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建邺警方获悉,南京警方破获非法出租游戏账号案,涉案人数达40多人。此案系江苏首例,揭示出两点认知:一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当对经营者的非法行为重拳出击、阻绝“后手”;二是高压线之下,依然有人“暗度陈仓”,不得不严防。
根据所发现的线索,民警调查发现,扬州一家公司运营了四家网店,业务主要是对外出租游戏账号。这种出租游戏账号的行为,不仅源自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买卖,且变相、刻意绕开了有关部门的监管,为未成年人提供“正餐”之外的“零食”。游戏玩家从其手中购买一定时长的服务后,可利用犯罪团伙提供的信息顺利登录游戏平台,并通过动态头像验证,这就意味着,这样的“零食”可以不分时段,成为一种劲道很大的“迷药”,细思恐极。
经营者为谋利而开动脑筋是可以理解的,但岂能动起歪脑筋,还针对未成年人?国家出台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规定,各地层层落实,为未成年人打起“保护伞”,这是强基固本之道,但某些经营者却不管不顾,把个人隐私视若无主之物,把未成年人利益视若唐僧肉,利欲熏心,肆意妄为,这是对未成年人保护大计的漠视,也是对法治的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相关行为已涉嫌犯罪,不能不依法加以严惩,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而这一案例也提醒监管部门,即使有高压线,但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存在,就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寻觅其他路径“开源”。如此想来,这样的公司仅此一家,还是另有类似者;“下有对策”之“对策”是仅此一种,还是另有他策,可以延伸思索。
@人民日报评论昨日所发评论《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沉迷》也提及: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存在游戏账号租卖业务,用户可通过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文章直言:青少年进入网络游戏的第一道关口仍存在着漏洞,值得引起重视。
部分游戏虽已上线人脸识别功能,能够将未成年人识别和屏蔽,但前述“漏洞”的存在,却实有蚁穴溃堤之虞。这就说明,监管深度、力度与广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必须致力于推动网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与社会公众一起共唤网络清风。但事实说明,在网游行业中,某些企业的自觉是靠不住的。在惩恶扬善的前提下,对行业乱象进行深度治理,堪称重中之重。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