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设伏标记,孙武孙膑白起韩信诸葛亮卫青霍去病岳飞徐达?
本文由大历史小工匠原创回答,欢迎大家关注支持
孙武,孙膑,白起,韩信,诸葛亮,卫青,霍去病,岳飞,徐达,谁的军事指挥才能最强?这个问题就好像关公战秦雄,没在一个时空不是很容易比对,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的进行军事指挥才能评分对比,评分项目分别是,杀敌数(满分十分),对手实力(满分十分),己方实力(实力越高分数越低十分满分),取得成就(满分十分),对于历史走向的引导上(满分十分),进行对比。
孙武,中国历史第一兵圣,开创《孙子兵法》不单影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是举世第一,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杀敌数仅看历史记载十分有限,此时的楚国也是属于由盛转弱。对于历史的引导十分有限但孙子兵法影响巨大这里给予满分
杀敌数:3分 对手实力:3分 己方实力:7分 取得成就:10分 历史影响:10分
总分:33分
孙膑,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有记载的战役只有两场,杀敌数没有详细记载,对手实力此时的魏国正值巅峰实力强大,成就是创立《孙膑兵法》,齐威王时期是齐国的第二春己方实力上需要减分
杀敌数:4分 对手实力:5分 己方实力4分 取得成就:10分 历史影响:5分
总分:28分
白起,唐代武庙十哲之一,受赐"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其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伟人毛主席说:“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战国时期总共战损两百万余人,直接死于白起之手的就有一百多万,从军三十年,杀敌百万,每年要杀三十万人。人屠称号唯有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没有白起,秦始皇时期想要统一六国,难度大很多很多,为中华民族的组成,奠定基础。对于大兵团作战个人认为军事指挥最强。
杀敌数:10分 对手实力:8分 己方实力 4分 取得成就:5分 历史影响:8分
总分:35分
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唐代武庙十哲之一。其对于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整个汉民族的成立也是居功至伟,多次绝处逢生,用兵入神。对手实力有项羽,龙且等名将,己方实力在初始阶段一直弱于对方,
杀敌数:5分,对手实力:5分 己方实力;6分 取得成就:5分,历史影响:8分
总分:34分
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武侯诸葛可以说是世界华人圈最为著名得人物,但军事指挥才能被其,事必躬亲所累,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受限了进攻能力。能以一己之力保蜀国半百不灭实属难得。
杀敌数:3分 对手实力:8分 己方实力:7分 取得成就:3分 历史影响:8分
总分:29分
卫青 霍去病,同属一个时代并列而论,
卫青 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因为是远离草原所以指挥士兵数量受限,但其对于打击匈奴作出杰出贡献,对于长途奔袭作战十分出色,但杀敌数因为没有大兵团战役少于上面人物,又因为此时汉朝属于鼎盛时期,己方实力强劲,相对应此时的匈奴实力也十分强大
杀敌数:4分 对手实力:6分 己方实力:3分 取得成就:6分 历史影响:7分
总分:26分
霍去病 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闪电战鼻祖,少年天才,24岁官至大司马,还是靠自己军工,绝无仅有,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最高追求。
杀敌数:4分。对手实力:6分 己方实力:3分 取得成就:8分 历史影响:7分
总分:28分
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收复襄阳六郡。,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能以自己姓氏冠名军队,又举世闻名的岳家军绝对是其中之一,在朝廷没有给与足够帮助下。几乎是靠自己一己之力,壮大岳家军,岳家军最为顶峰是号称三十万。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战功赫赫,敌人金军实力强大,己方靖康初过还基础不稳,朝廷,昏君,奸臣当道。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杀敌数:8分 对手实力:6分 己方实力:8分 取得成就:7分 历史影响:7分
总分:36分
徐达,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大败陈友谅,和北伐元朝是其最大功绩,只是可惜,元朝末期千疮百孔,元军在于红巾军的十几年斗争中已经疲惫不堪实力地下。而大明又生机勃勃,君臣齐心。对于评分有影响。
杀敌数:6分 对手实力:3分 己方实力:3分 取得成就:6分 历史影响:7分
总分:25分
最后总结 就综合实力最高的当数岳飞指挥能力最高,大兵团歼灭战要数白起最牛,闪电战,骑兵作战,是霍去病,卫青,最为厉害。
以上是小工匠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成吉思汗最后打到哪里才回来?
成吉思汗(生于公元1162年,卒于1227年 ),名铁木真(蒙语“钢铁”之意),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贵族世家出生。
铁木真少年时,其父也速该被仇家毒死,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后被族人驱逐出部落,一家大小在荒野中艰难求存。《蒙古秘史》记载:彼时,蒙古大草原“天下扰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铁木真在艰难困厄中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他胆大心细,“敢与人争”,剽悍好斗,这段经历对他后来波澜壮阔的人生影响尤其重要。
公元1206年,也是南宋开禧二年,铁木真经过多年艰苦征战,终于削平群雄,统一了攻伐不断、动荡不宁的蒙古高原。
也在这一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台”大会,竖起了一面象征着威严圣洁的九旒白色旗帜,推举成吉思汗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
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以及蒙古贵族们不断发动对外掠夺战争,用兵的方向主要是南下与西征。蒙军南下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金国与南宋,西征则是攻掠中、西亚以及东欧诸国。
蒙古西征共进行过三次,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1217——1223年的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1241年的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1258年的旭烈兀西征。
在此单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蒙古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和诸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率领,主攻目标是中亚地区的西辽、花剌子模和罗斯公国(今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悍将木华黎,自己亲率蒙古大军西征,一路所向披靡,首先灭掉了由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两年后,成吉思汗率领四子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召集畏兀尔、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仆从军联合攻打中亚古国花拉子模。
花拉子模是中亚大国,也是历史悠久的古国,疆域广袤,国力雄厚,兵多将广,骑兵更是剽悍善战,称雄河中(指阿姆河流域)。蒙古军入侵后,花拉子模算端(国王)摩柯末犯了战略错误,他将数量庞大的军队分散部署在各大城市据守,遂被蒙古军各个击破,这个强大富庶的中亚古国在蒙军铁蹄的践踏下终于灰飞烟灭。
成吉思汗抓住花剌子模军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连续攻克了占讹答剌、不花剌、撒马尔干以及玉龙杰赤(均在今天的乌兹别克和土库曼境内)等重要城市。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兵败遁逃,哲别率蒙军紧追不舍,一路上烧杀抢掠,扰动极大,摩柯末在逃亡路上惊惧而亡,其子札兰丁奉遗照继位。
札兰丁和他优柔寡断的父亲摩柯末不一样,是条有勇有谋的好汉,他组织花拉子模残军奋力抗击,虽然给蒙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与困扰,但他面对的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家成吉思汗,其败局早已注定。
在蒙古狂飙突进、战无不胜的军队面前,札兰丁困兽犹斗,死战不降,虽也取得过八鲁安大捷,重挫蒙军,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败局,于1221年底在申河(印度河)之役中被蒙古军打的全军覆没,他单人独骑泅渡申河(印度河),逃入印度境内......对于骁勇善战、百折不挠的札兰丁,成吉思汗亦是赞不绝口。从这一年起,花剌子模成了蒙古的一处禁脔(辖地)。至此,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成吉思汗率军班师北返,于1225年夏天回到蒙古草原。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最远打到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印度河巴方一侧。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
为什么火烧上方谷算不到天降大雨?
因为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自己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等兵法道术,对天气变化掌握的相当高明的,和曹操在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能从容的借到东风火烧曹军,使曹军大败。但诸葛亮在和司马懿对阵时,在上方谷诸葛亮设阵准备将司马懿烧死,就在上方谷提前准备了十万担干材和十万担硫磺埋伏好,当司马懿和他的儿子进入上方谷后,诸葛亮命令自己的士兵把干材和硫磺全部倒入谷底,用带火把的箭射向干材,一时间上方谷烈焰冲天,司马懿和他儿子都困在火中,司马懿也认为自己的命尽,准备拔剑自刎,被他的儿子死死抱住,三人抱在一块痛苦大哭,诸葛亮大笑说司马懿你死期已至,但诸葛亮这时没有想到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浇灭了司马懿父子三人身上的火,诸葛亮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说天不助我,司马懿父子三人也乘机逃出了上方谷。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虽然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与兵法道术,能在赤壁与曹操大战时借东风烧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而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父子三人时却被天突然下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三人。
人总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诸葛亮虽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兵法道术,他却不知道司马懿父子就是统一魏蜀吴三国的真命主人,若把司马懿父子三人被他烧死在上方谷,曹操就会统一魏国蜀国和吴国,司马貌夜断阴曹的故事就没有了。
所以,诸葛亮在上方谷说天不助我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吐了一口鲜血,最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阀魏无功,病死在五丈原。
而司马懿父子接替了曹魏政权,统一了吴国与蜀国,开僻了西晋王朝。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真实的历吏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创造自己美丽的生活和美丽的神话故事,但人是不可能改变天的命运的。
人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创造自己的财富与生活的幸福,想改变天的命运是很难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诸葛亮虽然能掐会算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等兵法道朮,打败过曹操孙权与司马懿父子,但诸葛亮最终没有逃过天命的安排只活了五十四岁,为国操劳,病死在五丈原,六出祁山无功而返。
韩信也是同样,一生战功赫赫,最终也只活了三十五岁的命运。
所以,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能算到东风,而在火烧上方谷司马懿父子三人时却没有算到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三人。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这话听起来有点唯心,但在现实人们的生活中,人仍然很难真实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生很多的事还是和自己的运气命运有关,拼博与努力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道可以道,但道也不能道,因为一说就错,诸葛亮在上方谷算不到天降大雨,烧不死司马懿父子三人实乃是天意,诸葛亮他本人也是没有办法的。
唐朝的李世民要杀光夺他黄帝位的武姓人,但他宠爱的偏妃武则天却偏偏夺了他李家的江山。
所以,历吏不是以人的意止为转移的,历吏有它历吏的运行规迹和命运,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么样?
诸葛亮若能算到在上方谷天会下大雨救司马懿父子,诸葛亮肯定不会在上方谷摆火阵了。
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这是中国老古人说的真实话,话虽粗糙而道理是正确的,因为你在牛叉的人你能知道明天自己会过的怎么样?
军事用地图与普通地图有何区别?
军用地图和民用地图,区别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军用地图和民用地图,有很多地方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用途不同。
顾名思义,军用地图,是供部队部署军事行动使用的地图,而民用地图是供公众使用的,具体用途则比较广泛,例如,学校爱国教育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驾驶员跑长途,使用地图册,而公众到景点旅游,一般使用景点的地图指导旅游路线,等等等等。
民用地图第二点,密级不同。
民用地图是公开出版发行的,一般的商店、书店、地摊等都可以卖,谁也可以买。对于公民来说,民用地图是公开的出版物,没有任何机密可言。
军用地图是国防测绘部门制作的,属于秘密、机密甚至绝密级别,仅限于特定的军事部门使用,每一张都有特定的编号和登记手续,普通人无权查阅使用。特殊情况下,如果有正当的用途需要使用军用地图,必须经过特定的报批手续,签订保密协议才可以借阅,借阅以后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归还,如果丢了,必须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第三点,标绘的内容不同。
民用地图,上边画的都是对公众公开的内容,涉密内容不会标注。例如,前些年大庆油田刚发现的时候,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地图上标注,再如,一些重要的战略用途的矿产、工厂,道路、桥梁以及军队驻地、重要的军事目标,都不会在民用地图上标注。另外有些内容,在上图的时候故意将其位置等情况做了变动,具体怎么变的,并不会公开说明。
军用地图则会详细标注可能需要的所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比民用地图增加了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经纬度,其他目标也会详细标注,例如一个村庄,村东有树林,村西有一片洼地,村南有水井,村北有桥梁,是石头桥,这些都会详细标注。军用地图上边标注的都是真实的目标和位置,不会随意变动。
第四点,比例尺不同。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民用地图比例尺一般比较小例如1:10万(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公里)、1:100万(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公里)甚至更大。一张地图往往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更小范围的一般很少。军用地图比例尺一般比较大,也就是往往是一张图只画出很小一片区域(例如一个村庄或一条街道),一般都是1:1万(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1:2.5万(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50米)或1:5万(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的,所以军用地图,往往都是很多很多成套使用的。
军用地图第五点,管理制度不同。
民用地图和一般书刊一样,在商店可以买到,买了可以经常使用,不用的可以丢弃;军用地图则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通常印刷都有规定的数量,每一张都有编号,在部队上通常在保险柜里保存,有具体的保管人和责任人,有领用使用登记,淘汰不用的必须按规定程序上交销毁,丢失的必须查明去向和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绝不会不了了之。
关羽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在写关羽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这段故事用了整整五个回合, 而且是扎扎实实,一气呵成的五个回合。这笔墨,初看不觉稀奇,思索却颇惊异,毕竟罗贯中在官渡之战和诸葛北伐上的着墨统共也就几个回合,罗贯中的字是来自民间说书的底本,可见他那个年代,坊间崇奉关公到了怎样的地步!
关羽画像
关公之死,罗贯中描述颇细,说他在麦城与周仓和王甫道别,又云他如何自将300余骑突围而出。央视三国演义对这一段的刻画入骨三分,尤其他被活捉那一幕,英雄的末路,绝望老将的心力交瘁,都出来了,让淡泊了近百年的关公崇拜又重上案几,多亏了罗先生丰富而准确的想象,因为正史对关公之死的描述实际非常凝练,简简单单。【孙权派出将领截住关羽杀掉】,陈寿记事之凝练,堪比上古春秋,然而这么简单的结果,过程却未必简单。
陈寿雕像
汉末三国时期,有一部古书叫做《蜀记》,这部书在古代已经失传,但书中有一些内容曾被当时人引用出来,放在别的书里,故而得以残留片段。《蜀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足显关羽当年死时的凄惨,从这段记载看,孙权捉住关羽后,在是否杀他的问题上,并不如陈寿所言那样,非常果决,相反,孙权经历过踌躇和疑虑,这只是古书的简洁记载,实际情况一定远远比之复杂,可见关羽被擒后并不是立刻被杀,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一个过程,这段时间内江东很可能在权衡杀与不杀的各种利弊,可以想见此时的关羽,心里有多么凄惨和悲凉。??
关羽被擒前,正是他人生的巅峰,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天下都围着他转,然而这么势不可挡的气魄,却因后院起火而瞬间坠入深渊,成了那被他深深鄙视到无可复加地步的「江东貉子」孙权的阶下囚。熟悉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孙权是嫉恨关羽的,因为关羽对他极其不敬。很难想象,孙权在关押关羽期间,没有对关羽傲慢到极至的内心,浇上一盆盆羞辱的脏水,但关羽终究还是死了,是被东吴杀掉的,这个确定无疑,但这是孙权本人的意思吗?恐怕也不是。
孙权?
《蜀记》中还有一句记载,承接上一句,孙权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操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说明孙权可能是在手下劝谏后才对关羽起的杀心,当然也可能是孙权早已铁了心要杀关羽,但故作姿态,让此言从左右口里出来,这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诸位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孙权既便嫉恨关羽,但他作为江东之主,而且是一位明主,不太可能因私仇除掉关羽这样一位当时的红人和枢纽人物,毕竟荆州都到手了嘛!杀不杀关羽又有何区别?但这可以辐射到另一个问题,关羽败绩时,如果刘封和孟达去救,能否来得及? 通常认为关羽之败根本还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傲慢目中无人得罪了周围一圈人——无论自己人还是敌人,最后被糜芳和士仁端掉老巢,但关羽之败并不等于关羽要死,关羽败绩到他被擒中间还过了数日,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要讨论两个方面,孙权对擒拿关羽的部署以及救援是否来得及?为了解孙权部署,我们先看《吕蒙传》记载, 【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上疏曰:“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吕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关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关羽可禽也。”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吕蒙相闻,吕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关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关羽吏士无斗心,会孙权寻至,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关羽而降,孙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具获,荆州遂定】。
关羽被擒?
从上述两则记载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首先,吕蒙对孙权上疏时明确说,「而关羽可擒也」,这说明江东在出兵夺取荆州之前,就有了擒拿关羽的计划;?
第二,关羽败军后的时间表如下,关羽从襄阳和樊城撤往南郡(江陵),在撤军的过程中,关羽得知荆州被袭,接着关羽数次派遣使者去江陵询问吕蒙自己家属是否无恙这类问题,关羽接近南郡后得知自己家属无恙,接着孙权亲自到江陵,关羽才决定撤离,去了麦城,又到漳乡,身边的人走散殆尽,此时孙权才下命,朱然和潘璋出发去截断关羽归路,擒拿关羽。所以关羽从战败到被擒,大致是这样:战败向南郡退军,得知荆州失守,继续向南郡退军,得知孙权亲临,转向西北方麦城,孙权派潘璋等劫杀,关羽在夾石被擒。
如果救援会怎样?《三国志刘封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刘封、孟达,令发兵自助,刘封、孟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关羽命,会关羽覆败,先主恨之」。说明关羽战败后,必然立即派人往房陵求援助,但刘封和孟达没有发兵,从关羽战败到被擒,他先后从襄樊到江陵,从江陵到麦城,从麦城到漳乡,从漳乡到夾石,在夾石被擒。关羽的行军距离共约500里,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数万大军行进等等,则从关羽败退到被擒,前后最多一周时间,从房陵到夾石,共约400里,房陵到夾石是秦川以东入江汉平原的必经之路,一路皆为崇山峻岭,古时良马行军,日行约190里左右,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刘封等接到败报,整军出发,行军等因素,则从关羽发出战败消息到刘封,孟达军到夾石,则至少也要四日,因此,如果刘封、孟达在接到关羽求救后立即出兵去救,虽然时间非常紧张,但还是有可能救下关羽的,这就是后来刘备记恨刘封的原因所在。
1900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訄书》,书中有一篇《正葛》的文章,让人至今读来仍颠覆三观。章太炎认为诸葛亮策划了一场阴谋,谋害了关羽,原因在于诸葛亮担心自己主政之后收拾不了关羽,于是不惜以荆州为代价,间接害死了关羽。这一观点令人惊悚,难道诸葛亮真要害关羽?
诸葛亮
首先来看看章太炎的理由,归纳起来,一共主要有三条:第一,诸葛亮见识超群,不会看不到关羽的危机,但却依然不提醒,不派兵救援,根本就是想要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如果关羽失败,那么就可以以此问罪,如果关羽被杀,那么正好如愿,总之关羽左右为难,除非如有神助的最终取胜;第二,诸葛亮杀刘封(刘备养子)与杀关羽的原因一样,都可能会对诸葛亮执掌大政形成干扰,所以才劝刘备杀之。《正葛》中写到「葛氏特以刚猛难任,不可用于易世,劝先生除之」。诸葛亮特别指出,刘封刚猛难任,不可用于易世;?第三,诸葛亮政治斗争心狠手辣,章太炎指出,「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漾、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漾诛而严流」尤其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而且执掌军事,结果却被废为平民,诸葛亮严明法令,但也会以此打击政治对手,总之,如果看了章太炎《正葛》,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感大概要下降几个等级吧!? ? ? 那么关羽之死究竟是不是诸葛亮阴谋策划?诸葛亮阴谋除掉关羽有一个极其不合理的地方,难道蜀国能够承受失去荆州的损失吗?别说诸葛亮是荆楚派总代表,舍不得荆州了,就说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蜀国大战略,就是一边荆州,一边汉中,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还如何实现《隆中对》大战略呢?总而言之,章太炎认为诸葛亮害死了,关羽的确不太准确,当然,后来章太炎也认识到了年轻时的偏激,对《正葛》做了大量修改,对诸葛亮客观评价,还将书名改为《思葛》,指出关羽之死是刘备的战略疏忽,诸葛亮没那么大权力和能耐搞死关羽章太炎这一改正也反映出优秀的国学大师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和自我批判的治学精神,值得今天的学者学习。
战争史上有哪些胜局已定?
聊这个问题不提1444年的瓦尔纳战役说不过去。在这场战役中本可以开创历史功业波兰国王-匈牙利国王年仅20岁的瓦迪斯瓦夫三世战死沙场,他的死是这场战役的戏剧性的胜负转折点。
瓦迪斯瓦夫三世(一)故事背景,大转折时期单聊一个战役没多大意思,扩展一点看才有意义。瓦迪斯瓦夫三世的死预示了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因为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看,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点正好在一个世界发生重大变化的节点附近,它是这个变化的一个重要预示事件。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在这之后的1449年明帝国也是皇帝御驾亲征,结果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打得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明帝国由盛转衰(这几乎就是瓦尔纳战役的明朝版)
明英宗被俘瓦尔纳战役后,欧洲十字军再次于1449年被奥斯曼打败,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孤岛,基督教世界再无人可以挽救它,无可挽回走向了悲剧命运,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中世纪结束了!
君士坦丁堡位置在瓦尔纳战役的同年,1444年葡萄牙人正在探索非洲西海岸,迪亚士发现了佛得角和帕尔马岛,这也就是说欧洲东边还在互相死掐的时候,西欧找到了新的发财门路,先上路先发财去了;而在君士坦丁堡被被攻陷的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这意味着更多欧洲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开始瞩目那些航行在大西洋上远航探索新世界的帆船,一个新时代渐行渐近。
葡萄牙大航海纪念碑(二)土耳其为什么牛
回到主题瓦尔纳战役,巴尔干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火药桶,就是因为东方势力要从地中海进入欧洲,就需要先登陆巴尔干,这个地区被多次扫荡,搞得民族混杂,宗教也是大杂烩,地方势力如果要自保一个是要能打,不能轻易让人灭了,二是该当墙头草的时候就当墙头草,宁折不屈的有,不过能撑下去的屈指可数。就算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搞暗杀的塞尔维亚人最后也是要做附庸才能生存下去。
瓦尔纳这个地方在现在的保加利亚,是黑海西边的一个港口城市。保加利亚紧挨着土耳其,奥斯曼崛起的时候保加利亚首当其冲,所以保加利亚是第一个被奥斯曼按地下使劲摩擦的。1396年,保加利亚最后一个维丁王国被奥斯曼拔掉了,巴尔干地区剩余的势力也都仰奥斯曼鼻息,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土耳其为什么总是很牛逼的样子,觉得很二,如果看看奥斯曼前期牛逼的历史你就明白土耳其人怎么想的了,老子祖上也牛逼过,不说别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这些货不都当过老子家臣几百年?还有亚美尼亚什么的,以前不都是趴苏丹脚底下吻靴子的奴才。
欧洲的什么神圣罗马帝国,在奥斯曼面前比不值一提。奥斯曼因为后面弱了,就被西方舆论宣传矮化了。
穆拉德二世很多人一想起奥斯曼就是一个大包头的样子,很容易想到搞怪很行打仗不行的印度人。
其实奥斯曼师傅摘了头巾非常能打,而且是海陆两栖作战,不像蒙古师傅只陆地上能打,打遍天下无敌手,去日本就被按海里不停喝水。奥斯曼大叔这点很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武功虽然不是天下第一,但技术非常全面,没有短板。
1442年,面对奥斯曼已经吞下了大半个巴尔干,拜占庭被包围在土耳其人的汪洋大海里随时倾覆,面对奥斯曼咄咄逼人的气势,欧洲慌了,罗马教皇尤金四世与拜占庭皇帝一通商量,觉得必须要在努力一次,打打奥斯曼的威风,解救拜占庭于水火,巴尔干还是要干一下,不能眼巴巴的干在那儿不动,于是又组织了一次十字军。
这只十字军的主力是匈牙利人,波兰人,瓦拉几亚人(罗马尼亚),主帅是江湖人称“白骑士”的匈牙利贵族匈雅提,刚刚履新匈牙利国王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他是双帽子王,匈牙利老王死了后主少国疑,匈牙利贵族们就推了正当年的波兰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再来当匈牙利王)也御驾亲征。这个瓦迪斯瓦夫三世本来是波兰国王,正好匈牙利王死了,儿子还小,不能服众,匈牙利贵族就支持波兰王过来再当匈牙利王,条件是一块打奥斯曼。所以,小瓦同志算是火线入党,带着革命任务上任的。
匈雅提必须重点提一下,在当时算很能打的将领,内战外战都有一套,还有一次以少胜多大胜奥斯曼的战绩,被看作当时的战神。欧洲国家那会儿打仗都不太行,战术都比较单调,一般就是列个阵,左中右军,骑士冲锋。
骑士打仗都觉得自己装备厉害,牛逼哄哄的,打仗纯靠争强好胜脑门一热冲上去就拼了,不怎么听指挥,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头脑简单的家伙坏了事,1396年尼科堡战役就是一帮法国二货骑士给搞砸的,最后导致了保加利亚全面沦陷。匈雅提还算有些谋略的,所以看起来比较出众一些。
(三)还不错的开局
1443年秋天,十字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塞尔维亚,这时候奥斯曼军队没什么准备,十字军靠突然袭击取胜,并俘虏了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的一个亲戚。比较神奇的是,十字军没有乘胜追击,两边开始聊上了,十字军要支援拜占庭和收复圣地的事也不提了,双方并达成了一个为期十年的和平协议。
穆拉德二世一看没事了就回家吧,因为后方卡拉曼突厥人开始闹叛乱,这其实是教皇他们大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在战前就和卡拉曼商量好了,奇怪的是,前线的十字军竟然和敌人停战了,放虎归山,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这就能看出十字军计划和组织有多混乱,没人自信做一个计划好好执行,全凭感觉,这也为后来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穆拉德二世回去之后很快搞定了卡拉曼,这年他40岁,戎马倥偬突然萌生了退意。据说穆拉德二世是个挺文艺的人,平时喜欢写写诗讨论讨论宗教哲学,比较讨厌打仗,身边经常一大帮学者诗人,和三国曹丞相有点像,可能是看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了,动了归隐山林的念头。打打杀杀不如回家种瓜,早点退休还可以享受一下田园生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岂不美哉?于是归去来兮,穆拉德二世让他儿子12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承大统,自己隐退了。
(四)翻脸比翻书快
本来这事到这里就该完了。可十字军那边又出幺蛾子,教皇的特使红衣主教不满意签订的和平协议,一个劲鼓动瓦迪斯瓦夫三世继续打,说你真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正好穆拉德二世退位,主少国疑,现在不打就是傻叉,打赢了你就立下不世功业,扬名千古啦。瓦迪斯瓦夫三世毕竟年轻气盛,说有道理,打就打,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痕,20年后小爷还是一条好汉。8月1日签订的协议,8月4日瓦迪斯瓦夫三世就反悔了,撕毁协议,再次总动员召集军队。不管怎么说,欧洲人这事办的一点不局气,估计上帝也看不下去了,后面不保佑这帮孙子了。
十字军召集人马一直到9月中下旬才出发,由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基本都是奥斯曼的地盘,塞尔维亚又比较能打,十字军是从匈牙利出发由北向南攻,中间是多瑙河天险,十字军决定绕开塞尔维亚,从塞尔维亚深入罗马尼亚的一个三角突出部——奥尔绍瓦渡过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然后基本沿多瑙河向东走,到达尼科堡休整。这地方就是1396年十字军和奥斯曼会战失败的地方(尼科波利斯战役,傻叉法国骑士毁了十字军)。这时候十字军得到兵力补充,瓦拉几亚的大公弗拉德二世(传说中吸血鬼弗拉德三世他爸)带了几千人马过来。
这个老鬼是个诸葛亮,肯定在哪修炼过,道行很深,一见瓦迪斯瓦夫三世就喔噻一声,说大事不妙啊,小瓦呀,我看你年纪轻轻就印堂发暗,这是有血光之灾!老夫夜观天象,有一妙计,可保你平安。瓦迪斯瓦夫三世忙问,计从何来?弗拉德二世说,三十六计中最厉害的一招——跑!实话告诉你,我就是上帝派来救你的先知,给你留4000兵护身,再留2匹跑得快的千里马,再加2个能在巴尔干山区认路的向导,你赶紧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美洲红衣主教鸟每个失败的君王的故事里都有一个搬弄是非整天瞎逼喳喳的奸臣,这个故事里奸臣是教皇特使红衣主教朱利安诺·塞萨里尼,他怒斥弗拉德二世:qndy的,小瓦爷有教皇神谕护体,奉天承运横扫小亚细亚,将来马踏异教徒大营,生擒穆拉德二世,你个叛徒,扰乱军心,要不看你是个公爵就斩了你,快滚!这俩人像不像土木堡里的明英宗和王振?
十字军最后到达保加利亚最东边靠近黑海的港口城市瓦尔纳,他们准备在这里坐船从海路进攻登陆奥斯曼。
(五)重出江湖
这时奥斯曼那边也出了乱子,禁卫军听说十字军又出动了,觉得小主子不行,开始搞叛乱,一边大敌压境,一边内乱不止,眼看奥斯曼大厦将倾。穆罕默德二世压不住场子了,就请老爹穆拉德二世出山救驾。
穆拉德二世不知是装还是神仙日子过美了就是不出来。穆罕默德二世急了,福至心灵给他爹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里面流传千古的佳句是——“如果您认为您是苏丹,那就回来领导您的军队,如果您认为我是苏丹,那么我命令你领导我的军队”。穆大诗人一看儿子的信,顿觉天地悠悠,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拍案而起,真乃绝妙好词也!命人备马,老夫重出江湖。
那时候论打仗,欧洲人真不行。穆拉德二世一出山,马上全国总动员,立马征召了4万人马,重金收买了热那亚船只,兵贵神速,偷偷渡过海峡登陆欧洲。很多文章很详细介绍了战斗过程,但对行军准备提的很少,我仔细看了地图,总算明白了奥斯曼的行军路线,为何他能包抄到十字军后路,被十字军围在了海边。
十字军进军路线奥斯曼军队在东色雷斯又得到加强,总兵力可能在5-6万,然后从艾托斯出发一直向北翻过巴尔干山余脉进入平原区,正好堵住了十字军退路。
(六)胜利总是那么突然?
十字军11月9日抵达瓦尔纳,当天晚上,穆拉德也到了,并占据了有利地形。从这里可以看出十字军对穆拉德的行踪一直不大清楚,情报工作一塌糊涂,还想着从瓦尔纳坐船出海进攻奥斯曼本土,都不知道奥斯曼大军已经绕道他们身后,并占据了有利地形。而穆拉德对十字军的情况了如指掌,行动准确迅速,而且保密做得很好。这仗如果十字军能打赢那叫见鬼了。
这时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当天晚上十字军讨论行动方案,之前叫嚷着直捣黄龙的红衣主教怂了,180度大转弯建议马上逃跑,说敌人太多了。估计小瓦同志心里是1万匹cnm在奔跑,心想你个鸟人,当初让耍赖皮撕毁协议的是你,关键时候怂了的又是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呢?我要是明朝皇帝就先斩了你祭旗。小瓦犟脾气上来了,坚决要打,匈雅提同志也坚决支持。
第二天,战斗开始了。十字军人数大概只有奥斯曼人的1/3左右,这点人去进攻奥斯曼本土不知道怎么想的。奥斯曼左中右三队,左翼有在高坡上有地理优势,最突前。十字军队伍比较分散据说是5队,这说明这只队伍组织不那么严密。奥斯曼左翼突前的部分骑兵先冲锋,被击退(我分析这可能是故意的诱敌深入部队),十字军开始追击,另两队十字军看到有便宜可沾,也可使追击,这是啥纪律?十字军的5队人马动了3队。这时,奥斯曼左翼的剩余部队开始出动,狂攻队形散乱抢的十字军右翼。十字军右翼溃退,一直推到海边,无路可退,被干掉很多。
匈雅提和小瓦一看,赶紧提兵去救,全军压上,打退了奥斯曼人,同时预备队也上了,跑个大圈去抄奥斯曼中军的后路,无奈人马太少被击退。匈雅提和小瓦击退奥斯曼人后收缩部队集中到一起,匈雅提对小瓦说,一会儿我带所有兵冲上去跟他们拼,你经验少,千万别乱动,是冲还是跑等我回来再说。匈雅提还是有俩下子,像诸葛亮一样提前给小瓦交代了锦囊。这是上帝最后一次试图救小瓦。然后,匈雅提就高喊乌拉带兵冲锋了。
欧洲人事后吹牛说,匈雅提发动了雪崩般的攻势,打得奥斯曼支撑不住了,就好像十字军马上就要胜利了。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小瓦被眼前的战斗景象激动得热血上涌,他仿佛听到了上帝的召唤,他大概感应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英魂在战场上翱翔,他把匈雅提的教导完全扔掉一边,小瓦拔出长剑,大喊一声基督教徒跟我冲,催动坐骑带领最后的500卫队英勇无畏地向奥斯曼1万人的中军突击,他要亲自斩穆拉德二世于马下,立下不世功业。
最后,在快冲到穆拉德中军帐前时,小瓦被奥斯曼的近卫军放倒了,咔嚓一刀身首异处。十字军一看主帅完了,纷纷溃退,匈雅提无力回天,逃回匈牙利。
(七)东方西方相似的故事,不一样的评价
其实,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是人们的看法,这是个人物和情节跟土木堡之变有点像的故事,东西方的评价完全不一样。对土木堡之变,我们的评价全是负面的:皇帝没有主见,幼稚可笑,傻叉;太监王振好大喜功,专权无能误国,大傻叉;明军就是皇帝巡游的仪仗队,银样蜡枪头,一群傻叉。而西方人对遭到惨败的瓦尔纳战役评价相当正面,在瓦尔纳当地,1935年修了一个纪念弗拉迪斯拉夫三世的陵墓,后来变成一个博物馆。
小瓦哥没有被看成一个有勇无谋的的傻叉,他被当作了领导欧洲人民反抗奥斯曼的英雄,认为他表现出了争取自由的勇气和英雄气概。反正西方人对失败还是比较宽容的,就像尼科堡战役后败退回法国的那帮我们看来的傻叉骑士,一样受到法国人民热烈欢迎,好像他们是凯旋的英雄。还有那个身体有病脑子狂热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也是御驾亲征非洲圣战,结果淹死在河里,导致西班牙吞掉了葡萄牙,也被当作了圣人,葡萄牙人民心中永垂不朽了。
东方人很难理解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宗教热情,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信仰也就是普世价值,如果没有信仰,或者信仰不一样,那都是罪孽。而为信仰而战斗牺牲,是一种光荣。
《divano》这首基督教战斗神曲最好的表达了这种情感:
只要还有力量就继续传教
去除地上的魔
神的土地
祈祷吧孩子们
通过祈祷洁净你灵魂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