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逆战解救人质模式攻略,真如三国演义所说脑后长反骨吗?
魏延本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一个部将,因为刘备攻打长沙,魏延反手就把韩玄给干了,转头刘备,其中黄忠和关羽对魏延这种行为是非常鄙夷的,但是良禽择木而栖,小编认为魏延的做法是对的,对于跟着这种没有前途的老大,自己的前途估计也是暗无天日。
魏延对于刘备是非常效忠的,早年率领部属跟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做出一番事业,魏延屡立战功这个官做的自然是步步高升。
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刘备摸爬滚打,从一个小小的卖草鞋,到现在的汉中王,励志。打下来自然是要人去治理这个地方,刘备集团都认为是张飞统领汉中,谁想到刘备却启用了魏延,提拔他做汉中太守。刘备选魏延做汉中太守,足以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刘备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不负所托,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
魏延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个性矜高,比关羽差不了多少。这点害了他。蜀汉杨仪与魏延各持所能,谁都看不起谁,他们两一直闹矛盾。诸葛亮再世的时候一直在他们两个之间平衡。而诸葛亮一旦去世,他们两个之间的平衡一定会被打破。
诸葛亮一直很重用魏延,但是诸葛亮害怕他去世之后没有人能压住魏延,怕刘禅驾驭不了魏延,到时候出什么乱,所以魏延必定会成为政治牺牲品。诸葛亮去世之前安排退兵事宜,全军都叫了,唯独没有叫魏延这个二把手,诸葛亮决定,魏延殿后狙击魏国追兵,杨仪担任退军指挥,如果魏延不听话,仍按计行事。
这样一来就为杨仪加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诸葛亮去世之后,用激将和欺诈的手段,惹魏延勃然大怒,魏延一生气就率先回到回去,谁知道这样就重量杨仪的计谋,最后杨仪派马岱以叛逆罪名杀了魏延,并杀了魏延三族,这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杀了魏延,并不是魏延后脑有反骨。
小编看来魏延不知道诸葛亮去世了,只是想先回到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利用先机得到蜀汉集团的支持,如果魏延想叛国为何不投靠魏国,为何不出兵成都自己做皇帝,倒是杨仪,他也想当丞相,但是最后也没有得到丞相之位,而且后悔没有投靠魏国,最后作死上书诽谤朝廷最后自杀了。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个一石二鸟之计,简直完美,虽然他看不到了。
没想到把诸葛亮早就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这两个人,一个怕驾驭不住,一个是棋子,最后也被吃了。都是牺牲品。
有哪些游戏梗让你印象深刻?
经常游走游戏圈,知道的梗还是比较多的,这里我列举几个,有不对的欢迎大家补充。
VP影业 精准控分(CSOGO)玩CSGO的老玩家都知道,在CS里有一大未解之谜就是:论VP的技术到底如何。话说这支队伍上能拿major冠军,下能被三线战队打成16比0。如果你玩VP的菠菜基本上是上半场14:1,下半场让你体验16:14的绝望。
特别是VP的“技师”pasha,他最喜欢说的口头禅就是“卖饭的”搭配上VP的“演技”和pasha的小眼神巨搞笑。
广大菜民都戏称:Pasha的豪宅还有我的一块砖,卖饭的;哦,是吗,他闺女的钢琴还有我的一根弦,卖饭的;pasha的兰博基尼有我一个胎......
上联:卢本伟牛13 下联:难受啊马飞 横批:你可以骂我妈卢姥爷其实梗还是比较多的,玩游戏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听过,比如什么卡布奇诺、表面兄弟什么的。其实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对联:
大家经常在吃鸡里听到卢本伟牛13的梗,其实当时是有个观众问卢姥爷自己辍学去打比赛行不行。然后卢姥爷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导,大致意思就是相信自己勇敢去做,然后扯到自己说:当初很多人说我卢本伟不行,后来我打到美服前十,直到我站在了s3总决赛的领奖台。(说着说着越来越激动就开始咆哮):我大声的告诉他们,卢本伟牛13!直到我单杀飞科...卢本伟牛13......就这样大家记住了这个梗,现在再说卢本伟牛13都是嘲讽他的“科学技术”。
难受啊马飞我不知道是什么梗,好像就是他经常和马飞开黑说的话,还有吸吗啡难受什么的。
你可以骂我妈,但不能骂UU。是卢本伟直播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大家自行体会。
帝王冷漠LPL里有一个被网友称作帝王冷漠的选手:司马老贼。现在是RW了一名ADC,实力强悍并不是他的亮点。他的梗是表情冷漠,无论你在什么场合说什么笑话,他都不会笑。
除此之外采访不看主持人,诶,就是这么冷漠,看一下算我输。
前两天RW打BLG,赛后采访就是司马老贼,观众更是高举LED牌:笑一下算我输
不得不说这个梗我十分喜欢,哈哈,每次都想到美人鱼那个画面:无论多好笑我都不会笑 除非...
红海行动好看吗?
这个春节刷爆朋友圈的电影,大概莫过于《红海行动》了。小学僧的很多朋友,甚至都开始二刷甚至三刷,直呼“太过瘾了”了!
豆瓣评分8.5
国民岳父“韩寒”力荐:全程高能
“《红海行动》直接将中国电影制作水准带上一个台阶,在战争动作类型上,这部片子完全是世界最一线标准,甚至不输《黑鹰坠落》。别人的电影无尿点,这部电影连气点都快没了,紧张部分你都不知道从那里呼吸,全程高能。”
如果说2017年吴京导演的《战狼2》,让我们感到拥有祖国这个强大后盾而无比自豪,那么火爆2018年春节档,以“也门撤侨行动”为故事背景的《红海行动》则传达出鲜明的信号:强军、强国。
强军相比《战狼》系列对“孤胆英雄”着墨过多,由中国海军支持拍摄的《红海行动》,在还原真实战争的残酷和强大军力的展示上,只把袖子撸到了手腕往上一点点,便已然让影迷大呼过瘾。
临沂号054A导弹护卫舰,外形酷炫的11管30毫米加特林式的近防炮将岸上敌方来袭火箭弹全部拦截。
酷炫的舰载1130近防炮拦截火箭弹
海特蛟龙突击队完成打击海盗任务后,乘坐快艇进入到船坞登陆舰的船坞内,里面有一艘用于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的气垫船,这可是夺岛抢滩利器,你懂得……
船坞登陆舰和气垫艇
别以为海军就是各型军舰、导弹,雷达火控加舰载机。我们的海军“蛟龙”突击队,无论是地面,还是空中的作战技能,丝毫不弱于好莱坞大片里面那些外国特种兵。
炮塔失去转向动力的T-72大战M60
作为“军迷导演”的林超贤,对武器道具的用心那时没的说。地面的,像FN SCAR、CZ805、R93等各型当今欧洲一线轻武器的使用,T-72“固定炮塔”(炮塔被打坏失去转向动力)式射击,这款坦克使用自动装弹机的镜头也有体现。
上图——专业的狙击二人组,左方身背德制布拉塞尔R93的主射手用CZ805自动步枪突进;右侧副射手用SIG的DMR系步枪协同移动掩护。
再加上特种作战小分队战区营救、反伏击、渗透、反人质劫持、反狙击战术、CQB(CLOSE QUARTER BATTLE,室内近距离作战)、VBSS(VISIT、BOARD、SEARCH、SEIZURE,海军登船、搜查、夺取等战术的代称)等多种作战模式。
影片内,登船执行打击海盗VBSS任务的蛟龙突击队员
上图:狙击步枪物镜上包裹防反光的伪装网,双人配合有依托射击动作,以及反狙击战术,此片在细节上处处透着专业
天上的,直升机平台安全带固定狙击步枪射击,翼装飞行突入,舰载无人机支援,看得人眼花缭乱。
翼装飞行突入的我方特战队员
你可能完全不懂什么武器型号、战术动作走位,但看完这个片子,依然会在大呼过瘾的同时唏嘘不已。
强悍的“蛟龙突击队”女机枪手
因为这片子里没有什么开了主角团队光环以一当百,子弹绕着走开挂无敌特种兵;也没有高举AK过头顶,挺直身体能够随便被手撕的神剧弱鸡。
被敌方发现位置的我方狙击组副射手
低姿、快速移动、枪身伪装的反派武装
这样销魂的射击姿势在片中看不到
路边炸弹和迫击炮弹会把人炸得支离破碎;
狡诈的敌方狙击手可以压制得我方抬不起头;
近身搏斗牙咬脚踹无所不用其极;
被手榴弹炸断的臂膀;
面部中枪半张脸被打烂露出的森森白牙;
无法挽救被打中要害的战友,
眼睁睁看着他牺牲在自己怀里的无力感……
影片里遭遇敌方迫击炮火力压制的我特战队员
也只有看到了战争冲突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和破坏力,
才能凸显和平的珍贵。
“战争就会流血!不可能让人感觉温和。我并不认为这个片子太血腥,因为它描述的是事实。战争就要有暴力残酷的一面,不见血不足以为残酷。观众在看完后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男女老少都应该都去看这部电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之魂,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局座”张召忠
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强军,才是和平的直接保障。就像影片最后,在中国南海捍卫主权,与他国舰只对峙的中国海军编队。
你们要看的重点来了!好了,重点来了——我们要说的是那个99%的人都没注意到的细节。
在影片后半部分“黄饼”争夺战中,反派眼镜黑袍大佬所带的那群神秘的武装面具人,其佩戴了一种沙色臂章。
我们放大看一看——
反派神秘面具人佩戴的沙色骷髅臂章
带有骷髅和星星LOGO——军迷们应该懂了,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MARSOC)的臂章。
反派面具人所佩臂章来源于二战时期组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Marine Raiders,今天MARSOC美国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的前身)。
片中反派臂章清晰图,骷髅下面有把匕首——这是当时Marine Raiders的专用匕首,此臂章也是MARSOC的所用臂章之一。
佩戴和剧中面具人同款臂章的美军MARSOC
Tips:美军四大军种,一等海军大爷,二等空军大爷,三等陆军大爷,下图最后最苦逼的就是在泥巴里吃土的就是海军陆战队“Marine(马润)”,但其战斗力很是强悍,MARSOC作为“马润”中的精英,那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戴着美军MARSOC臂章的面具人给反派老大当护卫,再联想起许多观众说这反派战力怎么那么强,以及影片最后中国海军舰队南海对峙美制提康德罗加巡洋舰和阿利·伯克驱逐舰的镜头……
小学僧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合着这是在暗示幕后是老美在插手……
好了,不管是“军迷导演”林超贤有意为之,还是服化道具不经意间的设计,但可以相信,我们现在也有和老牌强国掰手腕的能力了。
使用SCAR的“军迷导演”林超贤演示双人战术走位
《红海行动》特战队员那句“吉布提基地”(中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动用军事力量保护撤离我在外侨民;早已走向蓝海和航母舰载机逐渐形成战斗力的中国海军…实力,才是硬道理。
以撤侨行动展开的《红海行动》,其实从镜头里诸如被重兵保护的我驻外使领馆、等待撤离的大量我方驻外人员、军港前那个霸气的“CHINESE NAVY SECURITY AREA KEEP CLEAR”等视角,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国在世界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海军安全区,请勿靠近!
2015年也门撤侨,中国海军姐姐牵着小妹妹登上归国军舰。小女孩无一丝恐惧,充满安全感。
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工程……国家的强大,让我们拥有了捍卫主权领土安全,保护人民利益的强大军队,让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掷地有声。
不穷兵,但尚武崇文尚武,礼仪之邦的中国从来不缺乏尚武精神。
怎么看待这几年诸如《红海行动》、《战狼》、《空天猎》、《芳华》等一系列,涉及军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只是单纯地认为,哦,原来中国也能拍出好莱坞式的暴力美学超级英雄和爱国主旋律?
中国是推崇文教礼仪的文明之邦,但每当遭遇外敌入侵,祖国利益和同胞受到威胁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
不仅是军人们在奋战,就连片中的海清扮演的华人女记者也在扣动步枪的扳机奋力还击,还按下了坦克炮的发射钮。
我们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是崇尚文教礼仪的民族,但我们的祖先也说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孔夫子提倡君子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这其中射和御,都是与军事有关的技能。
尚武,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不惧怕战争,准备战争,防止战争。
所以有人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世界上军事经验最为丰富的民族(没有之一),我们非常尚武。”
这,才是我巍巍华夏的魂魄:硬朗、粗犷、无惧。
大家怎么看红海行动这部电影取得的成功?
谢谢邀请。
《红海行动》的成功不是偶然性的,是必然成功的!第一,剧本走心,这部剧和《战狼2》剧情大同小异,都是海外撤侨任务,不过战狼2偏个人英雄主义,《红海行动》偏团队作战,强调的是配合。剧本从国家撤侨到营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中国公民,无不体现大国精神,更能调动起国人的自豪感。
第二,制作精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特效无一尿点,场景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演员的拿枪动作,开枪细节等处处体现着专业,道具更是用到了真正的“临沂号”,“蛟龙号”战舰,可以说最大牌龙套了。是局座张召忠都挑不出毛病的军事大作。
第三,演员敬业,电影里张译,杜江,海清算是有知名度的明星了,然而并没有像别的流量小鲜肉一样得到特殊对待,相反个个灰头土脸,满目疮伤,杜江更是为了拍电影把自己练的一身腱子肉,体制达到专业健美运动员水平,海清拍戏骨折带伤上演,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拍出来的电影达到真实效果。综合以上三点,《红海行动》在上映后迅速积累大量口碑,从开始的排片不高到最后场场爆满,票房也得到逆袭,高达29亿。为今年军事类题材电影开了个好头!
新三国中为什么让袁绍和袁术那么脑残?
若评价袁绍,实为东汉帝国的真正掘墓人,同时也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揭幕者。
经过在西汉末年到东汉王朝的二百年积蓄,儒家经学士大夫们终于从世家大族进化为士族集团,那之后中三四百年呼风唤雨,在各个走马灯的王朝更迭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袁绍就是这些世家大族在历史上推出的第一个真正杰出代表。
从黄巾之乱一直到官渡之战的汉末十五年里,袁绍都是当时天下的头号中心人物。何进只是被他操纵的台前傀儡,董卓同样也是被他利用以驱虎吞狼的的饿虎,曹操则长期是他的附庸。
这就是袁绍的真实历史地位。
一、袁绍快刀斩乱麻,令宦官集团消失在政治舞台近五百年。
经过一次次党锢之祸和打压,士族门阀和东汉皇室早已离心。只是东汉士族以儒学传家和养望,直接对抗皇权,忠孝义这关在其意识形态上过不去。所以依托皇权的宦官集团也每每占据上风。
袁绍弱冠年华就浸淫帝国官场,负天下士族门阀之望几乎二十年。
曹操还立志做大汉征西将军的时候,袁绍就已经处心积虑在怎么终结这个四百年王朝,并取而代之了。其之后一步步策划,都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
何进杀蹇硕,接管西园上军后,本已取得持续百年的外戚+士族VS宦官之战的新一轮对决胜利。
袁绍定要鼓动其将所有宦官赶尽杀绝,连何太后这等全无政治经验的妇人都知道不妥,又怎会是任何政坛老手的谋划?
需知是年袁绍可不是二十出头的愣头青,而是三四十岁的中年成熟男子。
杀尽两千宦官,看似举手之劳,想想东汉百余年来,多少天下名士、三公大将军尽折其手,后世大唐大明多少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尽败于此辈,说白了无非投鼠忌器,顾忌其背后的皇权。
袁隗这个太傅论名望论能力,难道能高过二十年前的陈蕃么?陈蕃轻易就被宦官们击败了,袁氏却能将宦官集团一举剿除,正因他们有一个胆大包天、无视皇权,不惜砸烂一切、哪怕天下因此大乱的野心家。
不惜玉石俱焚、快刀斩乱麻一扫而空,一举就让宦官集团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近五百年,单单此举就足以让袁绍拥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了,又岂会是通常印象中的“寡断”之人?
二、袁绍目光高远,顺应历史大势,却败于自己的军事素质和微操能力。
而袁绍的目标尚不止于此。若单为诛灭宦官集团,袁绍自己的实力就能解决。
他力主诱董卓进京,就是为了把朝局和朝局彻底砸烂,让整个天下彻底分崩离析,然后自己起兵握有大义名分,去依次扫荡诸侯。
将外戚和宦官一齐埋葬,最终摧毁宦官保护的皇权,彻底颠覆这个王朝,这才是帝国头号阴谋家袁本初昭然若揭的用心。
因为从前王莽代汉的前车之鉴,和刘秀复国的成功范例,所以袁绍才拟定了这样一条先大乱而后大治的路线,把起家地点放在河北,最终目的就是效仿和重履刘秀的帝业之路。
袁绍原本也应一如之前的秦末之汉高祖刘邦、西汉末之汉世祖刘秀一样,开启一个崭新的士族儒家王朝和时代。
正如刘邦刘秀顺应时势,是以无往不利,英才贤士尽皆来归,一个四年灭楚定河山,一个三年入主洛阳成帝业,既为人和,亦属天时。
袁绍在洛都时名满天下,为当世公认头号俊杰,为关东联军盟主,吞并河北四州为天下第一大势力,可说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指掌。
而其对手曹操大行法家之道,对儒学士族限制打压,屯田制和士族争夺人口,妄图回复西汉儒表法里制度的复古派,正是个和项羽、王莽一样逆势而动的反派大BOSS,原本是注定要扮演男主角踏脚石的。
至于另几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刘备,如孔明,观他们入蜀和立国后的施政作为,其实亦如汉宣帝之言“汉家兼采王霸之道”,以儒为表,而申韩之术为本,和大力倡导儒学的东汉政治已是截然不同,和曹操施政倒是颇为相通,同为意图规复西汉政治来拯救乱世的复古派,在汉末历史舞台上,同样亦是逆势而行,其政治理念注定不能成功,实如曹操施政被其子曹丕改弦更张一般,属于必然。
可惜袁绍本人军事素质和微操技术实在不过关,在历史舞台高开低走,以坐拥河北四州十余万大军,天下第一强藩之势,最后竟不敌曹操这个反派一号,让其逆推得志,同样也让刘备这样的破落宗室、孙吴这样的寒门武人有隙可乘,竟致天下三分。
所以后世对他的历史评价,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袁绍的两面性:深谋远虑的政客和优柔寡断的军阀。
如果说袁绍此生最大的缺陷,便在于他在大一统帝国的朝堂浸淫太久了。哪怕曹操刘备+孙坚父子加起来,在汉末朝堂那种游戏法则,也绝对玩不过袁绍这种职业政客。
可作为政客的决断策划和作为军阀的决断,绝不是一回事。
曹操比汉灵帝大两岁,袁绍和曹操年纪相仿甚至更年长,半大辈子谋划的都是如何去谋夺这个同龄人的江山。
反而对砸烂整个棋局以后,如何重新收拾局面,想的太理想化,或者是相信了两汉王朝关于刘邦刘秀如何得天下的官方记载。
史书说袁绍的施政很得河北人心,死后无数人感怀,其实这正说明他作为乱世军阀的极大缺陷——搜刮榨取领地最后一点战争潜力,用于兼并争战,才是一个军阀的本能。
而袁绍犯的正是和刘表、刘璋,后世窦建德张士诚一样的错误,临到决战,仍然根本没有充分发挥领地动员力,曹刘孙们在这点都远胜于他。
官渡之败让袁绍元气大伤、攻灭曹操一统天下再无可能;其早死+继承人纷争,又让袁氏割据河北四州的希望也破灭了。
因此若仅仅将袁绍视为一个汉末军阀来评判,那么可惜其天不假年、后继无人才是势力覆灭根本原因、而并非官渡一败而亡;
并适当平反其在大众印象中“好谋无断、外宽内嫉、不纳忠言”的形象,是有道理的。
但若将之视为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俱有,时代大势在手,历史舞台上的原定头号男主角的话,那么即使如曹操一般在有生之年不能统一、开创新的大一统王朝,都已经可以算失败了。
曹操的历史评价一直高于司马昭司马炎们,在南北朝时期甚至与刘秀并列为开国君王雄才霸略的典范(PS:别拿石勒那个不学无术的胡人说事~),就因为他和袁绍截然相反,是逆历史大势而行,难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四、司马氏继承袁绍之志,士族天下实为历史必然。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历史已告诉我们明晰的答案,正是从秦汉古典帝国,演变为二袁司马为代表的士族天下,开启该集团魏晋南北朝三百年黄金时代的序章。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方由士族集团新的杰出代表,司马氏祖孙三代前赴后继,方才算是完成了袁本初公未竟之志。
九品中正制方是天下大势,“王与马共天下”方是天下大势,皇族典兵以制衡世家大族方是天下大势,不断的皇族内战与频繁的朝代更迭方是天下大势。
若说仅仅是司马炎施政错误引发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何以其后数百年南北朝无数英主雄才,直到杨坚为止,却都不约而同地走上同一条道路?
能真正扭转这一切的,是科举制,前后经历隋高祖杨坚、隋世祖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则天大圣帝武瞾等数代英主先赴后继上百年的努力,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方得以完善。
而完善科举制的同时,是印刷术的普及,才让世家大族垄断知识和人才变得困难。
晚唐五代兵乱大庄园土地制破产,关东五姓七氏为代表的士族门阀方才最终没落,退出历史大舞台。
这些显然是汉末三国任何人物所绝不可能做到的。
是以不论曹操、刘备还是孔明,他们能力超卓,毕生努力,却注定不能实现理想。
而袁绍袁本初所奋战一生的士族天下,终究要变为历史现实,并从此延续数百年,直至为新的先进阶级所取代。
大势如此,非人力所能抗衡,没有人能真正超越自己的时代。
再来说袁术
在说袁术为什么称帝前,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为什么都忠于汉献帝?
汉献帝在位的合法性,实际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因为汉献帝是董卓废杀少帝后,才上位的。换而言之,汉献帝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为董卓力挺的结果。[注1]
[注1]:甲戌,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所以,在声讨董卓时,就有人对汉献帝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并且提议立刘虞为帝。[注2]
[注2]: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韩、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 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刘虞是一个绝对高大的人物,因为史书上的刘虞道德高尚、能力出众、深受大家爱戴。[注3]
[注3]: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敝衣绳屦,食无兼肉,务存宽政,劝督农桑,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难归虞者百余万口,虞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徒焉。.....虞以恩厚得众心,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刘虞在汉末军阀相争中,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在许多年以后,说起不以成败论英雄时,人们总会提到刘虞。总而言之,能力强的人,并不一定就会胜利;比如刘虞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他依然失败了。[注4]
[注4]:西凉公问中庸曰:“我何如索嗣?”中庸曰:“未可量也。”曰:“嗣才度若敌我者,我何能于千里之外以长绳绞其颈邪?”中庸曰:“智有短长,命有成败。殿下之与索嗣,得失之理,臣实未之能详。若以身死为负,计行为胜,则公孙瓒岂贤于刘虞邪?”默然。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汉献帝是董卓废杀汉少帝后,力挺上位的;而且道德能力威望都不能与刘虞相提并论;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汉献帝只有11岁,放到现在小学都没有毕业,刘虞则是一个军政经验丰富的大哥级人物。人们为什么还都愿意于忠于汉献帝,而不希望刘虞上位呢?
表面上,这是因为大家的思想道德在作怪。实际上,这是因为汉献帝这种要一壶没一壶的人当皇帝,皇帝就是一个摆设;在这种背景下,军阀大佬们该干啥还可以还干啥。如果让刘虞那种道德才能威望都第一流的人当皇帝,皇帝就是一个绝对强势的皇帝,在这种背景下,军阀大佬们就得做好被削藩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是军阀大佬,你会支持谁当皇帝呢?自然是汉献帝啊。除非你相信,皇帝削藩后,你的利益依然可以保证,否则,你肯定也不希望刘虞当皇帝。
只要我们知道这个基本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在当时背景下,某个实权派敢当皇帝,人们骂他、唾他,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大家都讲礼法、讲宗法。因为在那种年代,礼法多少钱一斤,宗法多少钱一斤,恐怕谁也不知道。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当时的人真懂什么是礼法、什么是宗法,汉献帝的一生,怎么会那样狼狈呢?
当然了,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基本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在当时背景下,人们反对袁术称帝时,扯的各种大道理,通常只是为了扯淡罢了。因为礼法多少钱一斤,宗法多少钱一斤,袁术不懂的,反对袁术的那些大佬们,恐怕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我们的问题是,袁术为什么敢当皇帝呢?大约是因为一个实权派当皇帝时,许多人会因此受益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刘备到死,就是一个益州牧,你说诸葛亮之类的人,写到历史书上,会是什么形象呢?我估计会很寒酸。
诸葛亮曾骄傲的说,徐庶之类的人,最多也就是混个州郡长官,而我呢?.....。说不得、说不得。[注4]
[注4]: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其实呢,诸葛亮一生,也就是混了个州郡级别的长官啊。对此,许多人也许不服气。问题是,我想知道,刘备称帝时,统治的地盘、人口,真和刘焉、刘璋父子有本质差别吗?好像没有啊。刘焉、刘璋父子是什么级别的官呢?也就比州郡高一级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刘备统治的地盘、人口与刘焉、刘璋父子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为什么刘备的级别,比三公还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刘备称王、称帝了;而刘焉、刘璋不要说称帝了,连个王也没有称过。
如果刘备到死,也是以益州牧自居,那诸葛亮还敢自豪的说,徐庶等人,最多也就混一州郡级别的官职吗?估计不敢了,就算敢说,这话说出来,也有点滑稽,因为诸葛亮一生也就是州郡级别的官职啊。
刘备父子如果一直以益州牧自居,诸葛亮作为刘备父子的下属,级别能有多高呢?问题是,刘备称帝了,诸葛亮一时就高大上了。至少从级别上,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州郡级官员了。
事实上,诸葛亮在劝刘备称帝时就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不当皇帝,我们混到死,也不可能拥有三公九卿的级别,所以你不当皇帝,小弟们跟着你混,实在一点盼头也没有。为了小弟们有点盼头,你也应该当皇帝。关键是,我可不是吓唬你,如果你不当皇帝,小弟们因为没有盼头,突然散了伙,你还拿什么混呢?刘备一听,也就是这个理,所以就称帝了。当然了,诸葛亮的级别, 一下就上去了。[注5]
[注5]: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袁术为什么敢称帝呢?
从主观的原因呢,就是袁术手下肯定也有很多类似诸葛亮的人,所以在他们的劝说下,袁术就称帝了。
当然了,袁术失败了。所以就成了一场闹剧。
刘备父子在川蜀关起门来,当了三四十年皇帝,所以诸葛亮劝刘备当皇帝的事,就成为一代佳话。
孙权在东南父子相传,也当了三五十年的皇帝,所以孙权称帝的事,也成为一代佳话。
如果他们称帝后,两三年后,就让人打得灰飞烟灭了,那他们称帝,肯定也会成为一种笑谈。
也许人们会说,袁术失败了,所以事实证明他就是一个脑残;他拿什么与刘备、孙权相比呢?
这大约是一个真理,失败者通常都是脑残的。因为人们习惯性的以成败论英雄;更主要的是,失败者通常总会丧失话语权。
在三国时代,袁术被丑化的最厉害,所以他的江湖地位,常常被人们说得很低。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说起袁术为什么要称帝时,常常会觉得非常离奇。其实呢,袁术的实力是非常大的。对此,只要我们知道两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吕布如虎如狼,在兖州差点把曹操打得差点无法立足;在徐州把刘备打得无法立足。但是吕布听到袁术称帝时,也得把女儿嫁到袁术那里(其实就是送人质)[注6],后来背盟,听到袁术进攻时,也是惊恐不已[注7]。
[注6]: 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 [注7]:袁术遣其大将张勋、桥蕤等与韩暹、杨奉连势,步骑数万下邳,七道攻布。布时有兵三千,马四百匹,惧其不敌,谓陈曰:“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第二、孙坚一直都是袁术的小弟,孙坚死后,孙坚的人马,依然归袁术管理[注8]。孙策开始也是袁术的小弟,所以孙策出道时,一直依附袁术[注9]。当然了,袁术后来被丑化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不丑化袁术,孙策背叛袁术叫什么事呢?
[注8]:术使孙坚击刘表,表遣其将黄祖逆战于樊、邓之间,....坚乘胜,夜追祖,祖部曲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坚兄子贲率其士众就袁术.....。 相关内容,应该可证明孙坚是袁术的小弟吧。首先,孙坚归袁术指挥;其次、孙坚死后,军队依然归袁术指挥。
[注9]:术初许以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阳陈纪。....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 相关内容,应该可以证明孙策是袁术的小弟吧。首先,袁术不让孙策称成郡守,孙策就没有机会。其次,孙策到江东,也需要得到袁术的同意。
袁术以这种实力选择称帝,虽然未必是正确的选择,而且结果证明也是失败的,但实在说不上离奇。因为以袁术的实力,称帝未必就一定会失败。问题是,吕布、孙策先后背叛袁术;杨奉、韩暹跟着背叛袁术,袁术顿时就面临了崩盘的危险。
这些人为什么在关键时候,反对袁术称帝呢?
如果说是因为这些尊崇礼法,估计大家都会笑的。因为吕布就是视礼法如无物的人,总而言之,礼法岂是为我辈所设?
这些人反对袁术称帝,自然是因为他们觉得,继续尊崇汉献帝对自己有利。结果呢?除了孙策,其它三个人都很快输得连根毛也没有了。如果时光可以重回,他们还会选择在关键时候背叛袁术吗?这个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肯定会犹豫再三的,因为支持袁术上位,最多也就是这种结果吧。
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应梦而生的孙子
大胖子朱高炽能登上皇帝宝座,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而朱瞻基得到朱棣的喜欢,有一定原因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一家人的名字念得跟个绕口令似的。)
据说,朱瞻基出生的前一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朱元璋将一个大圭(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皇权的象征)赐给了他,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
朱瞻基满月后,朱棣去看望小孙子,只见这孩子一脸英气,觉得正好印证了自己梦境,从此,便对这个孙子各位疼爱。
合法继承人永乐九年(1411年),在太子朱高炽仍然健在的情况下,朱瞻基被封为皇太孙,年仅14岁,太子、太孙同时并存。还记得大明风华里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后多么激动,朱高煦就有多么愤恨!
为什么?
皇太孙,储君的一种,跟皇太子的法律继承权利是一样的!一旦册封为太孙,就代表了他已经是储君的顺位继承人,与皇太子一样。
也就是说,朱高煦想排队当皇帝,本来前面只排着他大哥朱高炽,现在他大侄儿朱瞻基插了个队,也跑他前面去了!
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本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难道朱棣不知道吗?所以朱棣立朱瞻基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老子不行,儿子上。
还有一个我认为不可能是:朱高煦打仗虽然是一把好手,但是玩政治他欠点火候,比如,谋大局者,必须得有很好的耐心,可他没有。
朱高煦的阴谋朱棣其实很明白,这天下终将是要给太子的,为了历练他,于是开始培养太子监国。
正所谓,做得多就错得多,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日常政务就很容易让朱高煦这种居心叵测的人恶意中伤。
朱高煦明白,要想打击太子,首先必须除掉他的左右手。
永乐五年,太子近臣解缙被赶出京城。
永乐十年,朱棣外出征讨蒙古,太子监国,朱高煦相当了解他父亲的弱点,那就是多疑。于是趁机收买朱棣诸多近臣,没事就在朱棣耳边旁敲侧击地说太子的坏话。
果然,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开始开始怀疑太子。等到同年九月,朱棣回京,严厉审查了太子的监国作业,同时严厉批评太子,并处罚了他身边一大批官员。
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朱高炽郁闷至极。
永乐十二年,朱棣外出归来,太子在南京办理迎接仪式,但是由于迎接稍有延迟,朱棣大怒。搞的朱高炽先生莫名其妙,心想:这点事情,值得发这么大脾气吗?
知道朱棣为什么大怒吗?
此处怎么可以少了朱高煦呢?
因为,从朱棣出发开始,朱高煦就不断派人在朱棣身边捏造太子企图不轨的消息。常年累月下来,朱棣怎能不疑心。
所以,延迟接驾这件事在朱棣看来就是:老子还没死呢,你就这么怠慢我,想干什么!?
就这样,在朱高煦多年的精心策划和挑拨下,朱棣对太子的不满越来越多,太子一党几乎被一网打尽。
朱高煦的失误如果局势按照这样走下去,也许还真能让朱高煦阴谋得逞。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相当大的缺点,一个绝不允许出现在政治家身上的缺点——得意忘形。
人一旦得意忘形,嘴巴就容易没把门的!
比如,这之后,朱高煦见人就自夸道:“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明乎?”
哥,没睡醒吧小子,你爹还在呢!
大家仔细想想李世明最后是怎么夺得皇位的,你就能明白朱高煦这句话的政治意义。可惜,李世明的老子是李渊,你爹可是造反专家朱棣。这朱棣能忍?
这话传到朱棣那里开始,朱棣对这二儿子感到很讨厌了。
朱棣找到杨士奇,问道:“最近我经常听到朱高煦的一些不法行为,你对这事怎么看?
作为太子死忠粉杨士奇敏感得觉察到,嘿,机会来了!此次,势必一击即中,直接让朱高煦与皇位说拜拜。
杨士奇不拉不踩,淡定地回答道:“这个我倒是没怎么听到,只不过,您两次让汉王(朱高煦)去封地就藩,他都不肯走,这其中的用意陛下得仔细考虑考虑。”
这番话着实把朱棣惊到了,他立刻反应过来:得立刻让这货滚去封地!
永乐十五年,朱棣将朱高炽强行封到了安州,一个离南京很远离北京很近的地方(朱棣的用意很明确,万一这小子造反,京城发兵,朝发夕至,好收拾他!)。
从朱棣对他厌恶的态度,让朱高煦明白,此生与帝位无缘了。可他会就此罢休吗......不,这位大明王爷的后半生即将更换职业,变成一个喜剧演员,详情请看链接。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躲过朱高煦的埋伏的
明宣宗朱瞻基如何“瓦罐闷二叔”
最后我的结论就是:即使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继位的仍然是朱瞻基。
其实,朱高煦毕竟是朱棣靖难之役的得力助手,朱棣也是很喜欢这个二儿子的。只是朱高煦这人城府不够深,过早地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出来了,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这个,即使你是亲儿子也不行!
在朱棣靖难之前,徐辉祖(朱高煦的舅舅)曾经这样对建文帝评价这个外甥: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勇猛但也最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当年明月对封建皇权总结得很好: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END
感谢阅读
点赞关注历史苑,分享更多历史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