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苏轼看的奶,你见过什么样的泼妇?
啤酒香烟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让一让啊让一下,这题我也要来答。俺是行走的农村故事篓,这事儿再适合我不过了。
寨子中间的高大嫂,年轻时极其地作,动不动就寻死觅活威逼老公就范。就说她两件光辉事迹。有一次,她和老公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又闹起来了,夫妻俩针尖对麦芒,那是互不相让剑拔弩张,高大嫂人高声音更高亢,骂得整个寨子鸡飞狗上屋,她的哭骂,老公的怒吼,外加惊起的鸡犬声混在一起,活像一曲乡村交响乐。她老公又是个不省心不知退让的主,耳朵还特别背,你骂你的我骂我的,大搞不对称战争,明显占据优势。
高大嫂见怒骂效果不佳,就改变战争策略,变换战斗阵形,由站着骂改为边蹦边骂边鼓掌以壮声势,骂声一出,猛地跳起,双掌互击然后身子落地,再挥出右手食指,以指尖剑气指向老公,感觉这样就能造成老公致命内伤。他老公也是不配合,任凭婆娘骂得千变万化,反击横竖总是一招--自言自语地骂,活像郭靖新初学亢龙有悔。眼看她一蹦三尺高,三蹦四蹦还是只这么高,又不能叠加增长高度,形不成泰山压顶之势,那气势上就压不住老公了。没法,黔驴技穷,就猛地转身向河边跑去,或许是想使出拖刀计。可是跑到半路见老公没来追,就慢了下来,边走边大喊:我不活了,我要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跳河去了!
听说要死人,这阵仗可就大了,老公、弟妹和寨上的人都跑出来救人。高大嫂见有人出来,气焰像将灭的火焰新添了煤油,腾地重新旺了起来,撒腿又向河边跑去,瞄准第二个水塘,作势要跳河自尽。寨子边的河有四个塘,第一、三、四塘都筑有高坝,很深,能淹死人,第二个塘没筑坝,水浅。高大嫂这意图太明显了,寨子上的人却还没反映过来,她一蹦子就跳进了下去,坐在河里,露出一个头来双手在水平面上扑腾。大家马上跑去一捞,NND,水只淹在人腿肚子里!
第二次吵架,还要好玩。她吵不赢老公,就抄起早已备好放在屋角的甲安磷--剧毒农药,拔开盖子就仰脖子猛灌,马上口吐白沫,倒地上双腿乱蹬。急得老公喊上三个侄子,心急火燎用椅子绑上两根长木棍,做成担架,前后一人抬着高大嫂向着镇上卫生院一路狂奔!我清楚记得那还是大热天,老公和他三个侄儿不要命地向前跑,那时还是泥土小路弯弯曲曲坑洼不平,四人高一脚低一脚跑得气喘如牛,汗水都淋湿到鞋后跟。快到卫生院,只听得担架上高大嫂“噗嗤”一声笑出来,然后慢悠悠地一声:我喝的是假药!两侄儿气得“砰”地一下,把高大嫂连人带担架扔在了地上。
还有更稀奇的故事。寨子最上面住着一个水牛嫂,个子大嗓门高,喊孩子吃饭时寨子上空有如打雷应声而响。她也是个惹不起的主,却偏偏有人惹她,故事就这么来了。
寨子中间的枫哥是个草莽大汉,为了自家牛吃了麦子的事和水牛嫂干上了,一通狂吵热闹非凡。枫哥不是聋子,耳聪目明好使得很。所以有时候健全人就比不上残疾人,至少在吵架方面不能独辟蹊径,水牛嫂骂他什么他就回骂什么,虽然针锋相对却是毫无新意,四平八稳的来回对骂就有点不好玩。加上人水牛嫂声音大中气足,吵架神经发达,肢体语言丰富,真的是武德充沛攻势凌厉,枫哥还没接上几招就显了颓势落了下风。
旁观的人慢慢变多,水牛嫂骂到精彩处就有人忍不住轰地笑起来,枫哥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马上使出绝招,他要绝地反击一举扭转局势。他开口就骂起了男人才有的脏话,双手扶着大腿内侧、挺着下身大声吼道:来来来,你厉害,你吵架厉害快来把我Luan吃了!
说完得意地盯着水牛嫂,满以为这下对方一定会红着脸讪讪离去,战事就此平息,自己马上鸣金收兵得奏凯歌。哪想到水牛嫂绝非浪得虚名,一听这话毫不思索就低下头,双手往前抓,张开大嘴向着枫哥大腿间拱去,边拱边喊:老子就来吃,你有本事让我吃,看我一口不咬死你!
这下反而是枫哥闹了个大红脸,搞得里外不是人,双手护着裆着连连后退,连骂人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吱吱唔唔地口不成声,连退几十步拉才开距离,然后急忙转身脱离战场,脸上的颜色活像挂了面大英帝国米字旗,一忽儿红一忽儿白。
从此后,在寨上有心人的无私赞助下,枫哥获得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外号――捂裆派掌门。
黄鼠狼最喜欢吃什么?
我们村7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看到黄鼠狼偷鸡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黄鼠狼吃的东西很多,但最爱吃的绝对不是鸡,而是这个。
说起黄鼠狼,很多人脑子冒出来的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俗语,还有就是“黄鼠狼偷鸡”;农村老人称黄鼠狼为“黄大仙”;有的人可能还会想起《鬼吹灯》里提到的“黄皮子”,黄皮子其实指的就是黄鼠狼。
在农村有关黄鼠狼的俗语非常多,比如“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黄鼠狼骂狐狸--都不是好货”,似乎黄鼠狼就是不好的代名词。
老人告诉我,很多人都错怪黄鼠狼了。那么黄鼠狼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了解一下黄鼠狼?黄鼠狼虽然名字中有“狼”,但并不是狼,学名为黄鼬。黄鼬是哺乳动物纲中鼬科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俗名称之为黄鼠狼。
黄鼠狼的身型虽似狼,但是可比狼小多了,体长为28~80厘米,尾巴长度大概12~25厘米,体重仅仅200克到1200克之间,相当于一部手机到2部平板的重量。
黄鼠狼主要分布在亚洲,几乎遍布我国所有地区,主要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灌木和草丛中,尤其在我们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
黄鼠狼被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黄鼠狼要偷鸡”,黄鼠狼是一个夜行动物,偶尔也会在白天活动。黄鼠狼善于奔跑,可以说是连兔子都跑不过黄鼠狼,喜欢贴地爬行,善于钻各种缝隙和洞穴。
黄鼠狼跟蛇一样有着出色的嗅觉,但是其视力较差,黄鼠狼性情还比较凶猛,胃口还不小,经常会捕杀超过其食量的动物。
人们总把黄鼠狼跟鸡联系在一起,似乎黄鼠狼就是喜欢吃鸡的,所以才去偷鸡?事实真的如此吗?
黄鼠狼喜欢吃什么?老人告诉我,很多人都错怪了黄鼠狼。
黄鼠狼是一种小型的食肉动物,即使黄鼠狼生性再凶猛,也并不能捕食太大的动物。
为了解开人们的疑问。动物学家通过解刨4978具黄鼠狼尸体,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动物学家发现黄鼠狼吃得非常杂,当地有什么就吃什么,完全不挑食,难怪广泛分布在我国。
在沙漠的黄鼠狼会捕食蜥蜴、壁虎、甚至是蝎子;在草原的黄鼠狼会追踪野兔;在江南水乡的黄鼠狼会捕食鱼类;而在东北的黄鼠狼不仅会捕食松鼠,也会吃松子。除此之外,黄鼠狼还会捕食蛇类,偷吃鸟蛋。
在解刨4978具黄鼠狼尸体的胃中,只有个别几个有鸡的残骸组织,而大部分都是鼠类,比如田鼠、家鼠,可以说鼠类是黄鼠狼的主食,其他皆为“菜”。
老人告诉我,谁家要是住着黄鼠狼,那这家粮食可以无忧了。
据统计,一只黄鼠狼一夜就能捕食4~7只老鼠,全年捕食老鼠的数量超过3000只。在消灭老鼠上,黄鼠狼可是比猫厉害太多了。
黄鼠狼喜欢吃鸡吗?老人告诉我,黄鼠狼并不是喜欢吃鸡,而是嗜血成性。
黄鼠狼经常捕食的鼠类,由于体型太小,并不能满足黄鼠狼这种嗜血性,所以只能通过大量捕食来满足。
农户饲养的家禽体积较大大,虽然黄鼠狼并不能吃下,但是却能满足其嗜血性。黄鼠狼偷袭家禽的时候也是先一口咬住脖子,吸食血液,并不着急吃肉。
小结:黄鼠狼爱吃的东西种类比较多,鼠类几乎就是主食的地位,鸡只能算作加餐,黄鼠狼并不喜欢吃鸡,只是为了满足起嗜血性。
黄鼠狼偷鸡是怎么回事?不像农村一些其他动物,比如蛇,当场就会生吞小鸡。黄鼠狼则是拖走,并不会在作案现场开吃。
我们隔壁有一年春天孵化了100多只小鸡,没做好防范工作,结果当天晚上就发生了惨剧,100多只小鸡全部被黄鼠狼拖走了。
在嗜血成性这点上,黄鼠狼非常像狼,咬死不是为了吃,仅仅是为了满足其嗜血的特点。
看到黄鼠狼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否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农村老一辈人称黄鼠狼为“老太爷”或“黄大仙”,认为黄鼠狼不能随便招惹,如果撞见黄鼠狼,要马上绕道走,即使正在偷鸡也要扭头就走,马上采取行动,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是由于我国古代对黄鼠狼错误的认知,对黄鼠狼的看法偏向贬义,再加上黄鼠狼有时会像人一样直立,增加了神秘色彩。大部人认为黄鼠狼是不吉祥的东西,所以觉得应该敬而远之。
实际上在农户家附近看到黄鼠狼,并不会发生所谓的不好的事情。主要是看你如何做,如果不立刻处理,恐怕真的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有黄鼠狼出现在农户家附近,说明你家里闹老鼠,你必须清理鼠害了,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要加固鸡舍了。
农村地区如何防止黄鼠狼偷鸡呢?1、养狗、养猫。
农村养的土狗警觉性也很高,嗅觉灵敏,狗的祖先是狼,夜晚警觉性高。
农村的土猫连蛇都不怕,而土猫本身就非常灵敏,虽然猫不是黄鼠狼的天敌,也不会吃黄鼠狼,但是土猫咬死黄鼠狼在农村也是常见的事情。
2、饲养大鹅。
大鹅的彪悍大家都知道,很多短视频都有农村土狗被大鹅逼到墙角或大鹅扯着脖子追小孩的视频。
苏东坡也曾在《仇池笔记》中写道:“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
这是因为鹅有很强烈的领地意识,所以能预警防盗,伸长脖子发出破天惊叫,把黄鼠狼吓跑。
3、修缮围栏。
黄鼠狼身形小,骨头软,善于钻缝隙,所以一定要鸡舍的围栏加密加固,这样就能防止黄鼠狼钻入鸡舍。
黄鼠狼有天敌吗?黄鼠狼作为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以捕食锯齿类动物鼠类为主,在黄鼠狼活跃的地区,几乎没有可以制约黄鼠狼的其他食肉动物,主要有3点原因。
1、黄鼠狼警觉性非常高,动作敏捷。
黄鼠狼的警觉性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时刻是保持“战备”的状态,稍微有点风吹操作,就会贴地迅速逃离。
黄鼠狼活动的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动物能够对黄鼠狼发动偷袭。
2、黄鼠狼动作敏捷。
黄鼠狼追击猎物的时候,可以用“闪电”来形容,即使有其他动物追击,也能摆脱。
3、黄鼠狼太小。
黄鼠狼重量不过1200克,也就是2斤多点,对于一些大型食肉动物来说,根本没必要去追击这么点“蚊子肉”,即浪费体力,而且也不一定能成功,而且黄鼠狼也不在任何食肉动物的食谱上。
4、黄鼠狼自身有防御力优势。
黄鼠狼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黄大仙”。有人说黄鼠狼会迷惑人,这显然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因为黄鼠狼属于鼬科,其体内具有臭腺,能够在危险的时候排除臭气,有一定的麻痹敌人的效果。
黄鼠狼不受到天敌的影响和制约,为何数量多不起来呢?
黄鼠狼的数量为何多不起来?黄鼠狼没有天敌的威胁,为何数量还多不起来呢?从未听说过黄鼠狼泛滥的事情呢?主要有3点原因:
1、黄鼠狼自己繁育问题。
农村有一句俗语: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这句话指的就是黄鼠狼的繁殖本身就有问题,虽然黄鼠狼每次可以产仔2~8头,但雌黄鼠狼的哺育幼崽的能力不行,导致幼崽之间频繁争抢奶水,同胞竞争,所以野外条件下成活率并不高。黄鼠狼还是独居动物,10月大的小黄鼠狼就得离开雌性黄鼠狼,完全进入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界。这些对整个种群数量是有限制的。
2、人类的捕杀。
老人告诉我,黄鼠狼一身都是宝。
黄鼠狼的皮毛是制作优质画笔的原料,也被称为狼毫。
除了制作画笔,黄鼠狼的皮毛也是制作裘皮大衣的原料。古老的鄂温克族人就有狩猎黄鼠狼的历史。
近现代的人们就是看中了黄鼠狼极高的经济价值,开始大规模捕猎,这对其种群数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黄鼠狼能够大量捕食老鼠,所以黄鼠狼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不得随意猎杀。
2020年,江苏的警方就处理了一起村民李某屠杀黄鼠狼的事件,仅在其家中就搜出接近200个黄鼠狼尸体,以及2000多张黄鼠狼皮。李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和接近1000万元的罚款。
总结:黄鼠狼是食肉哺乳动物,杂食性,最爱吃最常吃的是鼠类,也会捕食昆虫、鱼类、野兔和蛙,鸡并不是黄鼠狼能经常吃到的食物。
在自然界黄鼠狼基本上没有天敌的,但黄鼠狼本身的哺育幼崽的能力不行,成活率并不高,再加上黄鼠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即使以前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黄鼠狼,也遭到了大规模猎杀。目前黄鼠狼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不得随意捕杀。
最后,拒食野味,黄鼠狼捕食老鼠的能力出众,理当受到我们的保护。
有人说学二田书法的人越多?
不同意你的看法。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或是草书,从书写技术上讲,你哪样都很难赶上二田,那是自小到老都磨砚的绝顶级高手!
文字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只有书法家写出来的字,大家不用别人翻译都能认出来,才广泛为人们所接受,草圣和书圣的字流畅有力,但好多字不知所云,那样的书法只是赞美他们写得流畅有力,但如果不知所云,就失去了文以载道,语言交流的工具的意义。我国历史上的好多书法家的字都是这样信手拈来,包括毛泽东的书法,字迹豪放,不好辨识。二田写得楷书吃功夫,不好写,但又是写字人的基本功,其书写汉字的基本笔画比较工整,用笔娴熟,笔划规范,字形漂亮,体现了书法的基本功扎实,所以被人们广泛学习。再者,草圣和书圣,死了上千年,流传的真迹有限,就是作品再好,也只是临摹影子。赶不上二田,书法家在世,讲起来活灵活现,要形有形,要理讲理,笔法现授,指导精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广泛,普及率高,老少咸宜,因此其作品为广大书友接受和喜爱。与千年之前的草圣和书圣相较,一死一活,天壤之别。
不过,田英章老师的楷书作品就爱犯一个毛病,写字生僻字多,不为现代汉语所容,有的字甚至找不到出处。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好多就是错别字,自造字,属非法字符,用于科授蒙童,是为大忌。写得再好,也不允许你任意造字,不守汉字使用“规矩”。这从侧面上反映了其作为知名书家别出心裁的不良心态。主要是一些国家级的出版社审查不严,无论是手写还是印刷,都应该规范使用汉字方案,否则,就是人为的错误,是造成谬种流传的根源,出版物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必须要反映时代的特点,有错误的东西,不能出版,否则,就是对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和作者本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我国出版社出版书法作品应该注意的问题。
有鉴于此,在网上学习田英章老师的讲座,应以其所讲的每个偏旁部首的用笔方法为学习要点,至于结字也主要看看他怎么用笔就行了,不必照着他的自造字来写,写出来字形结构不通用,天生就是错误的。何必和他一起“犯错误”!
其兄长田蕴章在大学授课书法,教风规范,没见有与其弟那种做学问不严谨一样的毛病!
书法因为喜爱而选择,因为通俗易懂而广为接受,哪有什么高低贵贱甚至尖端一说?耍熟了毛笔竿,提笔就是墨宝。纵然如此,经济宽松时,万事顺遂,不知珍惜劳动资本,为几幅字一掷千金,经济紧缩时,推着小车上山,一步一个坎,遇到灾荒,一车字画挡不得半碗高粱米充饥。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毛笔是中国人的国笔,多少山野字匠,妙笔生花,只是少了点书香,墨臭掺裹着铜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你认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分别都是谁?
中华诗词文化星河灿烂,璀璨夺目。现依时间顺序总结推荐十位诗人大家,最后一位可是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的明代最伟大的诗人哦!??
屈原“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战国时期楚国人,面对战国后期秦强楚弱的局面及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的愤懑于楚国城破之后投汨罗江自尽。
他是中华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王粲魏晋时期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
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为世人赞为千古绝唱。
可惜天妒英才,年纪轻轻落水而死。据说 唐高宗读到这篇《滕王阁序》时,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亦赞叹不已称其为天才。当高宗得知王勃当时已经落水而亡时,连称可惜,否则王勃的前途岂可限量。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齐名那可是唐诗界的泰山北斗,尤其擅长古体,五绝,存世作品一千多首。
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言朴素却韵味无穷,千百年为世人所传唱。
一首《望庐山瀑布》运用了高度夸张的手法将庐山瀑布勾画的淋漓尽致,绮丽壮观,想象丰富,不愧为诗仙之美誉。
杜甫唐朝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家国诗人,被认为是集大成者,绝句律诗兼工,每一种诗体几乎都有超一流的作品,后人写诗多从杜甫的近体学起。世人尊其为诗圣。
苏子瞻云: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学杜不成,不失为工。
杜甫的七律《登高》被后人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贺李贺被称为诗鬼,是唐朝诗人中的另类存在,因为父亲的名字里有一个“晋”字,因此被人举报不能参加进士科考,但韩愈很赏识他并且还专门写文章为其鸣不平。后来在韩愈的推荐下做了一个专门管理死人丧仪的小官,也正是因此李贺的后期诗作中自然充斥一丝鬼气。
感受一下他的《春坊正字剑子歌》是不是有点儿瘆人呀。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商隐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除了在近体诗上的研究接近或者说不次于杜甫和王维等前辈之外,李商隐的另一项成就是骈体文的写作,据说晚唐时期在那些官吏和士大夫中开始流行骈体文的奏义和书信,因为骈体文讲究用典,要求词藻华丽,因此李商隐曾经为那些官吏和士大夫代笔写了大量的骈体的奏议和书信,只是大部分都已经流失。
还是欣赏李商隐的两首诗吧。
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杜牧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唐晚期诗风多柔糜,然杜牧之诗多以峻峭矫之。杜牧于近体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七绝,他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的灵性,穿插适当的思想情感,最能引人共鸣。此外杜牧还有较高的书法造诣,他的草书就如同七绝一样动静结合,飘逸潇洒。
欣赏一首杜牧的七绝。
一首《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一生宦海浮沉,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喜欢游历山川湖泊,也善于从人生遭遇和客观事物中总结经验及规律,写景自然灵动,情景交融。刘克庄评价他的诗: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
欣赏苏轼的一首七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不改其美。用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之美,独具匠心,为西湖之美定论。
高启提到写诗,可能大家会一致认可唐诗,的确唐诗代表了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最高成就,不过唐诗之后不乏著名诗人,除了上面提到的宋诗代表大文豪苏轼之外,这位明代的诗人也许大家并不熟知,可人家只是凭借一首诗就被咱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为明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大开脑洞想一想哦,毛主席的诗词那是什么水平?被他盛赞为明代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据说他老人家还特意用朱笔在伟大两个字下面划了一道红线!
啥也别说了,共同欣赏明代最伟大诗人的佳作吧。
《梅花九首》其一
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文后:限于篇幅原因,除了上述十位大家之外,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其实,中华几千年传统诗词文化孕育了成千上万诗人,其中佼佼者也是不计其数,我辈学诗者倘能窥得其中的一点精髓亦能终身受益。
个人观点,不喜勿嗔!??
何为书法?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书法有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就是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它只不过是白纸上写黑字,可是却有千变万化的生动形象,看起来又那么有味道,就是那个形式非常简单、内涵非常深奥,所以很特殊。就有很多人要理解它、要解释它,这个究竟是一种什么艺术?于是就有种种的说法。
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那个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一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旋律,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说我们人看书法写得好坏,根据自己的人体结构和我们的表情、姿势来看这个书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还没有抓到书法艺术最根本的特征。
书法艺术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这样表述:它是以汉字为独特的素材,对于这种素材、对汉字进行了深刻地艺术想像、巨大的艺术加工,从而就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书法形象,书法艺术形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艺术造型。那么中国书法究竟依靠什么来把这个相当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个生动多变的艺术形象、赋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呢?我认为除了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这些硬件之外,主要靠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造力。这个艺术创造力量,有两个软件组成:一个是它的非常活跃的艺术想像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苦练出来的操作的功夫,主要靠这两个软件。在这里我想先从美学的和审美的角度,对书法艺术之美做一点理念上的说明。我认为构成艺术之美,包括一切艺术,不仅是书法艺术,构成书法之美它是有多种因素的,多种因素的和谐地结合。但是其中一个最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这个艺术作品它深刻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创造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一个鲜明的本质特征。那么人类对于各种美的创造,就是把它所特有的内在的创造力量加以外化,变成为可以感受、可以审视、可以观照、可以评估的,而且是在表现特定的艺术形式之中的美学形象,从这个艺术形象当中,能感觉到这个创作者很有创造力量,这个就是美的。
什么又是审美呢?审美的根本意义就是这种美的形象受到社会性的审视和评估。它使得这个审美者通过这个生动的、乃至于神奇的艺术形象,深入地感知其中所体现的人所特有的创造力量,就是人的本质的力量。那么现在具体说到书法艺术之美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人的创造力量在书法创作、书法特定形式当中的一种表现。所以说这个跟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审美活动,书法审美倒是有一些特点,所以说它具有一个相当具有群众性的一个心里优势。什么样心里优势呢?就是说人在观赏书法艺术作品的时候,他首先会出现一个潜在的心里活动,就是把眼前看到的书法艺术形象和你从小认字的时候保存在你记忆里的标准汉字,或者叫模式汉字的印象进行比较。什么叫标准汉字?印在识字课本上的楷体字或者是宋体字跟日常我们报刊上所写的,纸上印出来的,电脑里打出来的标准汉字,这个东西留在我们记忆当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就是艺术形象中,我们对照参照来进行比较来感知美,这个是很普遍的。
第二个是书法里边的第一项仍然需要讲汉字。汉字,整体上讲它不是象形字,但是它是方块字,方块字就占有了一定的面积。别看这个面积小,有了这块面积就有文章可作了。其次它的笔画形状比较多样,点、横、竖、撇,一共有八种,这叫“永”字八法。这八种笔画形状在永远的“永”字里都有了,八个形状。还有它这个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多样、比较多变,它对这一小块面积的空间切割也比较多样。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字体发生多次变化,“篆隶正草”四个大变化,这个中间还有很多小的变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汉字作为一种素材,它比较富有艺术的可塑性,便于加工成为一种生动多姿的艺术形象,这是汉字作为一种艺术素材的天然优势,这是第一项硬件。
另外一些:笔、墨、纸,这也有特殊性。笔是根软的毛笔,写出来的线条可粗可细、可方可圆,方笔圆笔,可枯可润,什么叫枯呢?笔上的墨快要干了,写出来笔道开花了,开花有啥好?写得苍劲,如果写好写得苍劲;可枯可润,“润”就是滋润,可直可抖,平直的笔画还可以抖笔,抖笔显得格外苍劲,所以是变化无穷,这是笔。
纸是宣纸,这个宣纸可是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只要你善于运用,就能取得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这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墨的浓淡可以随意调配的,你给钢笔墨水不行,钢笔墨水一会儿浓了、一会儿淡了,不行。它这个可以随意调配,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可以使“墨分五彩”。这墨是黑的,怎么可以五彩?五彩就是“渴润浓淡白”。“渴笔”就是枯笔,“润笔”就是滋润的,“浓墨”、“淡墨”还有“白”,这个“白”就是写好了一张字留下的白,它是一个艺术的白,不是一张纸本来的白。所以中国古人讲:墨出是字,白出也是字。我们现在讲:黑出是艺术,白出也是艺术。所以说这都是中国书法成为一个高深艺术的一些硬件它有特殊性。硬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软件。
其次就是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想像力。想像在心理学上跟我们日常生活里所讲的不一样,我们日常生活里我们讲某某人很善于出主意想办法,那个人就富有想像力。心理学上讲的想像纯粹是一种形象的活动。它就是利用我们投到记忆里边的事物的种种形象,我们从小到大看见过种种事物形象,把它留在脑子里了,现在对它进行分解、综合、交配这些心理加工,从而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这个就叫想像。善于造出新的形象的、自己没有见过的、是个人造出来的,这个就叫想像。
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鹅在水里游、在岸上走。他看鹅的形体姿态跟书法有关系,他把鹅的线条吸取到在书法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草书了,他看当时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魂托舞,他有悟于书法。大书法家怀素在旅途中听到嘉陵江水的水声,有悟于书法,对书法有感悟。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他甚至声称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得,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后你把这些感悟,都作为奇妙的添加剂,统统用到书法创作的化合过程中,也就是想像过程当中来,你把它都用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得他创作出来的书法形象,成为更加高级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这就叫聚焦式想像。同志们可能会说,你把书法家的想像你说得这么神,我在王羲之书法里我也没看到鹅的形象,张旭的书法我也没看到公孙大娘跳舞,怀素书法我更加听不见嘉陵江水的水声。你要知道这个书法家的想像他并不是把万事万物的形象生硬地、简单地搬到书法创作中来。这种简单、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艺术的分裂。它是怎么样呢?他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具有美的特征的线条、结构、姿致、风度、神情、韵律等等因素经过提炼,转化、熔铸到书法艺术当中。这样的艺术想像才叫做精深。它和简单地拼凑、堆积、杂糅大不相同。张旭他曾经说过两句话,非常值得后人重视:他说,开头我看见公主和担夫争路,公主出来了,仪仗队,对面过来挑担的挑夫了,路窄就发生矛盾了,拥挤了。张旭看到了,他从这种杂乱现象当中,他悟出笔法之意了。这个笔法跟这个线条有关系,他有一种感悟。然后他看见公孙氏、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这一个“意”字,一个“神”字,这两个字说得真是太好了。说明书法家的想像,他所吸取的东西不是形象地照搬,而是那个神韵。因此“提意取神”就成为历代书法家努力学习的艺术奥秘了。
第三个就是讲功力与线条。想像能力很重要,是创造力量的重要组成。但是它不是惟一因素,因为还要把脑子里想得好好的形象、美的形象,把它外化出去,把它变成实实在在审美的对象,这就要操作了,在书法里就要书写了。书写就要功夫了,不练功,手上没功夫,心里想的和手上不相应。想得好好的,一写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再活跃、再优美,写出来的字还是不成样子。中国笔、墨、纸好得很。要会用,不会用,一张宣纸是特别容易弄得一塌糊涂的。书法艺术有四大要素,就是笔法、墨法、结体、布局。结体就是一个字的结构,千变万化。每个人写的字结构都不同,同样一个字,一个“张”字,一百个姓张的写出来一百个样子。布局就是整个一幅作品的布置、安排。前边两个讲究笔法、墨法那就是为了保证书法线条它要有质量,这个东西是最要苦练功夫。说一个人很聪明、想像力很丰富,对书法有好处?有好处。书法创作,刚才讲了想像力是创造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是这个线条再有想像力也没用的,就得练,练出质量来。中国古人他有各种各样的描述:遒劲,笔法要遒劲,洗练、老辣、圆健、弹力、内劲、铁划银钩、长枪大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多生动!古人描写笔法有力很生动,但是还不够生动,最最生动的,要数已故的胡小石先生。他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他对书法线条有两句话,他说书法线条应该像钟表里常运的发条,他说的是机械表,机械表里的发条噌噌噌在运动、有弹性,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你不可以像汤锅里头的面条,这面条而且是煮烂了,一点筋道都没有。你的书法如果是面条就不行。所以说多少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都强调书法线条要有力度。
书法线条有力度有什么好处?在审美方面有什么好处?首先,线条有力才显得有生机、这个线条必须要含有内力或者弹性,它才显得活跳圆转,就像生猛海鲜富有表现力了。写字要求肥而不肿,瘦而不削,什么意思?可以写得粗、可以写得肥,但不能浮肿,。那么也可以写得瘦、写得细。所以就书法线条而言,有力度就是有质量,就是玻璃钢;没有力度就没有质量,就是大土坯。古人形容书法,说它“入木三分”是表述一种观感,是讲书法力的形象,它不是说毛笔真正能够把木板都刺穿了,不是这个意思。它主要是讲笔对墨的控制、墨对纸的渗透都有高度熟练的技巧,达到恰到好处。那个笔法才显得沉着、深刻、不浮躁、不浅薄、有分量、有厚度。这是一条,有力度就有生气活力。第二,线条有力再加上结构紧凑,这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显然极为重要。所以必须把线条力度和艺术的准确性、创造性的到位联系起来看,才能真正理解它的重大含义。
中国女人的三寸金莲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感谢邀请。
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说白了,就是缠足。这件事,真是民族的耻辱,使封建社会的丑陋暴露无遗。
英语里,就此有一个专用名词“footbinding”。现在的一些外国人,仍然拿这件事羞辱中国。鲁迅写《狂人日记》,说在两千年的历史里,看到了“吃人”两个字。缠足,实际上就是一种变态的“吃人”。
缠足,又称裹小脚——即以布帛缠脚使之变形,古代曾在汉族中流行。在女孩尚年幼时,用布将除拇指外的脚趾压向脚掌用力缠裹,迫使脚趾向脚跟靠拢令脚短小,同时使脚掌由扁平变为尖圆。
裹成的小脚尖瘦,一些酸臭文人,称其形如莲瓣而称金莲。
缠足后,一般能将脚限制在四五寸,最小者三寸,叫“三寸金莲”。
缠足后的女子,脚掌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于是,专有文人欣赏这种所谓病态美。
关于缠足起于何时,有人说起起于战国。更多人说是源于宋代。
始于战国,证据似不足。但说源于宋代,肯定不确。
从总体上说,缠足这件事,一定和男权至上的观念及习俗确立有关;也一定与汉代董仲舒以后,“三从四德”的贞洁观占据统治地位有关。
六朝乐府中,《双行缠》其二曰:“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说明当时已有缠足。
唐杜牧《咏袜》诗云:“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这夸的,无疑是缠足。
温庭筠《锦鞋赋》说:“耀粲织女之束足,燕婉嫦娥之结璘”。这赞的,也肯定是缠足。
唐代,看来缠足已经并不罕见,
说缠足源于宋代者,主要依据是宋朝文人张邦基的《墨庄漫录》。其云,妇女缠足,开始于近代,前代文献都查不到记载。他还举了《南史》和六朝一些诗作为例,论证无人谈起缠足之事。
后来,元末的陶宗仪引了张邦基的话,也说缠足始于宋代。
当然,宋代缠足逐渐盛行不假,主要表现为有权势、有财富人家的象征。
宋代苏轼《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诗曰——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缠足,在明清时发展到顶峰,汉族妇女不缠足以至难以出嫁。
清顺治、康熙帝曾下令严禁缠足。如顺治朝颁令:凡是时所生女子,严禁缠足(顺治二年)。后来又更为严厉,凡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放三千里(顺治十七年)。
但似乎收效甚微。
太平天国曾严令缠足。
清朝末年,康有为成立“不缠足会”,发起天足运动。
但一直到了民国初年,政府才正式发布劝禁缠足文并通告各省,不从者重罚,此陋习才逐渐结束。
作家冯骥才先生,写过一部小说叫《三寸金莲》,发表于1986年第三期《收获》,并有单行本出版。
此书为作者组合小说《怪世奇谈》的第二部,讲述了贫家女子香莲幼年缠足,后来因“三寸金莲”之美而嫁入富家,又在两次“赛脚”中从失宠到得宠,继而成为缠足习俗捍卫者的故事。
书中描写甚细,以致不忍卒看,时时反胃,可知缠足陋习多么丑恶。
如果现在谁还对“三寸金莲”赞美有加,真的应该扇他一百个大嘴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