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事故,特斯拉事故处理流程?
01打开双闪
02放置警示牌
常规道路上三角警示牌放置在车后50-100米处,高速公路上则放置在车后150米处。
03确认人员安全
确认交通事故是否有造成人员受伤,有的话先拨打120。
04报警电话
有人员受伤的话,打完120还要拨打报警电话110/122(我国的交通事故报警服务电话)。准确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受伤人员的情况以及车辆损失情况。
注意:如果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话一定要等交警来处理,不要听对方的,交警会来现场查看出具事故责任书,到时候是谁的全责就报谁的保险。
没有人员受伤的话,责任方又比较好判定,对方车主也好说话(认自己全责的这种),可以私下报保险解决,有的时候特别小的事故,警察一般也不会出警的,只会登记一下。
如果是事故比较严重的情况,报警之后,警察判定全责的一方之后。
全责一方联系保险公司,拍摄发生事故部位的照片,近景、远景、各种角度多拍几张呢,两车的车牌也要拍,方便保险公司进行处理。
特斯拉是不是故意炒作?
这个事件是不是特斯拉的故意炒作?我想只要智商没有缺陷的人都会看的清清楚楚。很多人都知道特斯拉是一个征服星辰大海的超人马斯克手下的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发射的卫星比绝大多数国家发射的卫星都多。我想有口皆碑企业是用不着做广告的。
这让我想起来了苹果手机。很少见到苹果手机的广告。在前些年,每当苹果手机发布新款式的时候,很多重磅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当一个重大喜讯一样的来发布。因为发布晚了会让人觉得你这个媒体好像都不入流。其实这就是苹果的免费广告。
那么换到特斯拉也是如此,特斯拉推出一个新车,基本上我也没看到他在这儿做什么太大的广告。但依然能够成为最热的焦点。
上层原来想给地给好处让特斯拉进来。是想让特斯拉迅速在国内形成一个先进电动车的产业生态。然后我们可以慢慢儿的把它吃下去消化。让先进电动车变成我们自己的电动车,让这个高新产业生态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态。现在这样一闹可能会打乱上层的一些想法和计划。
所以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思考的范围好像有点过于狭窄了!
为什么在许多国人眼里还是真香?
特斯拉事故率如此之高-为何热度仍居高不下?
近期汽车领域热度最高的品牌莫过于美系品牌-「特斯拉」,究其原因自然是连续不断的主动刹车、刹车助力泵失效、自动驾驶莫名启动、传感器失灵等等;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不胜枚举,但似乎所有案例都没有得到真正客观的第三方机构的结论认定。
可以说现在的特斯拉是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综合其没有仪表盘的Model 3/Y的设计,以及集成车机显示的信息并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强制国标)的问题,对于这个品牌的车辆的评价一定是工业垃圾。但是为什么仍然有不错的销量,仍然会有很多所谓的“特粉”去维护这个外国品牌呢?原因正在于它是外国品牌。
三个场景(与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人讨论特斯拉的场景)
1:当一位年过花甲且将将拿到驾驶证的“友人”来我这谈天饮酒的时候,竟然提到了特斯拉汽车陆续出现的“维权事件”;很诧异中老年人也对此类汽车资讯如此感兴趣,然而在交流过程中忽然感觉到了异样。
因为在没有任何准确的结论可以参考之前,其已经将责任归结于这些车主;究其原因与特斯拉陶琳女士的观点相同,那就是“咱们善于闹”、不遵守人家的规则!这种观点很显然是其骨子里的问题,是这些本身不遵守规则的人认为任谁都与他们相同;对于这样的观点已经不反驳,需要回答的只有一句话-“你是你、我是我,别‘咱咱’的,我们的精神没有废掉”。
2:当一位特斯拉用户热情高涨的来到我们的公司炫耀其Model 3汽车,并且热情的邀请试车员去驾驶其车辆,其中还包括一些友人的时候;结果是没有任何人愿意去驾驶,这是在特斯拉陆续出问题之前。而在之后这位Model 3的用户也多少有些忧虑,多多少少咨询过一些关于其刹车控制系统、车辆芯片类型与等级等诸多问题。
但是在任何场景中这位用户都仍旧在维护特斯拉,也坚持认为所有出现问题的Model 3/Y/S/X等车都是司机不会开,虽然他开车时也已经小心翼翼。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建树,有些外国品牌的商品就是他包装自己的一切;否认了这款车且短时间又无法换车,这不是否认了自己吗?
3:与部分汽车工程师、行业分析人员、部分同时使用自主品牌与进口品牌高端车辆的用户分析特斯拉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理性的;因为这是基于技术和理性思考的分析,从营销学到车辆电子、芯片、控制系统、三电技术等等领域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无法认可特斯拉。
当然这不是主观上就排斥特斯拉,只是结论会让“特粉”有这种感觉;然而最终在辩论的过程中又发现“特粉”特别不理性,谈技术的时候他们具备第一类的观点,从“精神饥荒”的角度分析那就直接歇斯底里了,什么是“精神饥荒”?
精神饥荒有多少人对外国品牌是趋之若鹜的呢?
相信仍旧作为奢侈品和大宗消费品的消费主力的60-90后,对于外国品牌是绝对崇拜的(相对一部分);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国商品、影视作品和文化开始输入,此时这些商品和文化是非常“新潮”的。
说白了就是没见过会感觉新鲜,而新鲜的可能就是好的吧;其中各类商品还没有国产或高标准的国产选项,毕竟市场化全面开放的阶段是学习与进步的阶段。但凡事都会有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初期的国产商品水平不如外国商品,于是很多用户就会直接否定中国制造;也就是说国产商品在起步时就已经输了,即便后期的水平实现了反超,但再不能吸引到这些已经形成一种观点的消费者。
这是不应该但又注定会形成的结果,在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很好总结:
不懂思考不够自信虽然大清朝已经是百年之前的历史,但是一些人精神层面上的“辫子”还是没有减掉;对于中国制造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大马金刀”的层级,还把“捡洋落”视为荣而不为耻,这点从今日五菱宏光MINI EV被停止上牌,上海要求4.6米以上和10万元以上的车辆才能用新能源牌照——为特斯拉量身定做的规则一样令人感觉恶心。
然而这种观点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原因正是“不能否定自己的错误”;而不能否认则等于无知,无知的原因是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没有这些知识储备何谈思考与自信呢?这是个无法突破的“闭环”,怎么办呢?——自然淘汰即可。
国产汽车与合资汽车在市占率方面各占半壁,合资品牌五大车系市占率将将超过50%,国产汽车以少数一线品牌对抗合资车系数十个品牌,实现的是市占率接近50%且上升趋势很明显。这就说明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制造,连大宗消费品都认可了,其他消费品就各不例外了。
看一看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除了美系苹果还在 苟延残喘,曾经的三星、索爱、黑莓、诺基亚还有存在感吗?2000年后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再以用个苹果手机为荣,优秀的华为、小米、VO等高端旗舰机不仅有更好的体验,同样能满足轻奢用户的需求;“国潮风”已经成为热潮,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元素,这会带来很有意义的改变——那就是不再以崇尚洋品牌为荣,一旦有了这个基础,特斯拉等问题不断的合资进口汽车都会成为过去式。
结语:时间会带来改变,时间会淘汰掉有“精神饥荒”的那些人,现在特斯拉的热潮也无非是此类消费者的炒作;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是大部分更加自信的00后,观念的转变会逐渐带来对品牌认知的变化,届时不论是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还是两田一产、特斯拉、BBA等品牌都会被起底真实水平,追捧“洋垃圾”会被视为愚蠢。
至于特斯拉近期频繁出现的问题车,客观来说也不值得同情;比如从“特粉”变成“特黑”的特斯拉维权女士或Model Y的男性司机,在车辆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忽悠了多少人去买特斯拉的汽车,出问题了之后有没有想过这些用户呢?有因有果嘛,自己去承受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特斯拉此时推出超级高铁?
超级高铁如果出事就是超级车祸,假如短时间内发生几起这样的车祸,会伤及国家根基,综上所述,还是不要搞的好。把现在的高铁再提高100~200公里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成本也低得多
特斯拉2公里加速120致2死3伤?
骨子里的崇洋媚外情结根深蒂固。毕竟买的人觉得买这车有面子。
驾驶特斯拉遇到车祸是否有可能被电死?
会 按照你问题的逻辑回答是有可能 就像走在路上有可能被车撞死一样 只是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 特斯拉电池的安全性基本上是可靠的 不排除以后出现全车泡水的情况下电池系统同时故障导致电人事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