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铁链链锁,东吴只有区区四人入选?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庞徐甘周魏,枪神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东吴仅仅四人上榜,他们分别是孙策、太史慈、甘宁、周泰。而甘宁周泰两人,在书中的斗将记录颇少,以至于很多朋友怀疑这两人,究竟有没有入选二十四名将的资格。
接下来,列举一下甘宁、周泰两人的相关战绩,看看二人是否够资格入榜?甘宁的经典战绩有二……
第一,先登皖城
孙权欲取和州,兵马先至皖城。皖城守将朱光坚壁不出,使人往合淝求救。孙权亲自到城下察看,被朱光乱箭射出,险些中箭。
回到大营,商量攻如皖城一事。董袭建议筑土堆攻城,徐盛建议竖云梯,造虹桥攻城。吕蒙进言,这两种办法太浪费时间了,一旦合淝军支援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建议四面夹攻。早上进兵,中午就可以拿下城池。
不过令吕蒙想不到的是,吴军遭到了朱光的强烈抵抗,万箭齐发,将士们死伤惨重,士气渐堕。
甘宁见状,亲自加入了先登队伍,一手持执铁链,一手攀爬云梯。朱光见敌主将攻城,令弓弩手齐射甘宁,被甘宁用铁链拨开箭林,一链将朱光打倒在地。
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以射之,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参考,“演义”罗本第二,百翊贯寨
曹操四十万大军出濡须口,孙权惶恐不已,慌忙召众商议退敌之策。决定趁曹军阵脚未稳,率先挫败敌军的锐气。
凌统率先请命,扬言只需三千兵马,便可挫败敌军的锐气。甘宁见状,也站出来,要争夺主攻任务。扬言只需百骑,便可破敌。
两人在孙权面前竞争起来,各不相让,孙权考虑到是凌统率先请命的,于是遣凌统领三千兵马为一队,甘宁为二队。
凌统领三千兵出,不料却遇到了曹军悍将张文远。大战五十合之后,无功而返。
甘宁见凌统无功而返,对孙权说,今夜带一百人去劫曹营,若折一人一骑,便不算成功。
二更时分,甘宁果然带出百骑,人衔枚,马摘铃,径奔曹营杀去。在曹营中左冲右突,逢人便杀。曹军不知虚实,各自攘乱,自相残杀者不计其数。
甘宁引众从南门杀出,曹军将士无人敢挡。
甘宁的这两大经典战役,足见其武艺高强,勇猛果敢,异于常人。
甘宁的斗将记录:1.荆州将领邓龙,被甘宁一刀斩杀
2.荆州将领蔡中,被甘宁一刀斩杀
3.曹魏将领马延、张顗,被甘宁一人一刀,双双落马。
4.单挑曹魏猛将曹洪,二十合之后,曹洪诈败
5.单挑曹魏猛将乐进,数合之后,乐进诈败
甘宁的箭术:1.凌统的父亲凌操,被甘宁一箭射死
2.荆州大将黄祖,被甘宁一箭射死
3.荆州将领蔡壎,被甘宁一箭射死
4.曹魏大将乐进,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
可见甘宁这个人,战术奇特,作战勇猛,武艺高强,箭术了得,箭防超群。在东吴诸多将领中,算是比较完美的了。入选二十四名将,乃为实至名归。
接下来!猛将周泰周泰的斗将记录:
1.蜀将张南,被周泰一刀斩杀
2.单挑曹魏大将曹仁,十余合后,曹仁诈败
3.与韩当合力夹击许褚,三十合后,许褚退走
周泰的斗将记录很少,几乎看不出他的武力值属于哪个档次。所以只能从其他的战役记录中找找答案。
周泰的经典战例:
第一:宣城救主
孙权与周泰守护宣城,四方贼寇暗自发动,将孙权、周泰重重包围。情况非常之紧急。周泰慌忙抱孙权上马,独自步行护住孙权冲杀。贼众数十人用刀来砍孙权,周泰提刀,瞬斩十余人于马下。余皆奔走。
贼中一将挺枪跃马,来杀周泰,被周泰顺势夹住抢杆,拽下战马,夺了马匹,护住孙权杀出一条血路而走。由于身无片甲,被贼众连刺十二枪。
周泰以意志强忍着伤痛,将孙权毫发无损的交给了孙策。之后重伤发作,昏迷不醒。险些死于非命。幸得神医华佗相救。
第二:四进四出
濡须口之战,张辽、徐晃、庞德、李典四路军马齐出,曹操亲领中军,对孙权发起进攻。徐盛冲入李典军中,陈武截住庞德厮杀,董袭溺死于江中。曹军剩下的三路军马,将孙权数重围在垓心。
张辽、徐晃直指孙权,左右拼死护住。曹操遣许褚领一军,将孙权众军冲为两段。只有孙权跟少量兵马被围在中心。
情急之下,周泰单枪匹马杀出,让孙权跟在自己身后,杀出一条血路而走。
一直杀到江边,周泰回头一看,身后的孙权不见了。于是只好二入曹营,单枪匹马,再度杀入曹围,找到孙权,继续护其冲杀。
第二次杀到江边,周泰回头一看,孙权又不见了。无奈之下,只好提刀骤马,再度杀入了重围之中。找到孙权后,问明了缘由。
原来是孙权害怕箭雨,冲突不出……
于是周泰用身体为孙权挡箭,保其杀出一条血路而走。
此后,孙权对周泰说,还有徐盛也被困在了阵中,周泰于是四入曹围,救出徐盛。
从周泰的这两站来看,他入榜二十四名将,问题应该不大。
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受此影响,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其余两战为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一战。那么,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过程到底如何,曹操又为何会惨遭失败呢?
战争简述:曹操平定北方挥军南下,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军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一方面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另一方面则调张辽、于禁、乐进等人率军向南移动,积极准备南征。同时,令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充作人质,以减轻西北方面的压力。
△赤壁之战前形势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刘琮继任徐州牧。九月,曹操率军抵达新野,面对曹操大军,刘琮选择了投降。驻军于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无奈之下只得弃城南逃。曹操率军抵达襄阳后得知刘备逃走,遂率领五千骑兵追击,双方在长坂坡展开激战,刘备不敌丢妻弃子慌忙逃窜,曹操追至当阳桥,因张飞拆毁桥梁,这才停止追击。之后,曹操抵达江陵,大肆封赏功臣。
江东方面,得知曹军南下的孙权派鲁肃前去探查虚实,在得知刘琮投降、刘备南逃之后,鲁肃找到刘备,劝说其与孙吴联盟共同抗曹,刘备同意后进驻樊口。而诸葛亮则与鲁肃返回江东劝说孙权,虽然东吴官员大多主降,但在鲁肃、诸葛亮和被召回的周瑜劝说之下,孙权最终决心与曹操一战。
下定决心后,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率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同时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谋划战略。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合兵一处,逆水而上、抵达赤壁。曹操方面因主力多为北军不识水性,水师主要以投降的荆州水军为主,于是将军队分为水陆两军,中央水军顺流而下,陆军则兵分南北两岸,与水军一同前进。
双方军队在赤壁相遇交战,初战曹操水军战败,曹操只得将军队“引次江北”,与北岸陆军会合,而将战船停靠在北岸乌林一侧,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等待良机。周瑜也知道曹操主力乃是陆军,因而击败曹军水师后并未追击,而是将战船停靠于南岸,于曹操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解决北地将士不习水战的问题,将战舰首尾相接,以便于人马行于船上(《资治通鉴》),吴军得知后黄盖献“火攻之策”,之后便发生了黄盖诈降、火烧乌林之事,曹操战船被焚毁一空(另说曹操撤军前自己烧掉战船)。
曹军战败之后,经华容道撤至江陵,而孙刘联军则率军水陆并进、紧追不舍。曹操因战船被焚,军中又遭受瘟疫,不得不放弃南征,担心后院起火的他不得不返回北方坐镇,但为了将来再度南下,他还是命令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驻守江夏,后又令乐进驻守襄阳,满宠驻守当阳。
曹操实力占优却惨遭战败,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毫无疑问,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实力远在孙刘联军之上,尤其是荆州刘琮投降之后,更是大大降低了曹操南下的阻力,那么曹操为何最终还是惨遭战败呢?个人认为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1、双方兵力对比。虽然《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挥军八十万南下,且《江表传》中曹操给孙权的信中也的确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但之后周瑜便对曹军的兵力进行了分析,并说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两组数据对比,显然周瑜的分析更为可信。要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东拼西凑才拿出了三万兵力,而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对于七八万降军不仅没有收编,反而是全部坑杀。因此,平定北方后曹操虽然实力大涨,但军队显然不至于迅速扩充至数十万之众,况且当时西凉威胁仍在,曹操也要留兵驻守各地,因而十五六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此外,荆州刘琮虽然投降,但荆南四郡只是名义上归属于曹操,因此荆州降军虽然有七八万之多,但实际上跟随曹操出战的,其实也就是襄阳一带的两三万人马。此外,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等等,因此曹操实际抵达前线的军队也就十万上下。而孙刘联军方面,史料明确记载了周瑜率领三万兵马,而刘备和刘琦方面虽然拥军两万,但刘备只率领了两千余人跟随周瑜出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其实只有3.2万人左右。
2、曹军境况不佳。《三国志·曹操传》有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三国志·孙权传》同样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曹操在兵力方面虽然处于优势,但军队的情况却极为糟糕,不仅出现了粮草不足,士兵忍饥挨饿的情况,而且还遭遇了水土不服和瘟疫袭击,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以说极为严重。此外,曹操主力多为北军,根本不习水战,刘琮投降之后虽然曹操寄希望于以荆州水军对抗东吴水军,但两军在赤壁相遇后的初战证明,荆州水军根本不是东吴的对手,因而才有了之后曹操用铁索连船的情况。
3、曹操败于大意。初战失败之后,曹操未必便没有取胜的机会,毕竟他的主力陆军并未遭受损失,之所以最终战败,应该还是源于他的大意。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周瑜打黄盖”事件,但黄盖的诈降和火攻却是发生了。对于曹操来说,水战失利之后他的南下之计便已经等于宣告了失败,因此东吴大将黄盖的投降应该是令其极为高兴的,至于曹操有没有考虑到诈降之事,那就不知道了。不过,由于曹操麾下将领不习水战,或许没有考虑到火攻之事,最终导致了战船被焚毁。战船被毁之后,曹操再想要南下攻吴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过,赤壁之战虽然最终以曹操战败告终,但曹操方面损失的更多只是荆州降军,而曹军主力的损失应当并不大,这应该也是东吴后续进攻遭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赤壁之战后,孙权亲自率军北攻合肥,却因中计退兵。周瑜则率军与驻守江陵的曹仁对战,另遣甘宁攻向夷陵,曹仁则同时分兵围攻,甘宁求救于周瑜。周瑜于是和吕蒙前往营救,以凌统断后。甘宁之围被解后,东吴军队围攻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却反被曹仁两次突入包围圈救出。之后,双方交战多次,东吴方面最终因周瑜中箭而不得不退兵。
△赤壁之战后荆州形势
而刘备则趁东吴与曹操交战之际,南下谋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上表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诸葛亮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核武器能否拦截?
拦截?
意思就是说不让敌国的核武器打得着你呗,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么理论上所有的核武器都是能够被拦截的。
核武器:广义上就是一种利用核分裂进行爆炸的“炸弹”,而有了炸弹,还必须要拥有将炸弹发射到敌方的手段,也就是核武器的载体。
想要拦截核武器的话,那就要看敌方的核武器是使用什么载体向你丢过来的,比如用轰炸机空投、发射核弹头巡航导弹,或者是从陆上用运载火箭发射,还有一种是从潜艇上发射潜射导弹,这三种组合起来就是“三位一体”核打击。
首先,想要避免敌方核武器打击,完全可以在其发射核武器之前,就将其核发射设施摧毁、以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核武器的载体也分为好几种,比如陆基发射的洲际导弹,海基核潜艇发射的潜射导弹,以及轰炸机作为载体发射的核弹头巡航导弹、或者核炸弹。
而不管是以哪种方式,也不管是陆基、空基、还是海基所发射的核武器,很多国家都是拥有应对措施的。
比如对敌方陆基核发射设施实行“先发制人”的手段,陆基核发射设施无外乎就三种,分别是固定发射井、公路与铁路机动发射方式。
如果想要防范敌方从陆上发射核弹的威胁,无论是敌方的核弹发射井、还是公路铁路机动的核弹发射车,都是可以在敌方核导弹发射之前,就可利用多种打击手段将敌方所有陆基核发射系统摧毁的。
陆基发射井因为没有任何机动能力,在前期刚刚建造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被他国卫星牢牢监控住,所以在爆发冲突时,也是所有核发射设施当中生存率最低的。
而陆上铁路机动、或者利用公路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相对来说是拥有一定的机动性能,也可以根据战场所区寻找隐蔽环境,所以战时的生存率会比发射井要好一点。
“先发制人”摧毁敌方的陆上核发射设施,实际上对你来说是没有什么后果的,因为是在它没发射之前就在陆上将其摧毁的,所以就算摧毁后有核辐射,那也波及不到你。
其实,想要在敌方核弹发射之前就将其摧毁的话,最难对付的还要数敌人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一般都会搭载多枚可携带核弹头的潜射洲际导弹。
因为战略核潜艇一般都会悄无声息的潜伏在水下,有可能是潜伏几天、几周甚至是几个月,换句话说就是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所以,战略核潜艇目前是最有威慑力的核打击力量,很难有国家能在其发射武器之前就将其摧毁。
而如果想要避免敌方“空基”核打击的话,最主要做的还是加强自身的防空网络,空基打击一般都会使用战略轰炸机作为发射平台,也有国家会使用战斗轰炸机、战斗机、强击机等等。
这些空中平台携带的核武器,无外乎就是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以及自由落体的核炸弹。
想要防范这两种核武器的攻击,主要做的还是加强本国防空网络,让敌方轰炸机没有一丁点机会进入到本国领空,这样它就投放不了核炸弹了。
如果敌方轰炸机携带的是核弹头的巡航导弹,那么就需要派出战斗机、或者发射对空导弹,在敌方轰炸机核巡航导弹的射程之外将其击落。
以上这几种防范核打击的方式,都是在敌方核发射平台等设施发射核弹之前,就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将其摧毁,这样就能够避免核打击。
但如果是敌方的核弹已经发射,那么该怎么拦截呢?其实,只要是敌方的核武器已经向你发射,无论是陆基、空基还是海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射反导导弹将其拦截。
比如说,陆基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一般都会搭载核弹头,而这种洲际导弹的飞行路线,一般都会先从地表飞到大气层之外,然后在瞄准目标后再入大气层向你飞来。
而拦截洲际导弹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大气层之外将其摧毁,这样就算被摧毁后的敌方洲际导弹发生核泄漏,也因为身处于大气层之外,所以核泄漏不会波及到地表。目前,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国正在研发可在大气层之外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路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
而相对于陆基洲际导弹与海基潜射导弹而言,空中携带核弹轰炸机,其实还是挺难对付的。
在战略轰炸机丢核弹或者发射核巡航导弹之前就将其摧毁,这样虽然能够避免己方目标遭到直接打击,但是后果还是会挺严重的。
为什么呢?因为空基轰炸机的核打击方式,全程都只是处于大气层之内,就算是在它没有飞入你本国领空之前将其摧毁,但如果距离靠的比较近,那么被摧毁后的核武还是会发生泄漏,你根本避免不了泄漏后的核辐射。
而轰炸机如果已经把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向你发射,那你只能够启动区域防空反导系统进行拦截,如能够在国土之外成功拦截,那么受到的波及会比较小。
如果核巡航导弹已经飞抵本国领空,那么就算在其未击中目标之前将其拦截摧毁,但被摧毁后的核巡航导弹中的核原料,还是会发生泄漏直接散落到你国领土,最后还是会遭到核辐射波及。
总结:核武器理论上都是能够被拦截的,但是拦截之后的后果也各不一样。
如果拦截摧毁的地点距离本国很远很远,而敌方被摧毁的核武器也不会落到海中,那么后果对你国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而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如果是在大气层之外被成功拦截,那么拦截后所带来的核泄漏辐射也不会波及到地表,后果也很小。
但是,如果敌方的核武器已经飞抵你国土上空,或者是无限接近本国领土,那么就算将其成功拦截,被拦截的敌方核弹也会发生核泄漏,造成本国被大面积核辐射影响。
简单来说,敌方核武器如果已经飞抵本国领土上空,启动拦截措施只能是避免被直接核轰炸,但避免不了敌方核弹被拦截摧毁后的核辐射波及。
“军器战位”
写出了比肩唐宋的古典诗词?
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但并不是说没有能够比肩唐宋的作品。
学无止境自古真正有才学之士,都知道学无止境。即使自以为文采了得,最多就是损贬时人,但对古人都是敬重的。
如果你真觉得能够比肩古人,但却没有一个人赏识,那多半是你高估了自己,这说你还没有达到比肩唐宋的境界,很可能走了歪路。这时候就得自我反思了。
诗词有道鉴赏一首诗词的高低都有标准,不是自己随意说了算。
古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名流千古,并不是自封而来的。一来是受当时文人推崇,二来得符合历代文人的审美,才有可能流传下来。换句话说,好的作品不需要自己推销,时间会证明一切。
古今有别总有人在问,今人写诗能比较古人吗?似乎在众人眼中,古人的意境都是遥不可及的。但古人也是人,凡人力能达之事,就不无后来居上者。
往细处一想,如今有几人像古人一样研究学问?说今不如古之人,多半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以谋求心安理得。
我们如今学习条件要比古人方便多了,需要什么资料在网络上一查全部都有,但造成学习成果没办法超越古人的原因,还是自身学习态度的问题。
说到底,我们缺少的,是古人甘于寂寞之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