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魏陈群,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一个临时的选官制度?
史载,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对自己篡汉的支持,采纳尚书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依据,这种选官制度主要根据地方官员的评定与推荐来遴选人才。
地方官员评定并举荐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家世、形状(指能力、人品、相貌)、定品。这种甄选官员制度将人才从上上到下下划分为九个等级,并相应依次授予官职。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论你出身贵胄抑或是寒门,一切全凭才能说话。而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和曹操“不问出处,量才使用”的做法已经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了。
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人为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再根据出身、学识、品德从高到低授予相应职位,本是曹丕为争取门阀巨族对他篡汉称帝鼎力支持的一种笼络之策,是魏国选官的临时制度,也算权宜之计吧。
这种临时制度发展到晋代,竟成朝廷选拔人才的定制,定品就成了完全依赖家世,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做官,做多大的官,全凭高贵出身,最终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的吊诡局面,魏文帝曹丕做梦也没想到,他制定并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已彻底沦为西晋世家巨族垄断一切政治资源的手段,为国攫拔人才的本意早已沦丧,其初心早就被司马氏集团以及晋朝所有高门大姓弃如敝履。
在这种士族把持一切的政治制度下,社会板结,阶层固化,假如你处于中下阶层,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才华横溢,都很难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更遑论政治地位了,而出身豪门的世家子弟即便不学无术,文不能草军书,武不能击狂胡,依然可以担任地方官甚至朝廷重臣。
这些凭借家世上位的世家子弟,其才能可想而知。据记载,有任洗马(专门负责管理、饲养马匹的官职)的士族官员竟然不认识马,还以为是虎。人才凋零到如此地步,晋朝的不堪可想而知。 魏晋时的民谣嘲讽曰:“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在这种情形下,就连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皇权也被门阀士族操控与压制,特别是割据半壁江山的东晋,好几位皇帝都是由王、谢、虞等几大士族联合拥立的。
在门阀士族赢者通吃一切的情形下,中、下层的小地主、儒士、最底层的草根(寒门)除特殊情况外基本没有上升渠道,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说辞基本是痴人说梦,因此在整个魏晋南朝时代,社会政治异常僵化,阶层流动停滞,这段时期也是中国泱泱数千年历史中人才较为匮乏、政治较为黑暗的时代。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从曹操迎立汉献帝到许都的公元196年算起,到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的公元220年为止,建安这个年号一共存在24年,有25个年头。
建安24年就是公元219年,来看一看这一年有哪些名人去世了?
公元219年,整个三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之战,二是曹操与关羽的襄樊之战,都是曹魏集团与蜀汉集团之间的战争,战争就意味着死亡。
汉中之战阵亡蜀汉一方阵亡的将领有:雷铜、吴兰、任夔,曹魏一方阵亡的将领有:夏侯渊、赵颙。襄樊之战中蜀汉一方阵亡的将领有:关羽、关平、赵累,曹魏一方阵亡的将领有:庞德。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天灾、人祸以及正常死亡的人,下面就分别来说说,名气较大的人是如何死亡的。
刘备、曹操、孙权
1、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军区司令员级别的将领,负责曹魏整个关中、汉中、陇右及凉州一带的军事,责任重大。
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从益州北攻汉中,与镇守汉中的夏侯渊打了快两年,刘备一直没有进展,直到219年正月,刘备改变了策略,不再攻打城池据点,而是出兵占据了汉中的制高点定军山。
夏侯渊看到刘备占领了定军山,于是带着张郃率军离开了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当时夏侯渊与张郃各率一军在山脚镇守一边,刘备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出重兵围攻张郃,张郃快顶不住了,于是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把自己的军队分了一半给张郃。
夏侯渊
然后刘备派人烧了夏侯渊的鹿角,夏侯渊亲自带着几百人修补鹿角,刘备又派黄忠从山顶冲下来,当场斩杀夏侯渊,夏侯渊死亡的原因是战争。
2、杨修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他的家族世代豪门,四世太尉,四代人中都有人担任太尉一职,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不亚于袁绍的四世三公,他的父亲杨彪担任汉献帝时期的太尉,曹操迎立汉献帝后,把杨彪下了监狱,差一点杀了他。
后来杨修出仕,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主薄,相当于秘书,在曹丕与曹植争世子之位时,杨修站队曹植,后来曹操立曹丕为世子,杨修的地位就尴尬了,再加上杨修的母亲是袁术的女儿,杨修也就是袁术的外甥,曹操一直对杨彪和杨修父子不满。
杨修
公元219年,曹操找了个理由杀了杨修,理由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翻译过来就是说:数次私自泄露消息,结交诸侯图谋不轨。这个罪名可大了,曹操杀杨修的真实目的应该是打压士族,杨修死亡的原因是人祸,被曹操猜忌所杀。
3、庞德
庞德最初是马超手下的将领,马超战败后,庞德与他一起逃到了汉中投靠张鲁,马超秘密南下投靠刘备后,庞德留在汉中,215年,曹操占领汉中,庞德投靠曹操,成为曹营将领。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击败了曹仁,包围了襄阳与樊城,庞德当时与于禁率军迎战关羽,当时正处于雨季,庞德及于禁都被大水所淹没,也被关羽所俘虏,关羽要求庞德投降,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庞德死亡的原因是战争,被关羽俘虏后杀害的。
杨修
4、司马防
司马防出身河内司马氏,也是当时的豪门世族,他也是司马懿的父亲,因为举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与曹操关系较好,受到曹操的重用,曾经担任过洛阳令与京兆尹,他有八个儿子,司马懿排行老二。司马防在公元219年去世,享年71岁,是正常死亡,在当时能活到71岁绝对算长寿。
5、魏讽
魏讽这个人出身不详,只知道他是曹魏的名士,219年汉中之战发生时,魏讽在邺城,邺城当时是曹魏魏王国的都城,魏讽在暗中私自联络长乐卫尉陈祎准备起兵攻取邺城,结果陈祎临时害怕,于是向曹丕告密,魏讽因此被曹丕所杀。
魏讽谋反案是一件疑案,没人知道魏讽为何要谋反,并且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魏讽只是呈口舌之利的名士,没有兵权,又没打过仗,甚至找不出他有什么政治野心,就这样谋反了,魏讽的死因是政治斗争,被曹丕所杀。
魏讽
6、陆绩、孙贲、孙皎
陆绩是陆逊同族的叔叔,出自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吴郡陆氏,孙贲是孙权的堂兄,孙坚兄长孙羌的儿子,孙皎是孙权的堂弟,孙坚弟弟孙静的儿子,陆绩、孙贲、孙皎都是在公元219年病逝,死亡原因都是病死。
尤其是陆绩,去世的时候只有32岁,比周瑜还短命,这个年龄去世就是非正常死亡,肯定是得了治不好的疾病去世的,孙贲、孙皎也是如此,得病去世的,至于是什么病,史书也不会记载的。
7、张仲景
张仲景与华佗、董奉一起被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写了一本著名的医书叫《伤寒杂病论》,是专门研究伤寒病的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发生了很严重的瘟疫,根据史书记载,汉桓帝时期,发生了大瘟疫三次,汉灵帝时期发生了五次,这还不算小瘟疫,事实上,瘟疫贯穿了整个东汉末年,直到三国时期。
张仲景
当时的人口估计超过60%死于瘟疫,甚至可能更多,因为根据统计,汉桓帝时期,东汉人口有6500多万,到了三国时期不到800万了,有87%的人因此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战争、瘟疫、饥饿等等。
以张仲景自己的家族来说,从196年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的家族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而这三分之二的死亡人口中又有70%死于瘟疫,也可以推断汉桓帝时6500多万人中有70%死于瘟疫,这就是4550万人,只有17%的人是因为战争和饥饿而死亡的。
这种恐怖的死亡导致了当时的十室九空,张仲景也因此而研究伤寒病,并积累了不少治病的经验,写下了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到了今天还是中医大学的必修教程,到了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
伤寒杂病论
史书没有记载张仲景是怎么死的,也许是病死,也许是其他原因,作为医生来说,天天接触病人,也有感染瘟疫的可能。
接下来再看看公元220年有哪些三国名人去世?
8、关羽与关平父子、赵累
襄樊之战是219年开打的,一直到220年才正式结束,起初关羽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一时风光无两,但在219年10月,整个战事急转直下,因为孙权在背后偷袭了荆州,孙权派出吕蒙、陆逊等将领攻打空虚的荆州,荆州毫无防备,全部沦陷。
而身在襄樊的关羽也得知了这一消息,无心恋战,同时也被徐晃打败,关羽撤退回荆州,路上士兵全部逃散投靠了吕蒙,关羽只带着少数人败走麦城,不久从麦城突围,在临沮被潘璋手下的马忠所俘虏,一同被俘虏的还有他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
关羽
随后关羽、关平、赵累被杀,关羽的首级还被孙权派人送给了曹操,关羽的死是三国非常重大的事件,关羽、关平、赵累的死因是战争。
9、曹操
襄樊之战结束后不久,曹操就病逝了,死亡的具体时间是公元220年3月15日,这一年曹操已经66岁了,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算长寿了,也算正常的死亡年龄,曹操的25个儿子中,没有几个活得比他长的。
以曹操这样帝王身份的人,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与医疗条件,活到66岁已经算不错了,曹操的死亡原因就是病逝。
曹操
10、夏侯惇
夏侯惇是夏侯渊的堂兄,据说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也算是几百年的豪门了,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那夏侯惇也与曹操沾亲带故,也有人说曹操的本姓是夏侯,夏侯家与曹家又是谯县的两大豪门。
夏侯惇在生前一直受到曹操的重用,尽管他没有啥军功,但他的官职一直在深,而且深受曹操信任,夏侯惇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入曹操的卧室,这个待遇在曹操手下所有将领中,只有夏侯惇一人有,夏侯惇还在居巢指挥曹操手下的26军,以七军为3万人来计算,26军就是10余万人左右。
夏侯惇在曹操去世后,被曹丕任命为大将军,这是曹魏武将最高军职,仅仅几个月后,夏侯惇就病逝了,去世年龄不详,死亡原因就是生病。
夏侯惇
11、法正
法正原本是刘璋手下的小官吏,一直怀才不遇,直到遇见刘备,法正在张松之后投靠刘备,为刘备策划夺取益州,背叛了他的旧主刘璋,法正因为有才,能出谋划策,很得刘备重用,法正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并在汉中之战出谋划策,协助刘备攻占汉中。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这个官职很重要,协助皇帝负责处理日常政务,但220年法正就病逝了,去世年龄45岁,死亡原因是生病。
12、黄忠
黄忠原本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一直镇守长沙,刘表去世后,刘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战,刘表攻取荆州南四郡,黄忠归属刘备。211年,黄忠随刘备入川,在与刘璋的战争中,黄忠表现勇猛,初出头角。
黄忠
汉中之战,黄忠在定军山斩杀了曹魏汉中主帅夏侯渊,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要知道在战场斩杀敌方战区司令级别的将领,整个三国都没有几次,黄忠也因此受到刘备重用,被封为后将军,到第二年,也就是220年,黄忠就病逝了。
史书没有记载黄忠去世时年龄多大,但是根据推测,黄忠去世应该在60岁以上了,因为50多岁的关羽称黄忠为老兵,那黄忠肯定比关羽年龄大,这个年龄去世就是正常的死亡了,也许是老死,或者是病死。
13、程昱
程昱是兖州人,出身士族,后来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的一员谋士与将领,陈宫、吕布偷袭兖州时,程昱与夏侯惇、荀彧一起为曹操保住了三座城池,程昱还多次亲自率军作战,是谋士中文武双全的人。
程昱
程昱是整个三国都活得比较长的人,他生于141年,死于220年,活了80岁,是绝对的高寿,放在今天都算长寿,更不说当时了,程昱是正常死亡,老死或者病死。
14、吕蒙
吕蒙是孙权手下的将领,在周瑜与鲁肃之后,吕蒙成为东吴将领中的佼佼者,215年孙权与刘备湘水对峙时,吕蒙率军计夺荆州南三郡,襄樊之战期间,吕蒙装病欺骗关羽,暗中做偷袭荆州的准备,最终夺取了公安县与南郡江陵城。
吕蒙夺下荆州后不久就生病了,然后就是一病不起,三国演义中说吕蒙是被关羽魂魄附身而死,这是胡编出来的,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吕蒙应该是一直有病在身,包括他欺骗关羽说自己生病,可能是他真的有病,只是不严重,然后以此为掩护。
吕蒙
吕蒙生病后有一段时间,孙权请了全国最好的医生来给吕蒙看病,并把吕蒙请到自己的卧室中治疗,总有人怀疑孙权害死了吕蒙,这是标准的阴谋论,孙权不可能害吕蒙,正是用人之际,怎么可能害吕蒙,飞鸟尽才会良弓藏,飞鸟不尽就不会把良弓藏起来,这是基本常识。
所以吕蒙死亡的原因就是生病,至于什么病,史书没有记载,看上去像是急病,而且病情还会忽好忽坏,最终还是去世了,吕蒙死的时候只有42岁,这个年龄只能算正常。
15、蒋钦
蒋钦是东吴的元老将领,从孙策开始平定江东开始,蒋钦就跟随孙策了,参与了东吴的不少战争,蒋钦去世的情况与吕蒙非常类似,都是参与了偷袭荆州,然后不久就去世了,两人去世的时间也很相近。
从情况来看,蒋钦生的是急病,与吕蒙类似,如果真有病,也不可能还参与战争,然后突然就病逝了。
蒋钦
最后回过头来看一看建安24年和25年死亡的名人,除了战场上被杀的,其他大多是病逝或者正常死亡,尤其是病逝的,与当时流行的瘟疫不无关系,虽然这些人算是上层社会的人,有着较好的医疗条件,但是瘟疫并不挑人,这些人当中一定有因为瘟疫而去世的人。
像吕蒙、蒋钦等人就有可能死于瘟疫,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征:急病与突然死亡,这符合瘟疫的特点,而且吕蒙年龄并不老,处于壮年。
比如说赤壁之战,史书就记载了曹操的军队发生了瘟疫,很多人因此染病而死亡,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上面讲到张仲景的家族有70%的人死于瘟疫,张仲景是南阳人,一个家族都死了这么多人,整个国家死亡了几千万人,这都是非常恐怖的事,也免不了死亡很多名人名士。
而在三国乱世中,不仅仅只有瘟疫会威胁人的生命,除了瘟疫之外,还有战争和饥饿,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开始,不断有战乱,一直到西晋统一全国,才基本免除战乱,而饥饿就是一直伴随着瘟疫与战乱,导致不少人死去,三大因素导致人口不断减少,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颖川世家是什么意思?
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
相比而言,所谓王谢之家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了,虽然颍川陈氏主支南迁,但在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氏也一直列为颍川首姓,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
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颖川世家先祖世系
帝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昌意父为黄帝。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胡公九世孙厉公佗生陈完,完生穉,穉生湣,湣生须无,须无生无宇,无宇生开与乞,乞生常,常生盘,盘生臼,臼生和,和生午,午生因齐,因齐生辟强,辟强生地,地生法章,法章生建。
陈完十五世孙齐王建,建生轸,轸徙颍川生婴,婴生成安君余,余生轨,轨生审,审生安,安生恒,恒生愿,愿生四子清,察,齐,尚,齐生源,源生太邱长寔。
三国时期为什么蜀汉最缺人才呢?
三国时期蜀汉缺乏人才是必然,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等局面呢,且听小墨一一道来
刘备初识诸豪杰三国之初,刘备结识关羽,张飞二人,也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此三人也是日后蜀国的中心集团,刘备想结识其余豪杰,来祝他一臂之力,三顾茅庐就是真实的例子,他听闻水镜先生和徐庶的言语,招募到当时最有名气的两位谋士,卧龙与凤雏,但凤雏庞统英年早逝,死于落凤坡上,对后续蜀国的发展并无太大贡献,可以说蜀国的大脑只有刘备与诸葛亮二人,而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事实证明,诸葛亮屡建奇功,不负众望,得此谋士,刘备大喜过望,便不再寻求更多谋士,诸葛亮死后,后继无人的情况便是在此埋下的祸根。
武将的勇猛,诸葛的神通,掩盖了一切后患若说武将的勇猛,蜀国当仁不让,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较为普遍的三国武将排名之中,蜀国无疑占了上风,吕布的英年早逝使得三国之争中少了一抹亮色,典韦忠心救主,虽为一段佳话,但也早早的退出了这个三国大舞台,那么最优秀的“演员”无疑便是赵云了。长坂坡一战让他扬名天下,此后戎马生涯中单挑无一败绩,群殴也是以胜利告终,他的到来为蜀国立足属地吃了一颗定心丸,当然,仅凭赵云一己之力难以立足于天下,关羽,马超,张飞,各个有万夫不挡之勇,再加上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一时间蜀国成了整个战场的霸主。
然而,战场上几乎无往不利的蜀国又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原?诸葛死后蜀国又为什么迅速没落?曾经的人才济济又怎会寥寥无几?这三个问题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首先,按照诸葛亮的预算,统一中原指日可待,事实上蜀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失街亭和缺粮草,在此不做详解。由最初的信心满怀到后来的无能为力,诸葛亮再赌,赌他能率领蜀国将士一统中原,赌他能在自己死前看到蜀王朝大好河山,他原以为自己胜算很大,可人算不如天算,魏延的草率打破了诸葛亮的最后一丝幻想,懊悔已是无功!
他可以赌,可以放手一搏,但是过于求功,根基自乱,多年战乱,战士已有厌战之士,诸葛亮未对幼主刘禅尽心栽培,仅是一篇《出师表》又怎能指望他做一个圣明之君?关羽几乎职责只是镇守荆州,到头来也只落得一场空,马超,张飞虽有功绩,但年龄的增加,岁月的侵蚀岂是一腔热血就可以抵挡的,老一辈渐渐淡出舞台,就该寻找新人接替,武将还有关平、张苞支撑,姜维也是个文武全才,若悉心栽培,姜维定能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一统江山,诸葛死后,姜维苦苦支撑,输赢参半,也实属难为他了!
未曾尽心寻找新人,偶遇奇才不加调理,诸葛亮虽说是军事上的天才,但目光还是有些短且,未能助蜀国一统江山,昔日的人才济济,也只落得满目凋零,空自叹惋。
我是墨白说说,期待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真挚的见解,关注我,看一名初中生解读历史!小墨期待与您共品历史,一起学习。
为什么二者死后的待遇不同?
典韦为曹操卖命3年,于公元197年壮烈战死。许褚为曹操卖命23年,又为曹丕打工7年,在曹睿登基后,于公元227年得以寿终正寝。
典韦、许褚,都曾经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被曹操赞誉为“此古之恶来也”,而许褚也被曹操赞誉为“此吾之樊哙也”,而陈寿在《三国志》中也将两人相提并论,称之为“许褚、典韦折冲左右”。
但是典韦、许褚死后,他们的身后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典韦荣入了曹操宗庙,而许褚却意外落榜。
两人的落差为何如此之大呢?
配享曹操宗庙的,都是些什么大咖?配享曹操宗庙的魏国功臣共有26人,其中武将17人、文臣9人。
在这17位武将中,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诸夏侯曹,包括大将军夏侯惇,征西将军夏侯渊,大司马曹仁、曹真、曹休,骠骑将军曹洪,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共计7人;另一部分是外姓武将,多为寒门出身或者降将,包括车骑将军张郃,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徐晃,右将军乐进,后将军文聘、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执金吾臧霸,立义将军庞德,再就是典韦了,共计10人。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上述武将中,那些诸夏侯曹都是曹家的宗族,官居显位,出身决定了一切,自不必说;张郃、张辽、徐晃、乐进等人,被后世冠以“五子良将”的美誉,能力出众,劳苦功高,得以位居车骑将军或四方将军;而李典、朱灵、文聘、臧霸等也都是曹操的爱将,他们也能独当一面,均立下了汗马功劳,得以升迁到不同的高度,并获得各自的封赏或食邑。
但典韦只是个校尉。
反观许褚呢,在曹睿即位后,许褚被进封为牟乡侯(食邑七百户),许褚死后,又被追谥为壮侯,与张郃、徐晃的谥号相同。
对比来看,许褚的封号及地位,比典韦高多了。但是典韦能够配享曹操庙庭,而许褚却被排挤在外。
难道是典韦的功劳高于许褚吗?还是说许褚不够资格?
我们大致看一下典韦的人生轨迹。典韦最早跟随张邈,比较凶狠勇猛,力量大,好任侠,其角色属于死士、杀手。曹操征讨徐州期间,张邈勾结吕布,夺取了曹操的兖州;在曹操与张邈决裂、进攻吕布期间,典韦投靠了曹操,隶属于夏侯惇的麾下。濮阳之战中,典韦主动应征,充当了陷阵死士,并且展现了“五步之内、取汝性命”的高光风采,以“五步飞戟术”将吕布的部众震慑住。
在南征宛城时,张绣献城纳降,但是不甘忍受曹操之侮辱,又连夜哗变。典韦率十余位兵校与贼兵展开了殊死恶战,为了给曹操逃跑争取时间,典韦战斗至孤身一人,身被数十创,仍然坚守寨门,此后又用双臂挟死了两个敌兵,但最终因为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在怒骂声中壮烈牺牲。
此战中,曹操几乎丧命,其坐下绝影马被乱箭射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但由于典韦的死命救护,曹操最终得以保命而逃。
我们再大致看一下许褚的人生轨迹。许褚早年就是宗族及乡勇中的带头大哥,曾屡次与汝南、陈梁一带的黄巾余党做斗争,既有“飞石击贼寇”的绝技,也有“拽牛逆百步”的力量。客观地讲,许褚比典韦有能力,许褚的力量和武艺,也不逊于典韦。
在曹操占领汝南一带后,许褚主动投靠了曹操,并且在随后的宛城之战中,表现异常突出,“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官渡之战期间,曾有人怀揣利刃来行刺曹操,但是许褚识破了对方的意图,并且临机应变将对方杀死。刺杀事件后,曹操不仅将许褚视为亲信,还让他充当了贴身卫队长,“出入同行,不离左右”。在仓亭之战、冀州之战中,许褚也数战有功,被赐爵关内侯(请记着这个关内侯)。这个时候,许褚已经挽起袖子干了七年了!
潼关渭水之战,许褚救过曹操两次,一次是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然后乘船渡河力保曹操逃命,“褚左手举马鞍蔽太祖,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另一次就是在两军阵前,将意图偷袭曹操的马超吓退,“超阴欲突前捉曹公,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这两件事在三国演义中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述。
在吓退马超的数日后,许褚又在作战中亲手斩杀了数名敌将,“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斩数首级”,因此升迁为武卫中郎将,并获得了虎痴、虎侯的美誉。
曹操死时,许褚痛哭到“号泣呕血”。曹丕登基后,许褚又统领禁军,为曹丕当了七年的护卫队长。
小结:从上述数据对比来看,典韦的战功,与许褚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太多,而许褚的忠勇,也丝毫不于输典韦。对于典韦、许褚来说,一个荣入了曹操宗庙,另一个被挡在了门外,的确不是功劳高低的问题。其实,典韦之所以能够享此殊荣,并不在于他的能力高低,也不在于他的功劳多寡,只是在于他的壮烈战死!典韦救了曹操一命,而且相当地悲壮,这就足够了!正是典韦的以命换命,曹操才得以从虎狼窝中脱险,如果不是典韦的自我牺牲,曹魏集团的一切都是泡影!
我们以庞德为例作参考。庞德能够跻身于曹操宗庙,与典韦颇有相似之处。
庞德是一名降将,而且还和马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兄长庞柔还在蜀汉做官。庞德入职非常晚,只跟了曹操四年,也没干过什么像样的功劳,最终只是个立义将军。相比于张辽、徐晃等人,甚至臧霸、文聘等人,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庞德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襄樊之战中,庞德表现异常英勇,在于关羽的交战中,亲手射伤了对方额头,“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在水淹七军后,庞德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不仅赢得了关羽的尊重,也备受曹操的嘉许。
正是因为此等忠烈义举,庞德才获得了曹魏集团上下阶层的认可。
历代帝王,对于忠义勇武,首推忠字!
反观于禁,作为五子良将之首,却屈膝投降,未能做到死节,不仅被蜀汉、东吴所耻笑,也被曹魏集团所鄙视,曹操曾感叹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而曹丕直接玩阴的,把于禁羞辱至死。
以于禁之资历和功劳,比张辽、张郃、徐晃他们更有资格跻身于曹操宗庙,但就是因为他晚节不保,才未能列入。
自古以来,忠心与功劳相比,绝对是忠心更加金贵。功是资本,但忠是基石,如果一旦“忠心”二字被抹煞,则天大的功劳也会形同虚设!
许褚为什么就进不去呢?许褚也跟随了曹魏三十年,而且也三次救过曹操的性命,更是忠义勇武的代表,为什么就不能享受与典韦、庞德相同的待遇呢?其实,这与许褚的耿直性格有很大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许褚被塑造成了筋头巴脑的铁憨憨,很容易得罪人,比如他在铜雀台大比武期间,像个泼皮一样手撕徐晃。
历史上的许褚,也是一个耿直汉子,不善于“结党营私”,更不会左右逢源,他几乎没有比较铁的朋友,相反呢,许褚作为曹操的卫队长,跟随了曹操二十多年,又忠于恪守,在很多时候,为了确保曹操的行藏安全,从不讲人情世故,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被大家孤立起来。我们从两件事佐证一下。
第一个是曹仁,曾经被许褚搞的面子碎了一地。
襄樊之战后,曹仁缓了一口气,赶到许昌向曹操汇报工作。在曹操寝殿门口,风尘仆仆的曹仁被许褚挡了下来,许褚说曹总在午休呢,你等一等吧。曹仁心中不乐,但也不好发作,就邀请许褚到偏房中交谈,但是许褚根本不领情,只是说了句“王将出”,就转身回去站岗了。曹仁非常没面子,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二个就是曹植,曾经被许褚率人擒拿。
曹丕登基后,对曹丕秋后算账,让许褚带人奔赴临淄侯府,将曹植及其妻子、家丁数十口,全部擒拿回京师问罪。在曹操新死后,许褚却对曹植干出这种事情,他因此招致了很多骂名,得罪了曹氏宗族,那些外姓将领也多有怨气。
正是许褚的这些表现,让他为曹氏宗亲所不容。因此,当公元243年齐王曹芳诏祀故臣时,把许褚排除在外,也就容易理解了。
也许,如果许褚在潼关之战中壮烈战死,他绝对应该能够与典韦、庞德同列曹操宗庙了!
最后说一下典韦、庞德、许褚的儿子们。典韦战死后,其子典满直接被曹操善养起来,等到了曹丕登基后,典满因为父亲的余荫,直接坐享关内侯。
庞德的四个儿子更幸运。庞德之死,在当年挺轰动的,在曹丕登基后,直接将庞德的四个儿子都封了关内侯。
这个关内侯虽然不是什么高官显爵,但人家许褚吭哧吭哧干了七年,才获此殊荣。
典韦之子,一辈子衣食无忧了。而庞德之子,也都混的不错,尤其是庞会,官至中尉将军。在庞德被斩首44年后,庞会跟随钟会伐蜀,在蜀汉灭亡后,“尽灭关氏家”。这件事虽然饱受争议,但如果抛开历史主观色彩,仅从庞会的立场来看,他也算是为父报仇了。
我们再看许褚之子许仪。
许仪也跟随钟会参与了入川伐蜀。许仪干什么呢?他只是负责去为钟会开路,但是因为自己的马蹄子陷入桥面的破洞中,竟然被钟会见罪问斩。钟会根本没有顾及当年许褚的功劳,而众将也并没有站出来为许仪苦苦求情,于是钟会将许仪直接斩首了!
儿子许仪落到了这个下场,许褚生前做梦也想不到吧!
此时是公元263年,距离许褚之死已经36年了,但这么多年来,许仪还只是个牙门将。可见,许褚死后,许仪的处境并不太如意,估计受到了很多排挤和打压。遥想许褚当年,只知道拼命干活,却从来没想着为儿子铺路。
许褚作为名震三国的一代虎侯,其子竟然被人当成了案板上鱼肉,给杀鸡儆猴、扬刀立威了!
这既是莫大的悲哀,也是血的教训!
三国所有人物包括字号?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
二张:张昭、张纮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卫烈
曹魏三征:王、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X畴
四大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
魏五子: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廖化----湖北襄阳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张飞---同上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颜良---同上
文丑---河北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庞德---南安(甘肃)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钟会----同上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司马懿---河内(河南温县)
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李严---同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