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股市,听说现在美元汇率挺低的?
美元经过连续性的大幅贬值之后,短期在技术上存在反弹要求,但是美元中长期趋势并不乐观,长期来看贬值预期较强。
(美元指数日线图)
受卫安危机的影响,美元指数在2月至3月初大幅贬值。自3月9日起,美国开始施行大规模纾困计划救市,之后美联储又开启了无限量QE,但在美国超规模印钞的前提下,美元指数不跌反升,兑非美货币大幅升值。
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支付货币,当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时,美元流动性就会趋于紧张导致升值。而影响美元升值更关键的原因是华尔街的汇率操纵。若美元持续贬值则美元资产将会遭受国际投资者抛售,那么美债、美股与美元将会遭受三杀局面,美国就必然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华尔街利用掌控美元流动性的优势,恶意操纵美元汇率飙升,以此稳定美国金融市场,这也给国际市场带来了错觉,令许多投资者都认为美元才是无往不利,才是最强的。
就美元的假强势问题,我前期曾多次撰写文章予以阐述,指出美元后期必然贬值,后市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近期美元出现了连续性的大幅贬值过程,而我认为美元经过短期有限反弹之后,中长期将会继续贬值,主要原因如下:
一、无限量QE政策
美国将卫安危机彻底货币化,试图用印钞来延缓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所以美联储推出了无限量QE。无限量QE既是美国救市的需要,也是美国向全球疯狂转嫁债务危机的需要,这是美元信用严重贬值的过程。
美联储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达7.21万亿美元,与去年9月相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翻了一番,预期今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至少超过9万亿美元水平,与欧英日等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拉开距离。而美债规模当前也接近25.8万亿美元水平,与去年底相比,5个多月就增加2.8万亿水平。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与美债的高速扩张,这是美国信用的严重贬值过程,这令美元已经从长期失去了强势基础。
上述这些数据原本从经济规律来说都是触目惊心的,而市场如今却把这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显然是华尔街对市场操控后形成的悖论,但是这样的市场悖论只能维持一时,若美国经济增速中长期与美元货币增量不相匹配,美元的贬值空间将会超出市场预期,因为这是货币泡沫的必然反映。
二、优先主义令美元不确定性增加
美国当前奉行优先主义,且两党已将我国列为战略对手,但问题在于中国是美元体系近三十年来最有力的维护者,在国际贸易结算、石油美元体系、外汇储备与购买美债等方面都强力支持着美元体系,而这也是美元能够长期对欧元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
当前美国不断损害双边关系,若中国走上去美元化道路,则美元就会快速丧失首要国际货币地位,美元将会在国际储备与国际支付占比中快速滑落,尤其是国际支付占比会快速落后于欧元,那么美元乃至美国经济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体、全球第一大市场,并持有超额美债,因此中国当前握有美元国际地位的决定权,若中国决心去美元化,转身人民币国际化或支持欧元体系,则美元必将凋落。
三、欧元将再次冲击美元体系
自美国举起优先主义大旗之后,欧盟就加快了脱美的脚步,德国与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在欧盟脱美问题上表现的非常坚决,这令欧盟脱美已是大势所趋。欧盟之所以脱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元长期打压欧元,并向欧盟转嫁债务危机,导致欧盟经济发展长期迟滞。
自欧元成立之初,美国就担心欧元超越美元的国际地位,所以华尔街长期操纵各种议题在国际汇率市场中打击欧元,不仅在欧元成立之初利用欧元的立足未稳攻击欧元,之后还通过欧元的财政漏洞、次贷危机、欧债问题、希腊债务金融木马、贸易阻隔、长臂管辖、分裂欧盟、中东纷争等手段长期攻击欧元,不仅令欧元国际份额难以扩张,而且还承受美元长期转嫁债务之苦,由于根本利益受损,因此欧元与美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欧盟于是加速了脱美进程。
欧盟当前加强与中俄的合作,目的之一就是强化欧元体系,突破美元体系。与俄罗斯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有力地突破石油美元体系,同时还会在国际贸易上建立新的结算机制,令欧元国际地位更为牢固。由于欧元与美元未来将在国际首要货币地位上做生死之争,这令美元自二战结束以来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美元后期潜伏着非常高的风险。
四、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
全球各央行只要有能力的,目前都在加强数字货币的研究,其中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开始在深圳、杭州、成都及雄安等地测试。从技术上来说,央行数字货币能够比较有效地绕过美元国际支付与结算体系。现代货币体系的变革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这是对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失信的纠正,预期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会进一步弱化美元体系。
五、美国的金融泡沫
为了美国富人集团的利益,华尔街无视美国经济现实,利用美联储的货币泡沫再次制造了美股泡沫,但是这个金融泡沫并不是美国经济之福,而是未来美国经济未来之祸。美元烂溢、美债飙升与美股泡沫化,这是美国负债经济崩盘前夜的疯狂,这种经济模式不可能不产生危机,而由于美国的金融化规模在不断突破历史上限,所以美国下一轮的危机风险性更高,货币泡沫虽然暂时延缓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却将美国的系列负面问题高度累积,这就像堰塞湖,一旦决堤,就将是洪水滔天,因此美元的前景并不妙,甚至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六、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在本轮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创出今年新高的当日,我顶着市场非议,撰文指出美元兑人民币已经处于升值末梢,判断人民币兑美元将会升值,而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升值,并再次回到7的关口前。
在卫安危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升贬值都保持了相对的谨慎,总体上兑美元维持着稳定态势,这并不是说美元兑人民币有优势,而是中国在竭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手中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出现严重贬值情况。
由于中国要平衡外贸、美元外汇储备等的关系,导致人民币汇率长期无法表现中国经济的本质,同时还长期误导国内投资者,令国内居民乐衷于投资美元,这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来看,央行的强制性结汇制度、美元贸易顺差与持有巨额美债,已经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令中国无法有效优化与配置全球资源,同时还要承受国际货币债务转嫁之苦,而人民币无法正常升值也令国内居民长期承受通胀压力,所以中国去美元化已经势在必行,这将长期引导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强势。
不论从中美经济增速还是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角度来看,长期看空人民币兑美元显然是不符合经济逻辑与货币逻辑的,更何况人民币在本轮卫安危机中的货币增量远低于美元。
七、综述
人民币兑美元不论在经济增速、财富增长、社会购买力、国际竞争力等各方面都处于上升势头,而债务水平又比美国明显偏低,在国际贸易中又处于长期顺差地位,因此人民币兑美元不存在长期贬值态势。恰恰相反,由于美元信用持续贬值,美元正处在危机周期,并不排除美元突然性崩盘的过程。毫无讳言地讲,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当前持有美元反而是非常危险的。
有哪些关于期货学习的书值得推荐?
看到这个问题,我望着我的书架陷入了沉思,我按耐不住的冲了过去,并且把它们翻了出来,因为我都看过,所以,我按照自己多年的经历和对期货交易的理解给大家推荐一下:
第一本:期货基础知识,实不相瞒没找到。就是期货从业的基础教材,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购买。但是我翻出来了另外一本:
这本书是期货投资分析资格证的,这个较难,想要专研期货理论知识的可以一看。想要做好期货交易,至少要对期货的基础有较好的掌握。
第二本:黑天鹅和随机漫步的傻瓜。讲述如何在黑天鹅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更好生存。作者也是一个交易员,他对风险的认知非常强大。这两本书,个人认为,是所有风险交易员都必读的两本。
第三本:我最爱的一本,看了很多遍。讲述了经典的“海龟实验”和经典的海龟交易法则,每一次看,我都能深刻的体味人性从未改变。因为那个时代的交易思想跟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差别。海龟交易法则是史上揭示最全的交易系统,我认为,它也是海龟实验的延续。它就在这里,它依然有效,但是少有人可以驾驭。
第四本:投机之王,利佛莫尔的传记。里面讲述了一个投机大师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一个交易员跌宕的人生。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随处可见他对交易的理解和交易智慧。这是投机的先驱者留下的宝贵财富。
第五本:这本书也不错,讲述交易系统构建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拆开了讲。包括基本面,技术面,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说了一遍。特别适合还没有开始构建系统的人。
第六梯队:上面都看过的话,这几本也可以看看。就推荐这些了,求100个赞支持一下,我还得把书放回去……
欧洲杯的比赛受博彩公司控制吗?
以目前足球顶级赛事发展的规模,可以肯定地讲,不受!
很多人可能质疑,或者深信一点,就是博彩公司不控制比赛,就赚不了大钱,只有伙同球员或者球队踢假球,才能收割。这其实是对博彩公司盈利方式的误解,因为在比赛进行期间,最不希望出现假球的就是博彩公司。
关于赔率的计算方式,非常复杂,但是原理却不难理解,目前很多小科普文章随便一搜就能搜到,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博彩公司通过复杂的计算,可以做到稳赚不赔,也就是无论两支球队谁能赢,他都会赚钱,也就是俗称的“抽水”。
可能又会有人说,抽水赚的太少,远不如踢假球赚的多,其实这又是没弄明白三个问题。
第一,博彩公司开赔率是公开且变动的,如果想通过假球来赚钱,就势必要调高一方的赔率,可一旦这样操作,就等于告诉了外界,这场比赛谁能赢谁能输,而且赔率与双方实力出现巨大反差,那更是等于昭告天下。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球迷就会纷纷把钱投入到赔率高的一方,这样博彩公司就无法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球迷毕竟是分散的,如果有地下钱庄等灰色组织插手进来,通过集中快速的操作,会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情况是博彩公司不能容忍的。
第二,就是成本问题。现代足球发展至今,顶级球员的薪水和代言已经极为夸张,即便是普通球员,相比大多数社会行业,也是高薪人群。如果想控制比赛,需要大量收买球员,一来成本会高得吓人,二来根据经济的边际效应,这些大牌球员几乎不可能答应。
第三,就是法律问题。不仅大牌球员不会冒险,博彩公司更不会。全球各国的法律不一样,在博彩合法的地区,博彩公司和汽车公司、软件公司一样,都是光明正大的生意。不是某些人意想的躲在地下室,见不得光的非法组织。越是大型的博彩公司,业务拓展越是丰富,合作越是跨各种行业,如果博彩公司想犯法,不用司法机构,其他合作公司第一个不答应,巨额的赔偿和犯法代价,让博彩公司不可能去铤而走险,做一笔大概率不赚钱的高风险生意,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可能看到这里,还是有人不同意,因为很多球迷会说,当年看过某场比赛,必然有问题。其实这个疑问是对的,体育界还是存在“假”的现象,主要有这么几个重灾区:第一,低级别比赛,成本低,关注度小,可控性强;第二,个人类型比赛,可操纵性强;第三,线上比赛,以游戏为主,比赛内容起伏、随机性大,不容易找到证据;第四,相关地区对博彩行业的法规存在模糊、监管不全面等问题,对假球、假赛的处罚力度不够有力,容易让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非正规组织找到机会。
最后,再提一点,历史上某些大赛也出现过不可描述的场景,球员、球队都是大牌,操纵成本太高,如果搞定呢?无非是两种,其一是相关协会的官方决定,他们从收视率角度出发,会指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裁判员,对比赛过程直接进行干预,也就是俗称的“官哨”。
其二,则是唯一比金钱威力更大的东西:权力。以足球为例,在西方很多国家,足球影响力巨大,以至于大赛期间总统都会出面造势,大赛冠军之于西方某些国家,完全能起到凝聚人心,加强政府统治,提升经济效益等多方收益,因此当国家之间达成某种交易时,球员、球队都必须要乖乖听话。面对金钱大牌们可以说不,但面对权力,再大的明星也得妥协。
美国与伊朗有什么历史恩怨?
如今美国和伊朗是是非常敌对的国家,两个国家甚至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如今动辄制裁伊朗,而伊朗也针锋相对的与美国公开做对,那么美国与伊朗有什么历史上深仇大恨吗?
还真没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国和伊朗的关系总体上都没有什么仇怨,反而是曾经好的称兄道弟、举案齐眉、如胶似漆,而美国和伊朗人交恶,也仅仅是近50年的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由于长期保守的外交政策,让美国扔将更多的中心投入到 美洲以及欧洲,对于伊朗并没有太过的关注,而此时的伊朗面对着北面沙俄和南面英国侵略威胁,疲于应付,因此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更多的交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增强,并逐渐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此时的伊朗则由巴列维王朝掌权,此时的老巴列维面临着多种的威胁,一方面仍是北面和苏联和南面英国威胁,另一方面作为伊朗世俗政权,面临的是国内长期宗教政治势力干预,因此某一段时间内,老巴列维国王甚至试图借助一战后复兴的德国力量,来解决伊朗国内外的威胁。不过最终引起英国的不满,结果巴列维王朝发生政变,老国王下台,他的儿子小巴列维国王登基执政。
二战中的重要的“德黑兰会议”在伊朗召开的
而在二战爆发后,英国和苏联为一劳永逸的解除伊朗联合德国的威胁,更是一起出兵占领了伊朗,二战期间决定法国诺曼底登陆的著名三巨头会议“德黑兰会议”,就是此时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召开的。
二战的结束后,美国彻底成为了世界的老大,开始介入到伊朗,伊朗的小巴列维国王也迅速与美国靠拢,利用美国的势力,让苏联和英国撤军,此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两国政治军事关系非常好,那么具体好到什么程度呢?
巴列维国王的家族合照
很多军事爱好者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有一款非常经典的战机F14"雄猫",这是美国海军航母的主力战机,后来被F18大黄蜂取代,而在当时F14"雄猫"可谓是非常的先进,而且像如今的美国F22一样,属于非卖品,只能是美国人自用,即使如今F35优先出口日本、英国甚至铁杆小弟以色列,当年都没有能够有机会购买F14"雄猫",可是这款战机却被出口到了伊朗,装备了当时的伊朗空军,要知道当时是70年代,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都还都还没有首飞!
如今的F14仍旧是伊朗空军的中流砥柱
而且与如今美国因为核问题制裁伊朗不同,当时美国甚至极力援助伊朗研制核武器,如今核技术研究的底子可以说美国一手给搭起来的。
除了紧密的军事关系外,伊朗还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靠拢,与如今伊朗浓厚宗教氛围不同,当时的伊朗倡导世俗化的西化改革,当年的伊朗大城市街头一片灯红酒绿,可乐、麦当劳等美国元素大行其道,到处都是衣着时尚暴露的俊男美女。
巴列维时代的伊朗街头帅哥美女
同时伊朗积极参加美国倡导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同时与美国的另外的一个小弟以色列也是关系密切,在当时伊斯兰世界都不承认以色列的情况下,伊朗的巴列维政权不仅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而且两国还甚至一起研制弹道导弹等尖端武器。
然而这一切都在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中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前面说过巴列维王朝的内政上最大的敌人是国内长期以来的影响巨大的什叶派宗教势力,而巴列维的世俗化改革也是为了减少宗教影响,巩固政权统治,但这样却被宗教势力看做是对宗教的彻底背叛,巴列维政权以及背后的美国都被伊朗什叶派宗教势力极度仇视,而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巴列维国王外逃,政权垮台,伊朗宗教势力建立如今的伊朗政权,于是伊朗变天了,国内彻底发生了改变。
1979年的伊朗革命改变了一切
而伊朗现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清算巴列维政权势力以及背后的美国和以色列,这是伊朗与美国、以色列交恶的根源,而后来的“德黑兰人质危机”、以及美国和伊朗彻底断交,加剧了这种趋势,后来美国在两伊战争支持伊拉克,并制裁伊朗,让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逐渐走上不归路。
而美国与伊朗的交恶是全方面的,叙利亚战争两国针锋相对,反对派的靠山是美国,而伊朗则直接出兵帮助叙利亚政府打击反对派,也门内战中美国的小弟沙特等国的死对头胡塞武装的靠山则是伊朗,而阿富汗战场上也出现了伊朗的影子。
2020年年初,美国更是在伊拉克直接干掉了伊朗的少将苏莱曼尼,伊朗也是报复性的向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弹道导弹进行报复。
2020年被美军刺杀的苏莱曼尼
如今美国进入大选年,曾经达成伊朗核协议的民主党大概率会执政,而对伊朗强硬共和国特朗普政权则基本上会告别,这样的情况下,也许伊朗和美国关系会迎来转机。
美股与A股的联动性强不强?
有人说美股影响的是A股开盘,长期走势没有影响,我觉得不是,美股不仅影响的开盘,长期走势也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强。
就拿最近一周来说,虽然A股强于美股,但同样是暴涨暴跌起伏大的一周,总体走势一致,隔夜美股涨跌直接影响第二天A股的走势,因为海外疫情和国内疫情发展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独立性。
还有上周美股大跌,第一天A股顶住了,但外围的持续大跌,A股并没有顶住,而是跟随美股下跌。
16年以前两者关联性不大从长期来看,美股从08年以后开启了十多年的牛市,A股则是起起伏伏,虽然有14-15年牛市,但波动非常大,近十年指数原地踏步。但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拿上证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对比对等吗?
上证指数成分股1500多只,道琼斯指数成分股30只,而且道指成分股经过精挑细选,为30只美股市值最大、最知名的公司,业绩不好的还会被踢出,拿综合指数与成分股指数做对比显然是不对等的。
16年以后关联度提高拿上证50和道指做对比我觉得会更加合理,长期走势来看,上证50和道指走势也不尽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16年以后两大指数表现是高度一致的,16年初到17年底两者都是震荡上行,在18年1月见高点后同时出现下跌,在19年初出现上涨,最近两个月又同时出现下跌,走势基本吻合。
不同之处在于,A股的波动性更大,比如18年,同样是指数下跌,上证50的跌幅明显大于道指,在19年上涨的时候上证50涨幅确实高于道指。
未来A股与美股的相关性会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有两点:
1.A股国际化,随着15年陆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流入A股逐年递增,外资持有A股的市值逼近2万亿,随着金融开放深入,还会有更多的外资流入,对市场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最近三年的白马股行情、科技股行情,背后都能看到外资的身影。
2.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04年以前个人投资者持流通市值占比80%,到目前持股不足30%,内资机构、产业资本、外资持股比例总体是上升的,未来一段时间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当然,A股投资者的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A股和美股有相关性,也有自己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会进一步提高。
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著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找出优质个股的根本在于关注其背后的公司而不是股价本身。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会犯错误,正是因为他们常常会将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的实质混为一谈,追涨杀跌,却没能以投资公司的视角去投资股票,致使很多赚钱的机会从指尖溜走,而这也是巴菲特等多位投资大师所倡导的理念。诚如彼得·林奇所言:
“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不研究公司基本面就买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投资赚钱的机会很小”。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须鲸捕食式”投资法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生活在海洋里的须鲸,并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将其中的少部分精华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全部排出。类似地,彼得·林奇也是先买入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后,最终选择留下其中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股票,其余的则全部卖出。这种投资方法得到了华尔街同行们的普遍关注和追捧。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旅游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某次,彼得·林奇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某玩具公司的讨论,便决定到销售这个玩具的商店看看,当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个玩具商店,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亲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最终使彼得·林奇相信了这家公司,并果敢地买进该公司股票。
还有一次,在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彼得·林奇在这家公司办的汽车旅馆里足足住了三夜,同样是为了得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投资决策打基础。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