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珠江,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坐实?
这两天似乎铺天盖地关于康美的消息,也确实把财务造假玩出了新高度,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应该要数拿着自家几十上百亿去炒自家公司的股票这事儿,也算是玩出了新高度,确实是个人才,怎么就没想到用增持自己的方式进行?非得走偏门为自己捞金?
好好的一家白马股,前段时间我还在文章中说过,养老概念中,这公司还是很不错的,但这可不是你财务造假的理由,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哦,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股民是否可以获得赔偿我们一般意义上来讲,要想获得上市公司赔偿,那么上市公司一定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了之后,才有维权的机会,而被立案调查的因素恐怕最大的就是虚假财务的问题了,换言之,公司现阶段正处于被调查的状态,维权是完全没问题的了,不过我们先看看其调查之后的结果。
从证监会发布的消息来看,主要有三点:
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
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前段时间我在文章中说过,有个词语叫“资金归集”,这里的第一条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银行有相关数字的存款,但是当你想要取钱的时候,抱歉,银行会告诉你没有,这就是资金归集,归到哪里了?当然是大股东账户了,如果是集团账户,钱就可以取出来了。
伪造业务凭证这件事情,真是尴尬,好像前年某公司伪造了海外资产的事情,这也是个扯淡的情况,只是我忘记了哪家公司,但你这财务报告重大虚假的问题肯定是没得跑了。
第三个问题就更有意思了,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买卖本公司购票,其实公司如果不搞这些鬼名堂,完全可以好好的经营下去,不过,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你真是没辙,你想,如果是公司自己把钱用增持公司股票的方式来进行,这性质可就变了,妥妥的利好啊,结果呢?以为自己可以做的天衣无缝,其心可诛啊,怎么讲?
拿公司的钱为自己买股票,股票拉高之后只能是割一地的韭菜,受害的依旧是投资者,因为股价一旦被拉高之后,某些人一定会出货的,然后赚到的钱就进了自己的腰包,而不是公司的资产,这种自私自利的违法行为,你也是防不胜防。
总结:那么,有了这几条重大罪证,报告期买入的受害者就有了合理合法的依据进行维权,至于赔偿的范围以及合理的时间,这还得看监管层如何定性。不过维权的过程还是很长的,比如当初的万家文化,你不用个半年时间,这事儿恐怕是没那么快能处理下来,同时,要想顺利的执行也是个难点。这也是人性,有的人做错了事情,你找他赔偿的时候,他是不乐意的,拖也就成了自然,甚至有可能等到法院强制执行,但迟早是要执行的,这点无可厚非。
绝对不能容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必须给与重拳出击,一家不会敬畏市场,敬畏投资者的公司,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文/易论螺丝钉
关注螺丝钉,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还有哪些也是细分行业的龙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行业的龙头,接下来我从近几年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来说一下自己对于行业龙头的理解,并在回答的最后列举出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目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被分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类型,而目前“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农产品的市场暂且当做是“完全竞争”市场,而把石油行业(仅由两桶油这两家国企组成的市场)暂且看成是“完全垄断”市场,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市场都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两种市场竞争形势,而之所以市场会产生龙头企业主要就是因为这两种市场形势占据了主导地位。
作为龙头企业,我对此的理解是如果其所处的行业为“垄断竞争”行业的话,那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须得较高,或是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如果其所处行业为“寡头垄断”行业的话,那龙头企业就不止一家,可能是两家甚至是三家,但是同样的公司也必须具有核心技术保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在实际的市场中,有哪些企业为其所处细分行业的龙头呢?
1、家电行业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
2、汽车玻璃
福耀玻璃: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公司的产品标志“FY”商标是中国汽车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3、工程玻璃
南玻A:公司是中国玻璃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4、运营商网络
中兴通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5、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是我国众多软件企业中为数极少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公司目前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达到80%以上。
6、乳品(奶制品)
伊利股份:公司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年销售过百亿仅有的两家奶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7、铜
江西铜业:公司是集采矿、选矿、冶炼、贸易、技术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拥有中国两座最大的已开采露天铜矿一座中国最大规模的铜冶炼厂以及中国最大的井下铜矿山中的一座.。
8、铝
中国铝业: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
9、银行
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四大行
10、电子显示器
京东方A:京东方(BOE)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8%,市占率达18%;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7%,市占率达32%,均位列全球第一。
11、房企
万科:国内第一房企,形成了独特的万科模式。
上述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谁能分析一下2019年哪些行业是夕阳行业?
1被传破产行业:团购行业
传闻:2010年3月,团购商业模式出现,仅三年后,这个当初人气最旺的创业和投资行当早已草木皆兵,陆陆续续关张裁员,直至最近颇具知名度的团宝网和聚齐网先后陷入困境。有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团购网站总数高达6218家,累计关闭4670家,死亡率达75%,运营中1548家。
从业者自述:团购网站破产潮已经出现
“从2010年至今,团购网站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3年,其间有高潮也有低谷,团购行业不是即将出现破产潮,而是已经出现破产潮。”团购网从业者刘兵肯定地对北青报记者说。
今年26岁的刘兵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团购网站,负责本地商户拓展,薪水是按“底薪加提成”模式。“我负责发展餐饮行业商家,底薪3000元,加上销售提成,每个月基本上能拿到五六千元。”2011年上半年,团购网站大量涌现,刘兵跳槽到一家新成立的团购网站,月收入涨到近万元。但他很快发现,行业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卖得越多赔得越多”。果然,进入2012年后几个大股东要求公司减亏,公司的销售政策越来越严苛,刘兵的工作变得很难做,到了下半年,大量团购网站倒闭,刘兵所在的网站也进行了裁员,他虽然没有被裁,但收入减少很多。
专家点评:团购网站破产倒闭潮将继续
“目前排名居前的5家团购网站市场份额超过九成,剩下的中小团购网站只能争夺不到一成的市场份额,团购网站的破产倒闭潮还将继续。国内团购网站数量最高峰时曾超过6000家,目前还在运营的团购网站只有1548家。”团购专家、团800创始人胡琛表示。对于团购行业的前景,他仍然保持乐观,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团购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团购行业成为O2O的焦点领域。文/本报记者车利侠
2被传破产行业:造船企业
传闻:自2004年中国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以来,中国造船厂的数量便开始飞速增长。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造船业浇了一桶冷水,受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我国去年开始出现造船企业破产倒闭潮,民营船厂首当其冲。全国倒闭的船厂已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融资难”影响更甚于“订单荒”,往往成为压垮船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业者自述:一批一批的人在离开厂子
“我是2008年入职的,当时很多人塞条子托关系,都要来熔盛重工做工,我们当地人都以此为荣。”熔盛重工前员工尤先生,30多岁,家住距离熔盛重工数公里远的长青小区。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见到了他在熔盛重工的3位朋友。
“我是负责起重吊运的,属于辅助工种,所以收入上不去。2010年,我离开了熔盛重工,因为收入并不理想。当时也有人走,不过稀稀拉拉的,直到去年年底,一批一批的人离开厂子。我的邻居几乎全在熔盛上班,很多人希望它尽快好起来,毕竟一家都指着工资过日子呢。留在单位的人也看不到以后的出路,谁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呢?”
专家点评:台州船厂留下20%就谢天谢地
“新的信贷政策一方面是要继续促进船舶行业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准备资金支持。”航运界网站总编辑齐银良表示,“破产行业一说过于耸人听闻,作为生态链的一环,没有哪个行业会破产。”浙江台州曾是全球著名的中小船舶制造基地,拥有造船厂总量190多家。当地业内人士估计,从下半年开始,大量小型船厂将不得不选择倒闭,“190多家能够留下来20%,就谢天谢地了”。文/本报记者刘慎良
3被传破产行业:钢铁行业
传言:在“钱荒”来袭的大背景下,身处行业寒冬的钢铁行业无疑雪上加霜。中小型钢企面临“生死抉择”,国内大型钢企的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坦,在资金危急时刻,不得不靠政府的“输血”得以存活。钢铁行业已从“难进难出”的产业变成“易进难出”的产业。
从业者自述:温商被迫关闭小钢厂
“我当时是凑了50万元钱入股,没到三年就收回了成本,后来小钢厂的生意也一直不断扩张。”十年前,温州商人周先生看到了因建设高潮的到来而带来的商机,和几个同乡在福建福鼎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小钢厂,投资也很快见到了成效。
不过,随着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周先生入股的小钢厂的生意从2010年以后开始变得艰难,产品大量积压在仓库里而无法得到消化。在连续三年出现经营亏损之后,几位股东也没有新的资金维持小钢厂的运转,最终他们于今年初关闭了这家经营了多年的小钢厂。
专家点评:钢铁业微利将成常态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认为,钢铁行业已经告别了高利润时代,其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进而导致恶性竞争、盈利下滑乃至亏损。钢铁行业今后的形势将取决于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他认为微利将成为钢铁行业今后的常态,一些钢铁企业为了生存,将会通过适度多元化、发展“非钢”产业等方式谋求出路。此外,环保压力是钢铁业的倒闭潮是否进一步蔓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小型钢铁企业扎堆的河北,由于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日益引起重视,高污染的小型钢企已被陆续关停取缔上百家。
文/本报记者孙昌銮
4被传破产行业:LED行业
传言:有专家测算,如全国4亿多家庭,每个家庭仅使用3只LED节能灯,至少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然而,准备饱餐一顿的LED相关企业,却没能吃到香喷喷的“大蛋糕”。2012年,全国LED企业设备开机率不到60%,产能利用率更是仅在30%左右。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相当激烈。未来两到三年,中国LED下游会有60%以上的工厂倒闭或转型。
从业者自述:现在已经步入了夕阳行业
郭秉银是深圳一家LED企业的销售经理,他所在的企业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LED产业的。他如今面对的是竞争对手在拼命压价,厂里的LED产品价格正以每年60%的速度狂跌以保住份额。“原来我们的精力都是放在技术研发上,而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于如何降低成本保住市场!”他感慨道。即便这样,他们还经常有几乎已经要签单的合同被同行以更低的价格抢走。
专家观点:健康的LED产业大有可为
“只有不景气的企业,没有不景气的行业,这句话对于眼下的LED产业再合适不过了!事实上,国家对于LED产业的政策是非常有利的!”资深行业观察人士刘荷青昨天这样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评价被外界描述为面临“破产潮”的LED产业。他认为,现在的LED产业问题在于不够健康,而真正健康的LED产业大有可为。
5被传破产行业:中小房地产企业
传言:有报告认为,未来5年,房地产企业数量将可能减少三成,其中减少的企业以中小房企为主。如果限购政策继续严格执行,地产行业洗牌会更加彻底,三四线城市本土房企将被洗牌或逐渐边缘化。
从业者自述:中小房企拿地越来越难了
徐亮是北京人,已经在地产行业工作了7年。三年前,为了获得一个职位,他从北京的一家地产公司跳槽去了河北固安的一家开发商,任职销售总监,经过三年,他现在已经是这家固安小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了。但随着几家大开发商进驻固安,像他们这样的小公司拿地就困难了。对于未来,徐亮没有太多信心,他自己也在寻思跳槽回北京的开发商,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专家点评:大量“僵尸房企”将出现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对于未来各种类型的地方小房企,业内普遍不乐观,即便不出现倒闭潮,也可能出现大量没有项目的僵尸房企。该人士预计,未来3年内至少有30%的内地房企被淘汰,企业总数将由目前约5万家减至3.5万家。
6被传破产行业:家居卖场
传言:曾为国内本土最大的东方家园建材超市总部正在申请破产,美国第二大建材零售商家得宝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店面,英国百安居将中国区的门店由高峰时的60多家削减至40家左右……不断“消失”的店铺和倒闭的大型卖场告诉我们,国内家居建材领域正在遭受一次不小的冲击。
从业者自述:倒闭关门的都是经营不善的
“这个行业是分化的行业,倒闭关门的都是有种种经营不善的。”杨林是去年加入红星美凯龙的。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现在,收入比之前实现了翻番。她的很多朋友觉得不理解,她却觉得无所谓,金融行业虽然看似高端,但很少有惊喜。“而现在的工作更加带劲,这种野蛮扩张更有想象力,一年之间就在多个城市开建大卖场。去地方谈项目,地方政府总是笑脸相迎,还主动提供税收和优惠土地。”
专家看法:家居卖场不是倒闭而是升级
“整体而言,家居卖场行业出现闭店潮,主要还是那些经营落伍、不思变革的企业,或者是一些外资品牌管理机械,不了解中国人消费需求。整体而言,这个行业谈不上消亡,只是变革和升级。”商业财经评论人士杨先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认为传统大卖场商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租金成本,如电子商务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中一些公司也发展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如红星美凯龙等公司已经不再是单纯向厂家出租店面,而是依靠自己的品牌开始做商业地产开发。文/本报记者范辉
7被传破产行业:航运业
传言:中国远洋“老船长”魏家福正式离任中国远洋,把A股亏损王留给马泽华。魏家福频频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亏损上市央企的掌门人”,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平台中国远洋被ST,并岌岌可危。作为央企,中国远洋可以不倒闭,因为有政府的补贴。但是航运业的其他企业或许没有这么幸运了。航运业持续低迷,航运企业经营“惨淡声一片”,尤以干散货航运市场为甚。与此同时,燃油及相关成本又居高不下,航运业亏损在加剧。
从业者自述:这几年收入基本没涨
“跑外轮的收入都差不多。像我们这行,现在是强度大了,收入却没怎么增加。以前每人每天有7.5美元的伙食费,可以算进收入;现在都包含在伙食里面了,这块收入就没了。”北京华洋公司员工汉森·亨利,50岁,外轮大厨,长年跑远洋运输,到过世界很多地方。他向北青报记者抱怨,“与四五年前比,高层的收入确实提高了,一线人员的收入没多少变化。我现在的收入工资加奖金就是1000美元,比2008年、2009年那会儿,多了100美元吧。与朋友们聊天时,他们都叹息,这个行业的黄金期早过去了。”
专家点评:行业已触底但风暴还没过去
“有些公司倒了,也有些公司忙于接单,不过每笔单子利润却少得可怜。”航运界网站总编辑齐银良表示,造船与航运的低迷,主要是全球经济下滑以及运力严重过剩造成的。“行业触底了,但并不意味着风暴已经过去,央企有些人说这轮周期进入底部,可以抄底了,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不管经济好与坏,都不愁没钱。我不建议抄底,现在行业很多规律都被打破了,比如全球一体化,造船周期的缩短,运力严重过剩。作为强周期的行业,不能轻言结束。”而针对上海自贸区对造船和航运两个板块有什么利好影响,齐银良表示:“这个还需要观察,目前看不出来。将来在外汇与税收方面,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就是很大的利好了。”
8被传破产行业:信托公司
传言:用市场人士的话说就是“信托通过几年畸形发展,到了开始还债的时候了”。今年以来,从“青岛凯悦”到“三峡全通”再到“舒斯贝尔”,甚至包括目前事件走向尚不明确的*ST珠江[3.43% 资金 研报]信托融资展期遭拒一事,信托业风险一再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从业者自述:信托行业需真懂业务
“信托行业流动性比较大,一年跳槽一次的员工并不稀奇。最近一些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都来信托挖人,我对此不大感兴趣。信托行业虽然这两年制度红利逐渐消失,但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不过需要真正懂业务、有创新精神的人来做,将来的信托肯定不再是‘打猎’文化了。我们作为一个金融部门的定位会越来越清晰。”小刘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信托行业,算是比较早的信托从业者,受益于当时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分红和年终奖非常可观。
专家点评:信托公司应及时化解风险
“应客观、全面地看待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一方面,信托行业对实体经济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另一方面,信托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在跻身第二大金融业态的同时,快速增长的资产规模中也存在一定成分的泡沫。他强调,目前信托行业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不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就有可能不断积聚,逐渐发酵,最终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所以目前信托公司应对已有或潜在的风险及时化解,尽早防范。
9被传破产行业:第三方理财
传言: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靠销售产品来获取利润,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信托。今年以来,信托整体发行规模大幅下降、信托公司加码异地直销——上游行业的缩水,给第三方理财机构带来更大的冲击。那些缺少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或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有业内人士说,第三方理财,要倒掉五六百家,才会像模像样地细分龙头出来。
从业者自述:第三方理财为成本所困
程怡在第三方理财机构工作了七年,先后在理财公司等任职。在她看来,目前第三方理财公司遇到的瓶颈主要还是成本问题,集中来说就是“人财物”三个层面。比如“财”,作为一家拥有牌照的基金销售第三方理财公司,必须要承担监管银行成本和第三方支付成本,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专家点评:这一门类方兴未艾
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门类方兴未艾,专业不足的公司首先会被淘汰。“往往大家会觉得客户资源不足是一家公司最先被淘汰的原因,但是往往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没有出现寡头效应,因此各家公司都有机会,但是这也挑战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相信未来一定会有黑马出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理财人士表示,“最后这些公司有可能都会殊途同归,成为像美国嘉信理财这样的,成为以互联网在线交易系统为竞争力的平台公司。”文/本报记者范辉
10被传破产行业:PE行业
传言:“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要错过天津滨海!”一句响亮的口号,曾是天津发展[-0.74%]PE的招牌,天津也一度成为了PE天堂。不过,才仅仅几年时间,这个美誉就成了“烫手山芋”,不少公司和个人以私募投资的名义,使许多投资者被卷入了“庞氏骗局”中。盛宴过后,繁华褪尽。募资难、投资回报下滑、监管升级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似乎令PE的生存环境举步维艰。
从业者自述:离职率越来越高
原本在人们眼中,PE从业者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金领投资人”。然而前年才入行的小王没赶上这样的好年景,又恰巧赶上了IPO暂停的“倒霉”日子。“PE从业人员的日子不好过。我现在坐公交、吃泡面、忙调研,一年下来也拿不到几个钱儿,我们这些人也拿不到分红和提成,现在就是基本工资,一个月几千块钱,是个纯PE屌丝。”“过去一年多,圈里人薪酬急速下降,离职率越来越高。”
专家点评:“战国时代”洗牌在所难免
“现在PE行业处于‘战国时代’,洗牌在所难免。从此次IPO暂停来看,将宝都押在IPO上的风险过大,以后单纯通过IPO退出获取利润的PE活下来会非常艰难。能活下来的PE将是那些实力雄厚和资源丰富的公司,这些企业会更注重被投资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培育一些早期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想等着‘瓜熟蒂落’去‘摘桃子’。”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郑知行如是说。
雾都取景地?
“雾都”这个名词比较常用于指代英国的伦敦市。如果你所问的“雾都取景地”是指伦敦著名的景点和取景地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和电影/电视剧取景地:
1. 大本钟(Big Ben)
2. 塔桥(Tower Bridge)
3.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4.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5. 伦敦塔桥(Tower of London)
6. 伦敦眼(London Eye)
7. 英国博物馆(British Museum)
8. 牛津街(Oxford Street)
9. 威斯敏斯特宫殿(Westminster Palace)
10.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此外,伦敦也是众多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其中许多影视作品中也展现了伦敦的雾气特点,比如《雾都孤儿》、《雾中谜案》、《神探夏洛克》等。
最近股票亏了20个点怎么办?
股票亏了20%,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有些投资者就是这样,“老师,XX股票会长到什么价位?”、“老师,今年大盘能不能到4000点?”,像这样缺少条件的问题根本让人无法回答,更何况在一个时刻变化的市场中,今天判断的基础明天就可能被打破。
面对亏损或套牢,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亏损已经发生,让我们忘掉成本。重新考虑假设现在钱还没有投该只股票,我还会不会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继续持有并高抛低吸降低持仓成本;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赶紧清仓换股或等待时机;
第二,评估大盘指数、所在板块或个股是否还有下跌空间,空间有多大。如果遇到前期爆炒的股票,目前随着大盘调整而调整,那20%才仅仅是个开始;如果属于绩优股且没有经过大幅炒作的个股,也是建议持有并波段操作,避免过度恐慌;
第三,如果上市公司经营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例如,业绩变脸风险,被ST特殊处理风险或失去核心竞争力、资金链断裂等,要及时清仓;如果出现利空消息,但只是对公司短期业绩有影响,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那这种情况就不适合止损操作;任何一支股票均处于一个动态、灵活的变化当中,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投资原则,抓住关键点,深度思考其投资价值。
在股市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
谢谢邀请,我在股市里已经呆了14年,从股市里提取了不低于8位数,买房,买车,投入到生意中。
简单说一下自己的小小的成绩: 2008年开始专注ST股,22个月创下6倍的投资收入,赚得过人生的第一个副业百万。持有过ST昌河,ST锌业,退市长油等,套利过大连重工,2022年ST国医,ST大集等。
我的感悟就是,股市中把运气游戏,变成概率游戏,我从来不买彩票,因为那个概率我搞不定,但是股市的概率可以,通过事实和逻辑分析,超过51%的概率就去做。比如,今天分析一下ST股票的首发摘帽套利,看是否能通过案例得到启发。
业绩预增重要吗?让我来说,
业绩的真真假假有时候也不重要,预期和共识才是股价上涨的基础。1月9日晚上,首发ST年报的ST中基预报出来了。真出现当时心里猜想的,不会这个家伙扭亏为盈了吧。你别说,有时候直觉真准,ST中基真扭亏为盈了,那咱们看一下ST中基的年报预告业绩。01 ST中基年报预告营收5-6亿2022年报扣非盈利 1700-2500万元0.0246-0.0363元/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ST中基的年报如果经过审计确认为盈利,而且审计确认2022年生产经营没有重大不确定性,那就可以申请摘帽。因为咱们先看ST中基为什么戴帽。02ST中基的戴帽原因因为19,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1.14亿,-1.3亿,-1.03亿,并且公司 2021年度审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有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 年修订)》9.8.1 条第(七)项的规定: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 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本公司股票交易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03ST中基的关注函 1月9日晚,发布年报预告业绩的同时,ST中基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因为内容不少,总结成大白话,就是4点质疑:1:3季报营收1.54亿,四季度业绩暴增2倍,变成年报5-6亿的营收。营收和净利润是否符合行业的现状,是否合理?这种大桶番茄酱的销售,毕竟ST中基都是通过贸易公司销售的,如果贸易公司有固定的客户和渠道,这个问题回答,ST中基过关应该问题大。就是销售合同和确认发货的时间,控制在四季度就行。做过外贸生意的都会懂。2:就是1月5日股价三天涨停的时候,异常波动的解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因为1月5日ST中基对股价异常波动的解释,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那有同学说,业绩大幅预增不是应该披露的,属于不属于应披露的,业绩预告有公司规定时间节点,但是股价异常后4天披露,也不能算违规,只能是有程序上间隔稍微有点长的小瑕疵。3:股价在业绩披露前暴涨29%,是否有知情人内幕交易?目前大数据查内幕交易很好查,这种业绩没披露前,就开始拉升的聪明资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提前获取了信息。一种就是根据ST股业绩预告头一名进行炒作。能不能业绩预增和摘帽其实都不重要,其实炒股炒的是共识,尤其是短线,大家的共识,这个票有没有预期,才是最关键的。4:公司接待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否泄露信息?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很多机构调研,或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打电话董秘的调研,都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只不过有些人是有心,有些人是无意罢了。04去年的情况是否可以借鉴火影忍者中有个叫佩恩说过:知道什么叫历史吗?生长于真相之下,明白过去,预感未来,那就叫历史。2021年首发ST年报的炒作情况去年摘帽股st华塑,现在叫华塑控股,业绩也是提前发布,2022年1月18日发布2021年报。大家看一下ST华塑的短期股价情况。从2021年12月31日,一直炒作到2月底,股价从2.87攀登到4.8元,2个月涨幅67%,然后才开始尘土归尘土,下跌。回归到大部分股票的本质,没有长期的业绩增长能力。那你说ST华塑情况特殊,再给你看曾经的ST巴士,现在名字叫:中天服务。ST巴士在2022年1月29日发布的2021年报。也是好学生。ST巴士从2021年12月初就开始炒作,一直炒作到3月初,股价从2.89冲到7元,3个月涨幅140%,然后才开始尘土归尘土,下跌。ST巴士最后摘帽等到了下半年,但是不妨碍第一波涨。尊重市场。今年不也在模仿去年的情况吗?但也不是每只首发都涨,如果不涨就不做,顺应市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群里的10年做ST套利的兄弟说的。感谢他给大家启发。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在股市,把运气游戏,变成概率游戏,每次分析,都根据事实和逻辑,问一下自己,概率大吗?05风险提示1:ST中基业绩预增可能存在甄别的可能。2:大部分ST股票的业绩,可能不存在持续性。3:股价可能相比过去高位,如果预期和共识不足,热点可能随时消散。06总结一下:1:ST中基业绩预告扭亏为盈,有摘帽的预期。但是业绩不一定是股价上涨的原因,预期和共识才是股价上涨的基础。2:深交所针对ST中基出了关注函,但是问题应该不大,解释应该能通,最多属于小瑕疵。3:往年的首发ST股价都有一波炒作,但是尊重市场,顺势而为。4:股市中,根据事实和逻辑,把运气游戏变成概率游戏。再次重申,本文作者水平不高,脸皮很厚。目前不投资任何股票。 但是唯一的可贵之处就是真诚,客观。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的数据可能会有错误,仅为信息分享。任何因引用数据,或者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发生的亏损,《ST股重组》及作者概不承担任何责任。我是飞教头,非专家,非学者,非老师,中间略懂点ST股。一个坑我来踩,经验分享大家的中年bo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