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灯STEAM活动,大自然会用多久把人类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去?
“如果人类突然消失,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大自然会用多久让人类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去?”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完全抹去的可能性并不高。
不过,我首先来回答人类消失,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切尔诺贝利如果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找曾经有人,后来人消失的例子,其实有不少,其中最常被我们提起的就是核泄漏或者核弹实验现场。比如:切尔诺贝利。
1986年,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失误以及核电站本身的设备问题,当时还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发。由于核泄漏十分严重,导致许多人死亡,这也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事故。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抢救,苏联政府用石棺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封住,并且把周围的居民大规模迁往其他地方,从此切尔诺贝利成为了一个隔离区,在这里至今的核辐射剂量还很高,但已经没有任何人在这里出现了。
后来,科学家重返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本以为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万万没想到,这里成为了动物们的天堂。
在这里,再度出现以及被引入的动物有数十种,其中就包括:
山猫、棕熊、欧洲野牛、蒙古野马、獾、猫头鹰、大白鹭、天鹅、河狸、野猪、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獭、浣熊、狼、黑松鸡、黑鹳、鹤、白尾雕、水鸟、灰蓝山雀。当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距今大概是30多年,还是有大量的人类痕迹存在于现场的,而且核泄漏要完全消失没有几万年是不可能的。
不过,和切尔诺贝利的事类似情其实发生在一些核试验现场,这其实也告诉我们,
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可能比核武器还可怕。而地球离开了谁其实都转。如果地球上的人类突然消失了如果地球上的人类突然消失了,其实大差不差就和切尔诺贝利的情况很相似。不同的是,绝大部分的动物们不需要忍受核辐射的威胁。具体来说,如果人类消失了,地球上的灯光将会慢慢熄灭,这是因为电将会消失在地球上。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将报废,部分地区可能会发生洪水。在接下来的几百年内,动物们将重新构建生态平衡;荒野和植被也会渐渐地吞噬掉地球上的一座座城市。
各种高楼和标志性建筑都会在逐渐倒塌,地球很有可能变回一个完全是丛林,沙漠,海洋,冰川覆盖的星球。
不过,由于很多核设施的存在,人突然消失没办法对其进行维护,因此,有一些地方会出现严重的核泄漏事件,这需要上万年才有可能消散。
人类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去?我认为不太会,原因是人类制造了大量的不太好降解的东西。首先,城市建筑所使用的石头,就是可以饱经风霜的存在,这是无法消除掉的。
其次,像易拉罐的降解至少需要200年的事件,而塑料瓶也至少需要450年的时间,以上说的还不是完全降解。而人类还造了打量了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如果要完全降解至少要1000年。这还是掩埋的情况,如果人类突然消失,实际上很多塑料袋是来不及掩埋的,它们甚至会加入到生态链当中。目前就发现了很多动物体内都有塑料袋颗粒。
因此,如果人类消失以后,后来地球上又出现了智慧生物,并且发展出了新的文明。那他们在挖到我们现在这一层时,或许会很纳闷。因此,他们除了发现大量的建筑遗迹,还会发现很多塑料颗粒,如果保存得好,或许还能看到很多完整的塑料袋。
或许,未来智慧生命可能会以为,人类其实是塑料做的。
因此,我认为,人类消失之后,地球会成为动物们的乐园,动物们会重新构建生态平衡。而人类大量的痕迹都会被抹去,但一些岩石建筑,以及一些比较难降解的东西还会存在。因此,完全抹去人类的痕迹是不太可能的。
在你心目中最美的诗是哪一句?
诚邀!下面我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让大家有所感有所悟!
首先问题是在你心目中最美的世界是哪一句?
首先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只要是涉及到的诗,我都是特别敏感的,因为我也是一个爱诗之人,相信题主也是一个爱诗之人,不知道各位喜欢悲伤还是欢喜还是平淡一点的诗,对于我而言,各有所好吧,那我今天来谈一谈,我所喜欢的诗,希望大家能够接受,甚至是喜欢,希望帮到各位!如果涉及到诗,你可能认为它是一种意向,但他更是一种意境,我们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从而接近作者的感情。对于我而言,我特别喜欢柳永写的一首诗《雨霖铃》,喜欢其中一句【晓风残月,杨柳岸,今宵酒醒何处?】晓风残月,杨柳岸,今宵酒醒何处?
这一句意境凄凉,深有感触。如果你一字一句读过去的话,你会深入其中,是风,是月,是杨柳,让我们无从下手,然而最后却是与酒相伴,这是何等的孤独。一个人看着月亮,一个人喝的闷酒,一个人想着未来会怎么样,然而如今现实却如此困难,不得不让人产生难过忧伤。
一轮一轮的残月,让人感慨古诗文当中常常出现月,有圆月,有半月,有残月。一般而言圆月具有思乡的特点,半夜常常是一种期盼,而残月则是一种哀伤凄凉,“晓风残月,杨柳岸,今宵酒醒何处。”让我感到深深的凄凉。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我比较喜欢柳永的这一句诗,希望大家也可以喜欢这句诗!
上面是我的看法,如果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望一起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了,若侵权请告知~唐山古冶主震加余震接连发生?
唐山古冶主震加余震接连发生,为什么这里的地震这么疯狂?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正式测定消息,在今天,也就是2020年7月12日06时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发生了里氏5.1级的地震,坐标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震源深度达10公里。
北京时间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2日14时共记录到2.0级以上余震2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余震区内,距离唐山7.8级主震约28千米,距天津市区132千米,距北京市区177千米。
该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截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据介绍,唐山7.8级地震序列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最后的一次6级以上余震即1977年5月12日天津汉沽6.2级地震为界。该地震后,唐山7.8级地震余震活动明显衰减,仅发生5级以上余震5次,平均8.6年1次5级以上地震。
此次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距离上一次5级以上余震约25年,为唐山7.8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孟令媛说:“在未来几十年的这种可能的衰减过程中,还会发生5级左右的地震,但是这种时间间隔不会这么密,依据我们的这种统计结果来看,进入到第二个衰减阶段之后,没有两次5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比较短,也就是说余震活动水平可能还在保持4至5级水平,但是时间会有一定的间隔,不会特别密。”
而按照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的说法,本次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本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一个正常起伏,由于当年震级比较大,唐山本身地质构造也比较特殊,因此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会造成余震。
这也不是近年来唐山市第一次发生与1976年大地震有关的余震了,在2019年12月05日08时0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就发生了一次里氏4.5级的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2019年12月05日08时02分丰南区地震
在2012年5月28日,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也发生过4.8级地震。不过二十多年来唐山市一直没有发生过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上次5级以上的余震还是1995年的5.1级地震,本次5.1级地震也是时隔25年后唐山首次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
而根据唐山市应急管理局与河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联合会商得出的分析,原震区再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再有余震应该会维持在4级左右。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本次地震距离唐山大地震已经44年了,还说它是那场大地震的余震呢?
我们都知道,地震的直接原因是板块断裂,而余震指的是主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小地震。余震一般发生在主震破裂面内,通常紧随主震发生,强度较主震小,一般的持续时间为几天至几个月。一般认为如果余震频次衰减到主震发生之前的水平,即认为余震已经结束。
虽说一般而言余震只会持续几个月,但是不同地震活动区的地质构造有所差异,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我国东部地区的余震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2009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更是认为余震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
这都是由于一个地方发生大地震后,板块断裂面会逐渐进行自然的应力调整,板块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愈合过程。这期间断裂的板块可能会随时再次滑动造成余震,直到断裂的板块运动到一个刚好稳定的状态,余震才方可结束。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国东部由于板块构造加载速率较慢,因此产生地震后余震衰减和应力调整会更慢,持续百年尺度都有可能,而那些板块边界的地震由于板块加载速率更快,衰减和调整更快,余震便会很快停止。
而且唐山地区这块地层基地比较老,且断裂带很多,像是唐山-古冶断裂、滦县-乐亭断裂,各种断裂带连通性差,与地层深部隐伏的断裂构造成复杂的闭锁区,十分容易发生地震,在大地震后的余震也会持续更久。
总得来说,我国东部板块加载速率慢,应力调整速率慢,以及唐山本地复杂的断裂结构共同使得44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至今。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
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都比主震小。
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发生的原因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为什么相隔44年还会产生余震对于7月2日的这场地震,很多人被觉得定义为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可能不大理解,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什么叫做余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的研究结论分析,余震的主要产生原因是主震的“静态压力发生改变”或者动态的“地震波冲击”。当然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断层的地壳进行了重组”。
通俗来说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被称之为主震。在一个主震过后通常会伴有余震,主要是因为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这就像一张A4的纸,你把它平铺在桌面上,两边用相同的力气把它挤压,当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保持一个静态压力,但是当一只手的使用的力气变小,“静态压力”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余震的发生。
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简单点说就是,只要引起主震的地质变动尚未结束,由这一变动所引起的地震都可以成为这次主震的余震。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有可能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甚至是几年,而这次一次5.1级余震可能来得比较晚,时隔了44年。
希望在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中,通过仪器设备的感知,地震可以提前被预知出来,这样就能避免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且随着我国北斗卫星的组网完成,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提前预警的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将地震预警升级进去。
另外,不要慌,应该是1976年地震余震
我的世界关于雪傀儡有什么趣味小知识吗?
《我的世界》雪傀儡小知识
要创造一个雪傀儡,玩家必须在堆叠两个雪块,然后在顶端放置上一个南瓜或南瓜灯。躺着放或倒着放的建筑格式也能创造出雪傀儡,但不论使用哪种建筑格式,南瓜或南瓜灯都必须最后放置。通过发射器放置的南瓜或南瓜灯也可以创造雪傀儡。
若末影人在两个雪块上放置最后一个南瓜方块也能够创造出雪傀儡,但这很罕见,因为它们不会故意这么做。
雪傀儡不会跟随玩家。雪傀儡拥有不错的寻路能力,像多数生物一样,它们会避开悬崖、火、熔岩;它们还会避免碰到仙人掌或水。雪傀儡不会受到摔落伤害。雪傀儡可以被拴绳牵引或被拴在栅栏上。 雪傀儡会在温度高于1.0的生物群系或干/暖的生物群系(包括下界)中“融化”(受到火焰伤害)。当它接触到雨或者水时,它也会“融化”。由于其在高温生物群系中受到火焰伤害,喷溅型抗火药水可以帮助它生存。
雪傀儡将南瓜作为头盔,像玩家一样——真正的头在头盔内。在携带版和PC版中,可以使用剪刀剪去雪傀儡的南瓜头,露出它真正的头,但是不会掉落南瓜。
哪种咖啡好喝?
咖啡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了,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讲。
不过,大家是否都清楚咖啡的各种分类呢?拿铁、摩卡、卡普奇诺分别指的又是什么?那么今天楼主就来科普一下常见的13种咖啡——
No 1. Espresso 意式咖啡
又叫“蒸馏咖啡”、“浓缩咖啡”、“意式八倍浓缩”,是用浓缩咖啡机萃取出的咖啡精华,每份都是很小的一杯,非常苦。现在很多咖啡店都用它作为咖啡底料,然后调配出其他种类的咖啡。
No 2. Americano 美式咖啡
把1到2分意式咖啡加水稀释,就成了美式咖啡,其实就是黑咖啡。据说 americano 这个名字最早是意大利人拿来挤兑美国人的,“喝咖啡居然要加水?”
No 3. Black Coffee 黑咖啡
于是,现在为了和美式咖啡区别开,就专门把直接用咖啡豆、咖啡粉煮出来的咖啡叫黑咖啡。
No 4. Latte 拿铁
在意式咖啡里加点牛奶,就成了拿铁。
完整名字应该是“咖啡拿铁”(coffee latte),因为 latte 在意大利语里就是“牛奶”的意思。
好多人第一次去星巴克的时候以为“红茶拿铁”是红茶味的咖啡,结果点来了发现就是杯奶茶……(我也干过,囧~)
话说,现在还流行一种和拿铁很像的奶咖,叫醇艺白或者平白咖啡,从根本上讲,就是奶加得少一点,更能体会咖啡本来的风味。
No 5. Au Lait 欧蕾
一种来自法国的咖啡,欧蕾跟拿铁一样,是一种加牛奶的咖啡。只不过,它不是用意式咖啡做的,而是用普通的黑咖啡加奶,所以口味没那么浓烈。
No 6. Coffee Mocha/Mocha 摩卡咖啡/摩卡
在意式咖啡里,加入巧克力糖浆和奶,再加上奶泡和巧克力碎屑,就成了摩卡咖啡。
No 7. Cappuccino 卡布奇诺
在拿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奶泡,就成了卡布奇诺。
正规的喝法是装在预先加热的陶瓷杯里。许多地方最后还会在顶上撒上巧克力粉。
它还有两个变种——
湿/轻卡布奇诺:比一般的卡布奇诺加更多的奶。
干/黑卡布奇诺:比一般的卡布奇诺加更少的奶。
No 8. Macchiato 玛奇朵
如果不往意式咖啡里面加奶,而是直接加一层奶泡,那就成了玛奇朵。
现在比较流行的喝法是在玛奇朵上面淋上一点东西,比如焦糖,这样就成了焦糖玛奇朵。玛奇朵通常是装在玻璃杯里的。不过,现在国内的好多玛奇朵其实是拿铁玛奇朵,在浓缩咖啡的底下还倒了牛奶。
No 9. Affogato 阿芙佳朵
所谓的阿芙佳朵,就是一份意式咖啡+一份冰激凌,两边是分开装的;吃的时候把热腾腾的意式咖啡倒在冰激凌上。
冰激凌通常装在一个小玻璃杯里,而意式咖啡装在一个带小嘴的陶瓷杯里,意大利人非常喜欢拿它当甜点。比较流行的口味有香草和薄荷。
No 10. Irish Coffee 爱尔兰咖啡
爱尔兰咖啡混合了一点神奇的东西:爱尔兰威士忌,顶上还要加一层奶油。嗯,是要加酒的,所以肯德基的爱尔兰雪顶咖啡并不是爱尔兰咖啡。
No 11. Coffee Freddo 弗雷朵
弗雷朵这个名字听着很玄乎,其实它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冰咖啡。其实就是冰镇的甜意式咖啡,装在长玻璃杯里,通常加冰。
No 12. Espresso Romano 罗马意式咖啡
也就是在一份意式咖啡旁边放一片柠檬。神奇的是,虽然这种咖啡叫罗马意式咖啡,但这种搭配在意大利不常见,在美国倒是很常见。
No 13. Ristretto 蕊丝翠朵
又叫力士烈特、十六倍意式浓缩,顾名思义,就是两倍浓度的意式咖啡。
楼主的亲身体验:轻易不要尝试,心脏不好不要喝,有胃病的也不要喝,睡不着觉的更不要喝;一杯下肚能让你嗨到天荒地老。
其实总结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各种咖啡基本上都是在5个元素之间玩花样:espresso、水、奶、奶泡、巧克力。
偶尔会有爱尔兰咖啡这种加酒的饮料乱入。
所以,有网友总结了一张很带感的图,可以概括大部分咖啡:
以上~
地下的黄金怎么来的?
目前地球上被发现的元素种类一共有118个,其中前94个属于天然元素,后面的24个属于人工合成的。除了人工合成的元素以外,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元素,均在地球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在这些元素中,除了与我们人体组成以及支持生命存在密切相关的氧、碳、氢、氮、硫、磷等之外,我们对于金、铂、银等这些贵金属肯定也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特别是金元素,它长期以来都是作为一种“硬通货”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目前,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既然是一种可以长期保持较高价位的贵金属,金元素在人类社会中流通的总量,势必是非常稀有的。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流通和消费领域,黄金的总量只有约19万吨,其中40%是作为金融战略储备,剩下的60%被制成各种首饰、工艺品或者其它商品。这些进入人类社会的黄金,全部来源于自然界,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金矿的开采和冶炼而获得,很小一部分是通过水流淘洗、野外捡拾等方式获取。
其实,如果从地球所蕴含的黄金总量看,与其它更加稀少的元素以及人工制造的元素相比,根本不稀少。科学家们根据地球上金元素的平均丰度,测算出金元素占地球总质量的比例,约为一亿分之一,所以理论上地球从内核到地表,所有金元素的总量将达到60万亿吨之巨。然而,这些地球黄金绝大部分,都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沉降到地核深处以及下地幔区域,留在地表的黄金量变得越来越少,那些深埋在地底的黄金,我们人类根本开采不了。
虽然现在看,时不时地在一些国家都会发现新的金矿,但地表可供人类开采的黄金总量,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少的局面,按现有开采的速率看,未来30-50年,所有的老金矿都将开采完毕,而且发现新金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那么,地球上的黄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根源,还得依靠宇宙重元素的“制造机”-超新星爆发。众所周知,宇宙中的恒星,无论质量多大,最终内部的核聚变结果,只能到达铁元素为止,由于铁元素的比结合能最高,到这一步后就不能再依靠核聚变释放和提供进一步的能量了,因此恒星的寿命也走到了尽头。不过,在巨大恒星生命末期,由于内部核聚变的停止,表面巨大的重力会将恒星“压垮”,体积急剧收缩,推动内部重新开启那些比铁轻元素的不可控核聚变,致使恒星局部区域甚至内核都发生爆炸,将大量恒星组成物质抛撒到宇宙空间中,形成超新星爆发。
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超强的能量释放过程,为那些抛撒出去的物质,提供了进一步发生物理反应的足够能量支撑,铁以及比铁轻的元素,此时捕获到了周围呈游离态的中子,从而发生快中子捕获反应,基础原子“捕获”的中子越多,那么新生成的物质原子序数就越大,最终生成了很多比铁还要重的元素,与很多轻元素一起形成了星云,为超新星爆发之后孕育新星系提供了物质来源。
这些星云物质,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在引力扰动的影响下逐渐聚集,在物质密度较大、引力较强的区域,聚集了周围绝大部分的“原材料”,最终率先形成新一代的恒星,那些恒星“吃剩的渣滓”,则在恒星风的吹动下,在距离恒星较远的区域,慢慢聚合成行星,其中的重元素物质,由于比重较大,在炙热的行星结构下,慢慢发生沉降,进入到行星最内部形成内核,这也是为什么行星还是卫星,其内核都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原因。地球上存在的黄金,无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分布规律,都与上面的过程有关,最核心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超新星爆发,另一个是重元素的沉降。
现在进入到人类社会的黄金,主要还是从地壳表层所获取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金矿,这是最主要的源头,即通过漫长的地质作用,那些原本沉积到地幔甚至下地幔的金元素,在岩浆流动、板块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地震、火山喷发等途径,又重新将这些元素带回了地表,并最终出现在地壳的表面,与其他元素、矿石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金矿。由于地球表面已经冷却,这些被带出来的重金属,沉降效应变得异常缓慢,所以才能够长期存在于地表。通过金矿开采出来的黄金,也被称为矿金。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风化和物质迁移的结果,其本质也是源于金矿,在长期的风雨、阳光作用下,金矿石发生崩裂,由于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因此黄金可以脱离原有的矿石体系,随着水流沉积到地势较低的石沙中,从而在某些河流的底部、河水中或者砂石下面,会有一定成分的含金量,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黄金,被人们称为沙金。历史上一些国家所发生的“淘金热”,淘的正是沙金。
那么,那些露出地表的金矿或者金子颗粒,人们可以通过探测器探查到吗?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地球上那么多的金矿是怎么来的呢。只不过勘探金矿所用的设备仪器,比较先进、针对性强、成功率高而已,另外还需要应用到地质、地探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个人购买金属探测器,结果会怎么样。
个人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磁感应式,通过在探测器前端的圆形金属圈中通上高频电流,从而在金属圈及其附近区域产生电磁场,如果有金属物质进入到这个电磁场中,就会形成涡流效应,从而改变原有的电磁场分布状态,继而被探测器的感应器所捕捉,从而诱发警报提醒人们。
但是,一般性的金属探测器,并不能准确判断引发干扰的金属性质,所探测区域如果存在其他金属,也会报警,要达到探测金子太难了,所花费的验证时间成本太高,况且地表之上哪有那么多金子。而且,一般的金属探测器,能够探测到的地层深度也是非常有限的,能达到半米左右就非常厉害了,而根据探测时发出的警报,人们往往费了很大劲挖出来,一看根本就是一颗螺丝钉,久而久之这样,拿它来找金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市面上还有一些可以区分某些金属种类的探测器,甚至是专门的黄金探测仪,然而,这种黄金探测仪在使用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面其他金属或者金属矿石的影响,使得专门辨别黄金的识别信号变得比较混乱或者微弱,势必也达不到什么效果,我们普通人拿着它到野外找金子,无异于大海捞针一般。除非你获得了特许,能够进入黄金矿区去寻找,那里肯定处处都是惊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