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袁术嘲讽,袁术为何要放走骁勇善战的孙策去江东?
孙策(公元175年一公元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杭州富春区)人,破虏江军孙坚之子,大帝孙权之兄。《三国演义》中,孙策号称“小霸王”,打遍江东无敌手,在正史中更是少年英雄。孙策以数千兵力,九年时间攻焚能,于糜,败张英,平刘繇,定王郎,又打败刘表部将黄祖统一江东。袁术当初为什么放虎归山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袁术曾两次失言戏耍孙策,双方存在矛盾,再把孙策留在身边恐怕伤人。另一个原因是袁术看走眼啦,在他看来,孙策征江东是肉包子打狗,不可能的事情。
袁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人物,是司空袁逢嫡子。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变天下,人脉资源相当雄厚。袁术年轻时好游侠,举孝廉走上仕途,后来天下大乱割占淮南地区。孙策的父亲孙坚是袁术部将,官拜破虏江军、豫州刺史。孙坚同刘表部将黄祖打仗时战死,孙策率父亲旧部付附袁术,守着大树好乘凉。
孙策才十几岁,英姿勃发,袁术非常喜欢孙策,曾暗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但是,袁术心里上时时刻刻的防着孙策。比如,袁术曾经许诺让孙策做九江太守,最后思忖再三,还是让心腹爱将陈纪作了九江太守。
袁术讨徐州时缺粮,曾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陆康根本不买袁术的帐。此前,孙策曾去拜访过庐江太守陆康。陆康也没看上一个小毛孩子,拒而不见,只派个手下出来应负。
孙策是个心骄气傲的人,何曾受过如此怠慢,难免心生怨恨。后来,袁术让孙策带兵去打陆康,并将庐江太守位子许给孙策。孙策把陆康打败以后,袁术又反毀了,让另一个亲信刘繇做了庐江太守。
两次被戏弄,孙策心恢意冷,认为在袁术手下干不成大事,便产生了去意。当时,他舅舅吴景守丹阳形势很危险,便向袁术要兵征江东。袁术两次失言,心里难免有悔意,认为把孙策留在身边有危险。
另一个方面,他认为庐江太守刘繇,会稽太守王郎都是拥兵数万的豪强,孙策征江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减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袁术只给了孙策千余士兵,几十匹战马。
"术表第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人。”这次袁术又把江东之地许给孙策,这和当初周平王把歧山以西之地许给秦襄公一样,只不过是空头支票,打下来是你的,打不下来是你没本事,怪不得别人。
袁术还是低估孙策的人格魅力,所过之处,有很多人归附,兵马象滚雪团一样扩大,至历阳时,扩编到五六千兵马。孙策依靠这支军队,在周瑜等豪强支持下,横扫江东。
孙策作战勇敢,计策灵活,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非常拥护。他用了九年时间把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和吴郡等六郡八十一州拿下,统一江南地区,任讨逆江军,封爵吴候。
孙策也有弱点,"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尔,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曹操谋士语)建安五年(公元200年)4月,孙策在丹徒打猎时,被许贡门客所伤,不治身亡,年26岁。此时,袁绍正和曹操展开决战。如果,孙策带兵北上逐鹿中原,不知鹿死谁手。
农村漆棺材有什么讲究?
条件好的画廿四孝图!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继母和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竺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继母与象却推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记恨,仍对父亲和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又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继母,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龍。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3.鹿乳奉亲
郑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鹿(ji)鹿(lu),郑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处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做到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的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寒,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塞!”(《论语·先进》)他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战,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怨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亲子。
7.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河南邦县人)所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把孝道首次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此后一直延续了上千年。他与儿子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甚和黑色的桑甚分开装在两个萎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9.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供养母亲,对母极孝。后妻子生一男孩,在河边玩耍,不小心失足落水溺亡。郭巨担心,若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必然伤心,遂和妻子商议:“儿子死了不能复活,不如悄悄埋掉儿子,不告诉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更是孝敬母亲。
10.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有一天,遇到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从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1.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烹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妻子大惊,赶紧忏悔自己的过失,也和丈夫一样恭敬起来了。
12.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3.怀桔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家母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家母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4.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公元107年-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限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
邵,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6.闻雷泣墓
王衰(bao),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做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哀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萝(lu)我(e)》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18.卧冰求鲤
王祥,琅飛(今山东临沂)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生病的继母想吃新鲜鲤鱼,当时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立即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叨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扑上前去,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0.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今属河南)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以防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1.尝粪忧心
庚(yu)黔(qian)娄(lou),南齐高士,任屏(chan)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仍然去世了,黔娄安葬了父亲,守孝三年。
22.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飛,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盟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3.亲涤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24.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摘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寻找,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50字简短?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反而杀了祢衡的密友杨修?
作为三国三大愤青的祢衡、许攸和杨修,从其生至其死,历来使世人津津乐道,成为了我们今日愤青的祖师爷。
祢衡
三国时有个叫祢衡的,此人特别恃才傲物,对人褒贬过分,见到自以为不如自己的人甚至不搭理,对什么事情都喜欢发表自己的“高见”,所以很少有人喜欢他。
东汉兴平年间,为躲避黄巾之乱,祢衡先到了荆州,随后他又来到许都。当时的许都,刚被建为都城,各路有识之士都聚集到这里,可以说是人才荟萃。青州的乡党们看到祢衡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好心对祢衡说:“你为什么不跟随陈长文、司马朗,以求得发展呢?”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跟随这些杀猪卖肉的龟儿子呢?”又有人说:“你去求荀彧、赵稚长他们帮帮忙。”祢衡轻蔑地说:“荀彧可以凭借他那漂亮的脸蛋去吊丧;赵稚长可以凭借他的肚子和饭量去管理厨师和请客吃饭。”
陈长文、司马朗、荀彧和赵稚长当时都是有头有脸、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话语权、甚至有决策权的人物,但在祢衡的眼里,只能做一个杀猪卖肉的屠夫,主持吊丧的司仪,管理厨师、陪客吃饭喝酒的伙计。
击鼓骂曹被赶到刘表处,再到江夏挨了黄祖一刀,祢衡就此领盒饭了。
祢衡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可能腹有诗书,但用非其时,所遇非人,更坏的是官场无利用价值,就知趣退场,过林下悠游卒岁的日子,也能保全性命。性格上的执拗也是害了他性命的一个原因。不懂政治,就别乱说话,更别逆龙鳞,但祢衡偏不懂这些,一味地耍性子,玩个性,最终送了卿卿性命,岂不哀哉!
许攸
在三国众多谋士中,南阳人许攸极富才华和战略眼光,孔融称他为“智计之士”。许攸与袁绍、曹操少有交情,早年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黄巾起义爆发后,他曾同王芬、周旌等地方豪杰联手,密谋废黜汉灵帝,改立刘氏宗亲合肥侯为帝,原以为能得到实力派曹操的支持,不料却因遭拒而流产。王芬自杀,许攸等逃亡。
袁绍在讨伐董卓过程中谋得冀州,许攸跟随袁绍并成为其谋士。后因所献计谋不被看重,且因家人犯法被袁绍部属收治,一怒之下,许攸转而投奔曹营。从谏言变狂言,才华成就了许攸,却没挡住莽夫的一刀。
谋士这个行当有点特殊,也有点无语。谋士们满腹经纶,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谋士门纵横捭阖,却很少有人打出匡扶皇室,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等等的名号来个“举兵讨贼”。他们最想要的就是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发挥,得以施展,免得老死于林野,不留名于青史。这是谋士的可爱之处,也是谋士的可悲之处。
杨修
杨修是东汉末年太尉杨彪之子,而且还是独子,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当成宝贝养着了。此人聪明过人,满腹经纶,是曹操最为喜爱的第三个儿子曹植的慕僚,所谓的慕僚就是指曹植的私人谋士,但杨修这个人呢,也入朝为官,官至丞相主薄,故人称杨主薄,他是曹植的支持者。
此人可以看穿别人的心事,这要是放在今日那可了不得了,肯定会成为心理学大师的。即便在古代三国那样的乱世之中,这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但如能看穿帝王的心事,那只能看破不道破了,不然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可惜杨修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提醒我们不要太想出风头,要懂得审时度势,切忌恃才放旷,懂得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有所作为!三国的故事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来,除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各个英雄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外,最主要的是人们从里面看到了人性,看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曹操为何总被人骂为宦官之后?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就这样一个牛人,身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为什么被骂做“阉宦遗丑”,曹操真的是宦官的后人吗?宦官怎么会有后人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1,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宦官。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着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嗣为后,曹操是他的孙子。
曹操父亲曹嵩过继给了曹腾当养子,所以按照血缘上来说,曹腾实际上是曹操的叔祖父。当然,也有人说,曹嵩曹操父子实际上是夏侯家的子嗣。怎么回事呢?
曹腾年幼时,被曹家选去做宦官,而且父兄同支被曹家欺负。曹腾得势后收养子嗣,拒绝从曹家过继,而是从夏侯家过继。因此,曹操阵营中,除了亲弟弟曹德,血缘最近的反而是夏侯渊和夏侯敦!
2,曹操的父亲曹嵩长期依附宦官。
曹嵩原先就是曹腾养子,在曹腾的帮助下,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大鸿路,还当过司隶校尉。
可是曹嵩人品不如曹腾,贪污腐败,富甲天下。最重要的是,曹嵩始终依附宦官一党,成为清流世族的攻击目标。
曹嵩先是依附宦官曹节,后又投靠大宦官张让赵忠,何进作为外戚,整合清流世族时,没有找曹嵩,反而直接找曹操,可见曹嵩名声太坏了。
3,汉末的世族寒门矛盾,清流浊流争端大大放大了曹操的尴尬出身。
汉朝,袁家的四世三公,孔家的孔门子弟,郑家的经学豪门几乎垄断仕途。寒门子弟想要升官,先要看他们满意不满意。比如,董卓寒门武将入主朝廷被太原王氏的王允干掉,何进贵为国舅,却被骂做“杀猪汉”。
汉末,外戚宦官阻挡了太学出身的清流仕途,清流和世族联手对付外戚和宦官。尤其是宦官,权势滔天,却往往宫门不敢出,更不敢回乡探亲。“党锢之祸”是皇帝指示宦官做的,可是聚集乡民打死探亲的宦官是清流君子们做的!
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没有像桓灵二帝那样扶持外戚宦官打压世族,而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仍然触犯了清流和世族的利益。
而这些清流和世族最喜欢谁?
前有袁绍,后有司马懿。
袁绍是四世三公自不必说,经营河北时也是扶持重用世族豪强,平民百姓毫不在乎。
司马懿的司马家虽然比不上王家陈家旬家郑家,但也是清流出身的知识分子!比曹操出身要高一点!
于是,曹操曹丕篡权时,到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和学二代的反抗。
到司马懿篡权时,几乎没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这就是血统的力量!
最终,重用世族和皇族的司马家,被一群更屌丝的五胡十六国揍出了翔!逃到南方还被流氓出身的屌丝刘裕篡了位!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三国杀基础牌中哪个英雄的综合能力最强?
题主,你好!三国杀爱好者带来一点想法。
我觉得除了2张和袁术,其他都难进一线。2张和袁术就不说了,一个是神辅助,一个拥有最强过牌能力。那么其他几个,首先,邓艾,钟会,孙策属于一类,偏白板。8人军争节奏很快,很多次觉醒前游戏就结束了,并且对方肯定不会让你轻松觉醒的。左慈的话,起手有给力武将还是不错的(笔者曾起手吕蒙华佗有木有!)但是很看运气,要是什么张飞黄盖之流就坑了。总体说来,看运气,不像其他神将一样稳妥。
以前觉得赵云强,看了几局视频后发现其实能力真的很弱。当反贼被距离卡,当忠臣嘲讽低,没人碰。甲鱼的威力在于完杀,配合乱舞,击破核心武将,但其实很脆,回合外对杀没有防御,很容易跪。春哥不当主,能力都看的到,很一般。当主,反贼思路很明确,先杀完忠内再慢慢磨。而且春哥主还坑内。 毒菜其实挺不错,对杀的限制极大。但是在online上要是选当忠,内没准就跳反了。有些群内局还是禁毒菜的。其实还有不少神将楼主都忘了,貂蝉不神吗,张辽不神吗,谁敢说他们在军争没地位,还有诸葛等等。
笔者最近开始研究以前觉得很菜的武将庞统了。现在发现庞统也是一名破核武将,和甲鱼有点类似,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说这么多,其实三国杀的魅力在于配合,4个标风未必不能抗衡林火山将。
楼主,相信慢慢的玩,你会发现很多以前觉得很菜的武将都有他的立足之地。没有说哪个最强大这样一说的,只有说在哪方面比较突出,武将都有攻击型,防御型,辅助型之类的区分~~ 主公对于主公可选的默认的三张武将刘备 孙权 曹操 来说,刘备和曹操更适合于玩8人.6人一下的孙权足矣~ 孙权技能换牌,能将对当前局势没有帮助的牌换掉,尽可能的换到更多有用的牌,也就是说孙权的牌的质量是很高的,换到桃子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而刘备和曹操就.需要的时候可以激将,可以护驾,刘备可以根据局势分牌给忠臣打配合更迅速的秒杀反贼,曹操更是可以拿牌以补不足,在多人局高度讲求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得更好 其他的武将适合做主的还有张角,虽然当主公只有4血,但是拥有4个技能的他是相当犀利的,拥有主公技的他当然也是当主公的好料子.当然夏侯惇,司马懿我也使用过当主公,也不错~~ 内奸 吕蒙是内奸的典范...怎么说呢,囤积起手牌来谁都怕了,也有囤积多多手牌,一回合把所有反贼忠臣干掉,然后直接秒掉主公的例子,我自己也试过..但是,吕蒙玩的多了,人人看到吕蒙屯手牌都会压制了~~ 由于内奸是要保命到最后的,可以选防御型的武将,例如夏侯惇(不是手牌多一半都不打你),诸葛亮(可以空城,观星也是很犀利的,偷偷的压制下家或者帮助下家,影响下家对你的判断).孙权(通过换牌应对各种问题) 好了,还有其他什么具体的问题的话可以来求助我
最后奉上几张图,祝楼主每天杀得精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