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体坛口嗨NV,曾击败冠军阿根廷的中国足球是怎样被市场化的铁子们搞垮的?
38年前的1984年,在印度举办的“尼赫鲁金杯赛”上,赵达裕带领的中国男足以1:0战胜阿根廷队。时至今日,昔日手下败将已三次登顶世界足球之巅,横空出世的两任球王更是让世人为之痴狂。世界杯之热尚未褪去,可俺们的足球之路在哪呢?中国足球到底是被谁搞垮的?如果说中国足球不行,是足协主席不行,是教练班子不行,是队员不行,是场地不行,难免挂一漏万。因此,这么一口大锅,总得有人来背吧?
体制引领方向好体制催人奋进,劣体制促人沉沦。从80年代听说足球、90年代看到足球改革,再到21世纪一输再输,球迷探讨最多的就是“足协什么玩意儿”!经过几千年历史浸润的泱泱大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啥都弄出来了,现在条件好了却愣是找不出来一帮足球小子。
你说是人种不行吧,邻居球星云集。所以还得刀口向内深挖狼疮。足协运营机制算是顶层设计了,在组织架构上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那就应该是人和运营出问题了。所以,选人用人机制一定有漏洞,给了有私心的人可乘之机;倒不是说俱乐部主席就一定不能当足协主席,只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他就一定有漏洞,甚至可以说是肯定不行。
专业事需要专业人来做, 可足协好几个岗位特别是男女足主教练的人选上时时出现外行破格上任之怪象,也出现了“球队不需要球星”“吃海参补营养”之惊世之语,真是非千刀万剐不足以解心头之恨。他们失误了,用人失败了把人一换了之,可因为他们的非专业操作而受到耽误的中国足球成绩、中国球员青春谁来补偿?
还有人才培养机制也有问题,中国人才使用最大的现象就是“留下都是极度倚靠组织的,组织需要的都留不下来”。为什么留不下来?还不是制度机制不健全、领导人格不健全所致!人才都得不到重用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个培养机制再健全也捞不到好苗子了。
转行择业机制几乎瘫痪。中国整个体坛都是如此,优秀者还可以转行做个教练或者相关保障,继续从事与专业有关的事情,可大部分普通球员退役后能干嘛呢?去做个体育老师学校都嫌学历低素质低,不少队员退役后连自家温饱都成问题,实在是难以吸引人的兴趣。
思路决定出路想明白才能干明白。还是说说中国足球的选拔培养吧。中国人口众多,学习天才一抓一大把,说是没有足球天才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这些足球天才怎么才能被发现了?让他自己在娘胎里就踢足球吗?让他自己说自己是天才吗?可是中国科举制度这么多年,《三字经》《弟子规》除了教会人遵规守纪外,可没教孩子要发挥天性个性,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再说说中国人对足球的认识、战术理解和培训路径怎么样自己就没个数吗,落后先进国家多少年没点清醒认识吗?青训还搞那老一套,孩子连球是个啥都不知道的时候就开始练控球传球配合,当然棍棒教育更是少不了,说出去都是个笑话。
还就就是足球兴趣培养,现在国家好多学校都搞什么足球启蒙,人人一个球,上课下课练颠球,玩花式,还有什么“千人戏球大场面”,干毛呢?领导脑子都提前得新冠给烧坏了?尽整些形式主义,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
我不是搞足球的,也不是铁杆球迷,充其量只是个足球爱好者。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还有孩子的启蒙成长,反正我就是觉得足球人才的培养选拔也应该遵从欲速则不达、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以及允许差异化成长等基本常识,凡是反人性的都值得商榷,拔苗助长更得坚决扼止。
情怀让位经济是8、90年代中国为了迅速强大国力,掀起了经济大潮。于是乎,90年代的足球改革也叫一个风生水起。只是改来改去,除了把甲A改成中超、把鬼子面孔变多、赢球资金增加外,中国球员的球技有增长吗?俱乐部竞争力有增强吗?足球环境有好转吗?中国足球走出中国了吗?倒是市场观念深入到一帮足球人心目中,还能好好踢球吗?
再说了,都知道足球发展好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带动是非常大的。可是光想吃肉不想喂猪行吗?这么多人口,有多少个球场?又有多少球场真正用于踢球?有多少孩子能免费踢上球?都说街边足球最提高孩子球性,连个路边摊都能给掀了还会让你踢球?
都知道中国球员收入高、玩得嗨,可是没球踢的球员也不少啊,忙着挣生活费的球员也不少。到了这种地步,你再和球员说中国情怀,还讲踢球实现梦想,那纯属口嗨。别的不说,就看现在还有多少中国孩子以足球为娱乐吧?更别说专业踢球的了。
荣誉屈从利益看进眼的不如拿到手的,趁年轻挣够养老钱,等年纪大了好好享受,这种思想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有这种思想也没错,因为人生总得有点盼头吧。可是如果在事业上也报着这种思想的话,还谈何职业道德呢,事业也绝无发展可能。于是,利益思维当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种种乱象。
放眼中国体坛,乒乓球可以说是最干净的了。即便如此,又有谁敢说这个小球内部运行没有利益瓜葛、权利转租?大到省队、小到区队,每个队选拔上来的都是最强的吗?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吗?教练一个人说了算吗?当然教练一个人说了算也很可怕!我不敢说全部是,但一定有很大的可能不是的。这个时候,荣誉是什么?收益又是什么?两相权衡作何选择?难啊!
所以说,中国足球难!目前尚未见曙光。
徐静雨老师公然炮轰乔丹在小球时代肯定不行?
乔丹放在现在就是德罗赞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几天确实随处可见他的名字。仔细回忆一下,我似乎看过他的视频,依稀记得聊的是去年夏天球员交易的话题。我只说我看了他视频的感受,预测的谁谁谁会到哪里去我完全不赞同,结果几天之后就打脸了,但人家下一个视频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这几天看到他关于乔丹的言论,本也没有在意,毕竟各有所好,但从大家的反应来看,他至少成功了。
他的言论好像是乔丹三分不好,放在现在就是德罗赞。“乔丹到现在就是德罗赞”这样的话也不是他在说,很多想贬低乔丹的球迷都用这种观点怼乔丹球迷。乔丹三分不好,似乎是很多人认定了的。而现在的篮球,一名没有三分的球员确实能够影响到他掌控比赛的能力。其他的不说,我这里仅就乔丹的三分做出数据分析。
乔丹大学时代没有三分,这导致他职业生涯前期不喜欢投三分。乔丹曾经说过,他不喜欢三分,因为三分会打乱自己中距离的节奏。在乔丹职业生涯的前四个赛季,三分命中率属于惨不忍睹的情况,没有超过20%的。但他出手次数也很少,场均出手不到1次。从第五个赛季开始,乔丹的三分命中率有了提升,他三分最高的一个赛季场均出手3.2次,命中率42.7%(94-95只打了十几场,不计入统计)。这个数据和詹姆斯12-13赛季很像,那个赛季詹姆斯场均出手3.3次,命中率40.6%。
整个职业生涯,乔丹常规赛三分1778次,命中581球,命中率32.7%。这个命中率在本赛季中排名第137位,高于东契奇、圆脸登、丁威迪等成名球员。而德罗赞本赛季三分命中率是多少呢?26.7%,仅就三分命中率来说,用德罗赞来对比乔丹,显然是为了黑而已。
我们再来看一下最能说明问题的总决赛我曾经写过一篇乔丹、詹姆斯、科比三人总决赛三分球对比的文章,数据都是现成的。
乔丹一共参加了35场总决赛,获得了其中24场胜利。三分球一共出手115次,场均出手3.3次,命中43球,命中率36.8%。
科比一共参加了37场总决赛,获得了其中23场胜利。三分球一共出手152次,场均出手4.1次,命中48球,命中率31.4%。
詹姆斯一共参加了49次总决赛,获得了其中18场胜利。三分球一共出手250次,场均出手5.1次,命中86球,命中率34.3%。
可以看到,三人中乔丹的命中率最高。NBA的数据统计一般都有最低要求,比如说必须出场达到55次,才能进入最佳阵容等的竞争。关于三分的统计,正是场均出手超过3次,乔丹的3.3次符合统计最低要求,数据是合理有效的。
美国媒体曾在92年总决赛之前对比乔丹和德雷克斯勒,质疑乔丹的三分不行,结果他用半场6记三分,双手摊开回应媒体。还有媒体质疑过乔丹不会传球,结果他用11场比赛,10场三双回应媒体,其中七场连续三双。像乔丹这样的老流氓,面对质疑,他什么事干不出来?
说完这些,我突然感觉自己闲得慌,没事去理这种恶意炒作干什么呢?
中国男足踢得这么臭?
我们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争不争气,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因为他不争气就扼杀他吧!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我们作为人口大国,如果没有国家足球队,别人会怎么看我们呢?我们也不可能一直不发展第一大运动吧!
国足无论踢得多臭,屡战屡败也好,屡败屡战也好,他都是祖国的孩子。无奈的是祖国对他们太好了,把他们都喂成了肥头大耳的,没有了生活压力感,让他们丧失了前进的动力,踢不好也就那样了。
溺爱是不可能教出好学生的,溺爱也惯不出好孩子,溺爱更出不了好球员。中国足球太臭的根源就是祖国对足球球员的溺爱,伤害了他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