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识字
说起三国时期的庞统,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大概有两点:
1,聪明——毕竟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
2,丑。除此之外,好像就没什么了……
但其实不是——准确点说,是就算还有什么,你也说不出来。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有名气没人气”。说简单点,就是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是个名人,但尴尬之处在于,我们也仅限于知道,而不是了解。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无非两点。
一是同时代的“卧龙”诸葛亮,盛名在上,光芒太过耀眼。再就是流传度极高的《三国演义》,看似为庞统加了不少戏份,实则还是为了给诸葛亮加主角光环,活生生把他写成了一个陪衬,一个配角。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庞统,就必须要跳出诸葛亮的“光环”笼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清楚,那个历史上真实的“凤雏”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
01、相貌之谜
先来说说庞统的相貌。如本文开头所言,大多数人对庞统相貌的第一印象几乎就是一个字:丑。这个印象的来源也很清楚,出自《三国演义》: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刘备、孙权两大集团老板平日里接人待客,见的人多了,居然一致觉得庞统丑,那肯定是真的丑。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是文学创作,既然我们要讲历史真相,那就得回到正题上,看看真实史料中的记载。
到目前为止,能够找到的唯一提及了庞统相貌的相关记载,只有季汉官员杨戏的《季汉辅臣赞》: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翻译过来,大意是:庞统军师真是太美好了,他高雅的气质简直光芒四射!
这句话,虽然不是关于面容、形体、身高等具体描述,但用到了“美”、“雅”这种字眼,总归也和“丑”字扯不上关系。
所以,从这条记载来看,庞统的真实容貌其实并不像演义里设定的那样丑得不堪入目。相反,他更像是一个气质男的存在。
当然,既然《季汉辅臣赞》是赞词,就肯定存在美化的成分,于是很多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读者就怀疑,会不会庞统本来是个丑男,只不过被杨戏临笔一挥,夸成了“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仔细想想,这种可能性不大。
首先,夸人有原则。我们都知道,夸人是有原则和分寸的,反着夸是禁忌。比如说你颜值七分,我把你夸到八分,这没问题,可如果你是一个侏儒,我却说你和姚明有得一比,那就是在变相骂人了。
同理,如果庞统很丑,那杨戏却说他是个又“美”又“雅”的人,这无疑是当众讽刺,哪还算得上赞词?
其二,杨戏的为人。陈寿写《三国志》,给杨戏的评语是“戏性虽简惰省略,未尝以甘言加人,过情接物”,大意是说杨戏这个人性情比较简单懒散,从不给人说特别好的话,接人待物也不会过于热情。
言外之意,由他编写的《季汉辅臣赞》应该较为客观,不会无端吹他人的彩虹屁。
所以,结合这两点看,“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可信的。庞统的真实相貌,基本上可以确定和“丑”字沾不上边。
而且,甚至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推测,庞统可能不仅不丑,他搞不好还有点小帅。
怎么说?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实际上三国也是。
比如何晏因为“美姿仪”,深得曹操喜爱,而张松“为人短小”,曹操就“不甚礼”;袁绍见袁尚“俊美”就想立为后嗣(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袁尚才能过于袁谭的依据),孙权则因为刘繇之子刘基长相貌美,对其甚是爱重……
这些典型的案例,都能说明当时社会盛行的“以貌取人”风气。那么考虑到庞统在未出仕前,曾受到顾邵、陆绩、全琮等一众江东名士的欢迎和追捧,其人气之高,更被当时的大评论家司马徽誉为“南州士之冠冕”(连“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大帅哥诸葛亮都没有得到过这样高的评价。)
▲电视剧中的司马徽
能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想必庞统除了才学冠世,颜值也至少是个中上水平,否则如何能入得了那群自视甚高的荆楚俊才之法眼?
所以综上所述,庞统的真实相貌与其传统“丑男”形象显然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差距。在这一点上,罗贯中为了文学艺术,算是牺牲一位“帅才”了。
02、求职之路
在厘清了庞统的相貌之后,我们能对其整体形象有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但要真正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就必须得说一说他的求职之路了。
按照传统的故事,emmm……即《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庞统的求职之路颇为艰辛。
先是被孙权嫌弃,明确表示不用。再被刘备看轻,只给了区区一个沫阳县令之职。最后在治所,更因为故意喝酒废事险些被张飞整治,一番周折后才得以被重视。
算下来,这位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找个工作居然处处遇冷,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当然,罗贯中肯定不奇怪——他故意将庞统设定为丑男,想表达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从古至今,明面上人人都说唯才是举,实则或多或少还是会以貌取人。
那么在现实中,实际上有点小帅的庞统会经历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居然和演义如出一辙:
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三国志.庞统传》
这里虽然没有孙权的戏份,但在刘备手底下,庞统的前期遭遇没有任何变化:担任县令——不治——免官(被整治)。这可有点奇怪了。
按理说,人家庞统又有才(道号凤雏),长得也不赖(军师美至,雅气晔晔),关键还不摆架子(对比诸葛亮还得三顾茅庐来请),这么一个三好优质人才,你刘备居然不重用?看上去这很不合逻辑。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刘备最初对庞统的不待见呢?我们不妨先从庞统的过往说起。与演义情节不同之处,其实在早年的时候,庞统曾有过一次在东吴任职的经历:
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荆州先贤传》
南郡是荆州所辖的一个大郡,赤壁之战后,周瑜从曹仁手中夺下此地,继而就任太守。
从行政级别来看,南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而庞统所任的“功曹”,则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秘书。也就是说,在跳槽到刘备集团之前,庞统曾是南郡的二把手,太守周瑜的亲信。划分势力的话,他是属于东吴的人。
后来周瑜在巴丘病亡,他还亲自送葬到吴地,然后才回到荆州求职。
“瑜卒,统送丧至吴。”——《三国志.庞统传》
所以,从这段经历看,虽然当时孙、刘处于联盟状态,但互相提防是必定的,庞统作为一个昔日潜在对手的亲信,没有选择去东吴求职,反倒跳槽来刘备集团,这不由得会让人怀疑。
而鉴于庞统的名气,刘备自然也不会完全忽视他,于是给了他一个沫阳县令(相比“功曹”也是平调),也算是不辱“凤雏”名号。
这种身份的嫌疑,可以说是刘备不待见庞统的一个因素,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恐怕还得归究到刘备性格取舍上。
关于刘备的性格,笔者曾在前作《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在惺惺作态吗》一文中说过,他的身份虽然是一名政治家,但骨子里却是一个平民豪侠。
▲游戏中的刘备班子
从他平生的喜恶可以看出,他亲近的是杀人犯关羽、燕人张飞、奇士法正、老兵黄忠、狂徒魏延……这些有着一身豪侠气质的人物。
而他最看不起的是求田问舍的许汜、有名无实的清谈客许靖……这些都是只会打打嘴炮,并没有任何实干能力的夸夸之徒。
而很不巧的是,在当时的刘备看来,号称“凤雏”的庞统极可能属于后者。为什么?因为庞统的公众形象正是一个知名“评论家”。
他评论过陆绩、顾劭:“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后续有人问是不是陆绩胜过顾邵,他又说:“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十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
他也评论过全琮:“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他还评论过自己:“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到了后来,陆绩、顾劭两人甚至还和他相约一起评论天下人物:“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这么多话,难怪陈寿给庞统的评语是“雅好人流”——专门给人说好话的。
▲古代的文人聚会
总之,由于庞统嘴巴说的话比他干的事要多得多,而刘备又恰好讨厌这种“嘴炮式”的人,加上前面提到的身份嫌疑,这才导致了庞统求职时的不被待见。
但是开始不被重用,不代表永远不被重用。后来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接连推荐,刘备亲自与庞统进行了一次约谈,结果“大器之”,立马将其提拔为与诸葛亮并称的“军师中郎将”,还是印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