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小程序俸禄在哪里,刺史在古代是多大的官?
每一个时代刺史掌控的权利都不一样,而以汉朝汉武帝创立刺史为例,在西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起于刘邦成于汉武帝西汉开朝皇帝刘邦在制度之上延续了秦朝的制度,也做出了一定的改变。认为秦朝分裂在一定程度上的因为没有分封同性王侯,因此进行了“非刘不封”的方针,对9家族成员进行分封。
但是刘邦在九泉之下怎么也想不到分封的王侯会逐渐变强,并且开始忽略朝廷发布的指令和监督管理。
汉惠帝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关注对地放方郡的监察问题,根据东汉卫宏撰《汉旧仪》中的记载: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察以九条,察有司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恣为奸诈论狱不直者,擅兴徭役不平者,吏不廉者,吏以苛刻故劾无罪者,敢为蹦侈及弩十石上者,凡九条。”其中就提到了派遣人员到相对应的地方辅佐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偏远地区和不稳定性,导致职责的不分明,没有很好地办法去监察地方各级,不利于加强皇权。
到了汉武帝时期亲自巡游各郡,发现一些官吏工作消极怠慢,下派的监御史不能及时将情况返回到朝廷,御史汉武帝就下令对御史进行改革。
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废除了在当时已经失去行政监察作用的监御史制度。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至此影响千年的刺史诞生。
汉武帝把全国除京畿地区以外的所有郡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分别为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交趾、朔方。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以郡守、尉和王国相以及“强宗豪右”作为重点监察对象。
刺史的担当与责任刺史并不是地方官员,与那太守并无隶属关系,而是由皇帝直接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隶属于朝廷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代表朝廷到地方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管理地域。岁末亲自去京师奏事,这也是刺史作为监察官的重要特征。但是刺史的俸禄却只有六百石。
虽然只有六百石的俸禄但是并不影响其积极性,因为这是一条可以快速晋升的通道,而且当刺史的人都算是精英一般是通过辟举高第,或者是任官期间表现优异者直接担任。
到了元帝之后,皇权逐渐衰弱,外戚王氏家族逐渐把持政权,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统治,逐步赋予了刺史更大的权利。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是最严重的时代。
而加强刺史的权利表现在史设置了固定的幕僚机构,刺史的监察对象也进行扩大,刺史的名称曾一度更改为州牧,俸禄也由六百石提到两千石,刺史权利的扩大使得地方官员人人自危。
随着权利的扩大,刺史制度在西汉后期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逐渐异化。这也是刺史开始从监察官员向地方官员转化的一个阶段。西汉的刺史制度独具特色,并影响着后代的地方监察体制。
如:清代在各省设立的督、抚、道等各级监司。这些都是源于刺史制度的改造和继承。
衰弱的刺史制度王莽代汉后,刺史制度地方官化进程加速。王莽统治之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为刺史 、州牧地方官提供加速孵化。在四面楚歌声中,新莽政权不得不派遣州牧去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少数民族的反抗。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刺史 、州牧的监察职能渐失,而行政、领兵之职能渐重 。
刺史在从“六条问事”的监察官向领兵统郡的割据方镇演变的漫长过程中, 每次量变都有着特定的原因 。在数次反 复的量变中 ,刺史、州牧于新莽和东汉之初完成了地方官化的质变, 进而在东汉后期出现各路人马割据的情况
方镇割据混战结果就是东汉“寿终正寝” , 为三国鼎立所取替 。
刺史制度的酝酿、形成、发展 、异化、变质、坐大这条线索把繁冗的两汉政治兴衰历程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看到其中的残酷无情和忠心侠义。
点个关注,发现更多值得关注的历史为什么被某些人当成正史而津津乐道?
《三国演义》脱胎换骨于《三国志》,罗贯中是根据《三国志》来撰写出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七分的史实,三分的虚构。它和《封神榜》正好相反,《封神榜》是七分虚构,三分的史实。
《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情节,许多都是假的,为什么被某些人当做正史而津津乐道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三国演义》以七分的史实,作为基础,又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为故事链接,加上罗贯中的妙笔生花,使某些人认为,这就是东汉末年真实的历史。
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集儒、释、道、谋于一身的长篇巨著。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攻城者为下,攻心者为上,集中体现的是智慧。
我们回看自己的过去,对照三国里的为人处世,才发现自己的智慧远远的不够。什么事情不是靠武力就能解决的,而是以和平方式,用智慧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儒家思想的忠君爱国,具体表现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四处宣扬自己是汉室宗亲,正统正令,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来赢得天下人同情。
《三国演义》中没有信奉佛教的角色,只有作者是一位佛教居士。从罗贯中的笔端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对佛教有深刻的研究,很难写出令人沉思和启迪的作品。
道家的代表人物,诸葛孔明也,出身道士的卧龙先生,除了仙风道骨神机妙算以外,他把“道”看得很重。虽然他早知三分天下,但还是想用他的智慧之道、兵法之道、治国之道、用人之道来为蜀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谋略上来说,三国时期是群英荟萃的时代,除了武将上的英武以外,更多表现的是以文治天下的角逐,这个角逐是谋略大比拼。如诸葛亮、曹操、郭嘉、许攸、司马懿、周瑜等等,人才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二。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以祧园三结义为主线,来表现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国家与国家的情深义重。例如:关羽千里走单骑,保皇嫂重归皇叔,关羽走麦城,殒命临沮。张飞制作白旗白甲,日夜操练兵士,发誓为二哥报仇雪恨。
刘备不顾全盘皆输的危险,发兵夷陵替二弟雪恨的故事,读起来令人感动不已。诸葛孔明不是三人集团里的人物,如果以朋友的身份来看诸葛孔明,他为刘氏江山拼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不愧为忠臣良相的代表。
三个国家的精英,都在为自己的家国不惜一切代价,表现的是人心和仁义道德,他们深知家国的重要性。犹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诸葛亮、曹操、周瑜等,都是家国情怀的核心人物。
三。智慧与策略:打开《三国志》我们会发现,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到西晋统一为止,一共在这里上演了九十多年的故事。而《三国志》的故事情节,是断代 纪传史,是史书,它分别叙述了魏蜀吴的历史。
《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通篇链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长篇小说。智慧与策略在这里林林总总,举不胜举,如王允巧献连环计、草船借箭、空城计、青梅煮酒等等。
处处都是智慧,步步都有策略,这也是三国迷们喜爱谈论的焦点。
在遵义会议时,凯丰曾狂妄的对毛主席说:“你打仗的方法一点也不高明,你是照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打的。”毛主席反驳道:“打仗是根据具体形势来决定的,怎么能照本子打仗呢?”
不论怎么说,事实证明一切,三国时期有诸葛亮,近代就是毛泽东,两位都是军事天才,智慧和策略的杰出人物。
由此联想,我们不难看出《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都为它增添无穷魅力,也是某些人认为他是历史的缘故。
小结:《三国演义》的魅力无限,吸引了大批读者的青睐。真与假其实不需要证明,只要他们喜欢就足够了。
正如曹雪芹所说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盒中无食请君自采?
中无果,请君自裁,意思是曹操派手下给荀彧的盒子里面没有果子和食物,荀彧看到以后就自杀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原文是:“盒中无果,请君自采。”
曹操送这个空盒的用意是让荀彧放弃汉室的俸禄选择曹操的俸禄,如果荀彧不愿意那就带着空盒另寻他处,不过汉室这片果林再也没有果子可吃。荀彧现在能选的果林,除了曹操也就只剩下江东孙权,不过孙权划江而治,注定是和荀彧无缘,总而言之曹操此时就是在逼荀彧就范,选择站在自己这一方。但是荀彧忠于汉室,于是就自杀了。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印刷的有一副《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个虢国夫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品诰命夫人,她是什么身份呢?杨玉环的三姐!图中另外两位一品诰命夫人分别是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是杨玉环的姐姐。由此可见,唐朝的一品诰命夫人多少都有皇亲国戚的影子。那么历史上的一品诰命夫人是怎么分封的?到底拥有多少特权呢?
内外命妇制度其实这个诰命夫人就是“命妇”的延伸,所谓的命妇,最早是指皇帝的后妃,皇后与皇帝一样无品阶,而妃嫔则与臣下一样分为不同品级,册封时就相当于诰命。皇后之下是四妃,起初四妃只是象征皇帝后宫的人数规制,并不称为妃。比如汉朝的时候,皇后之下是四夫人,夫人之下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些称呼对应的不同品阶,比如四夫人分为昭仪、婕妤、娙娥、容华,其中昭仪的爵位最高,堪比诸侯王,视为丞相。所以在内宫之中,四妃之首相当于一品诰命,只不过皇帝的女人,不能这么称呼而已!
唐朝的四妃分别是贵、淑、德、贤,所以唐代的贵妃,就是皇后之下的第一人。往往皇帝迎娶的皇后都是出于政治门阀的考虑,但贵妃就很可能是“真爱”,依靠皇帝获得的特权就不言而喻了。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虽然杨贵妃明面上没有授予调动驿站的权力,但人家吃颗荔枝却可以动用专线的驿站,说不定还是军报专用的八百里加急!
前面说过,皇帝的后妃不能称为诰命,它是以册封的形式来确立品级、俸禄等。而与后妃对应的就是大臣母、妻的册封,但皇帝的家人可以用“册”,外臣则只能用“诰”,这是授予某称谓的专用文书,也就是我们说的“诰书”。所以与内命妇相对应的就是外命妇,由于古代封建等级制度严森,一至五品授予文书称诰书,六至九品称“赦书”,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称呼前加诰命的。
(乾隆封四川知县李成桂父母的敕命)
起初诰书是给官员加官进爵用的,唐朝开始用以诰封官员的妻子和母亲,这种诰封往往以该官员的官爵品级为依据,比如该官员的职事官或者寄禄官、爵位已经是一品,那么诰封其母亲、妻子就是一品。诰命夫人只是外命妇的统一俗称,一品诰命夫人就是突出品级之高,而实际上各个朝代对外命妇都有固定称谓。比如宋朝的“九等外命妇”: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这九等之中,国夫人就是一品诰命夫人。
到了明朝,外命妇的称呼有所变化,如一品二品皆称夫人,七品以下又都称孺人。所以为了区分,才有了一品诰命夫人的旁称,二品诰命则省去品级,称为诰命夫人,也是为了称呼上好听一些,就像今天我们称呼副职的时候,尽量省略“副”字。在了解诰命夫人是何意思后就不禁会问,什么情况下才会诰封呢?
外命妇的诰封原则“庚子两宫西狩,值大荒,命念昔赴行在,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念昔亦由郎中赏道员并戴花翎,秩二品。”——《重修泾阳县志》
一般来说,女子获得诰封都得益于丈夫或者儿子的功勋,但历史上也有例外,女子凭借自己的本事获得诰封的例子还挺多。远的不说,清朝晚期,慈禧太后钦封了一位一品诰命夫人,此人就是陕西的“女企业家”周莹。周莹早些年嫁到富商吴家,但丈夫、公公纷纷离逝,是她一手将家族企业做大,自己成了陕西首富。庚子年慈禧西狩时,一路上没少吃苦,到达陕西后,周莹让养子周念昔给慈禧太后送去了十万金的资助,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让老佛爷无比激动,于是就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她的养子也给了个道员的二品官阶。
再比如南宋时期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虽然丈夫是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但她被封为安国夫人一事,并不是因为丈夫的功勋,而是自己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的英勇表现,宋高宗评价梁红玉为“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在韩世忠犯下错误的时候,梁红玉主动上书弹劾丈夫,并亲自带兵挽回韩世忠的错误指挥,最终又被加封为杨国夫人,后又累封至秦国夫人。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宋末,当时有个许夫人,在南方散尽家财,招募军队,帮助宋军与元军作战,丈夫去世后依然亲自带兵打仗,他也成为南宋最后一位一品诰命夫人。但他的诰封不是南宋时期封的,而是清朝嘉庆皇帝听闻其事迹后,追赠为一品夫人,是以旌其忠贞气节。
除了这些凭本事获封的,还有一些人则是凭色相“上位”的,比如唐朝的韩国夫人武顺。她本是豫州参军贺兰安石的妻子,其母亲又是武则天的姐姐,当武则天在宫中树立地位后,这个武顺就带着自己的女儿贺兰氏,经常出入内宫之中,所以母女俩都得到了唐高宗的宠幸。武顺生前被唐高宗封为韩国夫人,去世后又被追封成了郑国夫人,她的女儿贺兰氏则被封为魏国夫人。这母女俩都是一品诰命,而贺兰安石本来品阶并不高,生前最高也就混了个开国男爵,死后才受妻女的“恩荫”,逐步追封成了韩国公。
以上就是一些特例,诰命夫人的封号都是凭借自身努力换来的,而在大多情况下,女子的诰封都来自丈夫的功勋。比如著名的杨家将佘老太君,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人物原型的,也就是杨业的妻子,根据后世的碑文发现,杨业的妻子其实姓“折”,由于读音相似,后来才传成了“佘”。
杨业在归顺大宋后,以自己出色的边防经验,为宋朝抵御契丹人立下汗马功劳,杨业殉国之后,被追封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这个太尉在宋初就是个荣誉称号,但品阶已经为正二品。所以杨业去世后,朝廷为了表示安抚,诰封其妻子折氏为二品夫人。但由于杨业已经去世,杨家的儿子开始挑大梁,所以又不能称其为夫人,因此最终给了个郑国君太君夫人,我们说的佘太君就是打这里来的。
同样的案例还有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他一生为赵匡胤的宏图大业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去世之后,被追赠为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为武慧。郡王爵在北宋属于正一品爵,一个外臣能得此爵已经算是“破格”了,因为外臣一品爵往往是封“国公”,由此可见北宋朝廷对他的重视程度。这种恩赠已经算是顶格了,如果再想加恩怎么办呢?那就封儿子、封妻子,所以追赠他的妻子高氏为一品韩国夫人,与曹彬的正一品相对应。
如果说上边那些都是因丈夫获得的诰命,那么曹寅之母则是因儿子得了诰命,历史上曹寅之父名叫曹玺,他的妻子孙氏乃是康熙的乳母,康熙打小就是寄养在曹家,天花病也是在曹家治好的。这层关系让曹家在康熙继承大统后受到重用,但是曹玺过早去世,他的儿子曹寅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成了康熙的亲信。曹寅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帮助康熙帝搜罗江南士子的动态,帮他的內帑敛财,所以恩宠越来越盛。
起初曹寅之母孙氏还只是“皇保母”,后来就是因为曹寅办事得体,康熙为了避嫌,只是给予曹寅两淮盐政的油水,而把名号都给了她的母亲孙氏,即“一品夫人”。所以《红楼梦》里的贾母被写成一品诰命夫人,这是有依据的,也成为红学者研究曹雪芹家族的一个“证据”。所以诰命夫人的封赏上有个潜规则,也就是男人不能再给予恩赐的时候,这个恩赐都会给他的家人,儿子优先、母亲、妻子随后。这个不能给予恩赐也有诸多原因,比如顶格了;或者恩宠太过集中于一身,为了避嫌。
而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诰命夫人”与上述原则都没有关系,这是为何呢?这个女人名叫乌云陶德,又名王月英。她的丈夫是草原上的“末代王爷”,也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孙——奇渥温·孛儿只斤·雍仁诺日布,又叫奇世英。这两人是在1946年夏天成婚,蒋介石就按照袁世凯曾经颁发的《蒙古待遇条例》,给这个乌云陶德上了“诰命夫人”的封号,并拨款二十万元作为国民政府的贺仪。当时外蒙古已经通过“公投”宣布彻底独立,所以蒋介石的这次诰封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乌云陶德也就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诰命夫人。
诰命夫人的特权接着最后一位诰命夫人来讲,她丈夫在1970年被以“小王爷”的身份批斗,进了监狱,9年之后才重获自由,然而仅仅过了四年,这个蒙古王爷就撒手人寰。王月英后来被恢复了国家干部的身份,成功领导了第一批国家干部退休金,这就是最后一位“诰命夫人”的特权。由此看来诰命夫人也没什么特权,但这是因为步入了新社会,在封建社会中,诰命夫人的特权还是很大的。
从诰命夫人的等级划分也不难看出,她们的品阶对应的是不同的俸禄,在唐宋时期,品俸是相当高的,对于一个官员的家庭来说,诰命夫人带来的可以真金白银的收入。另外,宋朝以后的社会福利中,年过百岁的女子,可向政府申请授予外命妇的封号,同样对应了俸禄,虽然是“百岁始得初品官封”,但对于寻常百姓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不菲的收入。
朝廷正式诰封的夫人,是有权力参与宫廷内部活动的,一般品阶的诰封、赦封女子,基本上都能参与皇家举办的祭祀、庆典活动。一品诰命夫人这类的则更有机会受到邀请,参与宫廷内部的宴席,有机会与后妃一起交谈,甚至是推荐自己的族女入宫做女官。换句话说,诰命夫人更有机会参与“太太外交”,融入上层核心圈的机会多。所以唐朝的韩国夫人武顺,才能将女儿带进唐高宗的视野。
既然有了诰命,这就是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流行的“刑不上士大夫”就是身份带来的特权。诰命夫人也是一样,在牵扯到司法程序时,首先需要皇帝收回诰命,才能进入传、审。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如同清朝的报案程序,官员有官职在身的,首先是按流程降职、革职,然后才能查办,比如年羹尧,降职到杭州将军,再革职待审,这一套完整的流程实际上也给予了官员“活动”的时间。诰命就是司法程序的第一层保护伞,明朝西南地区的杨应龙,就曾经因擅自处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受到责骂,因为他的妻子是万历皇帝钦封的一品诰命夫人。
综上所述,一品诰命夫人是指外命妇制度里的首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一般来说这种诰封都受到丈夫或者儿子的影响。他们的特权是比较大的,每一个品阶的诰封、赦封都是如此,但宋朝以后也出现了混乱,比如“妻享俸禄,妾受封号”、还有“安人四千、孺人二千”的明码标价。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获封的女子都能完全享有特权,在朝廷正规诰赦的体制里,点明“依礼支破”的才可视为正途。
真实的魏蜀吴间谍都在干什么?
对于汉末三国时代,大家都习惯称它为古典英雄最后的绝唱。这是一个英雄豪杰们蛮不讲理、英姿勃发、挡我者死、所向披靡的神勇,或者是彼此算计、制衡着的纵横和理所当然地来去自由……从此以后,令人血脉贲张的时代永远告别了我们。在刀光剑影、黄沙漫天的汉末三国时期也同样有策划于密室,奔走于朝野的看不见的战线,这些人在东汉末年称为“绣衣使者”、“细作”、“斥候”,文中统称为“间谍”。他们的作用可以大到导致一个政权的丧失,小到导致一场战役的胜负走向。魏蜀吴三国的间谍都在干什么呢?饶有兴趣地回答,将使你紧张地注视着屏幕。
益州间谍“二人转”(蜀国大臣法正像,出自《图像三国志》)
法正字孝直,陕西扶风郿县人,建安初年(196)秦川大旱,饥饿难捱,于是相约同乡孟达一同沿金牛古道越秦岭过明月、穿剑门走直道直奔蜀地投靠刘璋。
蜀地公事人饭碗已是“僧多粥少”,候了很久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区区一县之令,也是实授实权,令法正痛苦的是,不久又被召回成都任代理军议校尉一职(相当于参议)。因为有名无实,再加上入蜀的陕人对他排挤诽谤,说他品行不端,所以抑郁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是本地人,职位比法正担任的校尉一职高很多,而且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架公务用车。俩人相识了,高雅一点认为是“慧眼识珠”,难听一些谓之“臭味相投”,他与法正交好,“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三国志.法正传》)
(益州別驾张松)
“交好”的背后是俩人都意识到跟到刘璋操江湖难以出人头地,经常在酩酊大醉后暗自垂泪。正如电视剧《风起陇西》主编用浓墨重彩描述这些“小人物”一样,俩个不得意的小官吏也经常聚在一起密议、筹划……
机会来了,张松奉命去拜见曹操,事情完成后从北方刚回到成都就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和刘备结盟。刘璋不知其计,要他推荐一个人去说服刘备,张松趁机举荐了法正。
法正假意推托一番后才前往荊州。这趟荆州之行,法正与刘备在密室作了什么样的交谈内容,史无记载,不敢妄加揣测,不过风尘仆仆归来的法正,与张松很快达成一致认为一一拥载刘备入蜀!
汉中的张鲁即将受到曹操“特别军事打击”行动,刘璋因为地域关系的原因,“唇亡齿寒”的恶梦经常发生。张松趁机劝刘璋,快点请刘备入蜀帮助镇守川北讨伐张鲁。后来的日子张松却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每天流连于成都太慈寺的茶馆、外东府南河边枇杷巷的艺伎坊……
刘璋无奈之下,再次请法正出使荆州,法正到了荆州,表面上转达了刘璋的意思,实则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刘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比喻重要的下属)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成此业,犹反掌也。”(《三国志.法正传》)
一场“引狼入室”的大剧在沃野千里的益州缓缓拉开帷幕,张松、法正两个吃着益州百姓俸禄的下级官员,于无声处完成了刘备图蜀的阴谋诡计。
一个小小的代理军议校尉,在刘备取得汉中后,就被任命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职位在诸葛亮之上,“投桃报李”的典故就是如此现实一一法正成功了!
举足轻重的间谍孟达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后,诸葛亮肩膀上担子好重,所有内政、外交、平叛、筹资、军品研发都要一肩挑。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整整准备了五年,他在等待什么呢?
直到魏太和二年(228),诸葛亮才兵发祁山,原来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是,占据祁山后,一路向东,剑指长安,而把守长安西大门新城郡的是孟达。能征善战的孟达按理来说根本不可能把蜀军放在眼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孟达却秘密派人潜入川陕交界处的棋盘关,在一只名为“高原雨点”的绝品军事信鸽脚上绑了一封加密帛书放飞,它穿越高山大川,沿着嘉陵江河道的导航,第三天从空中扑向成都丞相府的红砂石大堂,兀自鸣叫示警,帛书上用暗语向丞相通风报信一一新城欢迎您!
(孟达)
孟达因为关羽事件无奈之下降曹,曹丕大有乃父之风一一能容天下难容之人!大度的曹丕对他委以重任,驻守新城郡,守住长安的西大门。所以说孟达在诸䓪亮第一次北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为什么降曹后的孟达又与诸葛亮暗通款曲呢?他投降魏国时,一时心潮起伏,自责之余,曾秘密给了刘备一封信,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已的无奈与悲伤,刘备如何回答,我们今天可以想象,但没有任何记载。
现在重用自己的曹丕已经死了,失望之极的孟达飞鸽传书,向丞相发出示好的声音。
非常遗憾的是,诸葛亮聪明反被聪明误,谨慎的诸葛亮为了坐实孟达的真实意图,派出蜀军一个小特务郭模到与孟达有过节的魏国魏兴太守申仪处投诚,投名状就是向申仪泄露孟达叛魏应蜀之事,孟达知道事情泄漏,立即作出起兵的准备。
早就怀疑孟达的司马懿佯作不知,却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指挥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大军兵临城下,部将李辅开门投降,孟达被司马懿斩杀。
孟达死了,诸葛亮的北伐也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声!当然,目标还是祁山,按既定方针办!
结语
本文开头就谈到汉末三国时期是封建历史上最后的古典英雄时代,这个时候的特点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英雄时代,波谲云诡、斧声烛影的间谍事件发生率相对而言还是较低,对于这个问题的了解到此为止。
古代妃子的年薪是多少?
由于古代后妃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内廷禁宫,所以外界对她们的生活情况了解甚少,包括她们的日常生活等等,主要依赖宫廷档案,可惜除了清朝保留了一小部分,历代宫廷档案基本都灰飞烟灭了,但作为皇帝的女人,获得了正式封号的妃嫔们也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了,她们按照各自的等级可以领到一定的薪酬,所以史书上也零星记载了历代一些妃嫔们品级和待遇。
西汉王朝后妃待遇西汉皇后的待遇还是比较富足的,理论上可以享受三十或四十个县的汤沐邑收入,有专门的私府掌管皇后财物。但实际操作中肯定有所不同,像汉元帝时期,皇后王政君因为无宠,用度受限,甚至还不得不克扣宫女们的财物,而到了汉成帝时期,太后王政君家族为了打击许皇后,又借星象之说削掉了皇后一半的待遇。
至于西汉后宫的妃子们,她们按照各自的品级享受各自级别的待遇。根据《汉书》记载,西汉后宫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各种封号。汉武帝时加婕妤、經娥、傛华、充依,而元帝时加昭仪之号,后宫总共分十四等。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經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东汉王朝后妃待遇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省俭了后宫制度,后宫封号被大大裁减。六宫中有正式称号的,只有皇后和贵人。贵人佩金印紫绶,但每年俸禄最多不过粟米数十斛。然后宫中又有美人、宫人、采女三个等级,她们并没有爵位和秩禄,只是在年节时给与赏赐。
魏晋三国隋唐时期这段的后宫薪水资料基本没有记载,西晋成立后,有司曾经建议恢复汉朝时皇后食邑四十县的待遇,被晋武帝拒绝。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到唐朝时皇后还是会有自己专属的汤沐邑。而唐朝一些特别受宠的妃子,比如杨贵妃,她的待遇就不是普通宫廷规定可以限制的了。
两宋时期后妃待遇南宋绍兴30年规定,皇太后俸钱,月1万贯。冬年、寒食、生辰各2万贯。生辰加绢1万匹,春、冬、端午 绢各3000匹。冬加绵5000两,绫罗各1000匹。丝织品且不算吧,单钱1年能拿18万贯,当时银价约为每两2.2贯,18万贯折合8.18万两银子。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神宗时,沈贵妃月俸禄800缗;而根据《宋代物价研究》,当时银子每年价值在1贯以上,不及2贯; 也就是贵妃月收入在400-800两银子之间。
金国后妃待遇宫闱岁给。太后、太妃宫,每岁各给钱二千万,彩二百段,绢千匹,绵五千两。诸妃,岁给钱千万,彩百段,绢三百匹,绵三千两。嫔以下,钱五百万,彩五十段,绢二百匹,绵二千两。
贞元元年,妃、嫔、婕妤、美人、及供膳女侍、并仙韶、长春院供应人等,岁给钱帛各有差凡内职,贞佑之制,正一品,岁钱八千贯,币百段,绢五百匹,绵五千两。正二品,岁钱六千贯,币八十段,绢三百匹,绵四千两。正三品,岁钱五千贯,币六十段,绢二百匹,绵三千两。正四品,岁钱四千贯,币四十段,绢百五十匹,绵二千两。正五品,尚宫夫人,岁钱二千贯,币二十段,绢百匹,绵千两。尚宫左右夫人至宫正夫人,钱千五百贯,币十九段,绢九十匹,绵九百两。宝华夫人以下至资明夫人,钱千贯,币十八段,绢八十匹,绵八百两。有大、小令人,大、小承御,大、小近侍,俸各异。正六品,尚仪御侍以下,钱五百贯,币十六段,绢五十匹,绵二百两。正七品,司正御侍以下,钱四百贯,币十四段,绢四十匹,绵百五十两。正八品,典仪御侍以下,钱三百贯,币十二段,绢三十匹,绵百两。正九品,掌仪御侍以下,钱二百五十贯,币十段,绢二十六匹,绵百两。
元朝的后妃待遇元朝实行四后制,“斡耳朵”就是皇后的意思,但只有大翰耳朵才是汉制意义上的中宫皇后。
元朝的四斡耳朵待遇:
大斡耳朵:赐银五十锭。江南户钞,大德三年,分拨袁州路宜春县一万户,计钞一千六百锭。
第二斡耳朵:岁赐,银五十锭,又七锭,段一百五十匹。江南户钞,至元二十一年,分拨袁州路分宜县四千户,计钞一百六十锭。大德四年,分拨袁州路萍乡州四万二千户,计钞一千六百八十锭。
第三斡耳朵:岁赐银五十锭。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拨袁州路宜春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第四斡耳朵:岁赐银五十锭。江南户钞,大德十年,分拨袁州路万载县二万九千七百五十户,计钞一千一百九十锭。
明朝时期的后妃待遇没有流传下详细资料,不过皇后和太后可能靠宫廷拥有的土地上租户所交的税作为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清朝后妃的待遇在乾隆年间稳定下来,查阅档案,基本是按照乾隆初年编撰的《国朝宫史》里的规定执行,可以说记载得非常详细具体。
○年例
皇太后
金二十两、银二千两、蟒缎二疋、补缎二疋、织金二疋、妆缎二疋、倭缎四疋、闪缎一疋、金字缎二疋、云缎七疋、衣素缎四疋、蓝素缎二疋、帽缎二疋、杨缎六疋、宫绸二疋、潞四疋、纱八疋、里纱十疋、绫十疋、纺丝十疋、杭细十疋、绵十疋、高丽布十疋、三线布五疋、毛青布四十疋、粗布五疋、金线二十绺、绒十斤、棉线六斤、木棉四十斤、二号银钮二百、三号银钮二百、二等貂皮十、三等貂皮二十、五等貂皮七十、里貂皮十二、海龙皮十二。
皇后
银一千两、蟒缎二疋、补缎二疋、织金二疋、妆缎二疋、倭缎四疋、闪缎二疋、金字缎二疋、云缎七疋、衣素缎四疋、蓝素缎二疋、帽缎二疋、杨缎六疋、宫二疋、潞四疋、纱八疋、里纱八疋、绫八疋、纺丝八疋、杭细八疋、绵八疋、高丽布十疋、三线布五疋、毛青布四十疋、粗布五疋、金线二十绺、绒十斤、棉线六斤、木棉四十斤、里貂皮四十、乌拉貂皮五十。
皇贵妃
银八百两、蟒缎一疋、补缎一疋、织金一疋、妆缎一疋、倭缎二疋、闪缎一疋、金字缎一疋、云缎六疋、衣素缎三疋、蓝素缎三疋、帽缎一疋、杨缎四疋、彭缎四疋、宫二疋、潞三疋、纱八疋、里纱七疋、绫七疋、纺丝七疋、杭细七疋、绵六疋、高丽布八疋、三线布三疋、毛青布十五疋、深蓝布十五疋、粗布五疋、金线十四绺、绒八斤、棉线六斤、木棉三十斤、里貂皮三十、乌拉貂皮四十。
贵妃
银六百两、蟒缎一疋、补缎一疋、织金一疋、妆缎一疋、倭缎二疋、闪缎一疋、金字缎一疋、云缎四疋、衣素缎三疋、蓝素缎二疋、帽缎一疋、杨缎二疋、彭缎一疋、宫二疋、潞三疋、纱四疋、里纱七疋、绫六疋、纺丝七疋、杭细五疋、绵五疋、高丽布六疋、三线布二疋、毛青布十二疋、深蓝布十二疋、粗布五疋、金线十二绺、绒六斤、棉线四斤、木棉二十五斤、里貂皮二十、乌拉貂皮三十。
妃
银三百两、蟒缎一疋、织金一疋、妆缎一疋、倭缎二疋、闪缎一疋、金字缎一疋、云缎四疋、衣素缎二疋、蓝素缎一疋、帽缎一疋、彭缎三疋、宫一疋、潞二疋、纱四疋、里纱五疋、绫五疋、纺丝五疋、杭细五疋、棉五疋、高丽布五疋、三线布二疋、毛青布十疋、深蓝布十疋、粗布三疋、金线十绺、绒五斤、棉线三斤、木棉二十斤、里貂皮十、乌拉妆皮二十。
嫔
银二百两、蟒缎一疋、织金一疋、倭缎一疋、倭缎一疋、闪缎一疋、云缎二疋、衣素缎二疋、帽缎一疋、杨缎一疋、彭缎一疋、宫一疋、潞二疋、纱一疋、里纱二疋、绫三疋、纺丝三疋、杭细三疋、高丽布四疋、毛青布八疋、深蓝布八疋、粗布四疋、金线六绺、绒三斤、棉线三斤、木棉十五斤、里貂皮四、乌拉貂皮二十。
贵人
银一百两、倭缎一疋、云缎二疋、衣素缎二疋、蓝素缎二疋、帽缎一疋、杨缎一疋、宫一疋、潞二疋、纱二疋、里纱二疋、绫二疋、纺丝二疋、高丽布三疋、毛青布六疋、深蓝布六疋、粗布三疋、金线三绺、绒三斤、棉线二斤、木棉十二斤、里貂皮四、乌拉貂皮十。
常在
银五十两、云缎一疋、衣素缎一疋、蓝素缎一疋、彭缎一疋、宫一疋、潞一疋、纱一疋、绫一疋、纺丝一疋、木棉三斤。
答应
银三十两、云缎一疋、衣素缎一疋、彭缎一疋、宫一疋、潞一疋、纱一疋、绣一疋、纺丝一疋、木棉三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