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刘禅打牌,你听过一个很冷的笑话是什么?
1、小时候不爱吃饭,导致个矮,现在是爱吃饭了,导致又胖又矮。
2、有一个人特别喜欢讲笑话,有一天他跑到海边去讲笑话,结果一去不复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海笑(啸) 了。
3、如果你去抢银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未来十年内你都不用再上班儿 。
4、前几天太闲了,脑袋上都长出了蘑菇。
那咋整啊 ?
于是我就薅下来炒了盘菜吃了。
看把你能的 !
结果肚子疼去医院,医生说我中毒了。
啥毒啊?
好菇毒。
5、有一天螃蟹出门不小心撞到了泥鳅,泥鳅很生气地说:你是不是瞎啊!
螃蟹说:不是啊,我是螃蟹 。
6、有个蛋糕在森林里迷路了,走不出去了…你猜是谁鼓励他出去的 ?
是猪。
因为朱古力蛋糕 。
7、一老太太看完黑人百米赛后,抹着眼泪说:吓死人了!几个挖煤的跪成一排被枪毙,没瞄准就开了枪,娃儿们吓得那个跑呀,绳子都拦不住哇 !
8、昨晚出门散步,一个女的推着自行车一不小心掉进了水沟,要不是她刚好是我老婆,我就笑出声了 。
9、和女朋友出去逛街,发现街上简直人山人海,于是我一直牵着她的手往人少的地方走去,等挤出去过后回头一看,愣住了:大妈您是哪位 ?
10、牙签走在路上,看到刺猬了,甚是激动,跑过去说:我终于等到公交车啦 !
11、医生:戴维你不用紧张,这个只是一次小手术 。
病人:我不叫戴维。
医生:我知道,我叫戴维。
12、女朋友很重要吗 ?
不要!
13、馒头和另一个馒头结婚了,结果发现花卷躺在自己床上。
就问:你怎么在这?我媳妇呢?
花卷说:人家烫了头你就不认识了 ?!
14、儿子,这回没考好不要紧,你还小,我和你爸也还年轻,我们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
15、我曾当搓澡工,有一次给客人搓澡,客人突然猝死,我吓哭,后来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搓过就不在 。
16、今天中午快下班之前接到一个电话,那人问:请问方便面是吗 ?
我愣了一下,回答道:我是火腿肠 !
然后那边愣了一下说:不好意思,打扰了 !
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那人问的是:方便面试吗 ?
17、有一天,我跟小明在聊天,聊到他的感情路上,一直都很顺,因为,根本没有人 。
18、有一天小明在上音乐课,老师用钢琴弹了一首很老的歌曲,小明边拍手边说:好歌好歌!
老师惊讶地问小明,你知道我弹的是什么?小明说,当然知道,钢琴嘛!
19、高中的时候,一哥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住院了,学校还组织了捐款。后来得知住院原因是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这货跑了第一名,同学们高兴的上去抱着他往天上扔,然后没接住。
20、小明在路上走,看见前面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在一瘸一拐地走,他就在后面学,但感觉不过瘾,就跑到前面一瘸一拐地走。
后来从路边冲出一壮汉,把那个腿脚不方便的人打了一顿,并骂到:别人残疾已经很可怜了,你TM还学人家 。
21、女儿发烧,我和老公带她去一医院,医生说打针好得快。女儿一听就哭,老公强行把她摁住。
那位三十多的男医生赶紧扎针。萝莉一面回头看着他爸和医生,哭着说:你们男人真是没一个好东西 !
22、 妈妈教导女儿说:选择丈夫是一辈子的大事,要多长几个心眼。
你看你爸,什么都会修:汽车、电器、水龙头都是自己修,连衣柜坏了,他也能自己修……
女儿打断道:我明白了!
“明白你妹啊,如果你也找个像你爸这样的丈夫,你一辈子也别想用上新东西 !”
23、当年我背井离乡,乡里人再没能喝上一口井水 。
24、从前有一个人叫小明,小明没理他。
25、有一个老奶奶走着走着菜掉了,她佝偻着腰弯不下去,于是叫来了小明:可以帮我吗?
小明:好的!然后小明把老奶奶的腰按了下去 。
26、寝室两个女生比谁的脚更臭,一个女生说,我要是把鞋脱了,你们全都得跑,另一个女生说,我要是把鞋脱了,你们一个也别想跑,哈哈 ……
(网络图片,侵删)
为什么说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视野决定了大多数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师
灵魂工程师这句话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经常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可能是给予他最直接影响的人物,所以说在教育孩子中家长是塑造孩子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理解与尊重,希望自己不重复我们父母教育我们时曾犯过的错误,但在实际生活中实施起来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来举个例子: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在这方面上我可以自豪的说我能做得到,但是醍爸就不太赞同我的方法,他觉得哭是没用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制止她,不准哭。因为他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坚强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女孩子,更要学会冷静的用大脑去思考,去面对。但是实际情况中呢?每次遇到醍醍哭的时候我都会静静的呆在她的身边,不打断她的哭泣,沟通了解她哭泣的原因,很快她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是觉得我这种方法比较好,但是却解释不出哪点好。这一次在《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里找到了原因说明,那就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了孩子们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倾听是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它把孩子的烦恼转化为他们的获得自信的机会。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时,要留在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以便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书中还有很多当父母面对孩子恐惧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等有效的处理方法。分为上、下两篇和附录部分,上篇是倾听孩子,分别从专门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恐惧的时候等8个方面讲如何倾听孩子,内容一目了然,当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很顺利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下篇是听你、听我,是作者和她的同事们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内容通俗易懂;附录部分是本书修订版中新编入的,里面大多是作者针对父母们的一些具体疑惑所做的解答。虽然是外国人所写的书,但同样适合广大中国的父母们阅读,适用性非常强。
通篇阅读下来我深有压力,知道并了解到倾听孩子不是简单的行为,这需要父母有正确并且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理念,安排专门时间来倾听孩子,并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孩子给予恰如其分的倾听。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不应急着干预;孩子恐惧的时候,家长依然要学会倾听;孩子发脾气、愤怒的时候,家长的倾听有助于缓解孩子的情绪……。当然,面对孩子的“非正常”表现,举止“失常”时,需要父母对他说“不”,但这不是否定,而是先倾听、再说“不”、最后仍落实到倾听上。
而倾听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抑或只有孩子才需要倾听从而健康成长。成人一样需要倾听,听你、听我,并建立融洽的倾听伙伴关系,如此才能为我们提供为生活中的艰难而笑、而哭、而发泄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释放也能帮助我们重新恢复精力,重新能采取主动并享受生活中的挑战而带来的乐趣。而享受过完美倾听的体验者,将会以更真切更有效的经验传授给其他人,使他们获得正能量,协助他们排除妨碍思维和行动的消极情绪,从而健康地生活与育儿。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我们要学会倾听,现在开始还不晚!
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以98岁高龄在上海逝世。作为中国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曾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一同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合称为“三钱”。“三钱”是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人物,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大家。在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征程上三钱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而“三钱精神”在21世纪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
新中国三位顶级科学家都姓钱,那么三人之间是不是有点关系呢?事实上三钱之间还真有一点血缘关系:三钱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的“钱”指的就是吴越钱氏。三钱尽管都出自吴越钱氏,但却出自不同的分支:钱学森是临安分支,钱三强是吴兴分支,钱伟长是无锡分支。这也就是说三人的祖上早就各自分家,而出自不同支派的三人在早年其实是互不认识的。
这样三个看起来彼此毫不相关的人却有着共同的始祖。吴越钱氏的始祖钱镠本来是唐朝末年杭州的一个私盐贩子。公元875年左右钱镠投入地方武装董昌部下。自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至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钱镠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帮助董昌以一州之力打败了拥有浙东七州的军阀刘汉宏。此战之后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自称浙东军府事,任命钱镠为杭州刺史。
从此有了自己地盘的钱镠开始参与江浙地区的群雄逐鹿:钱镠成为杭州刺史以后接连占据了润州、常州、苏州等地。随着钱镠的实力日渐壮大使他与昔日的主公董昌之间形成了对峙局面:目光短浅而又狂妄自大的董昌竟以越州区区弹丸之地称帝,钱镠随即打着遵奉李唐朝廷的旗号打败了董昌。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朝廷册封钱镠为镇海、威宁两军节度使。朱温篡唐后册封钱镠为吴越王。
自立国之日起吴越国历代君主无不时刻以民生为重。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从而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然而当时有术士声称这一工程对王宫的风水气运会有不利影响,可钱镠却认为:只有千秋万代的百姓,从没见过千秋万代的朝廷,只要对民生有利就不该顾忌虚幻的风水之说。
钱镠临终前给子孙留下了“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家训。这些世代相传的家训和遗嘱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公元978年吴越国末代之君钱俶前往汴梁朝见宋太宗赵光义,事实上此时他已心知肚明宋王朝已削平除吴越之外的所有南方割据政权,那么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宋朝是一定不会放过吴越的。
钱俶在宋朝的压力面前没选择为捍卫钱氏一姓之江山而负隅顽抗,而是主动将吴越国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余万户人口造册奉送给宋太宗赵光义,就这样宋朝不费一兵一卒就兵不血刃削平了当时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地区也由此得以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权力之手握紧容易松开难。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然而退出历史舞台时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其实并不亚于上台之时。
钱俶不以一家一姓之江山为念,而以天下万民的生计为重,使江南地区免遭生灵涂炭,让百姓们能够平安地生活下去。正因为钱氏家族在立国江南的七十年间始终以民生为重,以致于多年后江南百姓仍无不怀念钱氏家族治理的时期。吴越钱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家风对钱氏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钱学森能毅然放弃在海外优越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未尝不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百家姓》中“赵”排第一位是因为宋朝皇族姓赵,“钱”排第二是因为当时的百姓感念钱氏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做出的抉择。尽管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富不过三代”,然而吴越钱氏自唐末五代时期的钱镠起一直兴盛至今: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所折射的是吴越钱氏的辉煌。
作为吴越钱氏始祖的钱镠终其一生不过割据一方。钱镠要论历史知名度自然比不得秦皇汉武这种大一统王朝的君主,然而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的后裔在时过境迁之后泯然众人,可唯独吴越钱氏却能奇迹般代代兴旺不绝。如果一个家族出现一两个大人物可能是偶然,如果一个家族代代兴旺就必然有其内在原因。如今钱镠的后人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在50多个国家中有100多名钱氏后人都是科学院的院士。
吴越钱氏不仅家族内部人才辈出,与之结亲的家族似乎也具备类似的特点。钱学森妻子的家族以及妻子的表亲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所著《军事常识》是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国防论》则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蒋英的表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蒋英的表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所以说起来金庸还得管钱学森叫姐夫。
钱学森本人是科学家、夫人是音乐家、岳父是军事家、两位老表是文学家。这一家子居然能同时涵盖科学、音乐、军事、文学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这恐怕也和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钱学森曾说过:“我幼年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父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家风的传承对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是何其重要。
为何最终还是斗不过司马懿?
答 | 江隐龙
输在蜀国的国力,也输在诸葛亮自己。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可谓伯仲之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之道远胜于司马懿其实是小说的夸张,但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的评价未必中肯。陈寿的理由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这有些太以成败论英雄了——诸葛亮一直没能打败司马懿,很重要的原因是蜀国的底子实在太薄了。
首先,“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虽然发生在姜维北伐时期,但诸葛亮时代的情形并没有好多少。蜀国的班底几乎都被诸葛亮写到了《出师表》里: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诸葛亮对他们的评价也止于志虑忠纯、性行淑均,实在不是一流的人才,用心对抗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曹魏,还是太单薄了。
偏偏,诸葛亮仅有的一流人才,诸葛亮又不肯重用——那便是大将魏延,第一次北伐中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允;用北进凉州之策后,又不肯用魏延守街亭。《三国演义》中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自是文学修辞,其实历史上的魏延并没有叛乱,他的死其实是与杨仪争权失利之后被污蔑所发生的惨剧,诸葛亮不重用魏延其实并没有过硬的理由。
蜀国本身国小民贫、缺乏人才,诸葛亮身为事实上的一把手又不注意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剧了蜀国无人可用。诸葛亮在军中事必亲躬,一方面使得手下将领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自己的操劳,最终病死五丈原。
一方面蜀弱魏强,另一方面诸葛亮又没有努力去改变后继无人的局面,于是其机关算尽最终还是斗不过司马懿也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
恰恰相反,司马懿的人生完胜诸葛亮。
因为《三国演义》小说及其影视剧的影响,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屡败司马懿,打的司马懿高挂免战牌不敢出战,而诸葛亮送去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司马懿居然唾面自干,穿起来女人衣服。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街亭失守后,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身边无兵无卒,不立即逃遁反而大开城门,并登上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下令退兵。这就是空城计。
还有诸葛亮死前,下令撤军。《汉晋春秋》称:杨仪等整军而还,司马懿得知蜀汉撤退,率兵来追;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兵。百姓为之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
从以上的演义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计高一筹,始终压制司马懿,而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是个阴险狡诈的阴谋家,为了篡位耍尽阴谋诡计,毫无忠义可言,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辅佐刘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陇西,诸葛亮率领蜀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而司马懿则处于防守。
这就给读者一个感觉,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
但这仅仅是小说家之言,在真实的历史上,司马懿的人生碾压诸葛亮。
政治首先在政治上。
刘备临死前托孤,要诸葛亮当皇帝,诸葛亮不敢,刘备顺势让刘禅任诸葛亮当相父,担任丞相,辅佐刘禅。
但刘禅是什么人?扶不起的阿斗。
他执政前期,由诸葛亮辅佐,自己当甩手掌柜,后期又蒋琬费祎的人资政。最后崇信宦官,扰乱朝纲,导致蜀汉灭亡。
可以说简直就是一个废物点心。
这种昏君庸君,辅佐他做什么?
相反,司马懿早就隐忍潜伏,积蓄力量,看准时机后一句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了曹魏朝政大权,架空了曹魏皇帝,为后世子孙篡位奠定了基础,化家为国,建立晋朝,让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
军事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畏敌如虎,见了诸葛亮屡战屡败,不敢直接对战,似乎十分无能。
但在历史上司马懿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
司马懿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锻炼出了军事才能,后来可以亲自领兵打仗。
黄初七年(226年),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率兵抵御击败诸葛瑾,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回朝后升任骠骑将军。
正始二年夏四月(241年),司马懿再次打败吴军。
魏太和二年(227年),司马懿率宛城之兵迅速攻破上庸,斩杀孟达。
在与诸葛亮对战中,司马懿知道蜀军缺粮,诸葛亮急于求战,因此勒令魏军不可主动出战。魏明帝也不许司马懿出战。最后双方对峙百余日,诸葛亮劳累而死,蜀军不战而退。司马懿被封为太尉。
青龙五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对抗朝廷。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曹叡遣司马懿率军征讨。司马懿不负众望,斩杀公孙渊,将辽东牢牢控制在曹魏手里。
由此可见,司马懿南征北战,战功不必诸葛亮少,甚至更多。
选拔人才在选拔人才方面,诸葛亮的眼光远远比不上司马懿。
刘备白帝托孤,临死前专门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偏偏重用,结果导致丢失街亭,第一次北伐草草结束。
后来他从魏国招降了姜维,但姜维的军事才能远不如司马懿提拔起来的邓艾。
邓艾先在地方任职十数年后,后前往京都洛阳向太尉司马懿汇报地方工作时,得到了司马懿赏识,被大力提拔,成为太尉府掾属。
邓艾在雍州防御姜维,多次打败姜维,姜维每次进攻简直就是给邓艾刷战功。
到了后来灭蜀之战,姜维与钟会对峙剑阁关,邓艾偷渡阴平,一举灭蜀。
子孙说起子孙,司马懿的子孙比诸葛亮强太多了。
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牢牢掌握曹魏大权,架空皇帝,为篡位做准备。
司马昭掌权时,下令伐蜀,攻灭蜀国。
到了孙子司马炎时期,夺取了曹魏天下,建立晋朝,后来又灭了吴国,一统天下,结束了三国乱世。
司马家的子孙军政才能非同一般。
而诸葛亮呢?
只有一个儿子诸葛瞻,但才能平平。仅仅因为自己是诸葛的儿子和刘禅的驸马而成为羽林中郎将、卫将军。
结果在与邓艾的对战中,立即露出了他的草包本质,被斩杀在战场。同时战死的还有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
关键是诸葛瞻不仅不懂军事,而且极为顽固自负,拒绝别人的正确意见。在他领兵去抵御邓艾的时候,葛瞻在涪城却步不前,蜀汉故臣镇北将军黄权之子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快速前行,占据险要地势,凭险据守,阻止魏军进入平地,这样或许有获胜的可能。但遭到了诸葛瞻的拒绝,黄崇预感到蜀军将会大败,痛哭流涕。
结果果然如黄崇预料,邓艾军进入平地,打败蜀军,诸葛瞻父子战死,刘禅听到消息后开城投降。
所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被丑化的角色,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已。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司马懿比诸葛亮强太多,各方面都碾压他。
假如失街亭的是赵云?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显然是用错了人。也可以说,是诸葛亮自己不是很重视大意了。
在华容道时,诸葛亮故意不派关羽,关羽就问为何?诸葛亮故意激将法,是关羽立下军令状。后来,又给刘备说,是故意给云长一个机会,成全其忠义之名。
诸葛亮其实是故意这样安排,为的是关羽对自己态度有所改变。
刘备去世前,曾告诉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却故意问谁去守街亭,马谡一报名,诸葛亮说,街亭非同小可。三激马谡,马谡也豪情壮志的签了军令状。
本来诸葛亮认为,街亭这件事就像华容道一样,使马谡对自己更加的服从,这其实是自己在玩小聪明。他也没想到马谡是个另类,不按他的规定出牌。不光是打乱了自己牌,而且使整个战局处于败势。诸葛亮才想起刘备的遗嘱,愧疚的哭了。马谡却死了。
诸葛亮一生谨慎,被马谡毁了名声。他绝不会用赵云去守街亭。赵云一生服从命令,即使用他去也不会丢了街亭。
诸葛亮如果派赵云去守街亭,而赵云丢了街亭,诸葛亮最多也是自降三级,也不会杀赵云,赵云与诸葛亮一生合作,从无失误,再说,跟随诸葛亮征战的老将也只有赵云了,其他都已经去世了,诸葛亮是不会杀他的。
再说,挥泪斩马谡,只是小说里的描述,马谡也不是当时被杀的。所以,赵云失街亭,诸葛亮更不会杀了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