六字诀”,是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也成为我军进行游击战的“独门秘诀”,屡战屡胜。
不过,粟裕将军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应该“敌进我进”,才是取胜之道。
粟裕第一次提出“敌进我进”,是在1935年8月。
当时,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粟裕则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左冲一下,右荡一下,始终没有被消灭,反而发展出了3000多人的游击队,因此,成为蒋介石的心头大患,专门派罗卓英率10万大军前来围剿。
罗卓英这个人咱以前专门介绍过,跟陈诚是保定同学,堪称陈诚手下的头号干将,后来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指挥能力在国军中是数得着的。
粟裕也深知罗卓英的实力,而且双方的兵力更是相差悬殊,这仗怎么打?
如果按照游击战的常规操作,应该“敌进我退”,避敌锋芒,先行撤退,但是,粟裕却提出了另一个思路——“敌进我进”!
什么意思呢?粟裕认为,敌军如此大规模地包围过来,退又能退到哪儿去?只会被敌军继续追着打,倒不如“敌进我进”,南方地形复杂,山高水多,敌军再怎么严密,也难免会有漏洞,我们就从这些漏洞里面钻过去,钻到敌军的后方,不就彻底安全了吗?
于是,粟裕留下一部分队伍,吸引敌军注意力,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趁着夜色从敌军的“漏洞”钻了过去,神不知鬼不觉。
钻过去之后呢?粟裕也没闲着,而是大张旗鼓,吸引罗卓英转过头来继续追他们。如此几次,把罗卓英的10万大军拖得疲惫不堪,也让罗卓英见识到了粟裕的“不按常理出牌”。
后来,粟裕就是靠着这个大胆的战术,屡次突破敌军的围剿,让敌军完全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
当然,这个战术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却是充满了危险,比如,你钻漏洞的时候,万一碰上了敌军怎么办?游击队可没有什么先进的联络设备,全部靠人工来探测敌情、联系部队,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敌军发现,一旦被发现,就会陷入苦战,甚至全军覆没!
因此,粟裕在那段时间时刻都保持着警惕,连睡觉都只能闭着半只眼,一有敌情,迅速转移!
很多人都知道,粟裕喜欢看地图,有时候在地图前面一看就是半天,一动不动,像老僧入定一样,其实,这都是粟裕将军在长期的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能力。
每到一个地方,粟裕都会对当地的地形进行考察,大到一座山、一条河,小到一个转弯,一个岔口,甚至是一棵树、一块石头,全都了如指掌,因此才能在转移的时候做到从容不迫,不出一点差错。
后来,林彪曾经评价说:“粟裕同志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
至于这个“敌进我进”的战术,后来也被很多人借鉴过,比如刘伯承、罗荣桓,在抗战时期都有过尝试,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军游击战的经验。
因此,粟裕能被称为跟毛主席、刘伯承等人并列的军事家,是实至名归的!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