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马岱皮肤台词,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零?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喻意是处理大事时,缺乏有能力的骨干力量,让能力一般的人来负责。这么来说廖化的话,是非常冤枉的,三国中的廖化将军,绝非平庸的人,他不仅为人忠厚,更是武艺超群,文武俱备,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人。
且不说《三国演义》中与历史上的廖化有较多不相符合,就在《三国演义》中,廖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将军,只是没有进入罗贯中笔下浓墨重彩渲染的范围,只是让廖化充当了陪衬“绿叶”。
廖化不是“黄巾”出身罗贯中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给廖化加上了一个“黄巾”军的出身,这无异于对廖化的人生上加了一个污点,是一个造过反的人,因而不能用于关键的岗位。实际历史上的廖化,不仅出身名门望族,很早就开始追随刘备,并在关羽手下任主薄。在关羽手下干,没有两把刷子的话,能在关羽帐下一直干下去吗?
小说是一门艺术,只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蜀汉的关键人物,只能牺牲其它的一些有过贡献的人物,并把他们身上的优点和事迹揉合到了关键人物的身上。因此,给廖化一个不好的出身,也是为后面的不重用留下一个伏笔。
廖化是蜀汉大将,官至右车骑将军。尤其是在蜀汉后期,廖化在蜀国的军事地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次独挡一面,廖化各个击破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廖化于成重山筑守抵挡郭淮;在白水南岸扎营对峙邓艾,都以出色的能力完成任务。
廖化是先锋专业户廖化对刘备忠心耿耿,身经百战,无论安排在什么位置、担当什么任务,都没有丝毫含糊。无论是在关羽、诸葛亮还是姜维的帐下时,廖化在多次征战中担任先锋,是三国中担任先锋最多的专业户。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当先锋的是廖化,一鼓作气攻下襄阳;在战争后期,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被困时,是廖化突破重围到上庸、到成都,寻求援军救关羽;诸葛亮北伐战争中,廖化与关兴为先锋,一路冲杀,认真落实诸葛亮的作战意图,攻城掠地,屡立战功,在其中的战斗中,差点生擒司马懿;在随同姜维的北伐中,数次担任先锋作战。廖化从年轻到年老,征战中是先锋的首要人选,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从没有因为先锋的误导致失败,可谓是三国第一“先锋专业户”。
总结廖化在征战中,为蜀汉事业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付出了终生的心血,虽然没有立下关羽、张飞等那样的显赫功绩,却也是尽忠竭力、勤勤恳恳、精忠报国。有红花,就必须有绿叶,才能相得益彰,没有无数的绿叶为基础和衬托,红花也就没了对比、没有了意义。廖化能力是强大的,这与他优秀的人品是分不开的,不争功、不计较,是个老实人,怎么罗贯中写个小说,也爱欺负老实人呢?
曹操八虎将VS刘备五虎上将?
不说三国演义三国志。单说大致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刘关张史实上并没有桃源结义,曹操也没有那么坏。三国以东吴降魏司马灭蜀天下统一归晋而结束。
曹操八虎上将,因典韦早死,徐晃又另称“无敌将”故不在其列。分别是痴虎将许褚、二虎将张辽、三虎将乐进、四虎将李典、五虎将曹仁、六虎将曹洪、七虎将夏侯渊、八虎将夏侯惇。刘备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人
关羽降汉时河北袁绍进攻曹操,袁手下名将颜良文丑,曹操均不能敌无奈只有请关羽出马, 成就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英明。水淹曹操七军,导致曹操差点要迁都,不能说不强!
张飞当阳桥喝退曹操百万兵那也是存在的,而且也是三国中吕布唯一害怕,吃闷气的人。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 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赵云单骑救主是真实历史,但七进七出是小说虚构的。曹操啊你手下那么多大将怎么就揽不住一个抱孩子的赵云呢!
马超追的曹操割须弃袍 与张飞挑灯夜战不败,又被曹操成为颇有吕布当年英姿!
黄忠年过6旬战关羽不败,七旬定军山斩曹大将曹洪。
而曹操大将中典韦算是个真汉子在没有兵器的情况下(死人算兵器么?)硬是保护了曹操周全,死后好久也没人敢靠近。另一个真男人夏侯惇拔矢啖睛,厉害厉害!我个人认为还是五虎将比八虎将能强上一些
五虎上将中最惨的一个是谁?
01.关羽之死最凄凉!
关羽从一位背负命案、流亡江湖的武夫,历经灭黄巾、讨董卓、战徐州、解白马,然后鏖战赤壁、攻取长沙、镇守荆州、攻拔襄阳、围困樊城,一步步走向了人生巅峰。关羽从社会底层起步,一路摸爬滚打,干到了镇守大州的集团副总、军区司令,随着身份的水涨船高,其心态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从傲慢转变到张狂,再一步步渐变到不可一世!对于本集团的同僚,关羽不服诸葛亮、挑衅马超、鄙视黄忠、威吓糜芳,屡次引发潜在的内部骚乱;对于东吴集团的盟友,关羽根本没有以和为贵,而是藐视鲁肃、羞辱诸葛瑾、狂骂孙权、小瞧陆逊、无视吕蒙,给自己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对于曹魏集团的敌军,关羽也没有面北而拒,而是选择了逞强进攻、倾巢出动,完全背离了诸葛亮一再嘱托的战略方针。
随着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已经达到了“华夏震于英风”的人生巅峰,但随着吕蒙白衣渡江、徐晃长驱直入,关羽却突然狠狠地跌落下了神坛!
飞得越高,摔得越重!在那个寒冬腊月的临沮小道上,关羽奋力向前突围,却被绊马索放倒,一头扎到了雪地里,最终被马忠擒获。
遥想当年,关羽是多么神勇:顷刻间斩杀华雄,将首级甩到了诸侯帐下;一刀斩杀了颜良,割下首级献于曹操面前;三刀砍怯了文丑,照脑后一刀将首级砍下;一通鼓未尽而斩杀了蔡阳,那首级径自滚落到张飞面前!然而这一刻,关羽被推到了孙权面前,内心不胜凄惶,但他坚守了最后的骄傲,最终被斩首!关羽死后,首级被悬挂到麦城用以招安。
如日中天的辉煌,骤然间呈现出断崖式的崩坍,这是一种怎样的落差?从不可一世的威风八面,顷刻间变成了孤立无援的英雄末路,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凄凉!
02.张飞之死最窝囊!在五虎将之中,关羽曾经栖身曹营,赵云曾是公孙瓒的部曲,马超是被劝降而来,黄忠也是长沙的中郎将,而屠猪卖酒出身的张飞,却至死都在追随者刘备,可以说,张飞是最根正苗红的!此外,张飞之忠义,丝毫不比关羽差分毫,尤其是他对桃园结义之情,思之让人动容,他误会关羽背叛,就能够持矛猛捅,他闻听关羽战死,就哭到口中吐血。央视版演义中,张飞哭关羽的那个段落,至今都不敢再看。
张飞仗义,看到卢植被囚禁,他就敢于提刀冲向官差;看到董卓飞扬跋扈,他就要诛杀忘恩负义之人;看到督邮鱼肉百姓,他就要甩开鞭子为民除害;看到吕布反复背叛,他就敢当面怒骂三姓家奴。仗义每是屠狗辈,此话诚不我欺也!
张飞睿智,他表面上粗鲁,却暗藏狡黠,千万不要认为他只是个莽汉武夫。醉酒赚刘岱、用计生擒并义释严颜、瓦口关计败张郃,都堪称武将用计的上佳表现!此外,当阳桥一战,张飞让十余骑部下在树林内上演了无中生有的伏兵之计,也堪称一绝!
张飞生猛,绝对是三国第一猛人!吕布为天下第一,但他最怕张飞,屡次被张飞藐视;许褚为曹营第一武将,但他最不愿意见到张飞,因为每次都走霉运;马超神威天降,把曹操杀到割须断袍,把许褚杀到裸奔弃刀,但他愣是被张飞逼到率先诈败;张郃机警狡猾,被刘备、诸葛亮深为忌惮,但他被张飞杀到片甲不留!
如此重情、仗义、睿智、生猛的张飞,却栽倒在了酒上!关羽死后,张飞挂孝出征,在怒火攻心下乘醉鞭打了下属,最终被范强、张达刺死在营帐内,首级也被带到了东吴。
典韦醉酒,战死;许褚醉酒,被张飞废了;张飞醉酒,也一命归西;再好的琼浆玉液,也可能是穿肠的毒药!
张飞不听刘备的屡次劝诫,最终因酒而死,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吧!然而作为一代名将,没能战死沙场,却稀里糊涂地死在了睡梦中,实在太窝囊!
03.黄忠之死最悲壮!黄忠出道即巅峰,与关羽酣战一百余合,令对方由衷赞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此后还一箭射中对方的盔缨,令其羞赧而退。魏延杀韩玄、献长沙,但黄忠却羞愧到抱病不出,经刘备亲自相请才诚愿归顺。
黄忠有箭神之称,能开两石之弓,但在诸葛亮智激之下,以七十余岁的高龄,却能拉开三石之弓,还直接将两条铁弓拽折!
定军山一战,黄忠居高临下,一刀斩杀了曹操的西路军司令夏侯渊,令汉中为之震动。可以说,刘备夺取汉中并进位汉中王,黄忠当居首功!
刘备分封五虎将,关羽却羞于同黄忠为伍,但黄忠却不计前嫌,在夷陵之战中追杀潘璋,誓要为关羽报仇,可惜孤军深入,被东吴四猛将围攻,又被马忠射中了致命一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黄忠被救回营中,但箭疮痛裂、崩血不止,在临终之际,向刘备吐露心声,“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在笔者心目中,三国名将之死,徐晃、张辽、甘宁等人都比较潦草,而太史慈、黄忠却无比悲壮。太史慈的豪言壮语,至今都在响彻耳畔,而老将黄忠的遗言,也令人唏嘘之余又钦佩不已!
马革裹尸而还,黄忠此生无憾矣!
04.马超之死最匆忙!马超十七岁少年出道,就大放光彩,在长安城外枪挑了王方、生擒了李蒙,但这只能算小试牛刀。十八年后,马超兴兵雪恨,率西凉铁骑一举攻克了长安、潼关,将曹洪、徐晃等人杀到狼狈而逃。潼关渭水之战,马超大发神威,不仅把曹营诸将打了个通关,还差点要了曹操的性命。这一战,让马超的名声响彻中原,甚至曹操也大发感慨,“马儿不死,吾死无葬地也”!葭萌关之战,张飞夜战马超,再一次将马超的威名推向了高不可攀的山巅!随着诸葛亮用计、李恢说降,马超最终归顺到刘备集团。
然而,在此前屡战辉煌、声威震天的锦马超,在归顺蜀汉后,竟然突然变得没有了任何存在感。关羽扬言比武,马超并没有表态;汉中之战,马超也只是打了个酱油;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马超位列五虎将,但无实质兵权;刘备死后、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马超镇守西平关,令羌族不战自退;诸葛亮南征,马超代替魏延镇守汉中;但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兵至沔阳,却赫然出现了马超的坟墓,“马岱挂孝,孔明亲自祭之”。
其实,后期的马超,其战斗力及震慑力还是无可替代的,但他却成了超级龙套角色,在汉中之战后,他没有一次露脸,更没有一句台词,只是出现在别人的口述中。
正所谓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但马超这样一位光芒万丈的当世虎将,竟然彻底被雪藏,甚至连临终场景都懒得交代,死的实在太匆忙了!
05.赵云之死最安详!卧牛山,赵云在刘备面前滚鞍下马、拜伏道旁,表示情愿誓死追随,“虽肝脑涂地,无恨矣”;长坂坡,刘备摔了孩子,赵云动情,“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桂阳城,刘备保媒,赵云却说“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白帝城,刘备托孤,赵云声泪俱下地再拜,“臣安敢不效犬马之劳”!
自跟随刘备以来,赵云临阵不退、遇敌则先,直到诸葛亮首次北伐之际,赵云已经七十余岁了,但仍然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但在厉兵秣马的诸将名单中,赵云却意外旁落了!在诸葛亮面前,赵云据理力争,“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诸葛亮为之动容,三军为之慨然!
在凤鸣山一战中,赵云力斩五将,却高开低走,最终在追杀夏侯楙时遭遇伏兵,冲杀一天后始终不能突围,只好下马少歇、卸甲而坐,甚至产生了“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的绝望,最终要靠子侄辈的救援才得以杀出血路。
长坂坡的辉煌早已远去,凤鸣山的落寞犹在眼前,赵云心中绝对五味杂陈,即便是乘风破浪的英雄,也终有老去的一刻!此战过后,赵云也基本走向了人生终点。二次北伐前,诸葛亮整装待行,但是庭前松树忽然被骤风折断,诸葛亮当即大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赵云最终未能战死沙场,而是病逝于家中,算得上寿终正寝。赵云未负生平所学,不坠青云之志,他从未忘却追随刘备的初心以及匡复汉室的壮志!在临终之际,赵云没能看到汉室一统,大概会有些许遗憾,但回首一生,称得上无愧无悔,可以安详的闭眼了!
小结:在五虎将的结局中,关羽之死最凄凉,张飞之死最窝囊,黄忠之死最悲壮,马超之死最匆忙,而赵云之死最安详!谁的结局最惨呢?个人认为还是张飞最惨,其次是关羽。
上述所有分析,均基于演义剧情。那么在历史上,这五人谁最惨呢?愚认为马超最惨!
马超命运多舛,有数次难以回首的惨痛经历,最终在如履薄冰中黯淡辞世。在历史中,关羽、张飞、赵云的人生历程及最终命运,大致与演义相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关、张被称为万人敌、荣入武庙,而赵云也被民间追捧。黄忠在夷陵之战前就病死了,但凭借定军山一战,足可以铭记史册、让后世传颂。但马超的历史形象,与演义中相去甚远,他被罗贯中美化太多了!
我们粗略看一下马超的人生经历。
1.马超屡次拒绝了曹操的招揽,在马腾与马休、马铁入朝为官后,马超接管了父亲马腾的西凉骑兵,拥兵自重。当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时,需要经过马超的地盘,马超以为这是假道伐虢之计,于是联合关中诸军直接造反了。为此,曹操将马腾三父子及其宗族二百余口全部斩杀殆尽。
2.潼关战败后,马超再次卷土重来,攻占了冀城,将已经投降的凉州刺史韦康灭门,也因此导致韦康旧部(杨阜、姜叙、赵昂、尹奉等人)的誓死抵抗。后来,马超去攻打杨阜、姜叙,而梁宽、赵衢却占据了冀城,并将马超的长子以及他的妻子杨氏全部杀死在冀城。马超暴怒之下,血洗了历城百姓,将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全部屠戮!马超最终惨败,投奔到汉中张鲁那里。
3.张鲁曾经想招马超为女婿,但有人议论说“马超克妻克子”,于是张鲁作罢。马超向张鲁借兵,想要反攻凉州,但最终兵败。在刘备入川之际,马超主动写信请求归附,在李恢的牵线下得到应承,马超立即带着马岱前去投靠,甚至仓促间顾不上庶妻和次子,也丢下了大将庞德。曹操平定汉中后,将马超的庶妻董氏赏赐给了阎圃,而将马超的庶子马秋交给了张鲁处理。张鲁略作权衡,就直接把马秋杀掉了!
4.刘备忌惮马超的实力与威名,更忌讳他反复多变的性格,因此不敢委以重任,虽然加封为骠骑将军,但只是有名无实。在蜀汉阵营中,不管是刘备的原班人马,还是荆州集团,抑或是益州集团,马超都难以融入,他几乎没什么朋友,一直生活在如履薄冰之中。在投靠到刘备集团的第二年除夕夜,董种(庶妻董氏之弟)向马超恭贺新年,但马超却捶胸顿足地说,“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反相贺邪?”
5.马超归附刘备后,再度娶妻生子,八年后,马超郁郁而终。在临终之际其言也哀,他向刘备提出了唯一的遗愿,“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深托陛下,余无复言。”马超死后,其幼子马承袭爵了斄乡侯之位。
马超的凄惨遭遇,与其性格及人品密不可分。马超年少时逞强好斗,成年后暴戾无谋,被人议论为“勇而无仁”,甚至被姜叙之母骂作“背父之逆子,叛君之桀贼”。可以说,马超的父亲、弟弟、妻妾、儿子先后遭遇屠戮,以至于自己在忧郁中度过凄惨余生,全部是他自己作的!就像阎圃所说,“不爱其亲,焉能爱人?”既然不能爱人,人又怎么可能爱之呢!
总之,以笔者浅显之愚见,在历史上的关、张、马、黄、赵之间,马超的人生绝对是最惨的!
三国时期都有哪些著名的女将?
说起历史上的女将,可谓是屈指可数,有名的莫过于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隋朝洗夫人,唐高宗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宋朝韩世忠之妻抗金英雄梁红玉,明朝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等。说到三国时期的女将,真的是凤毛麟角。我仅在《三国演义》中发现两个女将。
文武双全孟获的夫人——祝融夫人三国演义中,祝融夫人的形象是:胯下赤兔马,手持丈八长标,身背五飞刀,当真英姿飒爽。
正是祝融夫人,在诸葛亮数次生擒孟获,并将其放归之后,以女子之身主动请缨,一经出战,就将蜀汉大将张嶷、马忠,一改颓势。
后来,在诸葛亮派出赵云、魏延、马岱等三员武力值爆表的上将出马,用了计谋设计绊倒祝融夫人的赤兔马腿,才将她生擒,得以交换张嶷、马忠。
但这个奇女子仅仅是在三国中昙花一现后,就迅速的凋零了,再未出现过。
马超的妹妹,赵云的妻子——马云騄除了祝融夫人外,三国时期还出现过另外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性,而且还会带兵打仗,赵云的妻子马云騄就是其中一位。
马云騄是马超的妹妹,和马超一样非常勇猛,还帮助过赵云立下功劳,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
1、马云騄武艺高强,颇有计谋。与敌将厮杀,她能阵前斩敌,而且也能生擒活捉。
2、威名远扬。在迎战吴将徐盛时,不用交手就吓跑了徐盛,可见马云騄的威名十分响亮。
3、一招制敌。西凉兵犯蜀国时,马云騄一枪就把西凉大将胡车儿刺下马,让西凉兵吓破了胆子。
孙尚香——赔了夫人又折兵说到三国女将,很多人会提起孙尚香,但是她只能勉强算是一员女将罢了,充其量只会舞刀弄枪,但论带兵打仗,身而为将的话,就有点勉强了。
刘备向东吴借荆州不还,周瑜上书孙权,教使「美人计」,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夫人,好叫刘备沉迷声色,疏远部下。
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不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婚成真姻。
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入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
封建传统,男尊女卑中国古代崇尚的是男为尊女为卑,男主外女主内,在自古以来封建制度的压抑下,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在封建思想的主导下,女人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少之又少,何况是将军这等重要的职责,更是凤毛麟角。
三国演义中谁死得最冤?
三国中死得最冤的猛将,我认为有三个,这三位实力强悍,有勇有谋,就是运气不怎么好!
先说第一位,乃“荆南五大勇将”之首,能排进三国第一猛将的邢道荣。
这位兄台本来是荆州零陵太守刘度的手下,属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是整个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手持一开山大斧,能同时跟张飞、赵云单挑,还能跟诸葛亮斗智斗勇的猛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备派兵攻打荆州四郡,可惜镇守四郡的官兵很怂,有三位没等打呢,先投降了。唯独零陵太守刘度有骨气,不肯投降,之所以不肯投降,就是因为他们有上将邢道荣。
当时刘度面对刘备大军压境,其实有所动摇,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还是他儿子刘贤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父亲莫怕,我有上将邢道荣,有万夫不当之勇,怕啥张飞、赵云呀?”
果然,刘贤说的没错,邢道荣面对强敌来袭,也是毫不惧色,身为三国第一猛将,还带兵主动出击。当时诸葛亮见到他,还想利用自己刚打赢赤壁之战的余威来吓唬他,结果被邢道荣一句话给顶回去了:
“赤壁之战的谋略天下人皆知是周瑜的计谋,与你诸葛亮有何相干?敢来骗人?”
邢道荣有勇有谋,一眼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还带兵发起冲击,吓得诸葛亮连连后退,要不是张飞急忙来救,搞不好诸葛亮就交代在邢道荣手里了。
邢道荣见张飞飞奔而来,更是二话不说,提着斧子就上千了,两个人竟然是大战数个回合,邢道荣一点亏都没吃到。要知道,整个三国历史上,能在张飞手下过几招的武将,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还能在张飞手下全身而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邢道荣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仅避开了张飞的针芒,还孤军奋战,冲出了他设置的埋伏圈,试问整个三国,除了之前七进七出被曹丞相刻意放水的赵云外,还有谁能做到?
本来啊,邢道荣完全可以全身而退,结果半路上又杀出个赵云,邢道荣当然不怵他,提斧又上。在张飞追赶,赵云硬干的情况下,邢道荣体力有些不支,本来可以退回去从长计议的。
但是刚才也提到了,这位猛将是有勇有谋,既然硬干干不过他们俩,可以玩智谋嘛,那就投降吧,哦,不,是诈降。
大家想想看,能跟张飞和赵云过招,还能跟诸葛亮拼拼智谋的武将,你在三国历史上还能找出第二位吗?
结果,赵云这小子不地道,竟然是趁邢道荣不备,突然从背后偷袭,将邢道荣给弄死了……
所以,说邢道荣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武将,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邢道荣以外,还有三国的第二猛将,也是“虎牢关五大勇将”之首的潘凤!
这位大哥更厉害了,是整个三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双上将,人称“关西吕布、关东潘凤”,实力真不是吹的。
当时潘凤是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也是整个北方地界上打败天下无敌手的无双上将。什么颜良啊,文丑啊,张郃啊,高览啊,在潘凤的眼中,简直不值一提,都是手下败将。
当年袁绍曾经想杀掉韩馥,特意摆下一道鸿门宴,但人家韩馥可不怵他,只带着潘凤就去了。这种自信,这种从容,这种气魄,有谁能比?
当时袁绍打算让颜良和文丑一起上,干掉韩馥,结果人家潘凤凭借一己之力,硬是击败了这两位大将的联手攻击,一时名扬天下。
再到后来,袁绍联合了十八路起义军,带兵攻打董卓,没想到被董卓的大将华雄给挡住了,还一连斩杀了诸侯们数名猛将。
在这种情况下,韩馥坐不住了,是时候派出自己的秘密武将潘凤了:
“吾有无双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潘凤等这一刻等了太久了,一听主公召唤,二话不说,拿上武器就冲华雄冲过去了。不管怎么说,潘凤是无双上将,天下就这一个,没有第二个。什么“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甚至吕布都不能跟他匹敌。
因为潘凤太过着急,急着展现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大斧子也早就饥渴难耐了。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从气势上,亦或者从实力上,潘凤都胜华雄一头。
只是啊,他运气实在是背,跟华雄大战一个回合后,一不小心被斩于马下,用马老师那句话来讲就是:
“哎呀,大意了,没有躲!”
除了三国第一猛将邢道荣和第二猛将潘凤,还有第三个冤死的猛将蔡阳!
蔡阳更了不起了,跟了曹操很多年,也是他手下的一员老将。这员老将在曹营也是打败天下无敌手,无人敢跟他比一下,结果就遇到了投靠来的关羽。
蔡阳一百个不服气啊,非要跟关羽比试一下,结果关羽不卖他面子,气得蔡阳够呛。再到后来关羽要逃,要逃走找刘备,别的武将也就目送了,但蔡阳不行啊,还没跟他比试呢,怎么能放他走?
于是,蔡阳带兵要求截住关羽,结果被人告密,曹操将他怒斥一番,无奈之下,蔡阳也只能作罢。
如果这件事到此为止,蔡阳可能一辈子都迈不过去这个坎,也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可惜,他是万万没想到啊,关羽逃到黄河渡口,竟然将自己的外甥秦琪给砍了。当然,这个外甥随谁不好,偏偏随舅舅,也是驴脾气,非要跟关羽比试一下,结果不小心败了,还被关羽给砍了。
这下子可惹火了蔡阳,关羽啊关羽,放着阳光大道你不走,偏偏要过我这独木桥,你就等死吧!
就这样蔡阳一路追了过去,当然,因为曹丞相有命令,不让蔡阳去报仇,他也只能一边去汝南攻打刘辟,一边打听关羽的下落。
没曾想,上天眷恋,蔡阳去汝南的路上,路过了古城,关羽呢,也正好到了古城。原因是,张飞啊,正好在古城招兵买马呢,大家全都聚到这里了。
本来张飞啊,也在生二哥关羽的气呢,觉得这家伙背叛了自己,投靠了曹操。关羽也一再强调,自己这次来就是找大哥刘备的,但张飞却觉得这家伙可能在诈城,想帮曹操拿下古城,于是打算跟关羽比试一下。
眼看着关羽怎么解释都不行,蔡阳正好赶到,这更加深了张飞的怀疑,你们就是一伙的,想骗我的古城。
于是张飞将计就计,说,如果自己打了三通鼓,关羽能将蔡阳斩在马下,他就相信!
关羽还在犹豫呢,蔡阳到了:
“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
老将蔡阳是千里追关羽啊,本来年龄就大了,再加上舟车劳顿,人家关羽又是以逸待劳,结果大意了,跟关羽大战一个回合后,体力不支,被斩于马下。
说蔡阳是三国中死得最冤的人中排名第三,没有冤枉他吧?
所以,要问最冤的是谁,我想邢道荣、潘凤、蔡阳,都能排得上号!
历史上有哪些神反转让人措手不及?
有这么一部制作宏大的清宫剧,电影上映之初好评如潮,在海外荣获大奖,曾一度受《人民日报》多次赞美。
然而,反转来得很快。 毛泽东看完后却非常罕见的在17年时间内,多次对这部电影提出严厉批评。
最终,他力排众议,下令停止放映。
由此,让这部电影创下了第一部被禁播的尴尬记录,成为中国影史上最大的反转!
毛泽东和话剧演员
而这部让毛泽东再三批判的电影就是《清宫秘史》!
毛泽东为何如此反感这部电影呢?
背后的答案发人深省,更让人敬佩。
话不多说,一切还得从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01、一代奇才提起香港影视剧,很多人可能会想起动作片、警匪片、喜剧片,其实在上世纪30年代,香港影视迎来一次大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内地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香港,开启了香港影视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香港影视创作人颇具家国情怀,拍了很多水平不错的影视剧,尤其是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历史影视剧。
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他的名字叫李祖永。
李祖永
李祖永(1903~1959年),浙江宁波人,他的父亲近代著名实业家李屑清。
李祖永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到美国爱墨赫斯脱大学留学,留学归来后,先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后出任他父亲李屑清创办的大业印刷厂厂长。
抗战期间,李祖永冒着生命危险,把几代相传的祖传厂业,孤注一掷投在抗战事业上,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李祖永迁居香港。
李祖永在美国读书时,就对好莱坞电影情有独钟,梦想建立起中国的好莱坞。
1947年,李祖永在香港设立了“永华影业公司”。
1948年,永华影业公司拍摄了由吴祖光编剧、卜万苍导演,记载宋末名臣文天祥的《国魂》,这是永华公司第一部电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李祖永很有才,经常自己担任编剧,同时,他性格怪异,压根就不屑于去拍更有市场的武打片、言情片、娱乐片,而是专拍历史片,而且还是国语片。
李祖永拍摄很认真,每一部国语历史片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争国产片光荣,他一意孤行,不惜倾家荡产。
永华公司进口了全套在当时全世界第一流的摄影设备,还拥有自建的摄影棚。
请的导演和演员也是当时香港一流演员。
为此,永华公司经常入不敷出,最终在1954年遗憾倒闭。
虽然如此,但永华影业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地位也非常突出, 也拍了像《火葬》、《海誓》、《怒潮》、《山河泪》、《生与死》、《春风秋雨》等优秀作品。
其中《火葬》在巴拿马国际电影节获奖,《清宫秘史》、《海誓》、《怒潮》、《山河泪》、《生与死》、《春风秋雨》等在“欧洲四大电影节”的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获得提名。
而在这些影片中,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清宫秘史》。
02、《清宫秘史》1943年,著名编剧姚克编写的话剧《清宫怨》在上海公演。
1948年,永华公司,请著名导演朱石麟和姚克一起,对《清宫怨》进行改编,拍摄了一部清宫剧——《清宫秘史》。
《清宫秘史》海报
这部电影云集当时香港风头正劲的演员,阵容空前强大,投资成本非常高,动用数千群众演员,拍摄时间一年多,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片。
电影讲述的是光绪皇帝和珍妃的故事。
起始时间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光绪亲政册封皇后。
当然,光绪其实想册封的是宠妃珍妃,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珍妃未被选中,最后隆裕被立为皇后。
截止时间是光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庚子国难爆发,慈禧太后和光绪狼狈逃窜西安。离京前,珍妃被逼投井自杀的故事。
电影没有局限于光绪和珍妃的爱情故事,而是映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大事。
从1889年到1900年,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影片以光绪和珍妃为引,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揭示了当时清朝内部以光绪皇帝、翁同龢等人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荣禄为首的后党两派之间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
慈禧画像
出场人物有光绪、慈禧、珍妃、翁同龢、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李莲英、荣禄,袁世凯等人。
由唐若青饰演慈禧、周璇(中国著名歌唱家,中国影史上第一个将歌唱和演艺完美结合的巨星)饰演珍妃、舒适饰演光绪、鲍方(就是黄日华版天龙八部扫地僧扮演者)饰演刘光第……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部电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不过在当时水平却非常高。
无论是导演朱石麟的拍摄功力,还是编剧姚克剧情把控力,或者摄影设备水平都是上乘水准,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每个角色都演得比较出彩。
因此,《清宫秘史》一出,瞬间好评如潮,曾在欧美、中东、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至今豆瓣影评给出了7.2的高分。
1950年,《清宫秘史》在洛迦诺电影节上被评为当年最重要的影片。
03、神奇反转由于李祖永和潘汉年、夏衍等人相交莫逆,因此这部电影很快就被引进内地。
195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在宣传这部电影时说:
“永华公司,赫赫无比,荣誉伟构,绝代超华,古装宫闱,历史巨片,群星云集,演员数千,众力合作,摄制年余。”
这部电影未播先火,颇受人期待。居然能让《人民日报》做广告,而且广告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3月17日,《清宫秘史》在北京上映,而后天津、上海等地陆续上映。
3月21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一篇署名亚群写的《对〈清宫秘史〉的看法》一文,高度赞扬这部电影。
前前后后《人民日报》两次直接赞美这部电影,这样的待遇,在中国影视史上,不说空前绝后,却也凤毛麟角。
此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反转马上就要降临。
《清宫秘史》上映的时候,正好毛泽东夫人任电影处处长,她看过这部电影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就推荐给了毛泽东。
因为这部电影无论是在政治倾向还是情感寄托方面,都非常同情维新变法的光绪、珍妃等人,同时强烈的鞭挞了反对变法的慈禧太后及其党羽等保守势力。
很多人认为影片褒扬了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维新派,具有进步意义,对这部电影评价非常高。
很快,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在春藕斋观看了这部电影。
谁知,毛泽东看完之后勃然大怒,他对身边的秘书很生气地说:
“这部电影有问题,不是宣传爱国主义,而是宣传卖国主义,影片用以观察问题的是地主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这部电影应该被批判。”
毛泽东这个评价就为这部电影此后的命运奠定了基调,不过他当时并没有公开讲,只是私下交流。
当然,毛泽东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是知道毛泽东的这个态度的,但是并没有开展对该电影的争论和批评。
他夫人知道后,马上邀请陆定一、周扬、胡乔木等人和中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召开一次探讨《清宫秘史》的会议。
她首先就说:
“我对《清宫秘史》这部影片是不是公开上映的问题,提点个人意见。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好片子,是内容很反动的卖国主义的影片,应该组织人员进行批判。”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当时所有人都只是从艺术角度欣赏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这么深,真没有想到她会把话说得这么重。
她见冷了场,又着重指出,这是毛泽东的意思。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重视了起来。
这时,不知道谁突然来了句:
“少奇同志认为这部影片是爱国主义的。不能批判!”
这下捅了大娄子了,刘少奇说是爱国主义,毛泽东说是卖国主义,态度竟然截然相反。
这里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刘少奇并没有说《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电影。
1951年5月13日,刘少奇在一次讲话上,还着重批评了这部电影(后文有详述)。
1967年3月28日,刘少奇曾专门写信向毛泽东汇报,他在信中说,自己压根就没有《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和看法,也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然而,当时这个误会没有得到澄清,当时依然形成了刘少奇说《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毛泽东是是卖国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开国大典
她一听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散会之后,赶紧催促工作人员写文批评。
这事一下子就严重了,但是依然觉得影片没有问题,尽管她多次催促,但是依旧不了了之,此事被搁置了下来。
虽然没有进行批评,但这事还是闹大了。
后来毛泽东直接找到胡乔木,批评了他一顿,胡乔木等人不得已承认错误。
1950年5月3日,《清宫秘史》停止放映,并禁止公演。
由此,《清宫秘史》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遭禁演的影片。
此事告一段落,《清宫秘史》只是禁演,并没有批判(当时全国忙着批判另一部电影《武训传》,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就是新中国被禁演的第二部电影,当然也有人说《武训传》才是第一部,此为后话,暂且不提,各位朋友有兴趣的话,食堂下次再写)。
04、再批《清宫秘史》到了1954年,《清宫秘史》再起波澜,。
10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又一次指出:
“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
不过,这封信当时并没有公布出来,批判工作还是没有进行。
后来,毛泽东又一次指出:
“《清宫秘史》五年来没有批评,如果不批评,就是欠了这笔债。《清宫秘史》实际是拥护帝国主义的影片。光绪皇帝不是可以乱拥护。”
可见,毛泽东把批评这部电影看作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否则就是“欠债”。
然而,这部影片仍然迟迟沒有受到公开的批评。
一直到1963年,程季华在其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才开始对《清宫秘史》作了批评。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和其他人谈历史和哲学问题时,再一次提出《清宮秘史》的问题,
他说:
“《清宮秘史》有人說是爱国主义的,我看是卖国主义的,彻底的卖国主义。”
毛泽东接见话剧演员
这时,已经处于一场大风暴的前夜,而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论也成为这场风暴的一部分。
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
到了1967年,毛泽东还多次审阅、修改、定稿两篇提及、批判《清宫秘史》的文章,并发表在《红旗》杂志第一期和第五期。
尤其是1967年3月30日,发表于《红旗》杂志第五期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更是直接给《清宫秘史》定了性,由此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毛泽东对这部《清宫秘史》如此反感,以至于从1950到1967年这17年间不断地提及此事,坚持认为不对其进行彻底的批评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05、义和团《清宫秘史》之所以引起毛泽东如此严重的批评,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
义和团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国列强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华北农民矛盾空前尖锐。 于是,山东农民首先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最早的时候,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是持镇压态度的。
但是,义和团运动越闹越大,随即向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蔓延。
这时慈禧太后因为西方列强反对她废黜光绪,于是慈禧太后就转而扶持义和团,对抗列强。
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著名的八国侵华战争(即庚子国难)就此爆发。
义和团在列强帝国和清政府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浪潮,加速瓦解了清朝腐朽统治。
因此,爱国学者从来都是把义和团运动列为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基本持肯定态度为主。
当然,义和团运动同中国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一样,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后甚至愚昧的行为,比如义和团盲目排外,就颇为人诟病。
而这部《清宫秘史》则采用某些史学研究者的观点,把义和团运动描写为“无知愚民”的一种野蛮的骚乱,是一群搞“邪术妖法”的“乌合之众”。
只看到义和团运动的消极一面,没有看到积极一面。
影片传达的观点,似乎没有义和团运动,就不会有八国联军侵华。
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历史事实的。
事实上,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及其在中国大地上的恶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普通百姓奋起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更重要的是,《清宫秘史》只贬低义和团运动,却不指责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和八国联军。
这点让毛泽东很难接受。
因此,他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一文中,亲自加写了一段话:
“究竟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呢?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这块地方来侵略中国、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贪官污吏?
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
而程季华则在《中国电影发展史》评判《清宫秘史》道:
“《清宫秘史》同《国魂》一样,也是用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表现历史的……更为荒谬的是,他以光绪皇帝、改良派和帝国主义为矛盾冲突的一方,而以慈禧和义和团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这样就一方面美化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同时也夸大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而另一方面,则歪曲和丑化了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把义和团和慈禧、保守派等同起来,把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行动写成一种野蛮排外运动。这显然是对义和团的污蔑,对中国人民革命传统的污蔑,对中国历史的污蔑。”
应当来说,毛泽东和程季华的指责是有一定道理的。
06、里通外国不过《清宫秘史》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只是毛泽东反感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第二个更大的原因在电影男女主角光绪和珍妃身上。
珍妃画像
光绪和珍妃在这部电影里是正面角色,代表主张主张维新变法,具有进步意义的正面形象。
然而,毛泽东看完后,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来说,光绪的维新变法就是一场不彻底的改良主义,事实证明是无法救中国的。
正如刘少奇所说:
“《清宫秘史》这部电影,是宣扬改良主义的不值得肯定的电影作品。《清宫秘史》宣扬改良主义,它使人有这么一种印象,假如光绪那时怎么样怎么样……那革命就可以不要了,孙中山也可以不要了,我们这一套也可以不要了。”
更重要的是,电影里还有这样的台词。
第一句,珍妃对光绪说:
“现在外国人都支持你这个皇帝,反对她(慈禧太后),你不要跟着她走,外国人打进北京来,会让你来收拾这个摊子,外国人支持你,他们可以帮你把权力夺回来。”
第二句,珍妃还说:
“我相信各国非但不会伤害皇上,还会帮助皇上恢复皇位,重振朝纲。”
第三句,大臣孙家鼐也声称:
“东西各国的使臣,也都向着皇上。”
像这样的镜头和台词还有很多。
这些台词言外之意就是珍妃等帝党建议光绪依靠外国势力,与外国人里应外合来争夺权力。
光绪皇帝
虽然说,《清宫秘史》的出品人李祖永、导演朱石麟、编剧姚克,乃至演员唐若青、周璇、舒适、鲍方等人都是颇具家国情怀的爱国文艺工作者。
他们拍摄电影的初衷并没有这个意思的,但这部电影确实在传达错误的观点。
哪怕是食堂多年以后再来看这些台词依然觉得很不舒服。
而这恰恰是具有强烈民族尊严感的毛泽东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尽管毛泽东也认为慈禧是个应该被推翻的反派,但站在民族立场上看,光绪与珍妃的做法更加不可接受。
《清宫秘史》所表达的这种思想倾向,自然引起毛泽东难以遏制的愤怒。
结语、回顾《清宫秘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时,由于事情的复杂性,很难简单做出评价。
但是有一点,在基本的大是大非上,不能站错立场。
《清宫秘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物脸谱化,评价历史的倾向性错误,为了说明义和团的盲目性,忽视了列强的侵略性;为了反对慈禧,不惜让珍妃、光绪谋求列强的支持。
正因如此,这部电影才如此命途多舛,以至于被禁播。
造成了中国影史上最大的反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