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最厉害的武将卡池,还有谁能一回合杀死7个武将?
一个回合击杀七个武将,对于现在的武将池来说,基本已经不算一件怪事了,因为爆发性武将太多了。
沮授:事需缓图,欲速不达也沮授的过牌能力,哪怕没玩过,也应该都见过,如果沮授运气好,牌运上来,连弩+杀连起来,真的是挡不住的输出,再加上击杀反贼又可以摸牌,所以在一回合内结束游戏也就并不奇怪了。
吕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吕蒙攒牌能力数第二,谁敢认第一,前期不要着急,尽力去攒牌,等到手中有了连弩,然后积攒足够的杀,攒到一定数量,一回合直接爆发,别说是杀死七个人,再多几个也一样不会怕。
王基: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王基的爆发机制和沮授类似,也是通过自己牌运好,还能拿到连弩,而且后期奇制牌利用度要很高,再加上击杀反贼的“工资”,在一个回合内,拿一个七杀基本也是可以完成的。
关索:逆贼,可识得关氏之勇关索这个武将真的是强,除了中后期成神以外,如果自己在一回合内连弩击杀反贼,直接六张牌,外加技能武圣路那接下来就没人能挡的了这个武将了,过牌太多,拿个七杀,轻轻松松。
黄盖:请鞭挞我吧,公瑾黄盖一回合苦肉过牌,来一波爆发,杀反贼再拿牌,有桃子又可以继续苦肉,拿到连弩就可以将手中的牌全部打出,爆炸输出,一杀、双杀、三杀、四杀…………
李典:前尘往事,莫再提起李典在爆发武将中,算是一个不确定的武将,因为他自己过牌的同时,对方也在过牌,不过如果运气好,还是可以达到完美击杀全场的效果,同样也是依靠连弩,不断的去抓杀,如果中间一旦断杀,就很难完成了。
更多精彩游戏内容,欢迎关注逐鹿游戏吧
为何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必争之地?
荆州是汉朝的一个州,有南阳郡、南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曾在南阳郡分出章陵郡,后废出)县一百一十七个。东汉三个最大的州之一。三国都想要荆州,但谁也没有完全得到。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瓜分荆州,后来孙权不惜背盟也要夺了刘备所据荆州部分。三国的三大战役,两场的战场在荆州。曹刘孙都想据有荆州完成一统天下的目标。当时三家的智谋之士都把目光放在荆州。
东吴:
第一个提到荆州的是孙策谋士张纮,他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杨。公元194年孙策去江东之前去见张纮咨询。孙策讲他的目的是占据杨州为父报仇,成为汉朝的外藩。君以为何如?张纮的建议是先在江东立足,扩张实力。然后跨有荆杨,这样仇也报了。然后匡辅汉室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孙策数年间就拿下了杨州大部分地方,正欲一展宏图时孙策被刺身忘。在兼并江东的过程中孙策及张纮等谋士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过于依仗武力经营天下。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武力并不是说不对,但光靠武力就难行。
公元200年孙权接班,周瑜马上去请鲁肃。孙权宴请众人,鲁肃也来了。孙权跟鲁肃聊的非常高兴。宴会结束,众人去走了,鲁肃也准备离开。孙权留下鲁肃继续在榻上对饮。孙权对鲁肃讲:现在大汉王朝处于危亡时刻,天下纷乱。我继承着父兄基业,我想成就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讲当年高祖也是想尊奉义帝而不成,因为项羽杀害义帝。现在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所以将军您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我认为汉朝是不可能兴复的,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消灭。鲁肃接下来的规划分三步走:1鼎足江东2趁北方多事之秋,先进攻江夏黄祖夺荆州,占据长江以南。3称帝再北上中原统一,像刘邦一样。孙权说:我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其实孙权是听进去了。从公元203年孙权就开始进攻江夏黄祖。
在鲁肃看来要成就帝业必须占据荆州,然后北上一统天下。公元208年鲁肃再次进言: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甘宁也献策攻下荆州然后再图益州。公元210年周瑜提议率军攻下益州,让孙瑜留守益州。周瑜自己则从荆州北上以图中原。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威操,北方可图也。孙权同意了,但周瑜不久就去世了。公元217年后吕蒙献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周瑜吕蒙都认为将来从荆州方向北上,鲁肃认为荆州是帝王之资。同时东吴夺荆州也是为了自保。可见荆州在东吴人的重要性。
蜀汉:
公元207年刘备去见诸葛亮。两人谈话内容就是后世所说的隆中对。诸葛亮隆中对讲: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的观点是把荆州作为用武之地。一旦占据荆州向南能占据交州,向西能占据益州,向东能占据杨州。诸葛亮的策略是占据荆州后向西占据益州,天下有变时两路进军北伐。荆州之众北上占据宛洛。洛阳是北方的中心所在。当年孙坚就是从荆州率数万人北上洛阳,吓得董卓迁都长安。
公元210年时庞统向刘备建议应西进入蜀,荆州难以鼎足。有人认为庞统跟诸葛亮的策略相反。其实是不对的,诸葛亮隆中对是讲跨有荆益。庞统的意思是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难以发展壮大。我认为荆州虽然是用武之地,但刘备当时实力太弱。只能向西发展,这样荆益就连成一片。公元215年东吴进攻荆州,刘备从蜀地率军五万支援关羽。东吴会进攻荆州就是因为荆州处于江东上游,对江东的威胁太大了。刘备当然也不会放弃荆州。在公元219年东吴夺荆州。公元221年刘备发动东征。很多人认为刘备感情用事。我认为是不对的。正是因为荆州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才不顾一切倾国之师东征。而东吴夺得荆州后也有西进蜀地的意图。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曹魏:
而曹操这边也在注意荆州。公元205年时曹操在平定北方,荀彧向曹操建议赶紧平定河北。修复汉朝旧都,然后进军荆州。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在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剿灭袁氏残余势力时郭嘉跟曹操讨论统一天下,当征伐何处先。郭嘉认为首要在荆州。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回来,马上在邺城作玄武池训练水军。曹操和郭嘉把荆州做为首要目标,当然是因为荆州是用武之地。
历来南方阻挡北方统一是依靠重险之固,长江之阻。一旦占据荆州则杨、益、交就处于危险之境。攻杨州可顺江而下,长江之险共有。逆流西进益州,虽然是逆流。但也远比绕道八百里秦川先攻汉中要好的多。这样益州的重险之固就失去作用。因为益州有汉中这个地势甚为天狱的门户,蜀地有剑阁这个天下雄关。比如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进军陈仓,七月军临汉中阳安关。这时曹操就因粮尽准备退回。
但是魏蜀吴谁都没有占据荆州。曹魏占据长江以北的荆州部分,即南阳郡、半个南郡、半个江夏郡。东吴占据长江以南部分,即南个南郡、半个江夏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谁据有荆州能直接威胁北方政权中心,元朝灭南宋就是先取襄阳。欲灭南宋,先取襄阳。而东吴夺得荆州大部分,只是把荆州作为门户而非用武之地。东吴从来就没有全力从荆州北伐。东吴北伐大多以合肥新城为主攻。荆州方向乎是不动的,就算是动也只是偏师。
后世的南方政权也是实行过从荆州北上中原的军事行动。例如东晋和南宋。桓温就是从荆州北伐中原的。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金城是魏晋帝后的别宫,修在洛阳城边)桓温一举破许昌,洛阳等收复中原大片土地,请求迁都洛阳。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认为要恢复中原首要在襄阳六郡,当时在伪齐手上(襄阳六郡指的是襄阳府、郢、随、唐、邓、信阳。襄阳府就是三国时的襄樊、郢就是江陵、剩下的属南阳郡)飞奏: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赵构让岳飞率军收复襄阳六郡。收复后让岳飞坐镇襄阳准备北伐中原。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岳飞认为建都于东南只能偏安,迁都于荆州这个用武之地才是上策。飞奏:钱塘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陛下建都上游,用汉光武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圣意所向,人人用命。所以蜀汉失去荆州只能偏霸,东吴虽占据荆州但只能偏安。
曹操自赤壁之战败后,只训练过一次水军打东吴。后来的十多年间并没有训练水军。即使打孙权也从来不越过长江。打下汉中不继续攻打蜀地,也是因为重险之固。征汉中后曹操数次对别人讲南郑甚为天狱,危而济。所以曹操是知难而退。又武皇帝圣於用兵,察蜀贼栖於山岩,视吴虏窜於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曹操的军队虽多,战力虽强。在南方江湖众多,西南山岩多。曹操的骑兵根本发挥不出战力来。曹丕三次伐吴,均无功而反。伐吴将领有:曹真、仁、休、夏侯尚、张郃、徐晃、蒋济等。这些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的宿将。曹丕认为无功而返就是魏国的军队发挥不出战力。就是没有一支强大水师。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就没有打过荆州。不打荆州原因有长江天险、成本太高、南土下湿,必生疾疫、进退不易、曹魏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等。曹操虽然跟孙权打,但是从来没有越过长江的。荆州控长江中游。三峡,起自四川夔州府奉节(蜀汉永安)、巫山二县之东(南郡巫县),达于归州(南郡秭归县)、夷陵州之西(南郡夷陵县),连山叠嶂,隐天蔽日,凡六七百里详见西陵下。荆州的长江之险是胜过杨州的。曹操打孙权时,傅干表示反对。傅干还表示打东吴,我们的军队并不能发挥战力。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今举十万之众,顿之长江之滨,若贼负固深藏,则士马不能逞其能
三国志
三国志裴注
晋书
宋史
读史方舆纪要
曾经吊打大食的突骑施是怎么崛起的?
《突骑施汗国的崛起——生如夏花》公元八世纪,一个异姓突厥汗国在中亚遽然崛起,在之后50余年里一度左右着西域的战略格局,这就是突骑施汗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突骑施是唐朝的铁杆盟友,帮唐朝花样吊打大食。”
但说真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突骑施确实把大食揍得够呛,但要说它是给唐朝“扛活儿的”,就有点呵呵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突骑施汗国——如夏花般绽放的西域政权。
一、突骑施的由来及崛起突骑施人和突骑施部落的源流,目前学界尚未完全达成共识。
薛宗正先生认为突骑施是由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三姓为核心组成的部落联盟,也称“三姓突骑施”。其部落源出于漠北,在尚未突厥化前,曾以“铁勒”作为共名。
苏北海先生则认为,唐朝把突骑施汗国列入西突厥是不符合历史的,突骑施人哈萨克族的先祖,突骑施汗国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汗国。
而李树辉先生在对葛逻禄的研究中认为,葛逻禄是一个有操印欧语群落构成的部落集团,其中便包括突骑施人。
不论上述几位先生的观念哪一个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至少有一点是公认的,即突骑施部落曾是西突厥汗国的帐下之臣,相对于族裔复杂的西突厥部落(统称“十姓突厥”),突骑施部是“异姓”,也称“别部”。
《旧唐书》称:“突骑施乌质勒者,西突厥之别种也。”
南北朝时期,三姓突骑施已从漠北迁居至天山北麓。突厥汗国一统漠北、西域后,各部均被征服,放弃了原有族名,统称为异姓突厥。之后,东、西突厥汗国分裂,突骑施被西突厥汗国管辖。
突厥汗国是以阿史那王族为核心组成的游牧政权,历代可汗均由阿史那一族担任,且掌管军政大权的各“吐屯”(官名),也必须出生阿史那家族。
这种管理模式的基础条件是,阿史那家族足够强大,一旦王族衰微,必有变乱。
因此,与突骑施汗国崛起相伴的是,西突厥阿史那王族的衰落。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八月,程知节(程咬金)带兵征伐叛乱的阿史那·贺鲁,当时尚忠心于阿史那的突骑施部也遭受重创。
(“副将周智度攻其突骑(施)、处木昆等于咽城,拔之,斩首三万计,虏获甚众。”)
叛乱平定后,唐朝恢复了西域的摩统治,设置了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并册封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领昆陵都护、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领蒙池都护。
在这种政策划分下,突骑施部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从咽城(今新疆巴音歌楞蒙古自治州)迁一部至热海以东的库纳萨尔一带,另一部则迁至碎叶水东。
唐朝册封“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目的本意是,借助阿史那家族的威望来统御西突厥诸部。但可惜所托非人,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之间本就有解不开的旧仇,各主一方后龌龊不断。
龙朔二年(662年),阿史那·步真借助唐将苏海政之手,冤杀阿史那·弥射,导致“诸部落皆以兴昔亡(弥射)为冤,各有离心。继往绝(步真)寻卒,十姓无主,附于吐蕃”。
武则天亲政后,西域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北方的东突厥第二汗国兴起,不断南下威胁唐境。同时,西南方的吐蕃王朝也走下高原,唐朝处于南北两大势力夹击之中。
此时新一代的“兴昔亡”、“继往绝”可汗(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还如上一代呢。
这两位长在长安的可汗,在突厥故地毫无群众基础。被唐军护送至西域后,根本站不住脚,不久便被打得跑回长安。
《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往四镇以他匐十姓不安、请册元庆为可汗、竟不能招胁十姓,却令元庆没贼,四镇尽沦。”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需要一支有能力稳定西域的力量,而突骑施部恰好展现出了可堪一用的价值。
《旧唐书》:“突骑施乌质勒者,西突厥之别种也。初隶在解瑟罗下,号为莫贺达干……解瑟罗以部众削弱,于则天时入朝,不敢还蕃。其地并为乌质勒所并。”
东突厥第二汗国(后突厥)疆域图
二、进击的乌质勒我们之前说过,突骑施和西突厥汗国一样,也是一个多部落的联盟。由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三姓为核心组成,称为“三姓突骑施”。
在突骑施汗国大权的“三姓突骑施”中,汗国缔造者乌质勒、婆葛父子出身于突骑施部,雄主苏禄出身于车鼻施部,国中权臣重宰则常出身处木昆部。
乌质勒(690--706年在位)唐史记载其“能抚下,有威信,诸胡顺附,帐落寝盛,乃置二十都督,督兵各七千,屯碎叶西北。稍攻得碎叶,即徙其牙居之。谓碎叶川为大牙,弓月城为小牙”。
他成为突骑施的首领后,第一件事便是痛打了东突厥第二汗国,以一己之力收复碎叶镇。唐史记载,天授元年(690年) 东突厥西侵,身居碎叶的阿史那·斛瑟罗被打得抱头鼠窜,带着余众六七万人一路逃回唐境。
唐朝对他还不错,封其右(屯)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
恰逢此年,突骑施部由弓月城徙居至碎叶西北,大败东突厥军队,驻牙碎叶。
这说明,被阿史那·斛瑟罗丢掉的碎叶,不过一年便被突骑施独力夺回,足见乌质勒手下已有一支能战之师。
其次,乌质勒配合唐军痛打,吐蕃及其盟友阿史那·馁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王孝杰领十八万唐军入西域,逐走吐蕃势力,一举恢复安西四镇,并驻兵守卫。
这次王孝杰恢复的四镇中,便包括突骑施手中的碎叶镇。这说明,当时唐朝和突骑施已是不折不扣的盟友。
而两年后(694年),吐蕃与突厥卷土重来,再度威胁安西四镇的安全。
此次与吐蕃联合的西突厥首领是阿史那·馁子,他原本也是唐臣,阿史那·元庆长子。
长寿元年,酷吏来俊臣诬害阿史那·元庆,导致其被腰斩。阿史那·馁子逃亡西域,被吐蕃册封为“十姓可汗”,成了吐蕃西域利益的代言人。
延载元年(694年)大战中,唐军连续在大岭、冷泉和碎叶教训了吐蕃、突厥联军。
这其中,突骑施功不可没,尤其当王孝杰的唐军集结于大岭、冷泉时,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破吐蕃万泥勋于没驮城”,都要依仗突骑施的战斗力。
紧接着,突骑施又把东突厥锤了一遍。圣历二年(699年),东突厥再度西来,唐碎叶镇守使韩思忠战死。危急时刻,突骑施从侧后方赶来,再次爆锤了突厥“拓西可汗”默啜。
这三场战役过后,唐朝已充分认识到了突骑施的重要性,封乌质勒为“瑶池都督”。
同年八月,乌质勒遣子遮弩入长安为质,唐朝旋即遣御史解琬,持节“安抚”。
《册府元龟》卷九六七载:“圣历中,突厥首领咀鹿州都督乌质勒移衙于碎叶,(武)则天授以瑶池都督。”
这样唐朝和突骑施的关系就算亲密无间了吗?远远不是!首先,唐朝在西域的根本政策是联弱制强,最好任何政权都不能保持强势。
羽翼已成的突骑施,必然会与唐朝存在核心利益冲突。
从唐朝基于制衡突骑施的政策考量,再次祭出了阿史那王族,这杆大旗。
久视元年(700年),被东突厥打得抱头鼠窜的阿史那·斛瑟罗又回来了。
唐朝逼着乌质勒交出了碎叶,以便让“斛瑟罗还镇碎叶,重主十姓。”
结果,这位“竭忠事主可汗”屁股还没坐热乎,部下就叛乱了。所幸,唐军尚未走远,很快将事态平息。
但三年后(长安三年),乌质勒挑头吊打了斛瑟罗。这兄弟再次狂奔回长安,再也不敢露头了。(“解瑟罗部众离散,因入朝,不敢复还。”)
乌质勒赶走了唐朝钦点的西突厥可汗,当然属于打脸行为。为此,解琬和时任安西都护郭元振联袂而来。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郭元振不进屋,拉着乌质勒就站在雪地里开聊,生生把乌质勒冻死了。
(“大风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语。久之,雪深,元振不移足。乌质勒老,不胜寒,会罢而卒。”)
此段内容详见拙作《大唐最诡异的谈判高手——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乌质勒时期的突骑施虽并未称汗,但其硬悍西突厥阿史那王族,实际上已经将异性突厥势力的大旗高高举起。
随着阿史那族影响力的日渐衰落,西突厥各部落纷纷归附突骑施,在乌质勒被郭元振冻死前,其势力范围已“东邻北突厥,北诸胡,东直西、廷州,尽并解瑟罗故地”。
三、娑葛的翻雨覆雨乌质勒去世后,长子娑葛( 706-711年在位) 成了新任突骑施首领。
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和阿史那王族成员阿史那·忠节翻脸。
从表面上看,娑葛与身为乌质勒部将的阿史那·忠节翻脸,似乎是突骑施内部的权利之争。
但其实,阿史那·忠节是本身就是阿史那王族势力的坚定拥趸,《旧唐书·郭元振传》称:“忠节请解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
作为必须挣脱阿史那族的影响,才能崛起的突骑施来说,娑葛与阿史那·忠节是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但因为阿史那·忠节的背后站着大唐,打狗也得给主人几分薄面。娑葛不断上书唐庭,一边表示忠心,一边反复要求“除忠节”。
而唐庭呢,依旧没有放弃扶持阿史那族的幻想,认为“忠节竭诚于国,作捍玉关,若许娑葛除之,恐非威强拯弱之义”。
娑葛一看软的不行了,干脆自己动手“兵相加暴”。
景龙二年(708年)双方刀兵相见,实力衰微的阿史那·忠节向唐庭求告。
此时,唐朝安西军方与长安间,在如何对待突骑施的问题上,出现了意见相左。安西节度使郭元振虽然冻死了娑葛的老爸,但他却认为应该承认突骑施的强势地位,放弃阿史那族,拉住突骑施不使其倒向其他势力。
因此,他向唐庭奏报请求招“忠节入朝宿卫”。但阿史那·忠节走到且末(播仙镇)时,播仙镇经略使周以悌给他出了个主意,“当今朝中是宰相宗楚客、纪处讷二人说了算,不如你暂时留在播仙镇,用重金贿赂二公,让他们发安西唐军揍娑葛。同时请求朝廷册封,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让郭虔瓘发拔汗那国的军队协助,这样既不会失去你的部落又能大仇得报,不比你入朝强多了吗?”
阿史那·忠节听后,以“千金赂宰相宗楚客”让事件发生了逆转。
时任宰相宗楚客“遣冯嘉宾持节安抚忠节,以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兵,兼征吐蕃,以讨娑葛”。
唐军行动之初,确实打了娑葛一个措手不及,周以悌“率镇兵数千人大破之,夺其所夺忠节及于阗部众数万口”。
但很快,娑葛便与东突厥结成联盟。西域的战局,旋即变成了两方三国的混战。
东突厥的加入,牵制了大量唐军。
娑葛趁机“发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入寇”,生擒阿史那·忠节。
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又在火烧城击杀了安西副都护牛师奖,截断了安西四镇的道路。
面对安西危急的局面,西域唐军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以北庭唐军为一方,坚决要求采取强硬措施,建议立阿史那·献为可汗,招募突厥十姓部众,打击突骑施。
而以郭远征为首的安西唐军则认为,对西域威胁最大的不是突骑施而是吐蕃。即便册封阿史那·献也未必能得到十姓部众的支持(“册可汗之子孙,亦未获招胁十姓之算也”),建议承认突骑施的地位。
此时,娑葛也致书郭元振称,“我对唐朝本无恶感,只是和阿史那·忠节有仇,现在宰相收了贿赂,要灭我族,我岂能坐以待毙?听说唐庭准备立阿史那·献为可汗,这样恐怕以后将永无宁日。请您和朝廷商议解决之道。”
景龙三年(709年),安西唐军的意见得到了朝廷认可。周以悌被流放白州,以郭元振代替,赦免了娑葛叛逆之罪。
《资治通鉴》:七月,“突骑施娑葛遣使请降,庚辰,拜钦化可汗,赐名守忠”。
虽然之前,娑葛已自称“十四姓可汗”,但这毕竟是个草鸡名号。这次唐朝正式册封他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其名“守忠”,其弟遮弩名“守节”。
要说政治人物,翻脸真是比翻书还快。这边唐朝一点头,姿葛马上就断了和东突厥的联盟,转脸开始协助唐朝北伐。
景龙四年(710年),唐朝谋划了一个庞大的北伐东突厥计划(《命吕休璟等北伐制》)。
按照这次规模空前的作战计划,以北庭都护兼碎叶镇守使吕休璟为主帅,出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统御瀚海、北庭、碎叶等五万骑唐军,以突骑施部为前军,任命娑葛为“金山道前军大使”,其弟遮弩为先锋,领诸蕃部健儿二十五万骑“长驱沙淇,直指金微”。
西发黠戛斯(吉尔吉斯人先祖)部“坚昆在右,椅角而东”。除主攻部队外,还密令沿边唐军,悉待命助战。
可惜军情外泄,被东突厥可汗默啜知悉。
他命手下大将阙特勤统大军抢先西征,一击而灭黠戛斯,而后强渡曳至河,奇袭突骑施。
娑葛措手不及之下,被东突厥打得大败,被俘而杀。(“击溃之,俘其可汗,其叶护及设,彼等就地杀之。”)
突骑施从690年乌质勒崛起,到711年娑葛被杀,不过短短21年,但它已经吊锤了西突厥王族,痛殴了东突厥第二汗国、吐蕃和宗主国唐朝。
而在之后突骑施苏禄的纵横岁月里,这个如同夏花般绚烂的政权,还将给周边大佬们带去更多的“惊喜”。以至于,当时亚洲东西两强会暂时放下冤仇,联手将突骑施扼杀在最盛之时。
敬请关注下一篇,《突骑施汗国的败亡——烟花易冷》三国杀排位和匹配谁经验多?
一样。10分钟10经验,30分钟15经验,50分钟30经验,90分钟50经验。另外,每局结束都会有经验奖励。道具【多多益善】可以使经验加倍开通会员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三国杀排位赛2V2活动规则:竞技模式:欢乐2v2匹配规则:支持单排,双排将池范围:全部身份武将(除神将、袁术、sp袁术、sp关羽、sp贾诩、左慈、步骘、灵雎)
三国杀中董卓崩坏8点血如何分配最好?
首先我们面杀玩的都是多暗将的,其中董卓视为4血4上限无崩坏技能。
偶数人就是22,33或者44明身份,双将,血量用和除以2计,有余数时额外增加一个空的体力上限。(比如3血配4血开局就是3血4上限。别问神甘宁怎么算,我们当时玩的时候还没神甘宁呢)
奇数人是我面杀才接触到的斗地主模式。首先准备身份卡,无内奸,主公加忠臣数量比反贼少1,拿出主公牌将其余身份洗匀待用。游戏开始明置一定数量(我们玩是3到5张,这个比较随意)武将牌作为公共武将池,然后每人发相同数量的武将牌(我们也是3到5张),以喜欢的方式(比如随机翻一张牌逆时针数对应点数)决定起始玩家,起始玩家可以选择叫地主或者抽身份,选择叫地主则说一个数字(这里举例10),选择结束后顺位玩家可以继续抢地主(只能叫比当前数字小的数),或者抽取身份牌。直到身份牌抽完则最后抢地主的人获得主公身份。主公从手牌中武将以及公共池武将中按一定规则分配自己的武将与血量(一般是一个武将价值2,一点生命价值1。比如以9拿到地主可以分配3将3血,也可以分配2将5血等),其余玩家从手牌中选择两个武将,血量按少的计(为了平衡主忠方人数劣势)。反贼游戏目标消灭主公与忠臣,主忠目标消灭所有反贼。
然后是我觉得最精髓的限制性武将以及连锁技能触发限制。
因为是身份武将太多,不能全部按国战修改技能,为了防止连锁技能触发导致的bug性能,规定自己的技能a与技能b,如果技能a是通过技能b触发的,则每回合限一次。技能a和技能b独立触发,则每回合不限次数。特殊地,自己武将技能不连锁触发诈降。
举几个例子,赵云太史慈,天义拼点获胜后,第一次龙胆将闪作为杀可以双杀,此时龙胆天义连锁触发,第二次闪通过龙胆则不能再触发天义,不能使用,但是如果第二张是真杀则可以通过天义双杀(因为龙胆和天义没有连锁触发)。甄姬张角,第一次洛神判定红张角可以鬼道换成黑,通过洛神描述可以直接收回,第二次洛神判定红则无法使用鬼道,因为这张判定牌是通过洛神翻出来的,而洛神鬼道的连锁触发先前已经触发了一次。而荀彧郭嘉受伤后,节命遗计独立触发,每回合则不做限制。
最后的限制性武将比较繁琐,只在固定圈子里的面杀使用。比如我们社团中的面杀,每隔一段时间会修订限制性武将池。限制性武将池内包括马良鲁肃麹义沮授等在内的公认即使限制了技能连锁强度还是过高的武将,斗地主模式中主公限制性武将权重为3,斗地主其余的身份或其余模式中,限制性武将上限减1。比如斗地主主公叫了9,如果有一个限制性武将,则只能按3将2血或者2将4血分配。而斗地主中的忠反,选了如鲁肃华雄,只有2血2上限(血按少算)。22 33 44中选了鲁肃与4血将,则游戏开始为3血3上限,鲁肃与3血将游戏开始则为2血3上限,马良沮授双限制则只有2血2上限。特殊地,神赵云被选择时初始恒定为2血2上限(当时定规则时神赵云还没修改)。每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可以将太强的武将加入限制武将池,也可以将偏弱的限制性武将移除限制。
你是怎样理解未雨绸缪这个成语的含义?
未雨绸缪出自于诗经,也就是在天还未下雨时就要带雨伞,这句话含义深刻,令人深醒。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预估到做这件事时,可能会估计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的危害程度以及补救措施。就人生而言,人生就象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暴雨,要想在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辉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降临时才不致于手忙脚乱,才不致于一败涂地。举例而言,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的时候,在日本、韩国、等邻国纷纷陷入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泥谭中,由于我国领导人高膽远瞩,为我国经济备下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应付突发的经济危机。事后又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使得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了平稳发展。 成为亚洲的中流砥柱,并赢得世界各国的尊敬。由此可见,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使得未来损失降到更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良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领悟这句话,这样我们才不会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这就是未雨绸缪这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高度重视和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指导方法,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利,就能成功;反之就会遭受失败。这就是我对未雨绸缪这一成语的理解以及含义的领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