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战三国杀,三国和隋唐隔了多少年?
唐朝离三国338年。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57年建都洛阳,实行两京制。
直取西凉无人敌到底是哪个三国人物?
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猛将夏侯渊。
他自跟随曹操起,就屡立战功,比如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督运粮草,之后,夏侯渊又率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人的叛乱。
而真正让夏侯渊成名的则是他在建安十九年(214年)的西征,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从长安起兵,转战千里,横扫陇右,连克强敌,威震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当时的天下要冲、西北首府),并一举剿灭了为乱三十余年的割据称王的宋健。
建安十九年春,马超从张鲁那里借了数千兵马杀回凉州,并带兵围攻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守将姜叙等人忙向镇守在长安的夏侯渊告急求救。
夏侯渊接到告急文书后,当即就要领兵增援,但身边的诸将认为事关重大,应该先向曹操请示后再行动。
夏侯渊却对众将说:“曹公远在邺城,往返四千里,等接到出兵的命令,姜叙等人早就败了。”
于是,夏侯渊不听劝阻,直接命令大将张郃率领精锐马步军五千为前锋出陈仓(今陕西宝鸡),走小道出其不意地奔袭,自己则统领中军督运粮草随后出发,迅速增援祁山。
张郃率领的曹军突然出现,完全出乎马超的意料,他想不到曹军的增援部队会如此神速地出现在自己的后方。
无奈之下,马超仓促率领数千羌骑迎战张郃,结果还没交锋就都逃之夭夭了,来不及带走而丢弃的大批军械物资都被张郃军缴获。夏侯渊随后赶到,救了姜叙等人,之前投降马超的诸县又都归附了夏侯渊。
此时马超的昔日盟友韩遂也正在凉州,驻兵于天水郡境内的显亲县(今甘肃秦安)。显亲在祁山的北面,韩遂得知夏侯渊突袭马超,自己也被这支神出鬼没的曹军吓得六神无主,赶紧丢弃粮草辎重逃跑。
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城(今属陕西省汉中市)。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人建议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人认为应当转攻兴国(今甘肃静宁)。
夏侯渊却不同意,他认为韩遂的部队精锐,兴国的城堡坚固,一时难以攻克,还不如去进攻长离(今甘肃葫芦河长离川)诸多羌人部落的老巢。
因为,韩遂军中大多是长离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来,韩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则陷入独守之境,而欲救长离则必须出城与夏侯渊军野战,到时即可一战而擒之。
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长途突袭,直取长离川羌屯,大军到后,立即围攻羌人部落,并斩首颇多。
得到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要求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
曹军看到韩遂大队人马杀到,兵马众多,不免有些慌乱,众将纷纷建议夏侯渊扎营挖堑,准备做好持久战。
夏侯渊却连连摇头,他说:“我军转战千里至此,如果扎营挖沟,士兵们就会士气低落,如何打仗,敌人虽然军力庞大,却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于是,两军在野外摆开阵势,准备展开大战,夏侯渊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击鼓助战,曹军顿时士气百倍,遂大破韩遂军,并乘胜直逼兴国。
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虽然骁勇,却也敌不过夏侯渊的猛攻,阿贵被击灭,杨千万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
接着,夏侯渊又陆续收复高平、屠各。此战后,夏侯渊因战功赫赫而获假节(魏晋时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夏侯渊纵横千里,所向披靡,吓退马超,打垮韩遂。十月,夏侯渊又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盘踞在枹罕(今甘肃临夏)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凉州由于远离中原,宋健趁着中原混战,东汉朝廷无暇西顾,在枹罕割据称王,他自称是河首平汉王,并设置百官,汉朝有的官职他这儿也都有。
所谓“河首”指的是他占据的地方处于黄河上游,即黄河的头,至于“平汉”,就更好理解了,他想把汉朝给平了,自己取而代之。
不过,仅仅凭借他那点儿兵力,也就只能自己臆想一下而已,因为,夏侯渊先来平他了。
夏侯渊亲自带兵从兴国出发,孤军深入金城郡,分割包抄,轻兵突击,各个击破,大军直抵枹罕城下,在夏侯渊的督战下,曹军昼夜攻城,很快就攻破城池,并将自宋建和他的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
夏侯渊灭宋健后,受到曹操的大加夸赞:“宋健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夏侯渊此次西征,从建安十九年春出师到十月基本结束,转战千里,连克强敌,威震凉州,一时风光无限。后来,曹操接见西羌部落首领,总要带着夏侯渊陪同,诸羌人见夏侯渊畏之如虎。
纵观夏侯渊这次出征,他率领的总兵力不及凉州诸军多,却能横扫陇右,之所以能连续取胜就在于他敢于孤军深入,长途突袭,并迂回穿插,分割敌军,在局部形成优势,将敌军各个击破,最终平定为害多年的西北之乱。

怛罗斯之战?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与阿拔斯王朝,在中亚发生了一场惊鸿一瞥的战争,是为怛罗斯之战,此役唐军落败。
这场两大帝国高层都以为的小小战事,却是一场有深刻背景、深远影响的战争。而怛罗斯之战,更是一场宣告中原王朝扩张极限的战争。
一、西域成为国际争霸舞台此时的中国,正是天宝年间的盛唐,国力顶峰,对外用兵,鲜有败绩!经过一路向西的多年扩张,大唐帝国犁庭扫穴,征服西域诸国,控制丝路,建立起以安西、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秩序。威压吐蕃,虎视中亚!
几乎同时期,阿拉伯帝国兴起,扩张成一个空前大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并用伊斯兰教不断同化征服地。阿拉伯帝国地近西域,不断文化渗透,令中亚诸国感到不安。其实,早在怛罗斯之战前,就有阿拉伯军队屡次侵扰。
一直窝在青藏高原的吐蕃,被大唐挤压,为了扩张势力,同样将目光投往西域。前后两次伸出的触角,一次是小勃律国,一次是车师国,却都被高仙芝无情斩断。这成就了大唐在西域的无上军威!吐蕃只能忍受着仇恨的怒火,等待着爆发。
而原来的西域诸国,在这些大国争霸之间,只能成为棋盘上的棋子。打个比方,当时的西域就是如今的中东!
二、天山驻剑高仙芝怛罗斯之战的唐军指挥官,是一代名将高仙芝。高仙芝本是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年少投军,屡立战功。
天宝初年,吐蕃控制小勃律,意图窥伺安息四镇,并让西北二十余国臣服。高仙芝受命招讨,率步骑一万,长途奔袭百余日,攻战如神,克定吐蕃大军,攻占小勃律,因功升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天宝九年,高仙芝再度出击,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
唐军的骄人战绩,帮助高仙芝在西域获得极大声誉,俨然成为帝国的荣耀化身。
天山驻剑高仙芝,西域诸国俯首,仿佛大唐的荣耀将与世长存。
而另一边的呼罗珊总督,遥视西域,早已弥漫着剑意。呼罗珊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兴起地,那里有着强大的阿拉伯军队。
他们将扩张的目光都锁在了中亚!
三、石国“无番臣礼”,引爆战争高仙芝固然骁勇善战,却也贪财。觊觎石国财富,以“无番臣礼”讨伐。石国力不能支,请和,高仙芝准和。不久却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杀人夺宝。将石国国王献于唐玄宗,因赫赫战功受封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此举固然将高仙芝推到军事生涯的最高峰,却大大败坏了大唐帝国形象。当初唐太宗,无分夷夏,兼爱如一,方有“天可汗”之号!如今却因贪财,灭人之国,实不应该!
很快,高仙芝和唐帝国,就尝到了民族政策失败后的恶果。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的暴行也被传扬开来,西域诸国皆自危,一时间,中亚风云激荡,多有叛唐之举!
唐在葱岭以西的属国分散,力量一时很难集结。有感局势危急,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以攻为守,打消大食人的武装干涉企图!率军约三万,从安西长途奔袭,翻越葱岭,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七月份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不料想,这里已经集结了十余万敌军!
绝域轻骑催战云!帝国大军无所畏惧!深入敌境的唐军,依旧先发制人,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靠着步兵的强弓劲弩,唐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
但阿拉伯人不是西域弱兵,又数量众多,唐军无法取得最后胜利。交战至第五日傍晚,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切断步兵与骑兵的联系。阿拉伯军趁乱出击,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唐军。
高仙芝寡不敌众,无力支撑,最终溃不成军,向安西方向败退,仅剩数千人生还。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
分析战败原因:高仙芝先是民族政策失败,后是军事策略失误。深入敌境,以少打多,还以为阿拉伯大军也能一举荡平,实在是小瞧了阿拉伯人!
四、评价:打着最强旗号的互相致意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军队,并没有乘胜东进,大唐没有失去西域,却失去了中亚。两方大将知道,对方难以战胜!
此战后,东西两大帝国没有再次兵戎相见的机会。两国随后忙着内部危机处理,大唐则是平定安史之乱,阿拔斯王朝则是平息内讧和叛乱,还要应付拜占庭帝国的边境冲突。
而两方帝国统治者,却都没在意这场战争的胜负。国与国的关系,不止有战争,还有和平与贸易,阿拔斯王朝派人来与唐朝讲和。
看上去,怛罗斯之战,就是打着最强旗号的互相致意,不打不相识。然而,从后世影响来看,唐军输了!阿拉伯不是没有东进,而是换了另一种更隐蔽的方式!
五、攻守易势的分水岭剑指中亚,这是中原王朝的最后高光时刻,后世再也没有了!
而怛罗斯之战,正是一场宣告中原王朝扩张极限的战争。
从葱岭到长安,有万里之遥,以当时的交通,有着鞭长莫及的无力感。脆弱的河西走廊,也一直暴露在吐蕃人的眼前,随时有可能被切断。
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对西域经略认知不够准确。西域不仅是军事征服的荣耀板,也是流淌黄金的贸易大道,更是交流科技文化的窗口,西域和中亚才是帝国前途!
然而儒家文明的农业属性太高,对外来文化吸收度又低,使得西域经略始终没有达到国家战略的程度。如果大唐帝国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该让武夫主导西域经略。
反观阿拉伯帝国,手握弯刀,重视商贸,也重视文化扩张和同化,还积极借鉴东方文化。这就解释了中亚和新疆,为什么会是伊斯兰文化。
再看唐帝国幅员辽阔,有许多不是农耕文明能控制的地方,必需要用新的模式来征服!
如果中原王朝能及时借鉴阿拉伯人,做出经略调整,完成文明转型,或可有长期征服。可惜,中原王朝上下没有这个意识,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怛罗斯之战后,中原王朝失去一往无前的气势,更失去了历史性机遇。因为中亚来了另一个大国,不再是大唐帝国独霸!而这个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模式,更适合扩张!
从此,攻守易势。中原王朝止步于此,再也不能向前。失去了扩张,也失去了荣光。
结语: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谈不上军事失败,可却失去了历史性格机遇。
大唐帝国在儒家文明的束缚下,失去了中亚,开始江河日下,曾经所征服的地方也跟着随风而去。
是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例诱敌深入而后大胜的战例?
蜀汉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再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曹魏,这次进军仍以袭取陇右为目标,但把大军前进基地从汉中前推至武都、阴平一带,分兵一部围攻祁山 ,他亲率蜀军主力准备与曹魏援军决战。为保万无一失,他又招羌、鲜卑首领轲比能等人率军至故北地石城,以作援军,并与北伐蜀军遥相呼应。此外,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留汉中府事,负责督办大军粮草,并转输供应前线。
为了解决在崎岖山地间转运粮草的运输难题,诸葛亮开始使用“木牛”运粮。“木牛”是一种经过改良的独轮车,负载能力强,能极好的适应山区险峻道路,故而被用作战争后勤保障。事实证明,它在蜀军伐魏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军围攻祁山,急忙调兵遣将,以作增援。当时大司马曹真得了重病,不能统兵,魏明帝急召司马懿从宛城赶回洛阳,当面叮嘱道:“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命他代替曹真领大军西进长安,督领大将张郃、费瑶、郭淮、戴陵等共同抵御汹汹来犯的蜀军。
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三月,大司马曹真病逝,从此曹魏重臣相继凋零殆尽,军权遂被司马懿所掌控。司马懿抵达前线后,命费瑶、戴陵领四千精兵据守上邽(今甘肃天水),主力全部西进,救援祁山。名将张郃建议分兵防守雍县、郿县(陕西扶风属县),以便牵制敌军,有事也好互相呼应。司马懿认为分兵会削弱力量,很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司马懿拒绝采纳张郃提议。于是,魏军集中优势兵力,向西浩荡而去。
诸葛亮侦悉司马懿率大军去救祁山,立即指挥蜀军主力围攻上邽。驻守上邽的魏将费瑶、戴陵率守军出城迎战,被蜀军打的大败亏输,逃回城里坚守待援。彼时正是麦收时节,诸葛亮见上邽城外麦子黄熟,就命四千军士去抢收下来,以补充军粮。
司马懿闻警率军回援上邽,见蜀军气势正盛,不敢交战,下令收兵,在险要处扎下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派军士前去挑战,魏军置之不理。诸葛亮为了引诱魏军出战,下令退军。
司马懿见蜀军撤退,就立即率军拔营追击,并跟在蜀军的屁股后面一路追到了卤城(今甘肃陇南礼县盐官镇)。刚靠近蜀军,司马懿又下令据险扎营,并令军士登山挖战壕固守。众将几番请求出战,司马懿始终不许。
诸将不满,纷纷揶揄道:“司马公畏蜀如虎,难道不怕惹天下人耻笑吗” ?司马懿听到众将的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加上麾下悍将张郃多次挫败蜀军,“名著关右” ,更使他感到有些尴尬和难堪。
到了五月,魏军诸将一再请求出战,司马懿感觉压力倍增,出于无奈,他只好分兵一部令张郃带领向祁山之南去攻击蜀将王平,自己率魏军主力去正面进攻诸葛亮。张郃率部到祁山之南后,由于王平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克,正在犹豫时,忽然传来司马懿被诸葛亮击败的消息,急忙引军撤返。
诸葛亮在祁山卤城大败司马懿,这一仗史称“卤城之战”。
战前,诸葛亮派兵占据卤城外南、北二山 。司马懿命张郃攻击王平据守的南山,却久攻不克,只好撤围而返;他自己督率大军进攻由诸葛亮亲自把守的北山,面对魏军的凶猛进攻,蜀军很快就放弃阵地逃走了,司马懿、张郃不知是计,率军紧追不舍,半道上遭遇蜀将魏延、高翔、吴班的突袭,魏军猝不及防下被蜀军击溃。
文献记载,卤城之战,蜀军阵斩魏军甲士三千多人,缴获玄铠(盔甲)五千套,角弩三千一百副,战马数百匹。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诱敌深入、半道截击之计,损兵折将,只好与张郃合兵一处,退回上邽后坚守不出 ,任凭蜀军如何叫骂邀战,再也不肯出城迎战了。卤城之战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例诱敌深入而后大获全胜的经典战例 ?我认为不是。类似这样的“诱敌深入,一鼓聚歼”之战例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屡见不鲜,且所取得的胜果比这次大得多的战例也不胜枚举。
史载,当时司马懿所率的魏军总共有三十余万,而诸葛亮的北伐蜀军人数远少于魏军。经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后,蜀军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人人摩拳擦掌,准备与魏军决一死战。
到了六月,因天降大雨,连绵不绝,山道泥泞,粮草运输困难,负责大军后勤粮运的李严假传圣旨令诸葛亮退兵。因粮草不济,诸葛亮被迫指挥大军撤退,途中又设下埋伏,将领兵追赶的曹魏名将张郃射死于木门道(今甘肃天水木门)旁。
诸葛亮领大军撤回汉中后,才发现是李严督运军粮不力,贻误军机。李严为推卸责任,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想嫁祸于诸葛亮。之后,诸葛亮会同众臣上表弹劾了李严。
此次退兵,蜀军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在兵力上也基本没有损失,但却没有改变魏强蜀弱的大势。诸葛亮意识到,北伐曹魏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充分,而且连年用兵,对蜀国的经济和民生消耗巨大,于是决心暂停北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整饬吏治,奖励耕织,减轻赋税,行与民生息、恢复国力之策。吸取了前几次北伐失利的经验教训,他用“木牛流马”陆续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起来,为下一次北伐做着精心准备。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汉末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公元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曹操封为汉丞相。7月曹操南征刘表。8月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9月 刘琮投降曹操。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刘备入川。
212年 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刘备驻扎霞萌关。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 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它对当时南北局势有何影响?
淝水之战,是前秦国主苻坚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南侵东晋的战争,双方交战于寿阳附近的淝水,结果前秦大败,国家瓦解,北府陷入混乱,东晋大获全胜,收复中原八州,但失去外敌后内斗加剧,也在走向衰落。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国君苻坚颇有才略,任用汉族大贤王猛为宰相,革新政治,同时任用邓羌等名将,东征西讨,在二十几年内先后消灭前燕、代国、前凉、仇池等政权,统一北方。
前秦统一北方后,以消灭东晋,统一中国为目标,苻坚在数年内连续攻晋,虽然有一些进展,比如攻陷蜀地,攻克襄阳,但实际上受挫甚多,如攻襄阳以十几万大军猛攻一年无果,在内奸叛变的情况下才勉强攻克;在东线,前秦十万大军攻徐州,结果被东晋谢玄的五万北府军打得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附近决定大举攻晋,否则难以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他忽视了前秦内部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没有解决的问题。
公元383年,苻坚发倾国之兵九十七万南下,从多条战线上进攻东晋,自己率领主力渡过淮河,杀往寿阳,东晋以北府军八万地域苻坚,荆州地段则以桓冲的荆州军抵御从四川顺流而下的前秦军。
苻坚的攻晋之战组织得很糟糕,前锋十余万人已到淮北,后方的部队有的才到长安,有的才到洛阳,所以具体到淝水战场,东晋是八万人对抗十余万人,兵力不是特别悬殊。这次苻坚征发全国之兵,试图以数量取胜,但前秦军战斗意志不强,施展不了复杂的战术动作。
所以当谢玄建议前秦军退后让出一片战场,苻坚照做时,前秦军出现了灾难性的崩溃,苻坚的精锐部队死伤殆尽,国内的鲜卑慕容氏、乞伏氏、羌族姚氏等纷纷起兵复国,大将氐族吕氏自立,前秦就此崩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