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馒头,韩信徐达和卫青都没上过学?
我们经常看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每逢朝代更替的时候,总会冒出许多名将来打天下,等天下安定了才轮到文官们治理。比如汉朝的“兵仙”韩信,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就是名将,再有明朝的徐达、常遇春等人。这些人中我们以徐达常遇春为代表,他们都是草根出身,但是为什么会这么精通兵法呢?在那样的乱世之中还有空读兵书?
徐达
首先,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的,能读书的都是家里条件还不错的,毕竟十年寒窗就意味着这个家里要白养一个劳动力,而古代是以种田为生的,没有富足的家境是没机会念书的,因此大部分人并不识字。另外,在乱世之中就更不可能读书了,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是因为被饿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这种情况下,谁会去读书呢,还是出去找点野菜更实在。
其次,兵书是什么?那是懂领兵打仗的人写出来的书,比如《孙子兵法》,不过相信在徐达他们开始打仗的时候应该没机会听说这本书。而且这些兵书无一不是晦涩难懂,想要真正懂其中的含义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得有专门的人为你讲解才行,所以即便有书在眼前,但是也很难明白书中到底讲的是什么。说白了兵书是别人成功后总结的道理,而不是当初成为军事家的必学教程。
白起
这里,我们举一个列子。战国时候的赵括,此人熟读兵法,和赵王一番纸上谈兵之后深得赵王信任,于是赵王让名将廉颇回家,派赵括领40万大军与白起对战,其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40万大军被白起杀的一个不剩。由此可见,兵法不是书上能学来的,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获胜的,一个成功的军事将领必然都是不断的实践堆出来的。
廉颇
尤其是徐达、常遇春这样草根出身的将领,他们是没有机会去读什么兵书的。而且古代读书人,他们都是读四书五经的多,他们学的是如何治理天下,而兵书大多时候是无人问津。草根出身不要紧,只要有天赋和毅力,善于不断的根据情况总结分析,不断的在打仗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经验,如果在军中能有一定地位以后,可以找人给你翻译那些兵书里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看法不断修正作战技巧。
常遇春在投靠朱元璋之前,他就领着一帮人在山寨里,多次和当时的军官搏斗,他臂力惊人,善于骑射,本就是一个天生的武将,后来25岁开始投靠朱元璋,开启了他了不得的一生戎马生涯。徐达也是如此,大高个非常勇武,开始在郭子兴手下领兵,后来22岁又投奔了朱元璋。这两个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天赋,以及后天不断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
仗打的越多,经验就越丰富,作战能力就越强。机会永远不等人,等你全部准备好了也就迟了,所以当困难来的时候只有一边应付一边学习总结,只有在实践中成长。如果等徐达他们学会认字,能明白那些典故,能懂得书中精髓,估计朱元璋的天下已经打完了。所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就是在战争中炼成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