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自守改版,老祖宗留下来的忠告有哪些?
1、百日连天雨,总有一朝晴,一朝钱在手,便有笑来迎。
2、多鸣猫,捕鼠少,闷头狗,暗下口。3、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好要别人夸,痒要自己抓。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5、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宁交双脚跳,不交眯眯笑。6、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用心计较般般错,退后思量事事宽。7、宁和灵醒人打架,不和糊涂蛋说话;疯狗咬人不露牙,恶狗咬人下暗口。8、良言难劝该死人,慈悲不度自绝人,好药难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人。9、人贪不语,水平不流。人怕没理,狗怕夹尾。10、娶妻不娶色,嫁人不嫁财,救人救急不救穷,交友交心不交财。11、人怕伤心,树怕伤根,人靠心好,树靠根牢。12、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恶人先告状,无理先叫屈。13、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14、逢着瞎子不谈光,对着癞子不谈疮,当着矮子不谈短,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15、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16、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摸底细莫开腔。17、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有理不在高低,有话不在快慢。18、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干。19、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浪再高都在船底,山再高都在脚下。20、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传言过话,自讨挨骂。21、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宁喝开眉粥,不吃皱眉饭。2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侥幸一阵子,受罪一辈子。2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24、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5、天狂有雨,狗狂挨砖,人狂遭祸。26、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不怕家里穷,就怕出懒虫。27、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寒,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28、药苦能治病,甜言总误人,不怕事中迷,就怕没人提。29、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30、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31、三个婆婆说儿媳,三个儿媳说婆婆,清官难断家务事。32、朝中无人莫做官,兜里无银莫进城,寒门再难出贵子。3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34、是非只因多出口,烦恼皆因强出头,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35、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身学一技,吃穿不愁。36、积善三年无人知,作恶一日远近闻,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37、知恩图报天下少,翻脸无情世间多;雪中送炭天下少,锦上添花世间多。38、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他苦,未必如他善。39、钱到他人手,要等他人有。借钱是朋友,索债成冤仇。40、宁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41、事忙先算账,过后免思量。经营不算账,生意难兴旺。42、骂人不要掏的深,做事不要亏人心。说话有分寸,办事留余地。43、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44、不打三春鸟,莫吃四月鱼,嘴边留三句,有理让三分。45、不骑两头马,不喝两头茶,不讨两面光。46、人前想风光,人后下苦殃。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47、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48、不怕马王三只眼,就怕人怀两条心。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49、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50、步步占先者,必有人挤;事事争胜者,必有人挫。樊哙及其家人的下场如何?
刘邦濒死之际产生了杀死樊哙的想法,只是执行人陈平为了自保,并没有执行,可樊哙一死,陈平竟然因为他的妻子而杀了他一家老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樊哙原本是个杀狗的屠夫,也是沛县人,跟刘季的关系很好,都是在道上混的人。
刘季混得比较好,自称是母亲跟蛟龙交配,产下的幼崽,黑道上的人都比较尊敬他,叫他一声“大哥”。
按照当地的方言,大哥的俚语叫“邦”,所以大家都叫他刘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干大事需要人手,为此秦始皇四处征用民夫,天下间的流民开始急剧增加,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奉命押解服兵役的民夫,走到芒砀山的时候,刘邦喝醉了酒,杀了随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逃亡以后,带着人跑到芒山、砀山一带当土匪去了,就像《水浒传》里水泊梁山一样。
刘邦的逃窜不是偶然的,同一时期逃跑的还有陈胜和吴广。
刘邦到了芒砀山一带,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就来投奔他,这是刘邦的第一个班底。
后来,樊哙又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嬃,成了刘邦的连襟,骁勇善战,是刘邦麾下最受信任,最勇猛的战将之一。
在刘邦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时,天下各地的豪雄都纷纷举起了大旗,拥兵自立。
被秦国灭掉的其他六国的宗室子弟,认为打着宗室的名义还不够,必须找个王室血脉来带领大家。
但是这个王室继承人不能太强大,要不然容易反客为主,于是挑来挑去,找到了一个叫熊心的放牛娃。
熊心是楚怀王的后代,项梁和项羽叔侄俩把他找出来继续担任楚怀王,证明自己师出有名。
项羽和项梁随后就去攻打大梁,把刘邦请来做自己的军事顾问,可见刘邦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结果顾问做得不咋地,项梁兵败,在定陶这个地方战死了。
楚怀王这个傀儡突然支愣起来了,说你们既然承认我是楚怀王,那我就发布个诏令吧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意思就是谁先打进咸阳,谁做关中王,这就是“怀王之约”。
刘邦取了个巧,没有跟秦军硬刚,而是绕过了函谷关,先南下到汉水流域,逆汉水的一条支流丹水而上,再过武关,越过秦岭山脉,沿霸水进入咸阳。
刘邦顺利进入咸阳以后,有些忘乎所以,正准备按照怀王之约的约定,自己做关中王,还想大肆搜刮美女和珠宝。
这时候樊哙跳出来了,跟张良一起劝住了刘邦,说你真要这么干了,项羽来了以后咱们指定要完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就问出了他的口头禅:“似此如之奈何?”
樊哙说咱们这样,咸阳城里的东西一个也不要动,全都整理好送给项羽,然后咱们还军霸上,徐徐图之。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事实证明,这条建议救了刘邦的命,否则按照项羽的性格,刘邦必然尸骨无存了。
项羽兵临城下之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带着他和樊哙,还有一百多个随从去鸿门跟项羽道歉。
项羽也原谅了他,毕竟金银珠宝和美女都原封不动地送给了自己,就在鸿门摆下宴席,请刘邦吃饭。
在这个过程中,项羽的亚父和谋士范增试图杀掉刘邦,并且安排项羽的堂弟项庄来完成这件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范增给项庄丢了个眼神,项庄心领神会,站起身来一抱拳:“干喝酒没意思,不如我来舞个剑给大伙助助兴!”
张良因为曾经救过项羽的叔叔项伯的命,所以这时候拼命地跟他使眼色,项伯一拍桌子:“一个舞剑太孤单,我来陪大侄子玩玩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于是项庄意在击杀沛公,项伯左支右绌,慢慢打出了火气。
张良一看不行啊,再这么下去要打起来了,赶紧借故出营帐,找到樊哙说了这件事儿。
樊哙作为猛将,作用相当于宋江身边的李魁,闻言须发倒竖,目眦欲裂,就要闯营帐。
守门的士兵拦着他不让进,樊哙扯开一个盾牌护着身体,直接闯了进去。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樊哙进去以后,瞪着项羽质问:“我们大哥替你打了这么多仗,你不给他记功就算了,现在还想妄杀功臣吗?”
项羽说:“我没这意思,来来来,给这个勇士来杯酒,来条猪腿!”
樊哙把盾牌一翻,拔刀在上面切肉吃,这豪放的举动让项羽顿生好感,又问了一句:“樊将军还能再喝吗?”
樊哙一抹嘴:“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随后还面斥项羽:“本来咱们约定谁先进咸阳谁做关中王,我大哥先进来以后分文未动,还军霸上,把关中王让给你,你看看我大哥多敞亮,你这么对他,你不害臊吗?”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哙曰:“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听完就害臊了,默然不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刘邦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出言呵斥:“你个莽夫,赶紧退下,我项大哥重情重义,怎么可能有害我的心思!”
这么一来,原本剑拔弩张的形势瞬间消解了。
刘邦见时机差不多了,就借故上厕所,樊哙让他尿遁,刘邦说:“这不行啊,这走了不打个招呼不礼貌啊!”
樊哙气得跳脚:“大哥,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人家是刀,咱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你见过肉跟刀讲礼貌吗?”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就骑马逃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持剑盾步走,保护刘邦返回军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鸿门宴就这么结束了。张羽也没有了杀刘邦的心思,封刘邦为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升为郎中。
在跟随刘邦革命的过程中,樊哙不仅数次救了 他的性命,还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刘邦坐稳江山以后,对待功臣是非常残忍的,韩信、彭越、英布因为作战能力突出,被刘邦猜忌,先后处死。
到了他晚年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连襟樊哙也想杀,早知道樊哙几次救了他的命,从他一穷二白的时候就跟着他打天下,对他毫无反意。
公元前195年,刘邦打败了反叛的英布,回到长安以后旧伤复发,卧病在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濒死之际,刘邦突然找来陈平,给他一个密诏:“你速去樊哙军中,见到他以后立刻砍下头颅送回来给我。”
一起受诏的还有大将周勃,两人动身以后,周勃是个莽夫,陈平可不是,走到半路的时候,陈平合计道:“樊哙可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最受器重。”
周勃说:“那皇帝为什么要杀他呢?”
陈平说:“这你就别管了,皇上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樊哙的妻子又是吕后的妹妹,她们姐妹俩一说我们的坏话,咱俩的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周勃慌了神:“那咋整,皇帝的命令我们也不能不遵守啊?”
陈平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咱俩把樊哙带回去,要杀让皇帝自己杀,咱可不能背这口黑锅。”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两人一拍即合,到了军中把樊哙抓上囚车,就往长安走,没想到才走了一半,刘邦就驾崩了。
陈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知道现在说的算的人是吕后,自己这么对待她的妹夫,还能有好?
于是快马加鞭,赶回长安,鞍马未歇就跌跌撞撞地跑到刘邦灵前大哭:“陛下啊,您让我立斩樊哙,我不敢擅作主张,现在樊哙押回来了,您怎么就不再等等啊!”
陈平的这番话,明显不是说给刘邦听的,就是为了跟吕后表功。
果然,此话一出,陈平的性命也保住了,吕后释放了樊哙,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直到公元前189年,樊哙寿终正寝,谥号为“武”。
那么樊哙明明没有反意,又威胁不到他,刘邦为什么执意要杀他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刘邦要剿灭或者削弱吕氏的力量。
刘邦有意立儿子刘如意为帝,樊哙的存在对他是个巨大的威胁。刘如意是刘邦晚年跟爱妃戚夫人所生的孩子,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远超一般的嫔妃,爱屋及乌之下,对刘如意也非常喜爱。
刘邦经常抱着刘如意说:“如意这孩子长得像我,我不能让不肖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如意类我,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
这个不肖子,指的就是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
此时刘邦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吕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常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在张良的建议下,吕雉派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信请来了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见太子羽翼已丰,这才不敢强行废立太子。
而刘盈要想登基,他的姨夫樊哙就是他最大的外援,也是刘如意登基最大的阻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所以刘邦濒死之际突然要杀樊哙,很可能是为了替刘如意扫清障碍。
刘邦对吕后干政非常不满,杀掉樊哙,一方面是敲打吕雉,另一方面也是削弱外戚的力量,避免她们干政。公元前195年,刘邦旧伤复发,恰逢燕王卢绾叛变,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
樊哙一走,就有人跟刘邦打小报告,说:“樊哙跟吕后走得很近,想杀了您的爱妃戚夫人,爱子刘如意,准备您百年之后篡位,不得不防啊!”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句话戳中了刘邦的痛处,他本来就对吕雉过多干预政事非常不满,又听说两人结成了党羽,对大汉江山亿万斯年非常不利。
这才叫来陈平,准备临阵换将,让他到军中立斩樊哙,不容置喙。
要知道就算是死刑犯,也要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而刘邦铁了心不让樊哙辩解,说明他的意图在于敲打吕雉,削弱她在朝中的影响力。
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吕嬃如鱼得水,受封临光侯,在朝中呼风唤雨,独断专行,得罪了很多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吕嬃对陈平抓樊哙的事情耿耿于怀,动不动就进谗言,说:“陈平不理政务,每天就知道喝酒跟玩弄妇女。”
陈平听说以后更加纵情声色,吕雉却很高兴地跟他说:“小孩儿和女人的话不可信,只要你忠心与我,不用怕吕嬃说你的坏话。”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吕嬃的侄子吕禄主动交出了兵权,吕嬃大怒:“你自废武功,吕家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随后把金银珠宝都扔到堂下,说:“财宝终究是别人的,也不用我们替人守着了!”
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陈平、周勃等人联合起来,带兵扫除诸吕,吕嬃被施以笞刑,拷打至死,连同儿子樊伉也一起被处死。
三国杀孙皓残蚀阵亡的角色算吗?
已经死亡的角色相当于是在游戏之中除外的,所以是不会受任何技能影响的。
就好比袁术的“庸肆”和刘表的“自守”,计算角色数量都是只计算目前存活的角色的,不会把已阵亡的角色计算进去,不会一直稳定可以摸牌的。
孙浩的技能计算的也只能是已受伤的角色,满血的和已阵亡的角色都不计算的(吴势力视为受伤角色)
真有屈原这个人吗?
当然有屈原这个人了。
屈原像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秦军犯楚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深秋,屈原首次出使齐国。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楚、魏、赵、韩、燕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变法改革
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屈原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周慎靓王六年(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馋而见疏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屈原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武汉东海屈原像
周赧王五年(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周赧王六年(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周赧王七年(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周郝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十五城而去。
流放汉北
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放逐江南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自投汨罗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主要成就文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屈子行吟图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词采十分瑰丽。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政治成就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拿归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第二,举贤能。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当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的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以文弱之势却日渐消沉了下去。
第三,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第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此次的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
秩事典故屈氏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七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据屈原《九章·惜诵》诗句“忽忘身之贱贫”,可知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
屈原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魏晋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湖南汨罗屈原祠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班固《离骚序》:”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楚辞章句序》:“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洪兴祖《楚辞补注》:“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虽死犹不死也。”
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苏轼:“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朱熹《楚辞集注》:“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梁启超: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毛泽东:“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闻一多: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胡乔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张正明《楚文化史》:“老子学派的发展有两个趋向:其一是发展为庄子哲学,其二是发展为稷下精气说。稷下精气说在南方的代表是屈子哲学。”
龚鹏程《中国文学史》: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作为当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当年的《文艺报》集11号社论《屈原和我们》:“屈原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是登上了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峰的人物之一。”
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语文学教研室主任谢列勃里亚可夫《屈原和楚辞》:“楚辞最主要的作家屈原的英名也赫列于世界文豪之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和艺术科学院成员、亚洲研究协会成员詹姆士·海陶玮《屈原研究》:“一个大诗人,又如此追求创新,这在世界文苑中确实极为罕见。”
屈子投江图
端午佳节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三国蒋舒结局?
蒋舒。
三国时期的蜀国将领。蒋舒曾为蜀国的武兴督,后被蜀国解除职务。蒋舒对此怀恨在心,于是,在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协助傅佥守卫阳安关时,出城投降魏军。
《汉晋春秋》: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三国杀刘琦屯江什么意思?
刘琦技能
【屯江】结束阶段,若你未跳过本回合的出牌阶段,且你于本回合出牌阶段内未使用牌指定过其他角色为目标,则你可以摸X张牌(X为全场势力数)。
屯江:这个技能就比较还原历史,历史上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所以他的技能和刘表自守有几分类似,虽然是一个弱化的自守,但是是回合结束后摸牌,这就比某些人(郭淮)弃牌前摸牌要好很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