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三国杀魏国,放开那三国2袁绍和张角谁比较厉害详细分析?
袁绍好用一些吧,张角感觉很废,不过更倾向于魏国,毕竟张辽单挑三四个没问题,400w打500w都可能赢的。
袁绍有机会翻盘吗?
官渡之战的惨败让袁绍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其原因是此战的失败,导致袁绍集团元气尽失,最终的覆灭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那么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到底失去了什么样的元气呢?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01.名将的损失导致军队丧失军魂名将是组成军队的脊梁,也是整个军队魂魄,有他们的存在,能够鼓舞士气。名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浸染而成,并且反过来熏陶和感染整个军队,最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由于袁绍的失误导致数位名将的丧失,以至严重的影响了士气,摧毁了士卒们敢战敢拼的勇气。
首先,颜良和文丑被杀导致士气衰败。
颜良和文丑是袁绍麾下的名将,是统一北方,击败公孙瓒以及黄巾军的悍将,正是二人卓越的表现,从而树立了袁绍军在北方的威名。
然而,常年的胜利也滋生了俩人的傲气,也为他们悲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对于曹操来说,袁绍兵多将广,聚成一团不容易对付,因而需要将他们分散开来,一个一个的对付。
诛杀颜良:曹操采纳荀攸的“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顺利的诱使袁绍分兵,将性格促狭的颜良单独派出来追击。
曹操在白马留下伏兵,等到颜良率军赶到的时候,伏兵突然出现,并以张辽为掩护,关羽单骑突入,在万人之中顺利的斩杀颜良,从而导致颜良军溃散,顺利的解了白马之围。
斩杀文丑:诛杀颜良之后,袁绍并没有进行反思,反而让名将文丑继续前进。曹操见状,采取荀攸的“饵敌”之计,诱使文丑来进攻。曹操以不足六百骑兵冲击文丑军,文丑军战败,而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
丑与颜良,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之,绍军夺气。
颜良和文丑两员大将的战死不但触怒了袁绍,迫使他采取了冒进的前进政策,而且极大的摧毁了袁绍击败公孙瓒积攒下来的士气,这就为后来两军对垒,袁绍军不敢死战埋下了祸患。
其次,淳于琼等人被虐杀导致袁绍军产生恐惧心理。
许攸投降后,向曹操进献了焚烧乌巢粮草的计策,于是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偷袭乌巢,经过一番激战,曹军不但击败了留守乌巢的守军,还击败了赶来救援乌巢的援军。
为了增加袁绍军对曹军的恐惧心理,促使他们临阵崩溃,曹操割掉主将淳于琼以及麾下士卒的鼻子并且连许多牛马的嘴唇也割掉。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绍军将士皆恟惧。
袁绍士卒眼见这些残忍被虐杀的士卒以及战马,产生了极端恐惧心理,无法直接面对曹军,为后续全军崩溃留下了祸患。
再次,张郃,高览等人倒戈导致袁绍军溃败。
当曹操偷袭乌巢的消息传来,大将张郃建议优先援救乌巢粮草,可是袁绍听信郭图的建议,只派少量兵马去救援乌巢,而让主张救乌巢的张郃和高览去攻打曹操大本营。
援救乌巢行动失败后,郭图唯恐袁绍责怪自己,于是又谗言于袁绍,认为张郃等人没有尽力攻打曹操大营,从而导致失利。
张郃等人无法击破曹操大营,唯恐袁绍怪罪,于是临阵倒戈,投降曹操。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于是绍军惊扰,大溃
张郃和高览的投降,直接导致袁绍军的崩溃。
如果说颜良和文丑被杀只是导致袁绍军重新认识了曹军的战斗力,收敛了以前狂傲的气焰,那么淳于琼等人被割掉鼻子,则扩大了他们对曹军的恐惧心理,至于大将张郃高览临阵投降,则直接成了压死袁绍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高览等人均是袁绍军内的名将,他们是支撑其袁绍军的军魂,他们的存在是袁绍军敢于打硬战的勇气和力量。失去了他们,袁绍军再无和曹军拼杀的勇气,只剩下一败再败的窘境。
02. 谋士的丧失导致袁绍再无合理的规划官渡之战的失败不仅让袁绍失去了大量的将领,而且也是失去许多可以制定出正确的谋士,这些谋士才是形成袁绍指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力量。
首先,文武双全的沮授。
袁绍夺取冀州后,就让沮授统领三军。沮授不负众望,协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进而一举统一河北。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甚至自身的弱点,于是提出缓进战术,但是遭到袁绍的拒绝。
乌巢屯粮被焚烧之前,沮授提出派强兵猛将去守护粮草,还是遭到拒绝。官渡之战失败后,沮授由于受到囚禁而被俘虏。
沮授多次拒绝投降曹操,进而意图逃归河北而被杀。
沮授的损失导致袁绍再也没有能够统领三军能文能武的谋士,进入加剧了袁绍集团的分崩离析。
其次,足智多谋的田丰。
田丰在投靠袁绍之后同样也是屡立奇功,为袁绍出谋划策,从而顺利的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占据北方四州。
官渡之战时期,田丰认为袁绍应该采取持久战的方式来应对曹操,袁绍拒绝。田丰极力劝阻,结果得罪了袁绍,反而被认为意图败坏军心,于是将田丰囚禁起来。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为了掩盖过失不愿意面对田丰,就在狱中将他处死。
最后,妙计丛生的许攸。
官渡之战开始后,许攸建议袁绍派一支精兵偷袭曹操防卫空虚的许都,并且认为即使偷袭不能成功,也可以让曹操首尾无法兼顾,可是袁绍听不进去许攸的建议,坚持从正面战场上击败并生擒曹操。
刚好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犯法,而留守邺城的审配不顾情面将他们逮捕,许攸听说后非常生气,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陆续损失了谋士沮授,田丰和许攸,从而导致袁绍失去了能够正确组织起规划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损失也是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再也没有可能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03. 兵力的损失导致基层军力损失在击败公孙瓒,扫平北部之后,袁绍已经收纳部众数十万。为了对付曹操,袁绍精简士卒,挑选精锐士卒十万,骑兵一万南下。
步骑共计十一万均是经过血战之后的士卒,他们强悍,敢于死战,是袁绍集团军中的精华。可是经过官渡之战后,袁绍只是带领800余步骑逃回河北。
其中七八万余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曹操坑杀,其余的士卒投降曹操。这场战役让袁绍损失了绝大部分的精锐士卒,导致袁绍军的基础战斗力完全丧失。
即使经过一年左右的恢复,依然难以让袁绍军回到从前,以至在随后的仓亭之战中,袁绍再次败北,从而导致袁绍抑郁而终。
因此,基层精锐士卒的丧失让袁绍丧失了最为精华的力量,导致袁绍军在随后的日子中再也无法组织起一战的勇气和力量。
总而言之,官渡之战的惨败不仅让袁绍丧失了数位名将,摧毁了袁绍军敢于战斗的勇气,而谋士的被杀也让袁绍军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大量精锐士卒的损失则让袁绍失去了在正面战场上硬刚曹军的勇气。正是这三个方面的损失从而导致袁绍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再也没有战胜曹操的可能,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如果是真有一人在?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是著名的桥段。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百态,也能够看到各位人物的未来。我们能够看到袁术的骄横,也能看到袁绍的无能。我们可以看到关羽的豪迈,也能够看到曹操的圆滑。我们能够看到各路诸侯的各怀鬼胎,也能够看到刘备兄弟胸怀天下。在这个段落中,华雄作为大家的主要对手,成为了一面照妖镜,让大家都现了原形。
十八路诸侯号称讨伐董卓,救民于水火,实际上是来这里沽名钓誉,为了下一步割据自立做准备。在遇到董卓手下的猛将华雄的时候,就一筹莫展。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华雄面对的敌手都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强将。华雄斩这些将领一般都没有用多少工夫。像鲍忠、祖茂、俞涉,还有著名的上将潘凤都没有花费什么工夫。可见这十八路诸侯带领的将领都是些什么人物。难怪让久经战阵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冷笑。
这个时候,袁绍还当众大言不惭的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就这一句话,惹出了关羽关云长请命出战,温酒斩了华雄。
那么,袁绍说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他为何要专门提起颜良、文丑呢?事实真的会和袁绍说的一样,如果颜良、文丑真的有一个人在此,就能斩了华雄吗?
首先,袁绍说这句话是在暗地里埋怨曹操,认为他是上了曹操的当了。曹操在发檄文起兵的时候,专门将联军盟主之位让给了袁绍。而袁绍也自以为有四世三公的家族势力,当仁不让。可是,事实与他的预料不同,董卓并不是一块容易捏的柿子,而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还没有和董卓主力当面对阵,仅仅遇上一个华雄大家都应付不来,袁绍就感觉到了前景不妙。他说这话,其实也是将曹操的军,看曹操怎么办。
第二点,袁绍这句话也显示了他和其他诸侯保存实力的一面。袁绍作为联军盟主,在这么重要的战役中,竟然不带手下的勇将。这中间的意图,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盟主如此,那么手下的诸侯自然也不会把主要的将领派出去了。只有本来就水平不济的袁术派了个俞涉,那个后来被吓死的窝囊废冀州牧韩馥派了个上将潘凤,就都没有下文了。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只能说出这句话来,说白了自己没有将领可派。如果要对阵华雄,还是需要大家再出把力,再派有能力的将领去。可大家都不是傻子,谁会损害自己的实力,去成就袁绍的大功。这一下,场面就陷入了僵局。
第三点,袁绍说这句话,说明了袁绍并不傻,他对于是华雄的实力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他认为只要有像颜良、文丑那样水平的将领,就能够打败华雄。华雄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他所杀的都是没有多少实力的将领,并不能代表华雄的能力有多强。对于这一点,刘关张三兄弟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因此,刘关张才会看着这种场面感到可笑,站在一边冷笑。在袁绍抛出那种悲观的话语时,关羽才会实在忍不住,主动请命出战,斩了华雄。
第四点,袁绍说这句话的时候,对颜良、文丑的能力还是十分自信的。他提出颜良、文丑的名字,一是为自己作为盟主不能掌控局势遮羞,另外是拿颜良和文丑来充门面,来对其他诸侯进行炫耀。可见,颜良、文丑在袁绍心目中的地位,从侧面也看出,其他诸侯也是对此表示认同,显示了颜良、文丑是早已成名的名将了。
那么,如果在这个时候,颜良、文丑有一人在场,他们是否能够斩了华雄呢?我们可以看看在此前、此后华雄、颜良、文丑的表现,来做一个评判。
颜良的对手主要是在白马之战中与宋宪、魏续的交手。颜良对他们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一个是战不三合,一个是照头一刀,双双毙命。在对徐晃的作战中,颜良二十合就让徐晃败回本阵。当时曹营之中,徐晃是和许褚交手不败的将领,他的战败使得曹营将领都心下凛然,没人敢挑战颜良。
而文丑是号称与颜良并列的武将,他在磐河之战中,曾经和少年赵云交手,双方在当时交手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这个时候的赵云还处于作战经验不足的时期,水平还不到最高水平。不过,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文丑的悍勇。在白马之战中,文丑在手下败走的情况下,依然独自迎战曹军。他箭射张辽,战退徐晃,表现出相当的水平。
而这两人都战死在关羽的手下。关羽斩颜良是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刺颜良于马下。斩文丑则是和文丑战不三合,文丑心怯而逃,被关羽赶上斩杀。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斩杀颜良、文丑,他的坐骑赤兔马功不可没。正是仗着赤兔马的速度,关羽才出其不意的轻易斩了颜良和文丑。如果正常的交锋,以徐晃为标准,颜良和文丑应该和关羽能够对战至少二三十合以上的。
而关羽斩华雄虽然没有正面写两人交手的时间、回合数,不过我们从当时的设定能够看出,关羽斩华雄应该是十分轻松的。当时曹操用一杯温酒为关羽壮行,关羽当时并没有喝,只是说回来再喝。等到关羽斩了华雄回来的时候,那杯酒还是温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算一下,曹操为关羽壮行,当然要用能够一饮而尽的温度的酒,一般也就是四五十度之间。而关羽回来,就还是温的,温的度数至少也得三十度左右。而当时是冬季,洛阳附近的气温不会高。这样一来,加上往返的时间,关羽斩华雄也就是用了跑个来回的时间。再加上书中描写的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关羽斩华雄不是一个照面就杀的,而是有三两合的时间。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华雄和颜良、文丑的高下了。
再加上关羽斩华雄的时候,还没有拥有赤兔马,那么,华雄和颜良、文丑的距离就更加拉大了。所以说,袁绍说的并不是虚言,颜良和文丑都具备有打败华雄的能力。不过要斩杀华雄,那就需要一番争斗了。
结语:
十八路诸侯与华雄交战中,由于各怀鬼胎,保存实力,使得一个实力并不超群的华雄得以耀武扬威,让联军一筹莫展。袁绍故意说出颜良文丑来为自己遮羞,惹怒了关羽出战,温酒斩华雄。
而从颜良和文丑日后出场的表现来看,两人确实是一流的武将。如果他们和华雄交手,确实有打败华雄的实力。袁绍对他们的评价并不过分。可是,让袁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日后都死在当时被袁绍看不起的马弓手关羽的刀下,这可谓造化弄人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胡莱三国2曹操阵容搭配?
曹操、刘备、孙权尽量在一起,以刘备孙权的强度和机制,不仅适配几乎所有阵容,还与曹操一起享受12%攻击减伤血量的羁绊,很大的提升。其他三个武将可以是魏国的张辽/司马选其一+菜鸡+援军曹仁,也可以是吴国的香香+孙坚+曹仁援军,也可以是吕布+袁绍+貂蝉援军,具体阵容和援军位置均可变。
曹刘孙三个人机制强度皆好,但另配一个主输出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国杀袁绍为什么是大魏核心?
三国杀袁绍被称为大魏核心是因为他的武将技能非常适合促进魏国势力武将的爆发。
袁绍的武将技能是乱击,打出任意两张相同花色的手牌当成万箭齐发,并且每回合可以多次使用。这样的武将技能很容易给其他玩家造成多次伤害。
但是魏国势力的武将大多数都对这个技能非常喜欢,因为魏国有很多卖血流武将,也就是说要受到伤害才能发动自己的武将技能。比如在袁绍的乱击生效后,曹操可以获得乱击的这两张牌;郭嘉可以摸两张手牌进行处理;荀彧可以指定玩家补充手牌等等。
因此袁绍会被称为大魏核心。
如何提高三国杀国战胜率?
1,首先,刚看到三国杀这个游戏大家感觉自己没有玩过,但蜗牛是真的玩过,但是蜗牛已经好多年没有玩过一把了。蜗牛以前可是6灯号,不过后来感觉没意思就不玩了,一直都没听到这游戏消息,还以为三国杀已经倒闭了。不过我自从国战模式上线后,打啦一年多的国战,也算资深玩家啦,就谈谈自己的见解。
2,第一,国战不能打工,这辈子是不可以打工的。绝对不首亮,就算是打工皇帝袁本初也不首亮。如果自己喜欢加快节奏,首亮能盲死一个是一个。如果是袁本初,先射红子,再射黑子,这样给贾诩他们反应时间。反正这游戏跟吃鸡差不多,越苟胜率越高,所以尽量别乱出力。
3,第二,要注意魏国爱卖血,所以魏国一般上来就放aoe。如果你是吴国的而且是四血,那么把aoe留一轮,不然都知道你是大概率吴国。
4,第三,国战要努力的活着,如果队友真的没发救啦,或者仇恨值爆表,可以补一刀,伪装一下。如果你是周泰蔡文姬这类的,可以亮出,毕竟大家对他们都没有兴趣,能增加存活率。
5,第四,通过操作判定在场什么武将,这个比较复杂,需要大家去看直播或者攻略。但是,如果你这都懂,你就是一个大神了。不过就算是大神,你的胜率也不会太高,哈哈。
最后,最重要一点,祝大家游戏愉快。毕竟作为老玩家我希望三国杀能走下去,而走下去靠的是大家的心情。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头条,谢谢关注我的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