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防控分之花钱买,张郃是怎么死的?
张郃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曹魏名将,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具有极其丰富的临战军事经验。但最后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张郃受命追击蜀汉军队时,在陇右地区之木门遭遇伏击而陨落。
在昔日的汉中之战中,在主帅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全军恐慌的紧急关头,临时担任曹军汉中军队之主帅,避免了曹军全面崩盘,保存了剩余军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率五万骑兵军团快速驰援陇右,在极其关键的街亭之战中,敏锐地抓住街亭南山蜀汉守军的弱点,断其取水通道,迫使蜀汉军队干渴难耐提前下山,得以一举击溃对手,从而突破街亭,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合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合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合右膝,薨,谥曰壮侯。】
公元231年阴历二月,诸葛亮在汉中留下三万军队给李严,然后统帅五万步兵向西出发,去进攻曹魏陇右之祁山,实施第四次北伐。
消息很快传到洛阳,魏明帝曹睿鉴于大司马曹真病重,只好任用大将军司马懿都督庸、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率领至少十万步骑对抗蜀汉军队。从关中出发时,张郃向司马懿建议分一部分兵作为后军以防守位于关中的重要后勤基地庸、郿二城,被司马懿拒绝。
【郃欲分兵驻雍、郿。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先是,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军往祁山开来,遂留数千军队继续进攻祁山堡,主力部队则异道迂回奔上邽而去。当时司马懿率领大军离开上邽,进至隃麋,正奔往祁山救援。但在即将到达祁山时,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军队突然出现在了后方,自己留在上邽的由郭淮、费耀率领的四千精兵遭遇伏击,几乎被全歼,上邽后勤基地被端掉,而且蜀汉军队开始抢割陇上的麦子。魏军将领大感恐惧,司马懿安慰道:“诸葛亮考虑的事情繁多,人又谨慎,他必然先设置营垒确保稳妥,然后再割麦。咱们有两天时间足可以赶到。”于是司马懿放弃对祁山堡的救援,往回赶,经两昼夜紧急行军后,大军抵达上邽之东边,与蜀汉军队相遇,双方隔渭水对峙。由于魏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魏军将领纷纷请战,要求直接挥兵攻打,但是司马懿未轻举妄动。
【(宣王)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
【(帝)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
【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
【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
司马懿先让大军列好阵势,做好埋伏,然后派遣牛金带领轻骑兵渡河去挑战汉军,准备假装败退以引诱蜀汉军队追击。但是蜀汉军队却突然撤走。司马懿跟手下将领得意地说道:“我们来回长途行军,非常疲劳,懂军事的人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但是诸葛亮却不敢依据渭水趁机攻击我们渡河的军队。这个诸葛亮很容易对付!”
司马懿随后率大军跟踪而进,行军一百五十里左右,又抵达祁山附近,至卤城地区,发现蜀汉将领王平正带领一部分军队在西汉水南岸沿山驻扎,而诸葛亮自己则隔河在北岸沿山驻扎。司马懿随即登上河水之北的山上,安营扎寨,与诸葛亮再次对峙。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
此前,张郃曾向司马懿建议道:“蜀军大老远来进攻我们陇右,我们应该从长计议,不与他们作战最为有利,况且我们祁山堡的守军已经知道我们大军已到,必然会继续固守,不会投降蜀军。如此,我们就驻守在这里,然后分出一支奇兵,装作绕道去截断蜀军后路的样子。我们虽然不宜进攻他们,但也不能不逼迫他们,免得让大家小看我们。现在,蜀军粮食不多,坚持不了多久也将要退走了。”司马懿没有听从,故而跟踪蜀军至卤城。
此时魏军一帮将领依然请战,并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司马懿很不爱听。由于此前诸葛亮破坏了曹魏上邽后勤基地,并收割了陇上小麦,导致魏军粮草不足,于是司马懿决定在粮草断绝之前发起进攻。
【时宣王等粮亦尽】
司马懿命令张郃率领一部分军队渡河进攻南岸王平,而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大举进攻北岸的诸葛亮营寨。诸葛亮军队抵挡不住,随即往后逃跑,魏军乘胜追击。正在追击时,突然两翼冲出了魏延、高翔、吴班率领的大批蜀汉军队,箭如雨下。曹魏军队立刻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损失惨重,司马懿往回狼狈逃跑了七十多里,躲入营垒中避战。此时攻击王平的张郃军队,攻不动南山,见状也赶忙撤回,蜀汉军队则乘势追杀了七十多里,最后与营垒中的司马懿军队形成新的对峙。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那个时代甲首通常是由伍长所穿戴,甲首三千意味着卤城之战司马懿大概损失一万五千士兵。
对于“卤城之战”,陈寿《三国志》及《魏略》记载有所隐晦,只写了一半,没交代下文;《晋书》更是美化司马懿。唯在《汉晋春秋》及《资治通鉴》里有所记载。根据木门在卤城以北大概七十里左右可以判断,司马懿往北逃跑了,蜀军相应跟踪追杀,否则无法发生木门伏击战。显然《汉晋春秋》的记载是可靠的,《晋书》此处的记载是不可靠的。
自阴历五月中旬卤城之战结束后,开始连续下雨,西汉水开始涨水,诸葛亮预感粮草运输将会出问题,于是写信给在汉中负责粮草的李严,提出了三个策略。上策要求李严率领驻守在汉中的军队前往关中雍、郿二城,截断司马懿魏军后勤供应及其退路。这个上策正是先前曹魏大军从关中出发时,张郃所担心,故当时曾建议司马懿分兵留守雍、郿二城。中策则是要求李严努力克服困难,继续保障北伐军队的粮草供应。但是李严在回信中拒绝了上策和中策,采取了要求诸葛亮撤军这一下策。
《华阳国志》记载:【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
“黄土”即如今陕西汉中勉县的黄沙镇,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在那个叫黄土的地方练兵、屯田。
当时陇右魏军本来已经濒临断粮,不过由于郭淮常年呆在陇右,具有主场优势,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从少数民族手中强行搜刮了一批粮食,靠这些粮食一直苦苦坚持,直到从关中辗转运来粮食。
【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至阴历六月底时,李严迟迟未能运来粮食,蜀汉北伐军粮食将尽,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司马懿认为机会来了,命令张郃带兵追击。张郃认为“归兵勿追”,结果司马懿不听,强令张郃执行命令。结果一代名将张郃在木门道惨遭伏击而陨落,数千魏军被歼灭。
《三国志 后主传》:【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华阳国志》:【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张合至青封交战,为亮所杀。】
《三国志 诸葛亮传》:【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三国志 张郃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不拘泥于兵法,灵活机动,始终保持主动,一直牵着司马懿鼻子走,让其摸不着头脑。司马懿虽然拥有强大军力,又有兵种优势,且是主场作战,但却遭遇重大损失,累计损失大概二万五千人左右,最后还损失了名将张郃,自此畏蜀如虎;而蜀汉则有效地大量歼灭了曹魏有生力量,严重消耗了曹魏国力,最后安然撤军。
显然,由于张郃身经百战,临战经验丰富,曾经屡次三番给司马懿提出军事建议,这惹恼了司马懿,感觉冒犯了自己的权威,最后赌气逼着张郃出战,致使张郃陨落。
张郃之死不是司马懿借刀杀人,纯粹是司马懿的军事能力问题。当时司马懿初次统兵与诸葛亮直接作战,不可能有谋夺曹魏江山的想法,更不可能有除掉张郃的想法。只是对张郃不断建议生气而已。十八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夺权,也是形势所致,顺势而为,并非早早就有预谋。
如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南80里处,稠泥河的一个拐弯处,就是当年张郃陨落的木门道古战场。小河两侧群山绵延,偏僻苍茫,古道边上有一座土山,从下往上有一条长长的石阶,青松掩映,微风轻拂。沿石阶缓步而上,可见石阶尽头巍巍端坐着一座气势威严的武侯祠,大门两边书写着一副对联:
上联:古道映斜阳, 纵一脉秋云, 两山翠屏, 难赋诗愁。问村边牧童,可知诸葛否?
下联:小溪荡曲岸, 觅三国遗韵, 十里红叶, 堪作画本。看天际归雁,又过木门耶。
这一刻,松涛阵阵,古韵幽幽,仿佛时光倒转,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木门古战场,在血色残阳里,杀声震天,箭矢如雨,一排排身影纷纷倒下......
纵论历史烟云,揭秘史海沉钩,点赞是动力,欢迎大家阅读、点赞、评论!
你认为在中国疫情控制以后会向全世界派遣医疗队吗?
中国的疫情还在控制期间,对于派出医疗队到全世界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派到全世界!
首先,我国己向意大利派出了医疗队,这样因为意大利现在疫情很严重,很危急。这也是意大利对中国友好的回报!也是对世界的一个态度!
第二,我国刚刚才恢复生产,对疫情还在防控中,外向型输入新冠肺炎人员,个别人的隐满,使得所有人的心不得不再次加强防范措施!
第三,这一次的疫情,使得所有的医护人员,没有得到休息!他们都很辛苦,很累了!
第四,全世界不是所有的国家,需要派出医疗队。有的国家虽然也有疫情,但是还可以控制,暂时还不需要外援!
第五,就是一些很不友好的国家,在我们在全力控制疫情蔓廷!却在那里指手化脚,在那里捣乱,对这样的捣蛋分子。要怎样做呢?
终合以上原因,也就不会向全世界派出医疗队了!
逆战68是什么?
都是塔防上的东西,68是刚出的防控分支。
有人说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很荒唐?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特别心疼广东、广西和海南人民,如今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土地上的人们,可曾知道,10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最黑暗的王朝,两广和海南人民的祖先,曾经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过着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它就是南汉。
南汉建立乱世之中,只有狠角色才能生存。刘隐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
古时候的岭南(粤桂琼港澳以及附近地区)一带,远没有现在这般繁华,道路崎岖,毒瘴满地,是中原王朝流放官员的绝佳之地。东坡先生就曾经被流放至此,还写下了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样的著名诗句。
唐懿宗初年设置岭南东西二道,后来岭南东道节度使改称为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就是最后一位唐清海军节度使。
刘隐是一杀伐果断之人,年轻时,他在贺江为父亲服丧,当时发生了士民暴乱,刘隐当机立断,一夜之间屠杀殆尽,早早就展现出了性格中的帝王气质。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优良出海港口,凭借海贸带来的巨额收入,刘隐招兵买马,扫平了周围的一大堆刺史,势力大大加强,可惜就在他成为南海王不久就去世,年仅三十六岁。不过他已经为将来南汉国的建立扫平了道路。
刘隐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刘岩,据说刘岩的生母段氏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妾,当时其父刘谦已经是封州刺史,正妻韦氏争宠,早已经不满刘谦对段氏的宠爱,于是命人带来刚出生的刘岩准备斩草除根,可当她看到还在襁褓中的刘岩后,大惊失色,连声道:此子非同常人,将来必有大作为。结果,刘岩的小命保住了,只是苦了生母段氏,韦氏命人杀掉段氏,亲自抚养了刘岩。
在哥哥刘隐去世后,刘岩继承了哥哥的爵位,并在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于广州称帝,国号大越国,第二年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为南汉,刘岩也就成了南汉高祖。
生命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折磨人刘岩的爱好很多,比如说折磨人,不过那是后话,刚建国这一阵,他更喜欢的是发明创造,比如说给自己造个新名字出来。
我们知道武则天曾经发明了一个“曌”字,并把自己改名为武瞾,表明自己是天空的日月,至高无上。
刘岩则青出于蓝,发明了一个“龑(yan)”,改名叫做刘龑,暗指自己是天空之龙,取飞龙在天之意。
刘龑生性奢华,属于能花钱绝对不会闲着的主,守着广州这个大宝库也为他创造了便利的花钱条件。他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征发十万农夫为自己建筑宫殿。南汉皇宫的奢华程度,连慈禧老佛爷都只能望其项背。
2009年7月,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汉地层发现了“二号宫殿”,现场发掘的500平方米,还只是宫殿内2个开间的大小。“据专家估计,整个宫殿面积可能达到近2000平方米,比故宫太和殿还要大。”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宫有一座南熏殿,有二十四根大柱子环绕,柱子里面中空,放满了各种珍贵香料,人在殿中,只觉得香气扑鼻,沁人心脾,但却不知道香从何来。每当有客人前来,询问何来异香时,刘龑都会得意洋洋的说:这都是朕的二十四个藏用仙人的功劳,朕的机智和风雅,纵不能上追尧舜禹汤,做个圣主仁君,也不失为风流天子。
不过不管是起名字还是盖房子,都是刘龑的副业,刘龑真正的主业就是折磨人,“灌鼻、割舌、支解、跨剔、炮炙、烹蒸”这些都是日常操作,刘龑还自己发明了新的刑法,最变态的叫做九蒸九晒大法。
煮上一锅沸水,将人扔进去煮,然后拿出来浑身抹上盐,放在太阳下暴晒脱水,再扔进沸水里煮,如此九遍下来,任你铁打的汉子,也会在这酷刑折磨下,全身皮肉腐烂,哀嚎而亡。
当然,刘龑是一个有“品味”的人,他还有更加文雅的折磨人方式,比如说他会在自己的宫殿里修一个水牢,里面放上毒蛇,然后将犯人放进去,闻着扑鼻的香气,看着犯人惨叫,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杀光了所有兄弟的刘晟刘龑的恶毒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岭南人民称其“真蛟蜃”,他死时,普天同庆,老百姓们以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谁曾想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真蛟蜃2.0和真蛟蜃3.0。
刘龑死后,刘玢继位,这小子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爹的头七未到,他就已经开始通宵饮酒作乐,穿着丧服跟娼妓鬼混,令人叹为观止。
刘玢怠于政事,懒得上朝,每天就是让一堆男女不穿衣服跳舞给他看,文武百官说话稍有不如意就下令处死,闹得天怒人怨,于是刘龑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熙开始暗地里策划刺杀刘玢。
刘玢喜欢角力,刘弘熙投其所好,找了一些力士来表演给他看,趁刘玢酒醉之际,力士抓住刘玢,摧击其前胸毙命。刘弘熙继位,改名刘晟。
刘晟的皇位是杀了兄弟得来的,因此他对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很是忌讳,害怕有人也会有样学样,从而取而代之。结果刘龑的十九个儿子,刘晟杀掉了十五个,为啥留了三个?是天良未泯么?错,真正原因是大哥二哥因病早逝,九弟死于战场。
最无耻的是,刘晟居然斩草除根,把兄弟们的儿子也一并杀了,女儿充入后宫供自己玩乐,蹂躏自己的侄女,算得上是丧尽天良了。
杀光了潜在威胁的刘晟自我感觉良好,他开始全面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大肆装修本来就已经很豪华的皇宫,没钱就派巨舰出海,抢劫过往商旅,算是官兵做海盗的先驱了。
刘晟不光残暴,还很自大。大概在他看来,普天之下就属他南汉最大。当时后周的郭威派使者来南汉访问。偏居一隅的南汉国力比占据中原的后周差得多,按说大国来访,刘晟应当借机交好,搞好关系才对。谁曾想,刘晟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得意洋洋的带领后周使者参观了一番自己的奢华宫殿,临走时刘晟还送了使者一支岭南特产的茉莉花,怕郭威不认识,还让使者传话,这花叫做---小南强!
好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南方小强。也不知道郭威看到小南强后是怎么想的,大概是恨得牙直痒痒,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个妄人吧。
重口味的刘鋹最后我们来看看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爷爷和老爹的爱好,刘鋹一个不少,与此同时,他还发明出了一些新爱好,比如说刘鋹喜欢宦官。
理由很简单,宦官无后啊,无后的最大好处就是,活好自己就行了,不需要为子孙操心。这样也就不用贪污了,因为留钱没用啊,留钱给谁用呢?
所以刘鋹定了个规矩,要想当官,先要自宫。从此以后,南汉的高官们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自杀,要么自宫;南汉的学子们就更惨了,只有金榜题名时,而没了洞房花烛夜。
朝廷最兴盛的时候,宦官达到两万人,想想这个盛况,满朝文武全是太监,真的心疼南汉的官员们。
刘鋹的恶趣味可不只有这些。有次他上街,碰到一个又黑又胖的青年女子,刘鋹一见钟情,即走上去,和那女子搭讪,原来是名波斯商人之女。次日就降旨宣此女进宫,春宵一度后,刘鋹欲罢不能,从此以后视各种绝色美女如无物,而将这个大家私下称为“媚猪”的波斯黑胖女奉为至宝,宠爱有加。
有了媚猪,刘鋹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起来,每天就是把犯人扔进猛兽笼子里看人兽相搏,媚猪还从宫女中选取十人,分别命名为媚猪、媚牛、媚羊、媚狐、媚狗、媚猫、媚驴、媚兔、媚猿、媚狮,授以秘术,同刘鋹日夕做乐,将那国家大事统统抛到一旁。
各位看官试想,这样子胡闹,国家还能有的好?很快刘鋹又开始作死,这时候赵匡胤已经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宋朝,刘鋹居然遣兵向北侵袭桂阳及江华。赵匡胤正愁想打南汉师出无名,这下肥肉自己送上门了,于是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南下,岭南的百姓早已经受够了刘氏王族的残暴无行,宋朝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一路平了南汉。这个中国最黑暗荒淫的王朝,猖獗了半个世纪的小强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永久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如果项羽一开始重视韩信?
谢谢邀请。如果项羽一开始就重视韩信,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希望会大幅度下降,但也未必不可能。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一方基本上主力是两分:刘邦带一路正面抗住项羽,韩信带一路去攻城略地。最后等韩信把其他地方都占完了,再一起合围项羽。刘邦这一方,地盘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敌人大部分也是韩信消灭的。而韩信原本是在项羽手下,后来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才转头刘邦。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项羽重用韩信,刘邦能建立汉朝吗?
老巴的观点是,如果这样,那么刘邦建立汉朝的难度会大很多,或者说概率下降很多。这一点不必赘述,是个人都理解。
而老巴的第二层意思是:即使如此,刘邦还是有可能建立汉朝。注意,是说有可能。毕竟战争的偶然性太大。
为何这么说呢?主要源自下面三点原因。
第一点,刘邦战胜项羽,首先是政治上的胜利和战略上的胜利,其次才是军事上的胜利。
刘邦对项羽的胜利,是集权制对分封制的胜利,是争取民心对残暴屠杀的胜利,是提前占据关中对放弃关中的胜利。军事上项羽自己基本没打过败仗,然而最终还是被灭。所以,进一步加强项羽军事实力,削弱刘邦的军事胜利,未必能掐死刘邦的胜利之路。
第二点,刘邦本人的军事水平也不错。
楚汉期间,军事才能最强的自然是项羽和韩信二人。然而刘邦自己,包括其麾下的周勃、曹参、王陵等人军事才能也都不错。去掉一个韩信固然是抽取了刘邦的王牌,但也不等于刘邦一方从此就没法打仗了。
第三点,项羽“重用”韩信本身是个伪命题。
历史上,项羽一直让韩信担任近卫人员,相当于参谋角色,地位其实不能算太低,只是项羽没采纳韩信的计策,才让韩信负气出走。如果项羽重用韩信,怎么才叫重用呢?老巴以为,能像对龙且、钟离眛、季布、曹咎、司马欣这些人一样,担任方面一把手或者副手,也就算了重用了。可是,重用了又如何?项羽的脾气,一时重用你不等于以后都要听你的话,也不等于以后不猜忌你。范增够不够重用?英布够不够重用?一个被项羽活活气死,一个最后反叛投了刘邦。韩信的出身卑下,又有胯下之辱,本来就是项羽很不喜欢的类型,他的作战风格也和项羽截然相反。就算项羽一时欣赏其才能重用了他,难保后续下场如何。
综上,即使项羽重用韩信,刘邦依然有胜利建国的可能,只是成功率大大降低。
关羽斩颜良是水分还是实力?
演义之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很出名,少年时读演义,觉得关羽很神勇,后来渐渐明白真相远非那么简单。
先看原文:“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书中写得明白,颜良本来要按照礼节,询问来者何人,可是关羽所骑乃是吕布的赤兔马,速度超快,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刺”于马下。也就是说,关羽能够秒杀颜良,最重要的原因是仗着赤兔马快。严格的来说,这次行动只能算是突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单挑。罗贯中用了一个“刺”字,点出关羽胜在出其不意,颜良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就死了。
颜良死得很冤!
不过,造成颜良被秒杀,还有什么原因?
在袁绍派遣颜良做先锋的时候,袁绍手下第一谋士沮授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看来,颜良武艺超群,但是性格狭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不能够独当一面。可是袁绍不从。事实证明,沮授看人远过袁绍。颜良之死,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连续大胜,加上颜良的一贯自负,骄傲自大,才被关羽秒杀。
颜良在白马坡和曹军对阵,曹操派出的第一员将领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的宋宪。“八健将”中的张辽、臧霸、高览等人都是第一流的将领,宋宪虽然名头略逊,但也不至于相差太远。于是,颜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为何“大喝”?一来为了震慑敌人,二来为了抖擞精神。宋宪并非无名之辈。可是,三个回合,颜良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马下,手法干净利落,可见二者的武力相差很远。曹军第二位出战的是宋宪的好友,“八健将”之一的魏续,这个魏续纯属没大脑的主,他应该知道自己和宋宪的武艺相当,竟然还主动送死。这回“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仔细品味,并非是说宋宪的武艺就高过魏续,之前宋宪出战,颜良很可能略重防守,于是三合才爆发。这次面对和宋宪齐名的魏续,已经知道了对方实力,颜良一回合快速解决问题。从此可以看出,颜良对于单挑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而且也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之后,曹军名将徐晃出战,“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书中写得明白,二十回合,“败归本阵”。徐晃此人,和许褚、典韦等将领不同,最擅长的是用脑,在以后的战马超,解樊城之围的时候,徐晃都有上佳表现。在前后文中都有徐晃和其他名将的交手记录——。可见,颜良武艺确实高强,完全可以列入三国武将单挑十强之列。
正是在颜良秒杀两名二流武将,快速击败一名一流武将的情况下,关羽登场。关羽登场时,有许多傲慢的言辞,看颜良如无物。可以说,关羽的极度自信,使得关羽可以使出百分百的实力。张辽说:“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半是实情,半是激将,关羽更加要好好表现一番。实力跟上层楼,很可能激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战力。
反观颜良,此时正处于最不利的情况。两军交战之初,颜良的心态应当是最好的,既有得胜的雄心,又有小心提防的谨慎。可三战皆胜之后,颜良就有些飘飘然了。何况关羽确曾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只是,颜良文丑当时并未在场,也没有直接和吕布、华雄交手,颜良不一定认识关羽。就算听说过关羽的名字,颜良也未必放在眼里。在作战之前,颜良必然对曹军那些一流的武将做过资料分析,了解强弱,此时忽然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自然要问问清楚。可没等颜良提问,关羽就纵马一刀砍下……
于是,颜良之死的第二个原因,是其性格偏狭,骄傲自大,小胜之后就疏于防范。当然关羽这个人,作战不讲章法,不讲礼仪,也是原因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