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三国杀》,有什么好看的书值得读?
疫情期间,好书推荐:
●《先生》: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民国烽火连天,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是,民国教育思想领域却欣欣向荣,真可谓名师辈出!本书聚焦民国时期十位先生:书中涉及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人,将他们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通过故事点滴渐次呈现,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值得一看。
●《商业冒险》:这本书很硬核!最初是由巴菲特推荐给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居然称之为“我读过的最好商业书”!是何方神圣呢?想必这两位大神推荐喜爱的书应该不会太差吧?本书涉及美国华尔街,这里不仅是金融的战场,也是人性的试验场,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夜暴富或身败名裂的华丽戏剧。约翰•布鲁克斯选择了华尔街上12个最富戏剧性的时刻,以小说的笔法叙述了这个舞台上的奇谋、诡计、泡沫、欺诈、贪婪、崩溃、坚持、不甘……商业的形式和表象一直在变,但商业的基础始终如一。书中的商战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来还会继续发生……初读难免有枯燥之嫌!并且主要以美国为背景,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商业环境、政府运作模式、读者知识结构和阅历……但可以当枕边书,慢慢读,相信还是能有收获和共鸣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此类题材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似乎真正优质的值得读的,不多。这本书阐述了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 在这本书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切·格瓦拉传》:毫无疑问,传奇人物切·格瓦拉的影响力至今仍然无处不在!尤其是他那叼着雪茄头戴五星军帽络腮胡子……的标志性的头像已成为一种叛逆抗争刚强进取的神一样的文化符号至今风靡全球!此书被誉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格瓦拉的生平传记作品!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作者乔恩·李·安德森获得特别许可进入古巴政府资料库掌握了极其充分的材料。他得到了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伊达·马奇的全力配合,这让安德森拥有未曾发布过的一手资料,包括切·格瓦拉的一些私人日记。《一世珍藏名人名传:切·格瓦拉传(新版)》以大量、真实的档案、书信、访谈成为记述切·格瓦拉的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博尔赫斯大传》:博尔赫斯是谁?恐怕没有比尔盖茨、巴菲特、格瓦拉那么有知名度了。但,博尔赫斯是另一部分人心中永恒的存在!不分国籍。“作家们的作家”,这是人们对博尔赫斯的至高评价。越来越多的当代评论家——无论是文学教授,还是翁贝托·艾柯这样的文化批评家——均已认定,博尔赫斯独特而怪异地预言了万维网的存在。萨松·亨利女士乃美国海军学院(USNA)语言研究系的副教授,她形容博尔赫斯“来自旧世界,却有着未来派的眼界”。库切曾经评价道: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但是书太厚,读之前要有心理准备,我至今也没读完。
●《我书架上的神明》:非常难得的是,本书中72位学者大咖敞开心扉,向读者介绍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真可谓牛人推荐牛人!其中多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旧制度与大革命》《鲁迅全集》等。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说等。当然,更有带着浓郁时代色彩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选集》等。这本书属于真正喜欢书的人,读来比较有意思。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美术史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是,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蒋勋的这本更值得阅读。作者在中国大陆知名度很高,有很多粉丝……如关于红楼梦等,见解独到。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至少不枯燥,不老气横秋。
●《陌生的经验》:作者陈丹青。特立独行、民国范、光头圆框眼镜、中式长衫、请辞清华教授博导……陈丹青似乎是这个时代一个热闹而又孤独的存在,懂他的人很多但仅限于非体制内人士,言辞犀利、痛批应试教育害死人……酣畅淋漓……一个画家,这写书似乎更牛逼!但近些年似乎没怎么写。但凡有他的书上市,必买!几乎有他的所有书!而另一位更不为国人所知的人物——木心,也是有丹青先生引荐,才为大家所熟悉和热爱!要了解木心是谁,不妨看看《文学回忆录》!
●《李敖自传》:李敖,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虽然身在台湾,但心系大陆,至少爱国,有很多粉丝。真可谓著作等身,风云人物!可惜,斯人已然驾鹤西去!即使是人之将死,李敖也与众不同!身患绝症,临近生命的终点,居然向全球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发出邀请(尤其是前妻)来台喝茶叙旧……恐怕此举没有第二个人做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赴约?一生敢怒敢言,不向威权低头,屡次进监狱但又总能出来,继续言辞犀利尤其抨击国民党……多次竞选总统,没有成功一次,但坦荡无所谓!尤其喜欢女人,风流倜傥!这样的人,厚重但不学究,看似玩世不恭但又忧国忧民,亲自审定的《李敖大全集》洋洋大观几十卷几百万字之巨!生前90%的作品被列为禁书!但最终得以重见天日!读李敖,酣畅淋漓,刺激好玩!
人生有哪本书是影响你最大的?
九岁的时候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名字叫《火网》,是记录抗美援朝防空部队的一部小说,故事讲的是我们的高炮部队和美国的空军斗智斗勇,最后打下了他的王牌飞行员,保护了我们的运输生命线的故事。主人公叫黎沧海,是高炮指挥官,是最可爱的人,美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是失道寡助的,注定要被中朝人民所打败,其中也描写了朝鲜人民的一些事情,有一些朝鲜语语言,让人记忆深刻,从那时候知道了阿妈妮,穿白色的裙子。
每天晚上在邻居家借着灯泡看书,很吵闹,人来人往,人出人进,但坚持了一个星期把书看完了,并且知道的自己的屁股还是蛮沉的,能够把几百页的书用心看完,读懂,也更爱子弟兵,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小 时候养成的爱读书,读书能够长知识的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大秦帝国符合历史吗?
《大秦帝国之崛起》摆乌龙,合纵攻秦和范睢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电视剧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最后几集是长平之战之后的事情。范睢不是辞相回到封地病死,而成了秦昭王赐毒酒而死,这个暂且忍了。六国合纵攻秦河东决战结果大败,六国君主还共同臣服于自封天子的秦昭王。这个实在忍不了了,这都哪跟哪啊,编的也太离谱了吧!下面笔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这段历史的真相,大家可以自行比照电视剧情节。
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赵孝成王听从虞卿的建议,拒绝割地给秦国议和,联系六国合纵伐秦。秦昭王于是派王陵率军二十万兵,直攻赵都邯郸。十万赵军在廉颇的率领下顽强抵抗,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赏赐普通士卒,阵前激励赵国士兵共赴国难,还把自己家的妻妾编入行伍,为赵军提供后勤保障。想起以前平原君为救魏齐曾经只身入秦,被扣留也不出买朋友的义举。其实平原君唯一让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劝赵王接受上党一事。
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士气大振,于是王陵攻打邯郸一年多也没有攻下,反而战死五万人左右。秦昭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秦昭王于是令王龁(hé)代替王陵增兵十万到邯郸继续攻城,但是秦军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还是不能攻下邯郸。后来范睢举荐的郑安平率兵五万携带大量粮草,增援邯郸。秦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三十五万。
邯郸城里粮食终于吃完了,赵孝成王只得派平原君出城到楚魏两国求救。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说服楚考烈王,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出兵十万救赵。魏安釐王也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是被秦国恐吓停滞不前,信陵君魏无忌窃取虎符杀晋鄙,亲自率魏军救赵。这时秦昭王又征调白起,白起依然托病推辞。秦昭王罢免白起官爵,白起自杀。
邯郸保卫战的第三年,赵军与魏楚联军里应外合,大败秦军。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也就是河东)。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逃的慢了,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历经近三年终于化解。
联军反击秦国之战
赵魏韩楚联军在邯郸之战后乘胜追击,收复了大片失地,包括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秦国几乎丢失了所有函谷关外的土地,一夜回到解放前。整个战役秦军伤亡达到近三十万人,这是山东六国合纵对秦国取得的最有成果的一次胜利,大大延缓了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
范雎,王稽和郑安平之死。
公元前255年,王稽被属下举报私通诸侯被诛,范雎因为失去秦昭王信任被迫辞去相位,回到封地后不久就病死了。同年,郑安平在赵国去世,封地被收回。这三位好哥们同一年去世,不知道算不算是巧合。范雎任人唯亲,推举的人都出了重大问题,也因此连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秦昭王灭周,取九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入洛阳,抓住了周赧王姬延, 押回秦国,后来又释放他会到周国。姬延死后,东周国亡,立国879年。第二年,秦昭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迁出洛阳, 运入咸阳。自封天子,强迫六国参拜一事应该是虚构。公元前254年,魏国屈服投降,降为秦国的属国。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信陵君挂帅联军,合纵再次大败秦军
秦昭王去世四年以后,也就是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蒙骜的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此战后信陵君名震天下,当之无愧战国四公子之首位,各国都派使者向他学习兵法,后世称之为《魏公子兵法》。而秦庄襄王也在战败后不久突然去世,不过作了三年秦王的秦庄襄王比他爸爸秦孝文王强多了,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王位就暴病而亡。秦庄襄王的儿子嬴政继位秦王,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为什么有些唐诗词里经常提到它?
玉门关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王维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戍守玉门关的将士是何等的孤寂荒凉?
这句诗无论是从诗句本身的美感还是意境来说,比之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都要好很多。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玉门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会频频被诗人写进诗中呢?实际上,玉门关是历史上一处极为重要的关隘,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玉门关的设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初期,匈奴的势力发展极快,在汉朝的西部形成了一股极大的势力,而汉武帝初登基就盯上了匈奴以及西域地区。
而也是在汉武帝初期,因为匈奴和大月氏之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共同对付匈奴。虽然张骞并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但是历经十三年的辛苦却是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
此“凿空”式的出使为后来开拓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更是为汉武帝对付匈奴和沟通西域各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之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用兵,卫青、霍去病、赵破奴等将军都曾是抗击匈奴的大将军,而正是因为汉武帝用这些大将来对付匈奴,让匈奴节节败退,也就有了后来的河西四郡。
分别是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并建立长城,设下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这就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列四郡,据二关”。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他们都在敦煌郡内。关于阳关,也有著名的诗句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这玉门关和阳关是必经之地,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作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有将士戍守,其地位可见一斑。
而玉门关之所以被叫做玉门关,还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关系。我们知道,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玉门关就不再寂寞,它每天都不知疲倦的迎接东来西往的商队和使者,这里从来就不缺悦耳的驼铃声、人们的叫喊声,这里的一切都是热闹的、喧嚣的。
而西域的玉石源源不断通过玉门关运往中原各地,也因此,这一关隘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即玉门关,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名字,至少在诗歌中很是出名,也很好记住。
实际上我们看,玉门关就是将东西方隔开了,玉门关内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大地,而玉门关外存在着的则主要是游牧文明,这样的区别在当时是很大的,关内和关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况。
也因此,玉门关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隘,历来为中原所看重,总也少不了戍边的将士。
玉门关本身因为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生存环境在现在看来是很恶劣的,它距离敦煌市有九十公里,距离罗布泊大约有一百五十公里,而其四周则是戈壁、荒漠、河流和湖滩,总起来说,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
只不过,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汉朝时期的玉门关是何等的壮阔辽远了。现在一般认为,玉门关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遗址已经被确定下来,而其中城墙的高度在十米左右,宽度约在三米,而墙基的宽度大约在五米左右,整个的方形关城由黄胶土夯筑而成,很是坚固,只不过也经不起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尤其还是西部那样的恶劣环境,能保存下来部分城垣已经是很不错了。
一般认为,这个小方盘城遗址就是玉门关遗址,当然,这也是存疑的,并没有确切的史籍资料和出土文物来佐证这件事,玉门关也可能距离小方盘城还有一段距离也说不定,但确定的是,玉门关和小方盘城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说起来也很是可惜,汉朝时期就开始存在的、鼎鼎有名的玉门关,在现在居然无法真正确定它的遗址。但玉门关的历史地位并不会因此就有所降低,小方盘城遗址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会是玉门关遗址。
所以,现在玉门关遗址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
可以提高自己的修为?
许多人都会因为工作忙工作累,一年都读不上一本书。能够有意识要在工作之余去看书的人,确实很难得。本人出社会工作已经四年了,也算是有坚持读书,去年一年大概读了40多本书,下面结合我的情况,推荐一些关于生死感悟的书籍。
已经出来工作,说明家庭责任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阅历与经验,对很多事情,尤其是生老病死的事情都还缺乏认识,所以我推荐以下的一些谈论疾病、衰老甚至死亡的事情。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入、更一贯地来珍惜生命”《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保罗·卡拉尼什
作者是一个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在35岁这一年,确诊了第四期肺癌。本书他同时以医生与病人的身份去看待医疗系统,去看待死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父亲也是在肺癌的治疗期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也许疾病离很多人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当它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便会认为它永远不会来临。没有疾病的侵扰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这个事实在我们为生活、为工作而劳碌的时候,是无法觉察到的。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
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但是衰老、死亡,又是无可避免的。2020年的疫情让大家发现,原来死亡是离我们那么近。而死亡教育,却是我们教育中的一片空白之地。读这本书,我多次流泪了,生命太脆弱了,疾病与死神是多么无情。
书中谈到了临终关怀,这一块我们国内还是很缺乏的,如何让人在最后的阶段走得更有尊严一些,也许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
工作之余读这一本书,也许会帮助我们更明白活着的意义,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将来一些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携死而生》作者:【美】史蒂夫·戈登 (Steve Gordon) 【美】艾琳·卡肯德斯 (Irene Kacandes)
本书是以书信形式来展开对疾病、死亡的讨论,“人生自古谁无死”,道理我们都懂的,但是谈论死亡,在很多地方都是一种忌讳,甚至是我们普遍认为比较开放的美国也不例外。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没有医学的背景,有些时候像是闲道家常,而有些时候又会从哲学角度去探讨死亡,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好好告别》作者:凯特琳·道蒂
作者是一个从事殡葬业的女性,本书记录了她在美国殡葬行业6年头的工作经历,书中的文字透露了死亡的真实与冷酷,但本书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死亡的思考。
正如诗云“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生老病死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谈论死亡不会让我们招来死亡,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有的生活。
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哦~
我是小颖,爱阅读爱分享的90后,年均读书40本+,想了解更多的阅读分享,可以点击关注我哦!@小颖隐于野该放弃自己儿时的兴趣爱好吗?
谢邀请!人到了中年,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别说是儿时的兴趣爱好了,就是现在的兴趣爱好,有些人也不得不放弃。
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去做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生活就是这样。生活中的琐事就让我们感觉筋疲力尽了,真的没有心思去做儿时感兴趣的事了。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儿时的更是记忆犹新。每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会打开收音机,听听评书,听听流行歌曲,还会和同学借歌词本抄歌词,上了中学就沉迷琼瑶的小说。
现在这些爱好只是想想,真的没心情去做了。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回到家里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什么也不去做,感觉现在生活的很累,儿时的兴趣爱好不是放弃了,而是没心情也没时间去做了。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自己。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也不是每个中年人都和我一样生活压力大,为了生活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人还是活的很潇洒,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羡慕那些人,其实人就应该想开一些!说的简单,又有多少人是身不由己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