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孔融纪灵,三国时期为什么很多人名都是单字?
三国时期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都为单名,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笔者印象之中,在初中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
因为本人是比较喜欢看《三国演义》的,那时候对这本书还算很了解。班上有个同学,基本上很少甚至不看课外书,一心扑在课本上,认真的学习。记得在学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其中有一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个同学当时问我,为什么只有郭攸之是双名,其他人都是单字。
在当时我说不清为什么?好面子嘛,就故意说这个之和文言文里面的虚词一样的,没有意思,这个同学还真相信了。
现在想想其实不是这样的简单。
张书岩先生的研究《单双名问题考察》中有这样一张表:
三国之前多使用单名的原因,最为普遍额说法是为了方便避讳,帝王一个字为名,普通人就只需要避讳一个字就可以了。
《春秋公羊传注疏》中有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二名非礼也。为其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言而易讳,所以长臣子之敬,不逼下也。
另外一方面也有说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为新朝之后,下的一道命令有关:
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资治通鉴》
但也有人考究并非如此,宋代王楙在其著作《野客丛书》中就其看法:
汉家恢复大业,凡蠹伪之政一切扫除而更张之,不应独于人名尚仍莽旧。然后汉率多单名者,殆承袭而然,恐非为莽也。
后文王楙又记载了多个双名字的人,认为后世人认为三国以前都为单名主要是“不至如寻常之多”。
也就是说,双名有但不多。
那么为什么会在三国之后,单名减少了呢?
笔者曾在拙作《从李白给子女取名说起,浅谈中国历代姓名风格三大阶段变迁简史》中大概的提到了三国之后单名减少的原因。
我认为一方面是在西晋后期爆发“八王之乱”引发,北方多个民族南下中原,而这些匈奴鲜卑等族之人的名字,大多为三字甚至三字以上,如东汉末年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栾提于夫罗,魏晋时期鲜卑首领拓跋沙漠汗等。
在这之后,中原文化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冲击,一度出现被匈奴化的汉人、鲜卑化的汉人等。如隋文帝,有胡名为普六茹那罗延。
明代文学家沈德符著作《万历野获编》中就有此类记载:
自魏晋后,渐不复然。至五胡到中原,胡名遂有三四字者。
也因此,隋文帝在统一魏晋以来的乱世后,因中原胡化程度较大,就颁布了相关的恢复措施“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但三百年的影响以及很深,自此之后取名多以三字为主。且唐宋以后,中原政权与北方政权的联系往来日渐频繁,一定程度上有着文化上的互相影响。
另外一方面,随着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开始形成,每一个大族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区别哪些人是哪一代,衍生出了字辈这一现象。如南朝宋刘裕的儿子们“刘义符、刘义隆、刘义康”等。
宋朝之后,宗族文化的加深,使得在字辈文化上更加的规范化,形成祖辈定下字辈的现象。
明代朱元璋为其二十多个儿子都定下了二十个字辈,其中太子朱标一脉为:
允文遵祖训 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 师良善用晟。--《大明会典》
总而言之,我认为三国以前多为单名还是普遍的说法是为避讳的考虑,而之后单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五胡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欢迎批评指教。
关注南岭说史,了解更多历史趣闻轶事。
三国如果排行的话?
如果要追溯正史的话,论勇猛和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力,我想文鸳是武将第一。
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单骑救主、七进七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皆是杜撰,而非史实,关羽、吕布之类的名将应该是出色的战场指挥家,而非真正的“武功盖世”。而如赵云、典韦、许褚之类的贴身亲卫,确实需要高超武艺,但也并非凭借一人之力保护主公安慰,而是掌管着警卫队,除了自身武艺外,安保工作的布置才是诸位的强项。而在正史里记载着的凭着个人勇猛陷阵杀敌的,战绩最佳的当属文鸳。
文鸯是文钦之子,所谓虎父无犬子。在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杀,文钦失去靠山,又与司马师不和,遂被外派驻守扬州,防御吴国。嘉平六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毌丘俭和文钦决定起兵勤王。
由《晋书》记载,文钦等准备勤王时,由于谋划失败,司马师派邓艾为先锋领兵围剿,时年十八岁的文鸯展现了超强的胆略,建议父亲文钦趁邓艾军立足未稳,掉头返击司马师部,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文鸳至司马师营下,令士卒擂鼓邀战,并齐声大喊“邓艾已死,速降不杀”,使得本来就有眼疾动了手术的司马师吓得眼球爆裂。由于司马师不敢应战,文鸳又未等到文钦前来汇合,便准备撤退,司马师下令趁势追杀,文鸯又是出乎意料的掉头,领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退至寿春。
司马师又派司马班率骁骑八千到寿春欲剿灭文钦父子,此时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文鸳全身而退,投奔吴国。此役之后,司马师回军后病死。这也是查尽三国时期史料后,个人战绩最为凶猛的记载了。
后魏国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吴国命令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但诸葛诞杀了文钦。文鸯和其弟文虎投奔司马昭。文鸯在晋朝时期,平定鲜卑叛乱,使胡人归降者有二十万人,威震天下,后因卷入晋朝内部斗争,被诸葛诞后人诬告至诛灭三族,一代名将陨落。
到底是吕布赢了?
俗话说的好,打架“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
吕布就是这个“硬的”,而张飞就是那个“不要命的”。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武艺第一的猛将啊。
但我们来看看吕布的单挑战绩如下:
1 ?️丁原 —— 一刀砍下丁原首级
2 ?️方悦 —— 无五合斩于马下
3 ?️穆顺 —— 一戟刺于马下
4 ?️武安国 —— 十余合,砍断手腕
5 公孙瓒 ―― 数合打败
6 张飞 ―― 八十合不分胜负
张飞+关羽 ―― 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张飞+关羽+刘备 —— 三英战吕布,吕布全身而退
7 夏侯敦 —— 夏侯惇抵敌不住,飞马回阵
7.5 ?️董卓 ――一戟刺死
8 夏侯敦+乐进 ――二将抵敌不住
9 许褚 —— 二十合不分胜负
10 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围攻,全身而退
11 张飞 —— 张飞酒未醒,不能力战
12 张飞 ――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
13 纪灵 —— 如提童稚
14 ?️李丰 —— 战不三合,被布刺伤其手,丰弃枪而走
吕布共有14次展现武力,4次杀死对手,2次重伤对手。八十合以上平局两次,都是与张飞对战。两次败仗,都因遭到对方三人以上的围殴。
咱们再来看看张飞的单挑战绩:
1?️ 邓茂 —— 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
2?️ 高升 ――不数合,斩杀于阵前
3 吕布――五十合不分胜负
4 于禁 —— 战到数合,刘备捣乱,于禁败走
5 吕布 —— 酒犹未醒,不能力战 ,吕布知其勇,不敢追
6 ?️曹豹 —— 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与河中
7 吕布 —— 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
8 高顺 —— 高顺不能取胜
9?️ 郝萌 —— 被生擒
10?️ 纪灵 —— 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
11?️ 文岱 —— 活捉
12 ?️陈孙 —— 张飞大喝一声,挺矛直出,将陈孙刺死
13?️ 吕翔 —— 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
14?️ 夏侯兰 —— 一枪刺死
15 许褚 —— 许褚因曹军大败,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16 许褚――骑无鞍马力战张飞 ,后逃走
17?️ 夏侯杰 —— 吓死
18 刑道荣 —— 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拔马便走
19?️ 周善 —— 周善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刀砍倒
20?️ 严颜 —— 交马战不十合,张飞卖个破绽,生擒严颜
21 马超 —— 二枪并举,约战百合,不分胜负
22 张郃1—— 三十余合
23 张郃2――三五十合
24 张郃3――十合
25 许褚 —— 因酒醉敌不住张飞,受伤。
张飞共参加战斗25次 胜利:21次,其中杀死11人,吼死1人,打败许禇3次(克星,擅长收拾许禇),打败张郃3次,打败高顺,于禁,刑道荣各1次。
平局三次:与吕布打平两次,与马超打平一次。
输一次,醉酒后输给吕布,吕布未敢相逼。
分析:百合以上能与吕布打平,三国演义中唯有张飞一人。唯一一个让吕布不敢追的猛将。 三次打败许禇,除了形势因素,武艺上必有相克之处,堪称许禇克星。 狮吼功九重功力,直接吼死敌人,胜过小霸王孙策。 所有二流武将全部杀死,所有准一流武将(高顺,于禁,刑道荣)全部数合打败。
我们发现,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号称三国第一人,但他的战绩也并不是很突出,往往只是打败对手,而不下死手。而张飞遇到较弱的敌手,必是痛下杀手。
张飞与吕布多次交手,每次还都是他主动挑衅,他是吕布最讨厌的人,互相厌恶,但吕布从来不主动挑衅张飞。
因为吕布是“硬的”,而张飞是“不要命的”。
客观的说,吕布的武艺肯定要高于张飞。有个参照物就是纪灵。
关羽战纪灵,三十合平手。
张飞战纪灵,十合刺死。
吕布辕门射戟,单手抓住纪灵的脖领子,像提小婴儿一样就捉过来了。
这说明吕布力量要胜于张飞。但张飞敢屡次挑衅他,是因为张飞不要命,而吕布不愿意和张飞换命。
与吕布对战,张飞的目的很明确,基本上不防守,以攻为主,你吕布一戟扎死我,我也一矛捅你个窟窿。
一、张飞身份是先锋大将,就像个敢死团的团长,而吕布身份是主君,就像个方面军的总司令。用总司令的重伤换取敌人敢死团团长的一条命,吕布不合算。
二、张飞的矛是拧成麻花形状的尖头,一旦刺中,哪怕是剌中了胳膊,伤口也是不规则的,很难包扎,会引起大出血,吕布冒不起这个险。
三、张飞打起仗来,大喊大叫,满嘴脏话,吕布受到噪音干扰,精力分散,急切间也无法迅速拿下他,张飞就有恃无恐。
这就是张飞的底气。所以他敢于挑战吕布。
顺便说说,后来许禇裸衣战马超,就是马超这个硬的,碰上了许禇这个不要脸的,居然脱了个精光,采取裸体诱惑的方式,导致两人打成了平手。论真实武艺,许禇是不如马超的。
他的武功究竟有多厉害?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文丑,被严重低估了!不信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吊打张辽、战平赵云!
文丑
一说起文丑,众人总是会想到延津之战,此战中,文丑被关羽三回合打得心怯,然后被追而斩之,令众人大跌眼镜!原来袁绍口中的绝世猛将,竟然这么菜,由此众人开始大肆奚落文丑,认为他就是一个普通角色,不足为惧。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文丑真的很菜吗?
说文丑,我们就不得不谈颜良,因为这两哥们几乎是一对难兄难弟!早在诸侯讨董时期,袁绍就曾夸下海口,说自己手下的颜良文丑非常厉害,足以吊打华雄,不过直到董卓迁都,颜良文丑都未出现,所以大家都对这两人的实力表示怀疑。曹营中的谋士甚至宣称,颜良文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根本不足为惧,结果在白马之战中,曹营众人直接被颜良打脸!
一开始的时候,曹操也认为颜良不咋地,所以他派了降将宋宪和魏续出马,结果这两人都被颜良迅速秒杀。见颜良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于是曹操命徐晃上阵,想看看颜良究竟有多厉害,而最终的战果惊呆了众人,因为颜良竟然只用了二十回合便击败了徐晃!要知道,当年许褚对战徐晃,可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颜良能够在二十回合内击败徐晃,这岂不是说连许褚都不是颜良的对手?那这还打什么?于是到了最后,曹操不得不请出关羽,让关羽试试能不能击败颜良,而关羽一出马,再次惊呆了众人!
关羽出战颜良,仅仅一刀,便直接秒杀了颜良,震惊了众人!大家都非常疑惑,能够击败许褚的颜良,按理说武功应该不输于关羽多少,为何他会被关羽秒杀呢?颜良到底在干啥?为何面对关羽的进攻,他就傻傻地站在那里,既不躲避又不反击呢?
事实上,就在关羽斩杀了颜良之后,原文就给出了这么一段解释!
原文: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说白了,关羽之所以能够迅速秒杀颜良,完全是因为刘备在背后使坏!当时刘备和关羽走散了,投奔了袁绍,当颜良奉命出征之前,刘备曾找到颜良,告知了他关羽的相貌,希望他看到关羽后劝降关羽,于是当关羽从曹营中冲出来时,颜良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颜良看关羽长着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身穿绿锦战袍,除了黄骠马变成了红色的赤兔马,其他特征完全和刘备描述的一样,所以他立马放松了警惕,下令把关羽放进阵中,告知关羽刘备的下落!
但是问题就出在关羽的战马上!刘备给颜良说的是黄骠马,这就是普通战马,而关羽现在骑的却是赤兔马,此马速度远超普通战马,还没等颜良张口说话,赤兔马就已经冲到了颜良面前,于是便出现了如下戏剧性的画面: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总的来说,颜良之所以会被关羽秒杀,就是因为刘备告诉他要劝降关羽,而他又错误估计了关羽战马的速度,最终被关羽一刀秒杀!事实上,文丑的死因,和颜良也大差不差!
刘备和颜良说过关羽的相貌,想必他也和文丑描述过关羽的相貌,即便刘备没有告诉文丑,关羽秒杀颜良的战况传回去,关羽也在袁军阵营中出名了,所以说,文丑对关羽的相貌,肯定是非常了解的!
一开始的时候,文丑听说了关羽秒杀颜良的过程后,估计做过综合评估,认为关羽之所以能够秒杀颜良,乃是因为颜良没做防备,关羽胜之不武。然而当他亲自和关羽交手以后,他顿时发现,关羽乃是有真本事的!众所周知,关羽的前几招都是非常猛的,没有几个人挡得住,但只要撑过前几招,那基本就能够和关羽打个不分胜负。文丑在接到关羽前几招后,误以为关羽之后的招式都是这么猛的,再联想到颜良的死,于是他心怯了,准备先逃回去,和关羽拉开距离,哪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导致了自己的最终身死!
原文: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说实话,从关羽和文丑的交战情况来看,要是文丑不选择撤退,而是一直和关羽硬刚,他完全不至于被杀!文丑之所以会被关羽诛杀,完全是因为他错误估计了关羽战马的速度,按照赤兔马的速度来看,只要选择撤退,把后背露给关羽,那基本就是送死的节奏!
总的来说,颜良和文丑之死,有很大的意外性,他俩都低估了关羽战马的速度,所以才被关羽迅速秒杀的!要是堂堂正正对战,关羽不可能轻松秒杀二人!
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许褚五十回合战平徐晃,这已经足以说明颜良的实力了,他比许褚还强!那么文丑呢?文丑的实力又有多强呢?
事实上,文丑也是一员被众人低估的猛将,他的实力完全不逊色于颜良!不信我们看文丑下面的两场战绩!
一、吊打张辽
延津之战中,文丑在和关羽交战前,其实已经和曹营的其他猛将打过一场了,其展现出来的实力,令人惊叹!
当时文丑领兵进攻曹操,想要为曹操报仇,而曹操见文丑兵锋正甚,也不敢硬刚,只能选择使用计谋对付文丑,最终直接打乱了文丑军队的建制。军队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是成建制的,凝聚了众人的力量,一旦建制出现混乱,那么这支军队也就注定战败了。见文丑军队的建制出现了混乱,曹营中的张辽和徐晃立马出阵,准备去收割文丑,哪知道文丑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
文丑见张辽和徐晃冲杀过来,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直接迎战。为了化解张辽和徐晃的攻击,文丑先是用弓箭对付张辽,成功地将张辽射落马下,之后文丑又冲向了徐晃,直接把徐晃打得狼狈撤退。此番操作如行云流水,完全体现出了文丑的名将水平。轻松吊打张辽,追击徐晃,这哪里是普通名将应有的水平?要知道张辽和徐晃,那可是出了名的猛将啊,张辽甚至压制了东吴整整一代人啊!
二、战平赵云
事实上,吊打张辽,追击徐晃还算不上是文丑的巅峰战绩,磐河之战中战平赵云,才是文丑的巅峰战绩!
当时袁绍对阵公孙瓒,文丑直接杀入了公孙瓒阵营,如入无人之境,非常霸气。就连主帅公孙瓒,都被文丑追得狼狈逃窜,可以说整个公孙瓒阵营,就没人能够挡得住文丑!最终,还是赵云突然杀出,才挡住了文丑!
原文: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从原文来看,文丑和赵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两人是平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赵云是守株待兔,并未损耗体力,而文丑是连续作战,体力已经未在巅峰了,在这种情况下,文丑还能打平赵云,可见文丑的厉害!
另外,如果从年龄上来推断的,当时的赵云,其实并不是少年,他只是长得比较年轻而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原文明确写到,赵云已经70岁了,而当时是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赵云第一次出场时,乃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也就是说当时的赵云,已经33岁了!33岁的年纪,几乎已经处于武力巅峰期了,这样来看的话,文丑的真实战斗力,其实一点也不逊色于赵云,他被众人严重低估了!
结语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文丑,因为被关羽三回合击退,之后又被追而斩之,所以被众人给严重低估了!真正的文丑,实力非常强大,他能够吊打张辽,战平赵云,实力一点也不输于同时代的其他顶级猛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名字是两个字的有谁?
两个字名字的人很多啊……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个……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 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 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 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关索 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陆凯、骆统、周鲂 周瑜、吕蒙、甘宁、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张宝、张梁、邓茂、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董承、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 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吉平
评说一下关羽曾斩于马下的武将有哪些?
我是古今阅史,更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正史上,关羽的确被称赞为"威震华夏",也有过斩杀名将的经历,可远没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多。
第一回:斩杀黄巾军将领程志远
这是关羽出山的第一战,和张飞在战场上各干掉一个,程志远这名黄巾军将领在正史上无记载,纯属虚构。
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
华雄是在正史上留名的人物,但他是孙坚干掉的:"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第十一回:关羽斩杀黄巾军将领管亥
管亥在正史上也有记载,不过只有寥寥几笔,并没有说明他的结局,只说了刘备和太史慈去救被管亥包围的孔融,最后管亥看打不过,撤围跑路了,因此并非为关羽所杀。
第十四回:关羽斩杀纪灵副将荀正
荀正是虚构人物,正史上无记载
第十七回:酒席上诱杀韩暹、杨奉,关羽斩杀其中一人
这两人算是历史名人,史书上对他们有多处记载,最后的结局是:"杨奉、韩暹寇徐、 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和演义中的诱杀一致,但跟关羽无关。
第二十一回:关羽斩杀徐州守将车胄
这个也不是关羽杀的,"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徐州刺史不是小官,要是关羽杀的,不会这么写。
第二十五回: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
到这里,真正被关羽斩杀的大将出现了,"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而且也真正体现出来了关二爷的武勇果然非同凡响。
第二十六回:关羽斩杀袁绍大将文丑
史书中关于文丑阵亡的记载是"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是被曹操用骑兵突击,以少打多,在乱战中干掉的。
第二十七回:关羽过五关斩曹营六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千里走单骑"是表现关羽"忠义"和"武勇"的最精彩篇章,可惜全是虚构,包括演义中被关羽斩杀的六将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史书上描写关羽在知道刘备的去向后就写了两句话:"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关羽亡归先主。"没有所谓的千里寻找兄长,也没有三兄弟的"古城会",关羽是直接就跑到袁绍那边去了。曹操放了关羽一马倒是真的:"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第二十八回:关羽斩杀曹营大将蔡阳
蔡阳是演义中被用来解释兄弟误会的垫脚石,但也非关羽所杀。"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刘备干掉的,其实刘备很能打的。
第五十三回:关羽斩杀长沙韩玄麾下副将杨龄
杨龄是虚构人物,正史上无记载
第七十三回:关羽斩杀曹仁麾下将领夏侯存
夏侯存是虚构人物,正史上无记载
第七十四回:关羽水淹七军,擒杀庞德
关羽"威震华夏"的一战,所收获的辉煌战果就是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杀庞德。庞德也是《三国志·关羽传》里记载关羽所杀唯二的两员名将之一。
从上述在正史里抠出来的记载可以看到,《三国演义》里讲述被关羽直接斩杀的将领有十八人,实际上在正史里记载的只有颜良和庞德两人而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