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统率三军怎么进去,三国杀原创是什么?
三国杀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势力、阵营)系统。
身份场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内奸则要在场上先清除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包括其他内奸),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
国战场共有4种势力:魏、蜀、吴、群和一种特殊身份:野心家。四种势力的任务是消灭其他势力的所有角色和所有野心家;野心家与身份场的内奸相似,即必须除掉所以其他人(包括其他野心家),不过无顺序要求。
1V1、统帅三军均为两人对战,欢乐成双、4V4则是将玩家分为两组(两个阵营)对垒。
在三国杀作为一个菜鸟?
本人轻松上枭雄。先简单说说统帅三军是什么,统帅三军是由老版本的3V3演变而来,以前是6人对战,每名主帅控制两名前锋武将,现在可以看做是2名玩家来单挑,每名玩家控制3个武将。
统帅三军自问世起就决定了它是个小众的项目,即使在三国杀最火的时候,3V3也是冷门项目,主要是因为入门门槛太高,33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之所以钟爱统帅三军,是因为它是将面差距最小的模式,不同于其他模式,统帅三军是由双方共同决定将面,技术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可以说3V3三分看冷暖,三分看选将,二分牌技,二分运气。
要玩好统帅三军,首先要搞清楚冷暖,其次搞清楚正常顺序,然后打的多了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抢动,什么时候看对方选将猜对方上阵,细节很多,细节决定了能否上一个台阶。
既然这个问题是问的如何上大将,那就简单说说抓将吧,统帅三军中唯一的超级核心是糜竺,不论所有将面首抓糜竺永远是没错的,其次还有统帅三军中的四大天王,分别是曹仁、钟繇、法正和郭嘉,这四个都是第一梯队的核心,接下来就是韩当公孙渊黄忠这类优质打手或者次核心,第三梯队是李典王异王基界甘宁界大乔界甘宁貂蝉这类强将,当然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排名,诸葛瑾顾雍这类脆皮在大糜竺局或者冷主发挥都还算不错。
糜竺是唯一的超级核心,因为他有包养回血能力,所以一般都是暖首糜竺,糜竺既可以放中间打慢局也可以放边路打快,优质打手是界张飞王基沮授孙权黄忠,当糜竺在边路的时候,主帅位置可以放一些回合能力比较强的武将例如貂蝉诸葛亮荀攸;钟繇就不用说了,上线很高,万金油。
sp曹仁也是一个核心,但是有他的缺点,高嘲讽,用的好的时候给队友全体闭月发牌,就连糜竺也挡不住这种牌差,用的不好被压血线就是单闭月,相性比较的武将有公孙渊、糜竺、王异、钟繇祖茂司马朗以及凌统黄忠这类掉血还有收益的四血武将。
法正是我认为如今的统帅三军中灵活度最高的武将,越到后期越香,看似每回合只有一收益,但是能看队友手牌调整手牌这点非常厉害,配合度比较高的武将有凌统、蜀香、王基、沮授、张飞等等,几乎所有武将和法正都有配合,但是有个缺点是慢,比起韩当这种一回合可以瞬间造成4牌差的武将来说,做暖边肯定是不如韩当的。
界郭嘉是游离于核心之外的核心,厉害起来糜竺也挡不住,最经典的配合就是刘谌郭嘉界张飞了,当场上有刷牌的武将刘谌李典法正钟繇糜竺,还有优质打手界张飞王基沮授,场上还没有大乔的时候,界郭嘉抓位会超过糜竺,这种大郭嘉局除了用乐不思蜀制裁别无他法了。
当你玩熟悉了武将的梯队上大将就很轻松了,然后再慢慢琢磨配合,说几个很常见的配合,法统、蔡统、辽严、谌笨、典嘉、韩当张飞、典笨、谌忠、王基诸葛瑾以及司马甄姬诸葛瑾,这类组合能拆尽量拆。
如果你这些都琢磨明白了,那么你就可以上枭雄了,枭雄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排行榜以及前十前五。如果有人在三区的话可以私聊我,私下可以互相切磋。
武装部队听从谁的指挥?
泰国几乎位于东南亚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其战略地位得以凸显:泰国的东面是老挝、柬埔寨、越南三国,泰国的北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且距离中国也不算远,泰国的西面与缅甸为邻且濒临印度洋,泰国的南面则与马来西亚接壤。沟通太平洋和印度裔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距离泰国也很近。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放眼世界并不耀眼,但在东南亚地区仍是相对比较突出的。
从1986年到1996年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外贸顺差和外商投资都以每年几十个百分点的速度飞速增长。1988年泰国GDP上涨13.2%,1989年上涨12.1%。这是亚洲平均水平的两倍,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90年代初期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几百美元,可当时泰国的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的水准。然而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使得泰国风光不再。
直到2001年他信执政后泰国经济才开始出现一些起色,然而很快泰国又卷入到政治内乱之中:2006年9月19日时任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被泰国军方发动的政变所推翻。2011年8月5日他信的妹妹英拉在大选中成为泰国首位女总理。2014年5月22日效忠泰国军队在巴育·詹欧差的领导下推翻民选政府,然后由巴育自己担任政府总理。他信时代泰国经济出现的一些起色就这样在一次次政变内乱中被耗尽了。
事实上关注国际新闻的人可能就知道泰国几乎每隔三两年就会周期性内乱一次。2006年9月19日时任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被泰国军方发动的政变所推翻。2011年8月5日他信的妹妹英拉在大选中成为泰国首位女总理。2014年5月22日效忠泰国军队在巴育·詹欧差的领导下推翻民选政府,然后由巴育自己担任政府总理。事实上民选政府和军政府交替执政已成为泰国的政治规律。
在1932年以前泰国的国王和中国古代的皇帝一样是绝对专制君主。那时泰国的政府和军队自然都掌握在国王手中,然而1932年以后泰国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从那时起国王的实权就被掠夺了许多:由民众选举产生了独立于国王权力之外的新政府,然而泰国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着强大的军方势力。事实上军方在泰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中本身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2年6月24日凌晨泰国军队在人民党领导下占领了王宫,逮捕了在首都的各部大臣、陆海空三军和警察要员,解除了御林军的武装,控制了曼谷铁路局、中央车站、电台和电话电报局等重要据点,接管了兵工厂,随即宣布成立军政府。军政府鉴于泰国民众并不支持军人干政的情况选择还政于民选的文官政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军方完全将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人。
事实上迄今为止军方仍是左右泰国政局的关键性力量,一旦民选的政府总理触动到军方的利益就可能招来政变。泰国军方为使自己这种名义上还政于民选政府而实际上仍得以操纵大权的局面固定化常态化就推出国王作为效忠对象。这一时期的泰王就类似于日本幕府时代的天皇。尽管军方在名义上声称效忠于国王,可实际上军方是以尊王的名义把握国家实权。
1946年阿南塔·玛希敦国王被暗杀后由他的弟弟普密蓬继承了王位。普密蓬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小时候常年居住在国外。直到1935年1945年普密蓬才回到泰国帮助兄长稳定政权,然而仅仅一年后兄长阿南塔·玛希敦遇刺使19岁的普密蓬成为了新国王。当时的军方领导人以为这个小毛孩不过是可以随意操控的傀儡而已。普密蓬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又跑国外继续留学深造去了。
1951年普密蓬从洛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泰国。回国后的普密蓬不得不与以銮披汶·颂堪为首的军人团体合作,不过这时的普密蓬也在密切注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泰国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要求组建民选政府以取代军政府的声音。一时间泰国军政府被民众的各种示威游行抗议活动搞得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民众的抗议活动也激化了军政府内部不同派系势力之间的斗争。
普密蓬巧妙利用军方将领之间的矛盾不断在军队里安插效忠于自己的年轻军官。通过提拔这些缺乏资历背景的年轻军官从而对桀骜不驯的军方元老们进行制衡。1956年普密蓬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军队不应该干预政治。普密蓬的演讲随即在泰国民众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在这种背景下陆军总司令沙立发动政变接管了政权。沙立是君主制的坚实拥护者,所以在他的拥护下普密蓬的皇权和地位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长袖善舞的普密蓬利用军方将领之间的矛盾边拉拢边打压。1977年和1978年颁布的两部宪法再次提升了国王的权力:国王拥有直接任命总理、枢密院成员以及议会成员的权力。事实上1932年之后的泰国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可实权却一直掌握在军方和国王手中。普密蓬国王上台之前在由军方与国王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军方居于主导支配地位,而国王只是军方推出来号召人心的一面旗帜。
经过普密蓬国王一番政治运作之后国王仍必须通过与军方的合作掌握政权,然而这时军方出身的政府领导人实际上已在悄然间成为了普密蓬的“提线木偶”。在泰国包括军方在内的既得利益阶层同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双方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泰国的红衫军与黄衫军之争基本上就是分别代表不同阶层的两大派系之争。普密蓬巧妙利用两派纷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政府人选。
如果在任的政府不被老百姓喜欢,那么国王只需要换一个军方代表人物就行了。泰国政府就此成为王室意志的执行者:表面上是政府在运作,实则是国王在指挥。普密蓬堪称是政界的“端水大师”——他在政权、军权和民意之间做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取舍。在王权面前军队、政府只是普密蓬讨好民意、稳定王室的棋子。普密蓬只要发觉军队、政府稍有对立之意便会弃车保帅抛出其一以稳定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地位。
在1973年泰国爆发的大规模游行中25万群众走上街头与军队发生冲突。民意沸腾之际普密蓬把一直忠于自己的总理他侬推出来当“替死鬼”:普密蓬罢免了他侬,又任命了新的总理。1992年泰国又爆发了一场大游行。这次政府在国王的授意下进行镇压造成大批学生伤亡。事后普密蓬国王为稳定大局再次弃车保帅:普密蓬摆出一幅调停者的姿态命令当时的政府总理和军队最高掌权人跪在自己面前向全国人民认错。
在这几次政权更迭中普密蓬始终在政府、军队、民众三者之间保持一种超脱的地位。普密蓬通过巧妙的政治运作协调着三方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泰国人民心中的“救世主”的形象。从那时起国王就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天神、泰国的定海神针。制定了宪法的泰国尽管并不是像沙特一样的绝对君主制国家,然而正是上面提到的特殊背景使其与其他君主立宪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如今的泰国政治同时受到多股力量的左右:民选政府、军队、国王与佛教。宗教势力在泰国这个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国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但泰国佛教相对温和的属性使其并不像中东的宗教势力那样过多介入政治事务。一般来说泰国的佛教势力并不会直接干预国家政治走向,但佛教在泰国社会的影响力仍能间接对政治构成影响。
在泰国直接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表面上还是民众选举出来的政府,然而泰国民选政府有一个严重的先天短板就是缺乏对武装力量的控制权。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是要受政府管制的,然而泰国军队却是一股独立于政府的政治力量。长期以来泰国军方与政府之间围绕权力分配问题的政治博弈就从未停止过。军方为了能名正言顺与民选政府争权就打出了所谓尊王的旗号。
国王在泰国的文化中居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泰国王室向来热心于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王室礼仪通过与佛教仪式的高度结合在这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内将自己塑造成为半人半神的存在。泰国军方尽管能靠着枪杆子掌握实权,但要直接干预国家政治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王室在民众心目中的精神偶然地位恰恰能弥补军方在名分上的短板,因此军方就打出效忠国王的旗号为自己正名。
换句话说王室不过是军方为自己争权正名打出来的一面旗帜。尽管泰国军队在理论上是效忠于国王的,但实际上王室与军方之间同样存在权力博弈。普密蓬国王通过长袖善舞的政治手腕游走于军方、民众、宗教界等各方势力之间不断地抬高王室的地位,但在本质上泰王并不像古代的专制君主那样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普密蓬为了利用军队控制国家局势也必须给军方足够的甜头。
尽管普密蓬通过政治手腕在军队中扶持了一些自己的心腹,但他并没能从根本上完全控制泰国的军队。目前泰国的法律在名义上规定泰国军队的指挥权归国王。理论上泰国政府也有权调动军队,但前提是事先得到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即使是国王对军队的控制也是相当有限的:当年普密蓬国王只是通过自己安插在军中的心腹对军队进行间接控制,但在本质上军队仍是独立于王室和政府之外的一股政治力量。
普密蓬时期王室和军方实际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军队利用国王的威望捞钱,国王利用军队把持国家政权。当军方觉得民选政府的施政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事就会出面干预(最极端时会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等到军政府执政几年后民众表现出较大的不满情绪时国王就会出面调停在泰国重新举行大选。近几十年的泰国政局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军事政变中循环反复运作的。
英国首相辞职为何都要先向女王通报?
短短6年时间,英国换了3任首相,每3年就有一位首相辞职。
而且每次英国首相在辞职前,都会率先向英国女王报告。
无论是2016年因脱欧公投辞职的卡梅伦首相,还是2019年因脱欧协议被否决而辞职的特蕾莎首相,亦或2022年因包庇保守党副党鞭平彻“咸猪手”事件而辞职的约翰逊首相,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正式辞职的前夕,跟英国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通话或见面,汇报自己的辞职计划。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女王虽然是英国的元首,但也只是虚职元首,并不享有实权,英国首相作为领导内阁政府施政的一号人物,首相的走留,真的有必要跟一位没实权的国王交代吗?
其实,英国首相向女王通报辞职决定,不仅是首相的职责之一,更是世界范围内的通行做法。
众所周知,在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国王无权屋里坐,首相有权天下行”。
英国王室属于世袭制,一个王室家族承袭万代,王位继承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英王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国内,基本不参与政事活动;
首相就不同了,他属于英国首脑,需要领导内阁政府治理国政,与英王的权限有根本性的不同。
在施政权方面,首相作为内阁政府扛把子,有权任免自己信任的内阁大臣、有权提出社会治理方案、有权发展对外关系,这都属于首相的职权范围。而英王及其王室成员却不能插手任何英国政务,或干预首相做出的任何决定,只能是中立态度。
比如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曾以“骇人听闻”四个字评价英国内阁政府将非法移民遣送至非洲卢旺达的决定后,立即被一些内阁大臣们警告,其中一人直接炮轰查尔斯王子:查尔斯王子是我们公共生活的一个装饰品,但如果他当上国王后试图表现出同样的行为,那就不再有魅力了,这将引发严重的宪法问题。
由此可见,英王及其王室成员干预内阁政务的性质有多么严重,这是英王不能触碰的红线。至于说英王履行的职责,主要是礼仪性质的,比如接待外国元首来访、出席国家庆典等等。
在军事权方面,英王名义上是英国皇家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但在现实中,最高军事指挥权握在了内阁首相手里。英国首相既享有对他国的宣战权,又享有军事将领的任免权,全都服从首相的指挥;毕竟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经有96岁了,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她哪有精力去研究作战部署、决定作战方向?还是要归首相来统领三军。
英国和美国一样,都实行文官治军制度,首相通过国防大臣来控制军队,英军的最高级将领为国防参谋长,仅仅是首相和国防大臣的最高军事顾问,没有军队的指挥权,以至于首相和国防大臣随时可以更换国防参谋长。
在任免权方面,英国首相是由议会间接选举产生的,在各党派竞逐议会席位期间,哪个党派获得议会最多席位,那么该党派的党魁就自动成为首相;注意首相只对议会负责,不对英王负责,换句话说就是,英王无权罢免首相的职务,只有议会通过了对首相的不信任案时,首相必须辞职。
而英王是终身制,不存在被罢免一说,无论是议会还是首相,都不能要求英王下台。
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英王的权力要比首相的权力小得多,甚至没有可比性,英王没有国家实权这是铁定的事实。
但是话又说回来,英王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官职和地位却是高于首相的。
一方面,英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属于国家的1号人物,而首相只是政府首脑,属于国家的二号人物,无非就是二号人物手握实权罢了,我们从礼仪待遇方面就能看出差别。如果英国国王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那么身为元首的法国总统就必须为英王鸣放21响礼炮,这是元首对元首的待遇;如果是英国首相访问意大利,只能是意大利总理接待首相,鸣放19响礼炮。
另一方面,英王没有对首相的实际提名权和任命权,但是享有作为国家元首对首相的名义任免权。前面已经说了,赢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会当首相,但也只是准首相,要想正式就任,还必须要过一道手续,那就是接受女王的邀请组建内阁政府,才算被赋予合法的首相地位,换句话说就是首相必须先经过英王的批准任命才行。
这里要注意,女王没有拒绝的权力,无论是否喜欢首相,都必须进行任命。在辞职时也是一样,政府首脑向国家元首辞职,获得英王的同意,方能辞任,也是英王作为国家元首行使的名义任免权的象征。
纵观世界各国,哪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不是由国家元首任命的?!这是通行的做法,包括德国也是一样,德国总统和英王都是虚职元首,德国总理和英国首相也是经过议会选举,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德国总理在任职时,也要先向无实权的总统宣誓,获得任命。
所以说,英国首相无论是就任或辞职,都必须向英王提前通报,这是首相的职责所在,纵使首相实权高,可是英王作为英国的元首,地位最高。
车臣有多少军队?
经常有人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但跟车臣比起来,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至于说车臣有多少军队,还不如直接说小卡有多少私人武装力量,2022年2月26日,小卡德罗夫带领“卡家军”举行誓师大会,决定奔赴乌克兰前线。
根据多方报道,小卡这次出动的武装人数为1万人,但如果你以为车臣只有这么点战斗人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车臣真的很特殊。
车臣的坎坷历史最初,车臣人都属于山地民族,他们生活在层峦叠嶂的北高加索地区,本来这个地方与世无争,但高加索地区是连接亚欧、沟通黑海和里海的咽喉,同时也是通往东欧平原的门户。
随着各国领土的扩张,高加索地区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例如侵略者有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俄罗斯人。
13世纪,蒙古人为了更方便攻入东欧,直接横扫了高加索地区,这是车臣人民第一次被彻底征服,但那时的车臣人,仍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蒙古帝国解体后,东欧区域归金帐汗国管辖,车臣人民饱受煎熬,整日生活在痛苦中,正是在这样的悲惨背景下,车臣人逐渐诞生了统一的车臣民族。
金帐汗国内斗不止,大量公国纷纷独立,很快一个由俄罗斯人建立的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到了16世纪中期,摇身一变成为了俄罗斯帝国。
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处于鼎盛状态,并且很快就占领了高加索地区,车臣民族再次被征服。
18世纪,沙俄政权稳定后开始扩张领土,从南向北最难啃的就是高加索地区,特别是其中的车臣人民,首先车臣人在长期的战争中,造就了民风彪悍、全民尚武等特性,而且在被奥斯曼征服后又被同化成了穆斯林,所以战力较强的车臣人,对东正教的俄罗斯人十分痛恨,这也让俄军在南下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双方的历史仇恨也在此结下了。
车臣人对俄军手段残忍,而俄军也在车臣搞屠杀,双方都杀红了眼,1785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结束后,车臣人失去了奥斯曼的支持,很快就被俄罗斯征服。
但车臣人没有屈服,反而不断发动叛乱,这样两个民族的仇恨不断加深,一直到1877年,车臣的叛乱才逐步停息,毕竟俄罗斯帝国的力量,超过车臣人太多了。
车臣人被打服了,但独立自主的信念始终没有熄灭,他们在臣服的同时,还在等一个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新生,列宁废黜了沙俄的民族压迫政策,并且在1917年提出“尊重俄国穆斯林和少数民族的宗教与生存自由”的理念,在这股温和的政策风气下,苏俄既轻松避免了于少数民族的战斗,同时也迎得了他们的支持。
此时的车臣人也没爆发什么大事,但在1922年苏联成立,斯大林上台后,双方矛盾再次爆发。
与主张“温和”政策的列宁不同,斯大林习惯用铁腕手段来整治分离主义,并且信仰东正教的斯大林,对信仰穆斯林的车臣人印象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所以斯大林在1926年到1928年期间,大肆关闭车臣的清真寺,这些举动引起了车臣人的极大不满,再结合双方的历史恩怨,车臣人再次发动叛乱,但由于实力较低,车臣叛乱很快被镇压,并且大量车臣人被流放到中亚或西伯利亚地区,在迁徙路途中的死亡率高达40%。
结合种种过往,车臣人下定决心要脱离苏联,于是在二战爆发后,车臣选择倒向了德军,起初苏联因车臣倒戈相向确实“摔了一大跤”。
但在1944年德军撤退后,苏联决定惩罚车臣,不仅剥夺了自治地位,还将约38.5万车臣人迁徙到哈萨克与西伯利亚,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车臣人才得以重返家园。
1991年,苏联濒临解体之际,车臣内部再次萌生了独立的想法,苏军高级奖励杜达耶夫率军推翻了车臣苏维埃,宣布车臣独立。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叶利钦无暇顾及车臣独立问题。
二次车臣战争随着俄罗斯的逐步稳定,再加上车臣在俄罗斯境内搞恐袭,忍无可忍的叶利钦在1994年决定出兵征服车臣,本以为俄罗斯能几个月内结束战斗,可第一次车臣战争竟然打了两年。
最难以接受的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竟然以俄罗斯撤退收尾,虽然有战略层面上的失误,但这场战争打掉的经费,也着实让新生的俄罗斯压力倍增,不过车臣人却异常兴奋,他们变得更加狂妄。
1999年9月,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决定再次出兵,他改变的叶利钦以往的战术,决定先以空军压制,精准打击车臣重要军事设施,再派出地面部队进入车臣剿灭武装力量,第二次车臣战争不到半年,俄军就占领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轻松取得了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
车臣有多少军队?关于车臣有多少军队,就必须要提到“老卡”,也就是艾哈迈德·卡德罗夫。
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人反而变得更加疯狂,但老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远超车臣,如果继续这么“疯狂”下去,车臣甚至会被灭族,再加上老卡跟第二任车臣武装领导人意见不合,所以老卡决定倒向俄罗斯这一边。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有了老卡的内部帮助,很轻松的拿下车臣,并且将老卡任命为“车臣代理人”。
老卡不负众望,在背靠俄罗斯后逐渐稳住了车臣的局面,不过仍然有车臣反对派在骚乱,不幸的是,老卡很快就被暗杀了。
随着老卡的去世,车臣叛乱武装力量再次活跃起来,甚至多次在俄罗斯境内搞恐袭,普京自然不可能随时关注车臣,所以俄罗斯需要扶持一个新的车臣代理人。
既要亲俄,还要仇视车臣叛乱武装分子,那么这个人只能是老卡的儿子拉姆赞·卡德罗夫,也就是“小卡”。
在俄罗斯的扶持下,小卡很快就掌握了老卡的武装力量,并且击毙了车臣反俄武装组织领导者巴萨耶夫。
小卡大仇得报,又掌握车臣武装力量,此时的他不仅对俄罗斯心生好感,还特别崇拜普京。
“普京是拯救车臣的英雄和统帅,而我不过只是他的士兵,我毕生只忠于普京一人。”虽然之后仍有车臣叛乱分子搞事,但都被小卡解决,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也得以完美解决。
所以要问车臣有多少军队,其实问的是小卡有多少私人武装力量。
在小卡上任初期,武装人员数量肯定是超过1万的,但在镇压叛军后,小卡多次裁军,只保留了大概8000人的部队。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小卡大概有5000~7000人,到了2022年2月26日,小卡军队扩充至1万以上。
为什么数字一直在变来变去,归根结底是车臣民风彪悍,基本可以说全民皆兵,有需要了就扩充军队,局势稳定后就裁军,如果全部动员起来,小卡核心部队的人员数量可以达到5~7万。
如果外来势力进攻车臣内部进行巷战的话,车臣军队数量趋于人口数量。
——END——
三国杀和三国杀online是一个吗?
不是。
登录端口不同:三国杀OL既可以通过电脑网页登录也可以通过手机互通版登录,并且数据互通。三国杀OL有十个经典区,加上新三国杀目前有十一个区。三国杀只能在手机玩,区服是移动双线之类的,这叫做三国杀移动版,又被称为“手杀”。
2.模块内容不同:三国杀OL主要有三大模块(休闲场、竞技场和活动场),其中休闲场包含军争自由/至尊、国战、欢乐成双以及1V1等。竞技场1V1,统帅三军以及4V4排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