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373解说,百万大军被八万军队击败?
淝水之战当中,苻坚率领百万大军,之所以打不过东晋的八万人马,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当时前秦政权,统一的时间不长,内部不够稳定。二是因为苻坚本人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在用人方面,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淝水之战的全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场战争打得其实很离奇!前秦输得很冤枉,东晋赢得也很莫名其妙。
西晋末年,随着司马家皇族迁往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一大堆的政权。在此期间,占据了关中地区的前秦政权,逐渐壮大,成了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
尤其是到了前秦第三位掌权者,苻坚在位期间,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宰相,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之后,前秦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国等几个政权,还派人征讨西域,让西域诸国臣服。
毫不夸张地说,巅峰时期的前秦,丝毫不逊色于三国时代的魏国。尤其是在征讨西域这件事上,前秦的历史贡献是很大的。因为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原政权就和西域彻底断了联系。直到苻坚时代,中原政权才再次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域。
而随着前秦统一北方,放眼整个天下,最后的一个敌人,就只剩下南边的东晋政权了。
相比蒸蒸日上的前秦,此时的东晋,情况可谓是糟糕透顶。自从司马家南迁建立东晋政权开始,到这时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六十多年时间里,司马家基本上就没完全掌握过皇权,内部世家大族,一直占据了上风。
就在前秦扫平北方的时候,东晋内部又上演了一出夺权的好戏。东晋大权臣桓温,已经把东晋皇帝都给废了,只差半步便可以取而代之。可惜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桓温死了。再加上其他江南世家,为了抑制桓家,开始极力支持司马家,这才保住了司马家的皇帝宝座。
但即便这样,东晋内部的分裂情况,依然严重。当时在位的司马家皇帝,手里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别说指挥军队,就连自身皇位,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些大世家夺走。
这样的前秦,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似乎都胜过东晋太多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身为宰相的王猛,却坚决反对苻坚出兵,南下灭掉东晋。王猛反对的理由,自然不是因为他收了东晋的好处,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前秦根本就灭不了东晋!
在王猛看来,此时的前秦政权,虽然很强大,但内部却存在很多矛盾。尤其是激烈的民族问题,更是十分严重。在之前的数十年当中,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南下,和中原百姓混居。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民族之间,自然会产生矛盾。
所以,前秦统一北方之后,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出于这个原因,王猛认为,前秦政权必须优先解决内部矛盾,否则的话,一旦在对外战争当中受挫,前秦势必会分裂。那些之前被前秦征服的政权,也会再次叛乱。
王猛的反对,在当时的前秦政权内部,无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苻坚始终没有派兵南下,去对东晋发起灭国战,东晋也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不过,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前秦发生了许多变化,让苻坚的想法开始逐渐改变。
首先,公元375年,王猛去世了。
王猛死后,前秦就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战略家。自此之后,阻止苻坚率兵南下的声音,就小了很多。反倒是主战派,逐渐占了上风。
其次,就在王猛去世七年之后,苻坚派大将吕光,率兵讨伐西域。经此一战之后,前秦几乎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除了南下之外,已经再没有任何扩张的余地了。
除此之外,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前秦其实也和东晋发生了许多小规模的战争。公元373年,前秦攻破成都,彻底控制了蜀地。公元378年的时候,前秦围攻襄阳一年,最后拿下了襄阳。
总之,淝水之战以前的前秦政权,大致就等同于三国时代的曹魏政权,灭了蜀汉政权之后的情况。而东晋当时的情况,则是比三国后期的东吴,还要更弱!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谁是苻坚,恐怕都要率军南下,尝试一统中原了。
公元382年,十月,苻坚在长安太极殿举行会议,提出要正式率领大军,南下灭晋。而当苻坚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前秦高层却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苻坚的弟弟和心腹,几乎无一例外,全都反对苻坚南征。反倒是那些之前被苻坚打败,投降过来的降将,全都大力支持。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奇葩的一幕,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因为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并没有难为之前自己的那些敌人,对于那些投降他的人,一律给予高官厚禄,让他们身居高位。与此同时,苻坚出身氐族,他将氐族的主力,全部派到了前秦政权周围的各个要害,守卫前秦的边疆。这就导致前秦政权内部,氐族的力量十分空虚!
苻坚的心腹们反对,就是怕一旦开战,这些投降派会再次兴兵作乱。而那些投降派支持,则是因为,只有前秦乱起来,他们才有再次崛起的希望。
对此,苻坚自然也不是不懂。不过此时的苻坚,既想保证前秦统一,也想南下灭晋。所以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择!
召集全国军队,集结百万大军,直接横推东晋!
苻坚的这个选择,其实也无可厚非。首先,单从国力上看,当时的前秦,已经胜过东晋太多。这种对比,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优势,而应该称之为碾压才对。其次,如果苻坚把整个前秦的精锐,都带去和东晋作战。那么,就算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想要造反,手里也没有军队,自然没法威胁苻坚的后方安全。
一句话,当实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所有计谋都是徒劳,直接团战强推就是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几个月之后,到了公元383年春天,苻坚正式出兵,开始进攻东晋。为了尽快解决东晋,前秦从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四川那边,直接顺长江而下,进攻东晋腹地。而苻坚则是亲率主力,从正面南下进攻。
在苻坚的征召下,前秦政权组织起一支中国有史以来,都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队。此后,苻坚先派自己的弟弟符融,率领二十五万大军作为先锋,开始进攻东晋。然后,苻坚自己又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作为主力部队南下,为符融压阵。光是正面战场上,前秦就集结了112万主力军队,南下参战!
除此之外,在四川方面,前秦还有至少七万军队,也同时发起了进攻。而凉州、幽州等地的军队,在苻坚率兵南下的时候,也在前来增援的路上,总数至少也在二十万以上!
光是参战的军队数量,便已经是如此恐怖。如果再加上那些运输补给的人,这个参战人数,恐怕就更难以计算了。
相比之下,东晋这边,能够出动的兵力,则少得可怜。
因为那些大世家,直到这个时候,依然需要顾忌内斗的问题,不愿将自家麾下的主力军队,拿出去抵抗前秦。所以最后,东晋只能勉强凑出不到二十万人参战。而且,这二十万人当中,还有至少十万,得留在西线战场,防止蜀地的前秦军队,直接沿长江南下。
这样算下来,能够在正面抗衡前秦的,就只剩下八万多的北府兵了。
北府兵是一支很特殊的东晋军队。就在这场淝水之战发生的几年之前,当时前秦已经十分强大。东晋政府为了抵御前秦,在江苏镇江地区,募集了不少南下逃难的流民,组建成了一支军队。因为在东晋时期,这地方叫做北府,也叫京口,所以这支军队,便被称之为‘北府军’。
八万北府军,对战112万前秦主力,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东晋都必败无疑!这就是淝水之战开始前,双方各自的情况。
但有趣的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苻坚偏偏败了,而且恰恰是败在前秦军队太多。
公元383年,十月,符融率领的二十多万前秦军队,首先抵达前线,并且对寿阳一线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东晋主帅谢石,选择主动出击,趁着前秦主力还没有完成集结,先挫败前秦大军的锐气。
为了首战成功,谢石派刘牢之率领五千最精锐的北府军,对洛涧地区展开奇袭。因为这场袭击,实在是太过突然,前秦军队实在没有防备。所以最后,刘牢之靠着五千精锐,一战击溃了数万前秦军队。此后,刘牢之又死守淮河渡口,全歼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取得了洛涧大捷。
洛涧之战,标志着淝水之战彻底拉开了帷幕。
洛涧之战结束后,前秦军队暂停了进攻步伐,等待苻坚率领主力前来汇合,妄图以绝对人数的优势,直接碾压东晋。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苻坚率领麾下主力,逐渐抵达淝水前线。淝水前线的前秦军队总数,很快就超过了八十万。
八十万,打八万,怎么看都是必胜的战斗。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随着身边军队越来越多,苻坚认为,已经到了可以开战的时候。不过,为了取得胜利,苻坚还是决定,要玩一个小计策。苻坚认为,如果引诱东晋军队,主动出击,在东晋军队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自己再率军出击,肯定能一战歼灭东晋主力。
为此,苻坚下令,让前秦军队暂时后撤一些,给东晋军队渡河的空间。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苻坚刚刚下令,让前秦主力开始后撤的时候,东晋军队却突然发起了突袭。这原本也在苻坚的计划之内,只要东晋军队渡河到一半,前秦主力压上,东晋必败无疑。
但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前秦军队开始后撤的时候,后方却出了问题。因为军令传输错误,导致前面的前秦军队撤退之后,后面的前秦军队,误以为前面已经败了!正是因为这个错误判断,导致整个前秦军队,都彻底乱了起来!
这个时候,前秦人多的优势,反倒成了最大的劣势。
接下来,东晋数万精锐,迅速展开突袭,对前秦大军进行猛攻。这一下,原本的假溃败,就成了真的溃败!因为前秦这百万大军,本就成分复杂,谁都不愿拼命抵抗。所以,一场大战下来,前秦大军反倒是直接被打崩溃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苻坚麾下能有一支精锐氐族军团,挡住东晋的猛攻,给苻坚一个重整旗鼓的时间,淝水之战的结果,或许就会截然不同了。但问题是,之前苻坚已经把氐族的绝大多数主力,都调去了边疆,此时麾下根本没有多少嫡系精锐!
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东晋不但彻底击溃了苻坚率领的十五万主力,甚至还在战场上,直接斩杀了苻坚的弟弟符融,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此时的苻坚,虽然损失了十多万军队,但相比前秦军队的总数,其实仍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再战。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开之后,那些后方增援的军队,开始各自心怀鬼胎,根本不愿迎战。所以接下来,东晋这七八万主力,就开始一路追着前秦军队打!
所有的一切,就如同王猛生前分析的一样。苻坚只要失败一次,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接下来,苻坚一路逃回洛阳,途中又搜集了十多万军队,打算重整旗鼓。然而遗憾的是,苻坚麾下主力战败之后,那些原本投降他的敌人,又开始兴兵作乱。尤其是鲜卑族将领慕容垂,因为麾下军队建制完好,更是迅速反叛。
就这样,在淝水之战结束后不久,北方便彻底分裂。与此同时,东晋趁机北伐,又占领了大片地盘。两年之后,苻坚被麾下将领姚苌所杀。随着苻坚被杀,昔日辉煌的前秦帝国,终于彻底烟消云散,成为了历史。
纵观淝水之战的整个经过,我们不难发现:淝水之战当中,苻坚之所以会失败,其实也怨不得别人,主要是因为他缺乏战略规划,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如果在东晋渡河的时候,苻坚能够留下一支精锐主力,挡住东晋的进攻。那淝水之战的结果,恐怕就截然不同了。
中国有很多名字带州的城市?
你好,我是老嘉,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州、郡是行政管辖等级的划分,跟现在市(州)的级别相似,可以说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中国31个省市区来说,东部沿海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一直是发展最好的。
拿广东省来说,广州市作为省会,也一直是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老嘉觉得也是中国所有带州的城市当中发展最好、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排名第二老嘉觉得,应该是浙江省的杭州市。
杭州古称临安,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在古代早就闻名于世了。今天也是浙江省会和最大的城市。
杭州的美景中,西湖增添了不少光彩,经典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更是以西湖为主要题材,让杭州和西湖这耳熟能详的名字,传遍到千家万户了。
带州的城市还包括甘肃省会兰州,因为是省会,所以关注度比较高;江苏省内的大都市苏州也是发展非常好的。
谢谢关注“嘉人视界”!
有谁可以讲讲五胡乱华?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我讲讲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夏、成汉( 五凉、四燕、三秦 、二赵 、一成、一夏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十六国分别由那个民族建立的?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后赵
氐: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
汉:前凉,西凉,北燕。
一、成汉( 304-347)氐族李雄
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 301 年在绵竹聚众起义。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 304 年,其子李雄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 )自称成都王,306 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338 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从李雄称帝,国号 “成”,经李寿称帝,国号 “汉”,至李势灭亡合为 41 年。史家统称 “成汉 ”,347 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 304/318-329 )匈奴刘渊(刘曜)304 年十一月, 刘渊以复汉为名, 在左国城 (今山西离石县北) 即汉王位, 改年号为元熙, 定国号为汉。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 310 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 318 年,刘渊侄子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 319 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329 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刘聪就是刘渊的第四子 ,本来刘渊是传位给大儿子刘和的 ,但刘和还是没有抵挡住刘聪的强势 .很快就被刘聪杀而代之 。刘聪在位期间也是前赵帝国最强盛的时间 ,几大名将如刘曜 ,王弥 ,石勒在他的领导下快速的灭亡了西晋王朝 ,还俘虏的西晋的最后两位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憨帝司马业并把他们作为下人使唤 ,百般羞辱后杀害 。
三、 后赵(319—351)羯石勒石勒从 305 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赵刘渊,为渊部将。 311 年,石勒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 319 年,刘曜自立为帝,迁都长安。十一月,石勒脱离汉赵,自称大单于于襄国即赵王位,史称后赵。
349 年,石虎病死,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乘政局混乱,杀石鉴,政权落入冉闵之手。即351 年被冉魏所灭。 352 年,称帝于襄国的刘显也被冉闵消灭,后赵亡。
四、前凉( 320—376)汉族张轨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 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 石虎的进攻。 314 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
345 年,张寔 [sh í]之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 “凉”,史称 “前凉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 ,前凉极盛。 353 年张重华病死,宗室内乱不止,国势大衰。 376 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五、前燕( 337—370)鲜卑慕容氏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 337 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 (今辽宁朝阳 )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 (今北京城西南 ),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公元 369 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 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曹魏甘露三年( 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鲜卑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晋元康五年( 295 年)力微子拓跋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 295 年,拓跋部三分,拓跋猗卢统西部,后来统一三部。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 376 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 350-352)汉族冉闵冉闵为后赵帝石虎养孙,改名石闵,是后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 349 年石虎死,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冉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大司马李农之助,于 350 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魏,仍都邺城,史称冉魏。。 352 年冉闵攻破襄国,杀刘显,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其时,前燕慕容儁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攻入邺城,冉魏亡。
八、前秦( 351—394)氐苻健前赵刘曜在长安称帝,以苻洪为氐王。 后石勒灭前赵,苻洪降于石勒。 石虎死,苻洪遣使降晋, 接受东晋官爵。
350 年,苻洪自称大单于、三秦王,不久为石虎旧将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统其众。 352 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 。 与东晋断绝。 354 年,东晋大将桓温亲率大军四万攻秦,苻健皆成功抵御,国势渐固。 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继位,因淫杀过度, 357 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坚杀死苻生自立。
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当时前燕混乱, 369 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 370 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 371 年,灭仇池氐杨氏; 373 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 376 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383 年,前秦天王苻坚亲率骑兵 27 万、步兵 60 万南下,对东晋发动总攻击。晋军乘胜西进,秦军在淝水西岸布阵对峙。谢玄派人要求秦军略向后撤,让晋军渡水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淝水时予以截击,同意后退,但秦军军心不稳,一退阵脚大乱,不能停止。晋军乘势渡水猛烈攻击,混乱中苻融堕马被晋军所杀,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于是秦军崩溃,四散逃亡,前锋三十万人中,死亡的占十分之七八。
淝水之战后,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
384 年,慕容垂废除前秦年号,建立后燕。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听到叔父慕容垂攻邺的消息,投奔关东并集结数千鲜卑人,自称大将军,建立西燕。苻坚派儿子苻睿当统帅,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出兵讨伐,在华泽大败,苻睿被斩杀。苻坚大怒,姚苌畏罪逃到渭北,被族人推为盟主。姚苌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建立后秦。
385 年,后秦包围新平郡,苻坚投奔五将山,被后秦将领吴忠俘掳,送回新平郡单独囚禁。八月,姚苌派人向苻坚索取传国玉玺,又游说苻坚禅让帝位,苻坚大怒拒绝,痛骂姚苌,姚苌派人闯入囚禁苻坚的佛寺,缢杀苻坚,时年四十八岁。
394 年,七月,前秦帝苻登在马毛山以南跟后秦帝姚兴交战,被生擒后斩首,太子苻崇投奔湟中继承帝位。十月,苻崇被西秦首领乞伏干归驱逐,投奔陇西王杨定,两人于攻击西秦时被西秦凉州刺史乞伏轲弹斩杀,前秦到此灭亡。
九 、西燕( 384-394)鲜卑慕容泓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 384 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 385 年)慕容冲称帝,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 386 年)杀慕容冲。
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 394 年六月,后燕军包围长子。八月,西燕太尉大逸豆归部将伐勤等人开城门投降,后燕军入长子,杀慕容永和公卿大将刁云、大逸豆归等 30 多人,西燕所统辖 8 郡 7 万余户和大量物资为后燕所有,西燕灭亡。
十、后燕 (384—409)鲜卑慕容垂在淝水之战后,原前燕吴王、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集合鲜卑叛秦复国,在荥阳自称燕王,史称后燕。 385 年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394 年,灭西燕。 395 年,慕容宝率军同北魏进行参合陂之战,大败,后燕开始衰落。
397 年,北魏围攻中山,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突围前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燕国土被一分为二,南部由慕容德在398 年建立南燕,后燕实际上只统治辽西一带。 407 年,后燕末位皇帝慕容熙被杀,后燕灭亡。
十一、后秦( 351—417)羌族姚苌苻坚派儿子苻睿当统帅,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出兵讨伐西燕,在华泽大败,苻睿被斩杀。苻坚大怒,姚苌畏罪逃到渭北,被族人推为盟主。姚苌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建立后秦。 417 年南朝宋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八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
十二、西秦( 385-431)鲜卑族 (一说赀虏)乞伏国仁前秦主苻坚在位时,国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 385 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 431 年被夏国所灭。
十三、后凉 (386—403年) 氐族吕光吕光之父吕婆楼是前秦开国重臣。苻坚的谋士王猛感到吕光是个人才,能成大器,便把他推荐给苻坚,出任美阳 (今陕西武功 )县令,后逐步被提拔为鹰扬将军。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 (今甘肃武威 )。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 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403 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十四、南凉 (397-414年) 鲜卑-秃发乌孤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 397 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 399 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 (今青海西宁 )。401 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 404 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 414 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 (401-439年) 卢水胡( 或匈奴族 )沮渠蒙逊由卢水胡酋长 (沮渠蒙逊 |) 所建立。蒙逊堂兄 (沮渠男成 )拥立段业称凉州牧( 397 年)。 401 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 421 年灭西凉, 433 年,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 439 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统一华北。
十六、 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后燕帝慕容宝在位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 397 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 ( 今河北定州 ),慕容宝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 。十月,北魏破中山, 后燕被截为两部分。 魏将来攻, 邺城难保, 慕容德于 398 年率户 4 万南徙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400 年慕容德改称皇帝。 405 年,慕容德病死,兄子慕容超(末帝)嗣位。
慕容超好游猎,委政宠幸,诛杀功臣,赋役繁多,百姓患苦。 409 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慕容超被俘斩,南燕亡。
十七、西凉 (400-421年) 汉族李暠400 年,李暠据敦煌自称大将军、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 “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 “西凉 ”。401年,沮渠蒙逊攻杀段业,建北凉。暠常对北凉作战。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其通和立盟。但北凉背盟进攻,暠不得不迎战。 417 年二月,李暠病死,其子李歆继位,继续对北凉作战。 420 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蒙逊所败;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 420 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十八、大夏 (407—431年) 匈奴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 (407 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夏胜光四年 (431 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十九、北燕 (409—436年) 汉冯跋后燕建始元年 (407 年),在冯跋的支持下, 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 (409 年),高云被部下所杀, 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立北燕。 北魏连年进攻 ,掠徙北燕民户。 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二十、吐谷浑 鲜卑慕容氏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 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慕容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 慕容廆继为单于,与 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 止于 抱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 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 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 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叶延传子辟奚。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 西秦,被封为白兰王。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 南凉。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 赤水都护。
这个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千里跋涉、辗转迁徙到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人建立的草原王国创造了诸多奇迹:350多年的存国时间开创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的纪录;成就了丝绸之路南道几个世纪的繁华;培育了中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千里马“青海骢”。
三国群英传5极品武器怎么获得?
三国群英传5好像没有的做武器的,武器全是买回来,有人送或打神兽(麒麟,玄武等等东西)拿到的。
坐骑呢是打大地图上的白玉麒麟,天马等等东西拿到的。
如果你在地图上没有看到白玉麒麟,天马等等东西,就是说你没有copy到一些文件去你的游戏里。
要不难就用三国群英传5的秘籍吧
在进入游戏"征战天下"之前有一个主选单界面,就是带两个人物头像的黑色界面,输入odinsg按下enter键,在屏幕的中间出现一个黑色的条框,再次输入odinsg按enter就可以进入游戏了!进入游戏后按右面的ctrl键呼出密计框!然后输入命令即可!
物品加入国库:addthing物品编号数量
-==所有道具编号==-
001木铜铃002尸兵符印003秘忍卷轴004将军印盒005匈奴号角
006黄巾兵符007投石兵符008弩车兵符009兽兵兵符010女兵兵符
011蛮兵兵符012骑兵兵符013弩兵兵符014枪兵兵符015弓兵兵符
016步兵兵符017箭矢阵法书018天地阵法书019翔鹰阵法书020雁形阵法书
021锥形阵法书022钩形阵法书023圆形阵法书024方形阵法书025珠宝
026黄金027美女028玉器029绸缎030布匹
031灵山妙药032九牛二虎丸033雪山灵芝034灵芝035长白人蔘
036人蔘037莫邪038干将039草剃040巨阙剑
041虎牙剑042倚天剑043七星刀044破山剑045青釭剑
046村正047古锭刀048双股剑049倭刀050龙渊剑
051弧月刀052连环刀053蛮刀054苗刀055宽刃剑
056吴钩057短刀058桃木剑059青铜剑060倭刀
061直剑062朱雀扇063火焰扇064鹏羽扇065鹤羽扇
066苍羽扇067青羽扇068铁骨折扇069白绢折扇070白羽扇
071青龙偃越刀072春秋大刀073天罡斧074西域镰刀075铁蒺蔾骨柔
076云月刀077两刃斧078二郎刀079三尖刀080双铁钩
081青铜鞭082狼牙棒083掩月刀084月牙铲085凤绫鎚
086流星鎚087钩镰刀088凤嘴刀089碎鎚090大斧
091屈刀092眉尖刀093铜长刀094方天昼戟095丈八蛇矛
096青天钩镰枪097龙髓枪098龙胆枪099紫龙戟100铁脊蛇矛
101蛇矛102长铩103铁狘戟104十字枪105斧刃枪
106钩镰枪107九凤枪108拐突枪109月牙戟110龙刀枪
111九曲戟112双叉矛113三叉戟114两刃叉115红樱枪
116马叉117尖枪118铜殳119钢矛120短锥枪
121NULL122神鸢弓123迅雷弓124神臂弓125破邪弓
126钢弓127穿云弓128长弓129短弓130仙人法杖
131仙人法杖132白玉麒麟133天马134龙马135四不像
136穷奇137赤兔马138卷毛赤兔马139爪黄飞电140松风
141燎原火142的卢143印度白象144印度神象145青牛
146铁骑马147战虎148汗血马149大宛马150白石
151沙里飞152赤毛牛153南蛮象154黑鬃马155褐鬃马
156黄鬃马157---162非玩家物品163、164NULL165青囊书
166西蜀地形图167幻世录II168幻世录169兵书24篇170孟德新书
171史记172春秋左传173赤焰术诀174赤焰秘法书175连弩兵法
176连弩秘诀书177火箭兵法178火箭秘诀书179龙炮兵法180龙炮秘诀书
181炬石兵法182炬石秘诀书183火轮兵法184火轮秘诀书185滚石兵法
186滚石秘诀书187地泉术诀188地泉秘法书189地茅兵法190地茅秘诀书
191突石术诀192突石秘法书193火药袋194火药桶195烈火符
196爆炎符197太极印198太极符印199八卦术诀200八卦秘法书
201雷击术诀202雷击秘法书203五雷术诀204狂雷秘法书205伏兵兵法
206伏兵秘诀书207后伏兵法208后伏秘诀书209贲轀兵法210贲轀秘诀书
211旋灯术诀212旋灯秘法书213莲华术诀214莲华秘法书215旋风术诀
216龙卷秘法书217突击战鼓218背水战鼓219火牛兵法220火牛秘诀书
221冲车222攻城战车223召鬼石224唤魂法珠225炎兽像
226喷火龙车227驱豹兵法228驱豹秘诀书229神鸢兵法230神鸢秘诀书
231井阑232攻城塔233时空宝珠234黄泉玉235冥府宝珠
236命疗石237活疗宝珠238回天石239活天宝珠240天灵镜
241地灵镜242东岳之士243浮雷术诀244浮雷秘法书245恶鬼盾
246鬼王盾247麒麟金角248青龙逆鳞249玄武灵壳250白虎银牙
251朱雀炎羽252人行纸符253人皮傀儡254土遁卷轴255暗杀卷轴
256雷火卷轴257赤鬼卷轴258苦无卷轴259风魔卷轴260NULL
261NULL262血剑诀263血剑秘录264天剑诀265天剑秘录
266地龙珠267地龙旗268火龙珠269火龙旗270水龙珠
271水龙旗272风龙珠273风龙旗274龙牙机关275龙牙解构图
276NULL277太阳幡278太阴幡279雷雨幡280飞雪幡
281炼气炉282化气炉283先攻要诀284先攻战术285天时战术
286地利战术287人和战术288NULL289NULL290御赐战鼓
291毒舌心得292海螺号角293楚歌战谱294破甲要诀295防御要诀
296障碍要诀297行军要诀298暴君之首299蚩尤之首300霸王之首
301传国玉玺302断路要诀303撤退要诀304鹿角要诀305鹿角战术
306鹿角秘典307地雷要诀308地雷战术309地雷秘典310地钉忍法帖
311地钉秘忍术312地钉裏奥义313埋伏战术314埋伏秘典315援军战术
316援军秘典317唤尸符318唤尸令319封技战术320封技秘典
321饕餮之牙322饕餮之骨323饕餮之角324太平要术325NULL
326遁甲天书327甩手短剑328经验宝珠329策反要诀330抚军要诀
331石墙图卷332拒马图卷333铁盾图卷334破阵要诀335回春石
336回春晶石337气疗珠338气疗宝珠339气疗金珠340通天镜
341蔽天帆342无我明镜343无极乾坤图344NULL345NULL
346铁兽机关347铁兽结构图348箭楼机关349箭楼结构图350铜人机关
351铜人结构图352前锋拆解书353木牛354流马355NULL
356---365NULL
366奥汀秘术367真奥汀秘术368云01369云02370云03
371北斗天?#123;372玉屑金丹373薤叶芸香374琼?#123;玉液375金珠
376无暇玉璧377龙纹白玉378四灵宝镜379银巨剑380黑巨剑
381金巨剑382幼麒麟
三国群英传7颜良编号多少?
答:三国群英传7颜良编号多少如下:
1 丁奉为1号
2 丁原为2号
3 丁斐为3
4 丁枫4
5 丁瑶5
6 丁仪
7 刁玄
8 李典
9 於诠
10 士瑞孙
11 士异
12 士壹
13 士碧
14 士徽
15 士变
16 大乔
17 小乔
18 山淘
19 公孙度
20 公孙恭
21 公孙康
22 公孙渊
23 公孙婷
24 公孙越
25 公孙范
26 公孙续
27 公孙瓒
28 卞喜
29 天香 30 太史亨 31 太史昭容 32 太史慈 33 孔月 34 孔秀 35 孔岫 36 孔羡 37 孔融 38 文媛 39 文钦 40 文聘 41 文芯 42 文鸯 43 文丑 44 方悦 45 毋丘俭 46 毛玠 47 牛金 48 牛辅 49 王子服 50 王元姬 51 王允 52 王方 53 王平 54 王伉 55 王匡 56 王戎 57 王甫 58 王忠 59 王服 60 王威 61 王若华 62 王昶 63 王修 64 王朗 65 王烈 66 王真 67 王晟 68 王基 69 王祥 70 王累 71 王植 72 王浑 73 王筠 74 王经 75 王粲 76 王颀 77 王浚 78 王双 79 王览 80 令狐劭 81 令狐愚 82 司马孚 83 司马炎 84 司马昭 85 司马师 86 司马朗 87 司马衷 88 司马望 89 司马玲 90 司马玮 91 司马徽 92 司马懿 93 左慈 94 甘若男 95 甘倩 96 甘宁 97 田欣 98 田楷 99 田豫 100 田丰 101 田畴 102 田续 103 申耽 104 申仪 105 石苞 106 石崇 107 伊大目 108 伊默 109 伊藉 110 伏完 111 伏寿 112 仲长统 113 全琮 114 全端 115 吉太 116 吉穆 117 吉邈 118 向秀 119 向朗 120 向宠 121 成宜 122 朱治 123 朱虹 124 朱桓 125 朱异 126 朱然 127 朱损 128 朱隽 129 朱熊 130 朱褒 131 朱据 132 朱灵 133 朱赞 134 羊枯 135 羊道 136 羊徽瑜 137 何姬 138 何宴 139 何进 140 何蜜 141 何仪 142 冷苞 143 吾彦 144 吴子兰 145 吴臣 146 吴班 147 吴纲 148 吴质 149 吴兰 150 吴懿 151 吕布 152 吕岱 153 吕威璜 154 吕虔 155 吕凯 156 吕翔 157 吕箐 158 吕纹 159 吕义 160 吕蒙 161 吕范 162 吕据 163 吕旷 164 宋忠 165 宋扬 166 宋宪 167 岑昏 168 李文姬 169 李典 170 李恢 171 李异 172 李堪 173 李肃 174 李傕 175 李福 176 李蒙 177 李儒 178 李丰 179 李鹏 180 李严 181 杜远 182 杜袭 183 步鹭 184 车胄 185 辛毗 186 辛敞 187 辛评 188 辛宪英 189 邢道荣 190 阮咸 191 阮籍 192 典韦 193 卓膺 194 卑衍 195 周玉 196 周昕 197 周胤 198 周仓 199 周泰 200 周瑜 201 周鲂 202 孟坦 203 孟达 204 尚广 205 武安国 206 法正 207 沮授 208 沮鹄 209 芙蓉 210 金采频 211 金旋 212 邴原 213 邯郸商 214 侯成 215 侯音 216 俞涉 217 姜叙 218 姜维 219 姜霞 220 施但 221 皇甫嵩 222 纪灵 223 胡车儿 224 胡芬 225 胡班 226 胡轸 227 胡奋 228 胡道 229 范慎 230 范疆 231 韦昭 232 韦康 233 种劭 234 235 种辑 236 伦直 237 凌统 238 凌操 239 唐咨 240 夏侯令女 241 夏侯玄 242 夏侯和 243 夏侯尚 244 夏侯威 245 夏侯恩 246 夏侯涓 247 夏侯敦 248 夏侯渊 249 夏侯茂 250 夏侯娇 251 夏侯德 252 夏侯儒 253 夏侯霸 254 孙大虎 255 孙小虎 256 孙仁 257 孙休 258 孙匡 259 孙秀 260 孙和 261 孙亮 262 孙娟 263 孙峻 264 孙朗 265 孙桓 266 孙狼 267 孙乾 268 孙坚 269 孙异 270 孙翊 271 孙登 272 孙皓 273 孙策 274 孙瑜 275 孙韶 276 孙霓裳 277 孙静 278 孙礼 279 孙权 280 宴明 281 徐他 282 徐晃 283 徐庶 284 徐盛 285 徐荣 286 徐质 287 徐邈 288 桓范 289 留略 290 留赞 291 祖茂 292 祖郎 293 祝公道 294 秦旦 295 秦宓 296 秦琪 297 耿纪 298 荀攸 299 荀或 300 袁杏 301 袁尚 302 袁芳 303 袁胤 304 袁绍 305 袁术 306 袁隗 307 袁熙 308 袁遗 309 袁谭 310 郝昭 311 马元义 312 马日禅 313 马休 314 马宇 315 马均 316 马良 317 马岱 318 马延 319 马忠 320 马玩 321 马琳 322 马超 323 马云萝 324 马翠 325 马遵 326 马谡 327 马邈 328 马腾 329 马铁 330 高沛 331 高定 332 高升 333 高柔 334 高堂隆 335 高翔 336 高顺 337 高干 338 高览 339 愿星 340 崔勇 341 崔琰 342 常雕 343 张子谦 344 张允 345 张布 346 张白骑 347 张休 348 张任 349 张角 350 张佩 351 张承 352 张松 353 张虎 354 张南 355 张既 356 张昭 357 张英 358 张苞 359 张郃 360 张飞 361 张悌 362 张纯 363 张纮 364 张梁 365 张梅 366 张猛 367 张球 368 张绍 369 张陵 370 张华 371 张杨 372 张温 373 张达 374 张宁 375 张卫 376 张鲁 377 张勋 378 张横 379 张燕 380 张燕燕 381 张辽 382 张济 383 张翼 384 张举 385 张嶷 386 张绣 387 张邈 388 张闿 389 张顗 390 张宝 391 张馨 392 张莺莺 393 曹仁 394 曹文叔 395 曹丕 396 曹休 397 曹宇 398 曹性 399 曹昂 400 曹芳 401 曹洪 402 曹殷 403 曹真 404 曹纯 405 曹豹 406 曹淑 407 曹爽 408 曹植 409 曹华 410 曹节 411 曹羡 412 曹彰 413 曹肇 414 曹据 415 曹操 416 曹羲 417 曹遵 418 曹睿 419 梁习 420 梁兴 421 梅成 422 凉茂 423 淳于嘉 424 淳于导 425 淳于琼 426 毕轨 427 笮融 428 许子将 429 许攸 430 许贡 431 许靖 432 许禇 433 许仪 434 逢纪 435 郭女王 436 郭石 437 郭汜 438 郭攸之 439 郭奕 440 郭淮 441 郭嘉 442 郭图 443 郭槐 444 陈式 445 陈到 446 陈武 447 陈宫 448 陈泰 449 陈珪 450 陈雪 451 陈琳 452 陈登 453 陈群 454 陈瑀 455 陈震 456 陈横 457 陈矫 458 陈骞 459 陈兰 460 陆抗 461 陆英 462 陆凯 463 陆逊 464 陆绩 465 陶芷 466 陶浚 467 陶谦 468 傅士仁 469 傅彤 470 傅巽 471 傅干 472 傅婴 473 乔玄 474 乔乔 475 乔瑁 476 焦触 477 程武 478 程秉 469 傅彤 480 程普 481 程远志 482 程银 483 华佗 484 华雄 485 华歆 486 貂蝉 487 费诗 488 费袆 489 费耀 490 贺齐 491 鄂焕 492 冯习 493 黄忠 494 黄祖 495 黄强 496 黄皓 497 黄舞蝶 498 黄盖 499 黄权 500 杨弘 501 杨任 502 杨奉 503 杨昂 504 杨松 505 杨阜 506 杨柏 507 杨秋 508 杨修 509 杨祚 510 杨彪 511 杨琦 512 杨仪 513 杨密 514 杨丑 515 杨怀 516 杨艳 517 董允 518 董卓 519 董和 520 董宜 521 董承 522 董旻 523 董昭 524 董厥 525 董衡 526 董袭 527 虞翻 528 贾午 529 贾充 530 贾南风 531 贾荃 532 贾逵 533 贾华 534 贾诩 535 贾范 536 贾黎民 536 贾黎民 538 邹陀 539 邹圆 540 邹靖 541 雍闓 542 雷储 543 雷铜 544 雷薄 545 廖化 546 廖立 547 廖琴 548 满宠 549 甄宓 550 管亥 551 管承 552 管辂 553 管宁 554 臧洪 555 臧霸 556 裴元绍 557 赵弘 558 赵昂 559 赵统 560 赵累 561 赵云 562 赵葳 563 赵广 564 赵范 565 蒯良 566 蒯越 567 刘巴 568 刘伶 569 刘陶 570 刘岱 571 刘延 572 刘表 573 刘封 574 刘度 575 刘珠 576 刘焉 577 刘理 578 刘绍 579 刘备 580 刘循 581 刘琦 582 刘琮 583 刘虞 584 刘辟 585 刘慧娘 586 刘莹 587 刘璋 588 刘范 589 刘贤 590 刘勋 591 刘晔 592 刘禅 593 刘繇 594 刘嚣 595 审配 596 樊建 597 樊稠 598 乐进 599 潘凤 600 潘璋 601 潘浚 602 潘隐 603 滕胤 604 滕丽 605 嵇康 606 蒋石 607 蒋钦 608 蒋舒 609 蒋琬 610 蒋干 611 蒋义渠 612 蒋济 613 蔡中 614 蔡和 615 蔡邕 616 蔡阳 617 蔡琰 618 蔡瑁 619 蔡勋 620 蔡薇 621 诸葛均 622 诸葛直 623 诸葛芸 624 诸葛亮 625 诸葛恪 626 诸葛琪 627 诸葛瑾 628 诸葛诞 629 诸葛靓 630 邓冰 631 邓艾 632 邓忠 633 邓芝 634 邓茂 635 邓贤 636 邓扬 637 巩志 638 巩都 639 鲁珍 640 鲁肃 641 卢植 642 穆顺 643 钱铜 644 阎宇 645 阎柔 646 阎圃 647 阎芝 648 阎象 649 阎温 650 霍戈 651 霍峻 652 骆峻 653 骆统 654 鲍信 655 鲍隆 656 戴员 657 戴陵 658 濮阳兴 659 糜竺 660 糜芳 661 糜贞 662 薛综 663 薛莹 664 谢景 665 钟绅 666 钟会 667 钟缙 668 钟繇 669 隐蕃 670 韩玄 671 韩忠 672 韩浩 673 韩嵩 674 韩当 675 韩遂 676 韩福 677 韩暹 678 韩融 679 韩黛 680 韩馥 681 扰龙宗 682 简雍 683 聂友 684 颜良 685 魏攸 686 魏延 687 魏讽 688 魏腾 689 魏续 690 庞统 691 庞义 692 庞德 693 谭雄 694 谯周 695 边张 696 关平 697 关羽 698 关索 699 关统 700 关凤 701 关兴 702 趜义 703 趜演 704 祢衡 705 严白虎 706 严如意 707 严政 708 严畯 709 严纲 710 严舆 711 严颜 712 苏飞 713 阚泽 714 顾雍 715 龚英莲 716 龚都 717 龚景 718 丘力居 719 北宫伯玉 720 去卑 721 白虎文 722 步度根 723 拓拔力微 724 於扶罗 725 越吉 726 雅丹 727 彻里吉 728 苻健 729 素利 730 能臣抵之 731 厥机 732 普卢 733 无臣氏 734 弥加 735 左贤王 736 那楼 737 呼厨泉 738 速仆丸 739 楼班 740 蹋顿 741 泄归泥 742 治元多 743 治无戴 744 千万 745 俄何烧戈 746 月牙儿 747 依尔伦 748 喀丽儿 749 呼兰 750 叶丝婉 751 华黎 752 穆塔儿 753 新君主 754 新武将1 755 新武将2 756 新武将3 757 新武将4 758 新武将5 759-760(登录武将) 761 兀突骨 762 孟香 763 孟优 764 孟获 765 祝融夫人 766 木鹿大王 767 朵思大王 768 沙摩柯 769 金环三结 770 迷当大王 771 带来洞主 772 忙牙长 773 阿会喃 774 董荼那 775 轲比能 776 孟鹰 777 孟狼 778 黑龙洞主 779 孟节 780 哈尼 781 杨锋 782 孔雀 783 阿诗玛 784 莎雅 785 麻荷萝 786 银花夫人 787 翠娃 788-800(登录武将) 801 须佐之男 802 大国主 803 建御名方 804 少彦名 805 大物主 806 建御雷 807 迩迩艺 808 山幸彦 809 海幸彦 810 天手力男 811 小碓皇子 812 迦具土 813 大山津见 814 久久能智 815 志那都彦 816 棉津见 817 阿昙 818 隼人 819 神武 820 五濑 821 月读 822 玉依姬 823 市寸岛姬 824 多纪理姬 825 多岐都姬 826 佐久夜姬 827 弟橘姬 828 须势理姬 829 丰玉姬 830 栉名田姬 831 卑弥呼 832 NPC/?#092;将 833 NPC 834 NPC/贪官 835 NPC/女?#092 836 NPC/变民 837 NPC/山寨大王 838-879(NPC) 880 黄月英 881-958(登录武将) 959-1001(随机NPC) 霸王再临名将编号: 1209 霸王项羽 1683 虞姬 1215 黥布 1220 项伯 1225 项梁 1230 项庄 1235 项声 1240 章邯 1245 钟离昧 1250 董翳 1255 范增 1260 司马欣 1265 高祖刘邦 1678 吕雉 1270 韩信 1275 彭越 1280 樊哙 1285 陈平 1290 傅宽 1295 张良 1679 郦食其 1681 曹参 1680 王陵 1682 萧何 自建武将编号 65829 自建君主 65857 66078 66086 66087 66289~66296 66324~66336 66419~66427 共35名自建武将 隐藏官职40名将军师编号: 关羽:697 张飞:360 赵云:561 马超:322 黄忠:493 魏延:686 刘备:579 诸葛亮:624 庞统:690 黄月英:880 孙策:273 孙权:279 孙仁:256 太史慈:32 甘宁:96 吕蒙:160 陆逊:463 周瑜:200 大乔:16 小乔:17 曹操:415 曹植:408 夏侯敦:247 夏侯渊:248 张辽:381 许禇:432 典韦:192 徐晃:282 张郃:359 荀或:299 华佗:483 孟获:764 祝融夫人:765 张角:349 张宝:390 张梁:364 董卓:518 吕布:151 貂蝉:486 卑弥呼:831
历史上有哪些权力大过皇帝的权臣?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出过不少权臣,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权臣是相对于皇权而言的,通常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统治者的大臣,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谁来统治都一样,所以,紧张权臣的,只有皇权,以及和权臣政见相左的政敌。
如题,历史上权力大过皇帝的权臣数以百计,本文将从中选出十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权臣,并略作评述,这些权臣的权力大过皇权,甚至有废立的权柄,但又始终只是臣,他们将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中央集权制形成以后的权臣,如伊尹等不算。权力大过皇帝或能压制住皇权,如杨素、蔡京等不算。生前没有篡位,如刘裕、杨坚等不算。没有皇族背景,如宇文护、多尔衮等不算。至少活着时,皇帝和政敌拿他没办法,本人能善终,如长孙无忌、耶律乙辛、鳌拜等不算。(备注:以下排名以历史出现顺序为先后)
一:西汉霍光本来,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王朝后的第一位权臣应该是能“指鹿为马”的赵高,但他却被子婴这个毛头小伙子干掉了,实在是很丢权臣的脸,因此,本文选的第一位权臣只能是熬到善终的霍光了。
汉武帝临终前,因指定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年幼,故托孤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金日磾辅政一年多之后病死,另外两位都被霍光干掉,霍光一人大权独揽。
霍光主政期间,立过两位皇帝,分别是汉废帝刘贺和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废掉过一位皇帝,即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在霍光活着时,拿他毫无办法,一直忍受着他的压制,并避其锋芒,直到霍光死后,才真正站起来了。
霍光在权臣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以后的朝代中,指责某些官员要当权臣时,经常提出的比喻就有他,严重一点的叫做“操、莽之辈”,另一种说法就是“伊、霍之流”,好在霍光没有篡位,被认定成为霍光之流,也许还能活命。
二:东汉曹操曹操比霍光牛得多,他是跟王莽齐名的,他打破了两汉自汉高祖刘邦斩白马盟誓,宣称“非刘姓不得为王”之后四百年来的惯例,当然,曹操的功绩也担当得起。
毕竟,东汉中央朝廷的权威在董卓擅自废立皇帝之后,已经名存实亡了,群雄并起,若非曹操在维护着,真是“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其实已经达到了可以创立新王朝的地步,但他生前终究没能称帝,很不错了,有几个人能忍住当开国皇帝的梦想?刘备只剩下川蜀一地,都还硬撑着称帝,虽然是为了跟曹丕达成政治地位对等,到底还是低了曹操一筹。
不过,曹操的行为多少也给后来者提供了借鉴的基础和方向,未来的魏国被晋朝取代,曹操曾经的经验功不可没,一饮一啄自有定数。
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司马懿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能熬”,他从曹操时代开始熬起,把曹魏比较英明的君主全部熬死了,然后携世家大族之势崛起,在“高平陵之变”后上位,经过两代三人的传递,到第三代完成朝代更迭。
其实,司马氏的权力传到司马昭时,就可以代魏了,司马昭有灭蜀汉的功绩在手,称帝是谁也挡不了的,挡住司马昭称帝的是老天,灭蜀后仅一年,司马昭称王,再一年,他就病死了,他死后仅四个月,他的儿子司马炎就建立了晋朝。
司马懿父子就是曹操父子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曹操是凭借乱世中的力挽狂澜而崛起,无曹操无建安(汉献帝时期的年号),道德上的负担要少得多,司马懿父子却是在曹氏的恩惠中潜伏一击,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四:蜀汉诸葛亮刘备死时,分别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但诸葛亮的政治势力比李严强太多,荆州派全部只听他一人的,元老派也支持他北伐的战略,躲在永安的李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年少的刘禅又无法起到平衡及制约两者的作用。
《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宣言明确了诸葛亮权臣的地位,好在,诸葛亮集权不是为了取代蜀汉,而是为了完成刘备的事业目标,病死在北伐前线,也给诸葛亮的人生带去了一丝悲壮。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是权臣中的异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是少有的,也几乎是唯一的,在权臣中作为正面形象存在,且广受赞誉的。这是因为他在成为权臣后的作为是和蜀汉创立者刘备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能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五星好评。
五:东晋王导西晋建立,传承两代后,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内耗中实力大损的西晋王朝无力驱赶入侵者,皇族司马氏仓皇南渡,并建立东晋、于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马”是东晋皇室,“王”就是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了,王氏家族还代表着一大堆跑到南方,以及本就来南方生根的世家大族,他们是支持丢土弃民的晋朝还能存在的主要力量。
王导的兄弟王敦曾发动叛乱,试图废掉晋元帝司马睿,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睿都不敢问罪就在他身边的王导,可见,晋朝皇室实际上只是世家大族们树立起来的招牌,权力始终在王导们手中,不过,没多少人同情晋朝司马氏,原因大家都知道。
六:唐朝仇士良唐朝后期,权力场上最大的玩家是宦官势力集团,他们已经成为了可以擅自废立皇帝的存在,仇士良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且难得善终的一位,所以选他出来作为唐末宦官集团中的代表人物。
和仇士良挂钩的著名政治事件是“甘露之变”,当时在位的唐文宗(唐朝第十四位皇帝)李昂不甘心权力被宦官集团把持,和亲信大臣郑注、李训等合谋,试图发动政变铲除宦官势力,当时,仇士良还不是宦官势力中的一把手。
但在政变进行中,因为仇士良的警觉,抢先把皇帝唐文宗抢在手中,并以皇帝的名义下达诏书平叛,政变失败后,参与此事的大臣全部被诛杀,仇士良摇身一变,成为唐朝的主宰。
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后彻底成为傀儡,临死前哭泣说:“赧、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矣!”他死后,仇士良伪诏立唐文宗异母弟李炎为皇太弟,后来拥戴他继位,是为唐武宗。
而仇士良此后累官爵至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三军、封楚国公。他拥戴的唐武宗政治手腕不差,和亲信大臣李德裕联手压制住了仇士良的猖狂,并逼得仇士良主动告老还乡。
仇士良告老还乡的当年,就在家乡病死,他能得到善终的原因是死得快,否则,放下权力的他,估计不会有好下场,他死后的第二年,唐武宗就对他进行了清算。
《新唐书》中记载:“士良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馀年,亦有术自将,恩礼不衰云”,后来的明朝宦官们,跟仇士良这样的唐朝宦官比,差远了。
七:金朝完颜宗弼完颜宗弼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说岳》中的大反派、四太子金兀术,金朝开国功臣,“靖康之变”的主要推手和参与者,曾追得宋高宗赵构逃亡海上,也曾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杀得大败。
在宋、金合谋促成的抗金名将岳飞之死的事件中,南宋这边的主导是宋高宗和秦桧,金国这边就是完颜宗弼在主导。原因当然是他率领的金军精锐打不赢岳飞,只好利用宋高宗妥协投降的心思,用政治手段干掉岳飞,他写给秦桧的信中明言:“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金朝建立后,皇位的传承不同于中原王朝的父传子,先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传位给弟弟金太宗完颜晟,完颜晟死后,金朝宗室大臣完颜宗翰(粘罕,金朝开国第一功臣)又拥戴金太祖的嫡孙金熙宗完颜亶继位。
但不管怎么传承,完颜宗弼这样的太祖子孙和开国功臣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权派,在金熙宗继位后,完颜宗弼帮助他陆续废掉和铲除了威胁到皇权的完颜宗翰、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权臣,自己却成为了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不过,他独掌金朝权柄仅一年后就病死了。
八:南宋秦桧秦桧不用多介绍,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位的,他算是两宋出现的第一位权臣,这是基于南宋的特殊性才有的,以北宋的政治架构和氛围是不可能出现权臣的,王安石、蔡京这样能随时被贬的,称不上权臣。
秦桧能成为权臣,且自宋、金达成和议后,宋高宗都不敢贬斥他的原因是,金、宋两国之间所谓“和平”的需要,金国不希望有主战派大臣主政,另外,基本上算是孤身南下的宋高宗也寄望于秦桧这样的“北归派”大臣帮助自己压制南方“土著派”大臣。
有宋高宗害怕得要死的金国的力挺,加上宋高宗本身的政治需求,秦桧得以独掌南宋朝堂权柄二十多年,临死前受封郡王爵位,死后追封亲王爵位,塑像跪在岳王庙前的秦桧当官是当到极致了,而在学术上,秦桧是主张打击理学的。
根据《宋史·纪事本末》以及众多史籍中的记载,宋高宗曾说过:“桧亡,故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这样的话语,可见秦桧生前的权势让宋高宗忌惮无比,但因为政治上的同流,宋高宗在秦桧死后,依旧给了他比较高的追赠待遇。
九:南宋史弥远史弥远是干掉了在他之前的权臣韩侂胄才上位的,用的手段是暗杀,当然,他得到了宋宁宗皇后杨氏的支持,或许宋宁宗也隐晦的在支持,主张北伐收复故土的韩侂胄死后,主张妥协投降的史弥远成为南宋朝新的权臣。
宋宁宗驾崩后,史弥远也干了权臣该干的事,因为宋宁宗选好的接班人济王赵竑看史弥远不顺眼,于是,史弥远继续和杨皇后合谋,在宋宁宗的丧礼上,把自己偷偷培养的平民宗室子弟赵昀推出来,取代了赵竑,成为新的宋朝皇帝,也就是宋理宗。
在宋理宗朝,史弥远继续大权独揽九年后才病死,他掌权时,对金乞和,陷害忠良,干的全是奸臣干的事,但却没有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原因是他曾为被韩侂胄打压的理学平反,于是,韩侂胄进了奸臣传,他没有,但他死后的谥号,却被定为和秦桧一样的“忠献”,南宋的大臣其实还是把他当秦桧之流看待的。
十: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被誉为史上三大变法之一,张居正也因此和商鞅、王安石齐名,虽然他本人还被誉为“明朝三百年来唯一权臣”,但张居正和前面说的九位相比,权势就大大不如了,他需要借助皇太后和司礼监大太监的配合,才能掌控朝堂,更加不可能有废立皇帝的权威。
不过,和明朝三百年来的其余臣子相比,也只有张居正能称得上是权臣,要主导变法,没权力也不行,至少,在他活着时,万历皇帝是拿他毫无办法的,只能唯唯诺诺的附和,当然,压迫的有多狠,反弹的就有多厉害,张居正死后,其家族的下场就是明证。
从明朝的统治角度来看,在中、晚明交替之时,出现一个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也是必须的,否则,财政失衡的明朝估计要早几十年出现动乱了,“一条鞭法”是张居正留下的最大遗产,他对明朝的存续是有贡献的,稍微让人诟病的是,张居正也有着许多明朝士大夫们的通病,生活上奢侈无度,还比较好色。
以上是小编基于前面说的五条标准,选出来的历史上的十大权臣,一家之言,或许有遗漏,也有一些主观,如有不同意见或能没有写出来,但也能名列其中的代表人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