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美国连续主导了两场战争。虽然美国为首的联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正面战场都取得了胜利,但战场上频频出现参战国之间误伤的报道。
有人认为这是两国之间沟通不顺畅造成的。其实想想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军事联盟,沟通和配合问题是一直都在研究解决的。而不是上了战场才发现的。
如果说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误伤是配合问题,那么美军内部之间的怎么解释?其实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已经说明,当时的军事通信技术已经到了需要再进一步的程度了。
于是,美军历经十几年,开发出了一套被称为"战场WiFi"的通信系统。
1、 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的空中力量非常复杂,除了本家空军之外,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有飞机。4个军种的飞机型号虽然不一样,但是用途是重叠的,由此可以看出四家的关系。
再加上每年"军费争夺战"是保留的上演节目,因此4个军种之间的恶劣关系让看似顺理成章的多军种配合,变得暗流涌动。
这里的"暗流涌动"并不是互相拆台,而是无法建立一套凌驾于所有军种之上的指挥通讯系统,大家各自为政,如果需要配合还要增加"转接"的步骤。
刚进入21世纪,F22已经到了马上服役的关键节点。受当时的技术限制,F22之间可以进行通讯,但与其他机种则无法进行正常联系。
为了让F22和空军,甚至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不同类型作战飞机正常说话,美国开始立项,要求打造一款通过数据链之类的技术手段,可以进行即时的战术数据交换。
二、空中WiFi技术
格鲁曼公司成为了中标的研发公司,他们认为空中单位的沟通只能通过空中解决,于是打造了一架类似于预警机作用的通信飞机——E11A。
E11A外型就像一架普通的支线客机,没有预警机那样标志性的"大盘子"。如果不是发动机上淡颜色的美军标识,则完全看不出这是军方作战单位。
E11A的作用形象一点就是一座商城,各军种、各类型作战单位如同商城里边的店铺。E11A容纳里边所有的通讯系统,不管是老的与新的、兼容与不兼容的、视频影像与无线电、隐身战机与常规战机、战斗机与直升机、空军与海军……
只要是你需要通信的单位,只要传上来我就能让大家全听懂。
举个例子,如果陆军的一架直升机临时需要到"A号"两栖登陆舰上降落。20世纪的做法是:直升机需要请示上级,陆军上级与"A号"的上级沟通,海军上级与"A号"两栖登陆舰沟通,没有问题了;信息再倒传一遍,陆军上级告诉直升机可以降落。
为什么这么麻烦?因为陆军与海军的基层空中单位信息不联通,除了近距离的无线电,各自的数据链都是加密的。
自从有了E11A,工作方式就变成陆军直升机直接在无线电有效沟通的距离外,与"A号"两栖登陆舰说:我要降落到你这里,不管你同不同意……
E11A也被称为战场通讯节点机。
三、战场WiFi技术
E11A最早的服役时间并没有公开,但可以肯定当时美国已经陷入阿富汗泥潭多达数年。与以往战场不同,阿富汗多山的地形完美限制了无线电的通讯能力,有的部队走着走着就失联了。美军启动了大量卫星作为通信中继站。
但卫星通信的带宽并不大,将将可以满足师一级的通讯要求,营一级的作战单位根本无法照顾。这也是频频发生误伤的原因之一。
前线的部队呼吁:必须要有一种更先进的连接平台,在复杂战场条件下,将空中与地面各类信息网络构成一个整体,实现空对空,空对地的有效通讯。
空军举手:我们刚服役了一款专门管通信的飞机。
于是开始只供应空中作战单位的"空中WiFi",变成了肩负地面作战单位的"战地WiFi"。
即使处在同一战场,地面部队与空勤人员所见到的即时战场,情况一定有所不同。有了"战地WiFi",空中与地面就减少了沟通和协调时间,还能避免因识别错误而发生的误击,
格鲁曼公司为了进一步霸占市场,将E11A所搭载的通信系统进行模块化,方便各种机型进行搭载。现在一架E11A的服务范围是战役级别,1架飞机的滞空时间是8小时,美国空军一共装备了4架。
这样保证3架工作的同时,随时有1架是待命状态。如果美国同时应对两场战争,4架E11A通过空中加油等手段又可以完全胜任两个地方的作战要求。
而一般的战术行动,通讯器材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模块化组装,由战斗机或直升机携带赶赴交战地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