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以秋,岁在壬寅年!整个陵州大地从百花齐放,再到荷叶连田田。是以秋华以至,稻谷橙橙,又是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的秋收季到来了!
图:东部新城贵平老乡群网友@。
中元记忆中,笔者少时不更事,一到暑假立秋就是最后的疯玩,因为大家都是知道离开学不久了。从田间小沟摸鱼捉虾,再到松间小林爬树掏鸟窝……好像这都是大多70、80后的暑假乐趣。家里大人出去农忙时,孩子们借此机会吆喝同房邻里伙伴,不是藏猫猫(捉迷藏)就是下河洗澡好不乐乎。虽然只顾着玩,一旦老天下雨,我们也会不约而同向各自家中奔去——抢晒地里的粮食。那时候农村里劳动力旺盛,不似当今村里只剩“老弱病残”。在一顿风卷残云,晒满院坝的花生玉米已经完好无恙的从大雨中抢救了回来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才有暇打开家里唯一值钱的电器——黑白电视机,仅仅18英寸的荧屏里,麻麻戳戳的闪现着黑白的人物。里面多年如一日的重复不间断播放着《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天龙八部》、《神雕侠女》等经典电视剧,但大家好似都没看够过!笔者幼时,喜欢和酷爱看小说的父亲一起看电视,特别是《天龙八部》!有的时候,电视剧情还没播放出来,“未播先知的”父亲总是一脸得意的讲起“大英雄”乔峰的故事!从小到如今,一直喜欢黄日华版“乔峰”!这么多年过去,在笔者眼里梦里总是能从“乔峰”那国字脸、不苟言笑、大丈夫真男人的大脸上,隐隐约约看到父亲的面容!笔者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华传统观念的男人,他的一切传统观念当然源自笔者爷爷。当然这样一代代的传统观念也植入笔者内心!
中元节ZHONG YUAN
图:东部新城贵平老乡群网友@云辉
立秋过后就是中元节也俗称“月半”!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传承上千年,最早追溯至南北朝。但或许华夏传统习俗与现代Fashion 以及西方文化相冲突,中元节渐渐成为“封建”、“老土”的产物。不管主流怎么看待,但至少在农村以及笔者眼里“中元节”是神圣的。偏居一隅的陵州百姓当然也有过中元节的习俗。据《仁寿县志》以外作为补充乡村历史的族谱就很好的记载了关于中元节的来历以及祭祀。据记载:在物产不丰的年代,陵州百姓靠天吃饭,每到秋收季总会将一年最好最新的谷物用舂去壳,然后燃上一柱香盛上一晚饭向列祖列宗诉说一年收成,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中元祭祀
笔者先祖属于湖广填川人口大迁徙行列,于明朝洪武七年来到陵州报粮受垦,从此定居顺河乡三甲(今仁寿县高家镇)繁衍生息,但其生活习俗依然传袭于中原文化的。记忆中,每到七月十二前两日,笔者便会被爷爷“抓壮丁”。只见爷爷从卧房柜子里拿出纤细毛笔、浓墨、砚台、黄纸、白纸、小刀、浆糊,就知道中元节到了。在中元节里,人们就是这样准备香蜡黄纸白纸等,开始制作祭祀之物的。笔者爷爷显然是其中很用心的人之一!祭祀物品无非就是先用黄纸白纸包袱子,然后用毛笔小心翼翼的在其上面书被祭祀人名讳,祭祀物品以及主祭人等!笔者爷爷健在时,写袱子都是亲力亲为,当然笔者也是少不了要参与的。只见老人家提笔写道:今當中元之期虔冥錢一封奉上,故太祖考高公諱起邦老大人收用……对于中元节制作袱子,笔者觉得很有仪式感,也有历史的厚重感。每当翻开泛黄老久的族谱时,浏览过其中的每一页页,这就代表笔者一代代先祖们的生凭过往……虽然只言片语,但其中也夹杂着老一辈的恩怨情仇。期间一个个成功或者失败的典故总是在这时再次被老人们旧事重提,以告诫后来人作人做事的人品操守以及底线在哪里。故事总是在中元节再次被周而复始的提及不厌其烦……而过往云烟总是在此时揭开历史的尘封再次转述给了我们的一代!或许这就是我们时常听到的名词——传承!笔者家中习俗其实是在七月十二日过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烧月半”!至于为何,爷爷没说过父亲也没说过,传到笔者这一代已然百年桑海桑田!
图:东部新城贵平老乡群网友@云辉
虽然社会提倡文明祭祀,去掉陋习,但是中元节的祭祀在陵州是根深蒂固的。正因如此,其官方地位在传统节日中是最不高的,从而导致西洋节宽斋节、万圣节日鸠占鹊巢,就连日本带有政治色彩的“夏日祭、秋日祭……”也能顺利登上各大城市中央,让年轻一代竞相追捧,实在是国人的悲哀。
诚然在城市化飞速发展与传统习俗相冲突下,移风易俗就晓得迫在眉睫。城市的发展离开了民风民俗,是没有灵魂的,这也就是当今千城一面的病根来源。所以,后来者在城市规划,公共设施的建设其实也应当考量传统民风民俗的生存空间……#中元节##仁寿县#
>> END <<
撰文:龙泉山下
编辑:傲剑藏风
本文所有版权属于原创者所有,部分素材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