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白袍将军陈庆之北伐?
兄弟们我又回来啦,最近为了写文章天天都在看一些古籍,满脑袋的知乎者也,好在凭借着我聪明又睿智的头脑以及三尺城墙厚的脸皮把他们给搞懂了。
嘿,你还别说,这些东西看了之后一直在刷新我的三观,那些文言文没看懂的时候心里是这样想的:"这啥玩意儿,怎么稀里糊涂的。"等看懂之后又是这样想的:"我去我去,这什么骚操作,怎么这么厉害,我去,为啥这个人也这么厉害。"唉,阅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古人也太骚气了吧。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话估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听过,什么意思啊?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名将大腕儿,或者有多少多少人,只要看见我们白嫖军,啊,不是,是白袍军,那就赶紧跑去吧。是不是特别霸气?那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句童谚里的主人公,白袍儒将,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名和字都好好听有没有?妥妥的小说男主角开局。小时候就和梁武帝萧衍一起玩,梁武帝特别喜欢下棋,棋瘾上来了非得拉人上通宵不可,别的人都怕了他,唯独只有陈庆之,随叫随到,而且精力贼好。这东西说拍马屁也好阿谀奉承也罢,咱就不讨论了,毕竟在封建君子制度的时代背景下,能经常和皇帝相对而坐的聊天可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
《南史.陈庆之传》: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一战成名
陈庆之虽然名字很好听,但他的前半生可以说除了和皇帝关系好以及豪爽好客,爱结交英雄豪杰之外,其他的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小时候家里也没什么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居然还可以效仿孟尝君,有点厉害。
大佬终究还是大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在他四十二岁这一年机会来了。北魏和南梁争徐州这块地盘,派了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俩王爷率领二万军队驻扎在路口,不让陈庆之他们过去。也许陈庆之和霍去病一样天生适合战场,两千对二万,一通鼓的时间就把对面打崩溃了,这个一通鼓是什么概念?
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记载:三通鼓要敲一千下,一通鼓算下来要敲三百三十三下,虽然老柳数学物理都不行啊,但一秒钟敲一下还是保守估计的吧?战场上也不能慢慢悠悠的呀对吧。这个李卫公就是李靖,四大军神之一,权威人士。
总之反正是五分钟不到的时间,陈庆之的二千人就把两个王爷的两万人给打崩了,太凶残了有没有。而且这还是他军旅生涯中和对手比例最接近的,讲道理该大获全胜了吧,可这时候的主将豫章王萧综发现自己不是梁武帝的儿子,就弃军投敌,其余部队都有所损伤,唯有陈庆之斩关夜退,啥事儿没有。
《南史.陈庆之传》:庆之进薄其垒,一鼓便溃。后豫章王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
再创传奇
大通元年,北魏再次派出一个王爷,常山王元昭率领马步军十五万来找事情,当时南梁方面军事主将是韦放,听闻这么多人来搞事情就有点害怕,想坚守城池以待援军,但什么叫大佬?大佬就是要干点常人不敢干的事情,陈庆之带领亲卫军二百精骑,奔袭四十里,把对方的前军打回了涡阳城,十五万大军的先锋军,好歹也有数千吧?被二百人打回去了。
后来大小百余战,虽然绝大部分都赢了,但是人少啊,所以相持了好长时间。诸军心无斗志都想回家抱孩子,后来陈庆之一番演讲士气大振,夜袭一战下四座城池,然后就赢了。
《南史.陈庆之传》: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生涯巅峰
魏国内乱,北海王元颢来投降南梁,这家伙想让梁王助他成为北魏皇帝,梁武帝就派陈庆之带七千人送他过去,跟陈庆之说意思意思就得了,别认真。可人家的意思意思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先到睢阳城,七千对七万,而且是七万的守城,兵法上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我估计陈庆之完全把他理解错误了,噢……原来对方人比我多十倍,我就得打他们。结果是直接把对面主将打投降了。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
紧接着,对方集合了三十多万人,又有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一万多,准备进攻陈庆之所在的城池,陈庆之不但不老老实实的好好守城,居然率领三千骑兵城下列阵,背城一战,一战定胜负。这下终于像正常的兵法了,可你妹的,韩信的背水一战还是好几万对二十万呢,你这七千对三十万是什么鬼操作,大佬大佬,收下我的膝盖。
不知道是乘胜追击还是陈庆之嫌弃打得不过瘾,又率领三千士兵攻上虎牢关,大哥啊,虎牢关啊,十八路讨董卓都打了好长时间,你这点人这么快就打完了?你让人家怎么混?并且这位还特别能装,他和部下全穿白袍,诸位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七千长的温顺清秀的南方才子,骑着马嗷嗷的就把人全宰了,太反差了简直。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最后也许是这七千白袍太牛掰了吧,凡间的东西打不过,那就让天意来解决吧,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和一众大将,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来攻此时已经称帝的北海王元颢,陈庆之毕竟在这里是类似于上面公司派下来的大佬,北海王不让他掌管大权,只是用南方人给他补齐了七千白袍军。
陈庆之虽然与对方大小数十战,战果辉煌,可惜人少啊,北海王被灭,陈庆之率白袍军准备渡河反回南梁,结果却山洪爆发,七千白袍军全军覆没,陈庆之伪装成和尚才逃了回去。唉,可惜了这七千勇士。
值得一提的是,陈庆之是个纯粹的儒将,而且身体虚弱,长得也清秀,连弓箭都开不了,可却能成为一代名将,这谁想得到。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
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
这位在政治方面也颇有才能,时候还有百姓联名请求要为他立碑祭祀,这可以说是官生巅峰了。连毛泽东读《陈庆之传》都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今天就唠到这儿了,兄弟们拜拜。
本期文章史料来源:
唐.李延寿《南史》
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提起著名的“洪都保卫战”,很多人都会想到蓝玉。因为在电视剧《朱元璋》中,蓝玉被设定为了“洪都保卫战”的主帅。其实,这完全是个BUG,“洪都保卫战”与蓝玉没有半毛钱关系,坚守洪都八十余天的主帅根本不是蓝玉,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
朱文正何许人也朱文正,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兄——南昌王朱兴隆(重五)之子,是明仁祖朱世珍(五四)的嫡长房嫡长孙!因为元末的乱世与灾荒,老朱家死的死、亡的亡,朱元璋亲兄弟四人,除了朱元璋一脉之外,只有朱重五留下了一子一女,即朱文正和福成公主朱氏。当然,朱元璋还有两位姐姐,二姐朱佛女(曹国长公主)留下了一个儿子,即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岐阳武靖王李文忠。而这,这就是明初除了朱元璋一脉之外,与朱元璋存在血缘关系的全部近支亲属。
因为父亲早亡,朱文正很小便跟着母亲踏上了逃荒之路。直到朱元璋在红巾军中发迹之后,他的这位寡嫂才带着朱文正投靠了朱元璋。与之差不多同时期,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也带着李文忠投靠了朱元璋。起初,朱元璋是把朱文正和李文忠当成了亲儿子来养,不仅给了他们最良好的教育,而且给足了他们在军种历练的机会!在朱元璋的悉心培养之下,朱文正和李文忠我逐渐成长为了朱元璋麾下独当一面的将领。
虽然朱文正的军事才能相当出众,但在“洪都保卫战”发生之前,他给朱元璋麾下众人留下的印象确是“纨绔子弟”。那么,被人认为是“纨绔子弟”的朱文正又是凭什么靠着数万人马坚守洪都八十余天,抵挡住了陈友谅数十万大军轮番进攻的呢?
假“纨绔子弟”显露本色虽然在“洪都保卫战”之前,朱文正给朱元璋麾下众人留下了“纨绔子弟”的印象。但是,在接到守城命令之后,朱文正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不再声色犬马,而且亲自前往一线巡视、排兵布阵。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纨绔子弟”的将领,朱文正更是直接:“我知道你们看不上我这个纨绔子弟。说实话,我也看不上你们!但今天,甭管咱看得上、看不上对方,守住洪都城才是重中之重。”
不得不说,朱文正的军事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洪都进行的军事部署,连名将邓愈都表示了赞同、甚至是赞赏!朱文正之所以能够凭借区区数万人坚守洪都八十余天,与他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如果他真的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恐怕洪都城就真的要完蛋了。当然,他要是真个纨绔子弟,恐怕朱元璋也不会让他担任守城的主帅了。敢用朱文正,说明朱元璋对这个侄儿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麾下有名将助阵守洪都城的不仅有朱文正,还有明王朝的开国名将邓愈、赵德胜等人。作为明王朝的开国六公之一,邓愈自不必说;洪都一战,赵德胜更是战死沙场!而且,邓愈所部在彼时已经配备了火器,绝对可谓“独步天下”。麾下本就名将如云,凭借着装备上的“代差”,加之又是以逸待劳,朱文正能够坚守洪都八十余天也就不足为奇了。
洪都城城高粮足除了以上这些原因,朱元璋很早便意识到了洪都城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原因。在拿下洪都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在洪都大规模修筑城防、囤积粮草,在陈友谅进攻洪都之时,洪都城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城高粮足,这也是朱文正能够长期坚守洪都城的底气所在。那会儿的丘八可没有什么理想、信仰,如果连饭都没得吃了,谁还会去拼命?据部分史料记载,在朱元璋的援军赶到洪都之时,洪都城内的存粮还够食用一月以上!如果节省一些,这些粮食再吃上个数月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公子守城,将士用命除了客观原因之外,朱元璋让亲侄儿守城也是洪都保卫战能够持续八十余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彼时谁都可以投降陈友谅,唯独朱文正不能。其他人投降陈友谅,依旧不失荣华富贵;可朱文正呢?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儿,他投降陈友谅能得到什么?即便陈友谅不杀他,今后的日子恐怕也不可能好过,朱文正只有坚守洪都城一条出路!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亲侄儿都拼了性命在洪都城坚守了,公子爷把命都豁出去了,麾下的将士们敢不用命?这对于鼓舞士气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士兵,看到公子爷陪着自己一同赴死,还能说什么呢?拼了吧!反过来,朱文正不仅是洪都城的主帅,同时也变相充当了朱元璋派驻洪都城的监军角色。双管齐下,守城将士既拼死抵抗、麾下将领们又不敢后退半步,就更别说是开城投降了。
综上所述,朱文正能够凭借区区数万人马坚守洪都八十余天,抵挡住陈友谅几十万大军的轮番进攻,与朱文正的出众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无众多主观、客观原因息息相关,比如麾下名将如云、城高粮足等等。总而言之,朱文正是以逸待劳、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守城范例。
只可惜,朱文正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大少爷脾气。因为朱元璋“赏罚不公”,这位公子爷居然私下里与四叔朱元璋的死敌张士诚玩起了暧昧,企图以此向朱元璋施压。结果可想而知,朱文正直接让四叔朱元璋给幽禁终生!最后在幽禁之所郁郁而终。不过,朱元璋对朱文正这个侄儿还是比较厚道的,在大封宗室之时,依然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封为了藩王,地位略低于亲王而高于所有郡王。朱文正一脉的靖江藩也成了明王朝唯一一支非朱元璋直系后裔的藩王,一直持续到明王朝灭亡。
汉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战斗力如何?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宣定胡碑文
汉族之所以得名,就在于汉朝。汉朝以前,根本还没形成统一民族,秦国叫秦人,楚国叫楚人等等,直到刘邦建立的大汉朝,历经几百年后,才真正奠定了汉民族的称呼。
自从炎黄二帝驱除蚩尤,占据了亚洲这块位置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后,无时无刻不遭受异族的威胁。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无数年来,都对中土之地垂涎若渴,但是我们汉民族,都把他们摁在地上摩擦了。
秦始皇统一后,派50万大军,南征百越,打下了今天大部分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越南部分地区。
到汉朝接手秦始皇的盘子,前期虽然有衰弱期,刘邦打匈奴失利,但是到汉武帝时期,却把大汉的威名博扬万里。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小白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笔者笑了,俄罗斯人出名在拿破仑时期和二战,要跟汉族的战斗力比起来,不过是小儿搏力。
注意,我们汉朝时,俄罗斯人还是一些东斯拉夫的野人部落,茹毛饮血。
一,公元6世纪中国:
南北朝,汉族人占多的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公元528年4月,梁武帝命令飙勇将军陈庆之,统率南梁朝7000白袍军,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北归洛阳继位。
途中,遇到北魏孝庄帝派出的军队阻止,好家伙陈献之,仅凭7000人,却打了大小战役四十七战全胜!攻城三十二座全克!直接占领北魏都城洛阳,威震天下,其中最牛逼的一战是跟元天穆的30万大军作战,直接用7000人硬刚30万,还打赢了!
最后,陈庆之顺利扶元颢继位,并顺利回到南方。
“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如今之事,义不图存……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梁书列传二十六陈庆之传》
出名后,北方形成了民谣: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俄罗斯:……他们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在打猎。
意大利人:拜占庭帝时期,中国称呼为大秦,公元6世纪,称得上大战的,貌似只有卡西利努姆战役了。
拜占庭帝国的老将纳尔西斯,以18000人围歼法兰克军队的30000人,仅逃脱了5人。
此后,也有灭了两个蛮族建立的国家——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不过,当时没有跟中国军队干过。
英国人:……原始社会,打猎。
德国人:西日耳曼人原始社会部落,打猎。
印度人:笈多王朝衰落灭亡,然后分裂成一堆小国家。
日本人:刚进入国家不久,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社会,后来大化改新,全面学习汉文化,那时候他们的战争基本是村级械斗。
二,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
欧洲中世纪后,由于鼠疫,大部分人口死亡后,神权衰落,人们更多思考人性。
于是,文艺复兴开始。跟接着是资本主义的诞生和繁荣,资本主义追逐利益,为了寻找新的商机、贸易伙伴、贸易路线,开始在海上探索。
当时的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尤其是东方香料和中国产品,他们转手一卖,全部变成了昂贵的奢侈品。
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
又是因为资本主义思潮影响,整个欧罗巴大陆在旧有天主教的躯体上,诞生了新教。
天主教要维持原有神权统治,新教想要发展生存的空间,因此双方矛盾尖锐不可化解,战争就来了。
资本主义催生的新教诸侯,为了反抗旧诸侯的专权,以及争夺地盘,双方投身在两个教派阴影下,开始大战,战火波及全欧洲。
这次大战,史称“宗教战争”,又叫“三十年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支持的天主教输掉了战争。
战争造成死亡估计:800万人(94%为神圣罗马帝国居民),日耳曼各个邦国男性人口下降了差不多一半。
中国:
明朝这个封建系统,在经历过200多年的运转后,终于像安卓系统一样,开始卡了。
先是天灾不断、之后是人祸,各种叛乱,各种农民起义,最关键的是,明朝打完三次朝鲜,竟然没钱了,而且土地兼并,进一步蚕食税收制度,到崇祯竟然亡国了。
然后,就是满清趁李自成刚打下北京,立足未稳之下,出兵入关,又恰巧吴三桂因为利益不得到满足甘愿做汉奸,放他们进关。
因此,严格上说,满清是捡了最大便宜的漏,得了汉室江山。
清后期,各种卖国,不过都是慈禧那种“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思想作怪,事实上汉族的战斗力是不容置疑的。
天平天国是汉族农民起义,镇压太平军的,依然是汉族湘军,至于满清的八旗,早因为遛鸟斗鸡,腐化得成垃圾了。
三,二战及后面的战争二战,成就了俄罗斯人的名头,大家称呼他们为战斗民族,因为苏联卫国战争时,战死了约2700万人,其中军人866.84万。
德国军阵亡总数为4859056人,德国人善战,在一战、二战时,早已闻名世界。
但是,咱们中国人也不虚: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抗战的先辈们)
为了抗战,咱们有3500万以上的同胞伤亡,才把鬼子打趴下!
后来,美国、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企图以干预朝鲜战争为跳板,最终被我们军队打到投降。
这是满清屈辱史下,在装备和技术的差距下,第一次正面战场打赢西方列强!
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去为后代争夺生存的空间,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荒废我们的青春?
笔者想说:汉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如此,是王者也是巅峰,虽然近代由于历史原因落后了,但是笔者坚信不久,咱们民族将会再次重次复兴,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祖先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样可以!
文:梁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