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追猎者,tbc猎人要黑鹰腰带么?
tbc猎人不需要黑鹰腰带。
在tbc怀旧服的第二阶段,猎人将弃用巨兽之王套装,而改用T5裂隙追猎者套装。
深邃暗影这条制皮腰带是猎人的新晋bis腰带 ,百亡腰带虽然是排名第二,但是入手难度更高,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而黑鹰腰带排名第三,更不用说!
tbc术士t5和谁一起?
萨满盗贼T6和战士猎人萨满,牧师术士圣骑士,盗贼法师德鲁伊。
T4是恶魔追猎者、卡拉赞、格鲁尔、玛瑟里顿3个副本相关boss掉落相应的兑换物,T5是裂隙追猎者。风暴要塞和毒蛇神殿相关BOSS掉落相应兑换物,T4和T5需要玩家持有相应兑换物到沙塔斯城中的占星者之台(占星阵营声望)或者奥尔多平台(奥尔多阵营声望)上边大屋中的NPC兑换成T4的部件。
魔兽世界小贼T4装都是什么?
T4套装出处:T4头:卡拉赞最后BOSS俗称王子T4肩膀:戈鲁尔之巢老1T4衣服:玛瑟里顿的巢穴就一个BOSST4手:卡拉赞馆长T4腿:戈鲁尔之巢老二T5套装出处:T5头:毒蛇神殿法斯琪MMT5肩膀:风暴之眼空灵机甲T5衣服:风暴之眼凯尔萨斯·逐日者T5手:毒蛇神殿莱索拉斯T5腿:毒蛇神殿水领主卡拉塞斯T6套装出处:T6头部:海加尔山最后BOSST6手套:海加尔山老4T6肩部:黑暗神庙祖母T6腿部:黑暗神庙4议会T6衣服:黑暗神庙伊利丹T6护腕:太阳井高地老1T6腰带:太阳井高地老2T6鞋子:太阳井高地老3T4:阵亡勇士的XXT5:战败卫士的XXT6:遗忘保卫者的XX牧师:T4:化身T5:神使T6:赦免战士:T4:战神T5:毁灭者T6:冲锋法师:T4:奥尔多T5:提瑞斯法T6:风暴骑士:T4:公正T5:晶铸T6:光明使者猎人:T4:恶魔追猎者T5:裂隙追猎者T6:戈隆追猎者盗贼:T4:虚空刀锋T5:死亡阴影T6:刺杀小德:T4:玛洛恩T5:诺达希尔T6:雷霆之心萨满:T4:飓风T5:灾难T6:破天术士:T4:虚空之心T5:腐蚀者T6:凶星
为什么被人认为是错误的一款坦克?
一、虎王坦克的由来。
虎王重型坦克是德国陆军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重型坦克。它的称呼为:虎II”/“虎王”,德军编号Sd.Kfz.182、Panzerkampfwagen VI Ausf.B “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强大的重型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怪物。
二、“虎王”的设计
虎王的设计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被责成着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提供了两个基于以前的VK4501(P)样车的方案,并定名为VK4502(P)。第一种方案是将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另一种方案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与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布置方式相同)。VK4502(P2)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两种方案极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不过由于最终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波尔舍这两种设计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亨舍尔公司有两种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算得上是“继承性强,改进处少”。但是由于这种设计要求有铜作为电路传输,当时铜对德国属于稀缺资源,所以被否决。德国陆军兵器局第6科负责审查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过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展极快,最终其VK4503(H)方案被选中进入生产。这个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标准化坦克生产,根据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的命令,亨舍尔的VK4503(H)设计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中型坦克的扩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辆木制的亨舍尔设计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东普鲁士阿亚茨给希特勒做审查。德国准备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虎”II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式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其中,亨舍尔用的是与黑豹相似的VK4503(H)底盘,前装甲150mm还带有50度的倾斜角,侧装甲80mm倾斜角25度,车前右册装有一挺MG34,每边有9个重叠的有边框的轮子,履带宽2英尺1/2英才寸,重2.5吨。这种设计的虎王后来被大量生产。虎王重型坦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生产的重型坦克,盟军称之为“王虎”或“皇家虎”(Royal Tiger)。它的设计概念沿袭自虎I坦克但采用了倾斜装甲概念。其重型的装甲及强力的火炮使得盟军望尘莫及,而它的底盘也用在猎虎式坦克歼击车上。虎王的诞生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虎式和虎王(虎II)。由于虎式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式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尽管人们认为虎王是虎式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式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
三、
“虎王”坦克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转向控制系统由于过大车重带来的压力,经常突然报废;而且衬垫容易漏油。另外,坦克的发动机不仅油耗惊人,还很容易过热甚至熄火。这是因为虎王坦克并没有采用为其专门开发的发动机,而是直接采用现成的700匹马力迈巴赫HL230 P45,该型发动机原本配用于较轻量级的黑豹(46吨)和虎式(57吨),使其驱动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是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行为,发动机必须时刻保持全速运转才能带动坦克,这必然会极大程度的减损发动机寿命并降低其可靠性。行程方面“虎王”也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米,为此即使装满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过140千米,野外时还要减少一半。这对大战末期燃料不足的德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当时,不少“虎王”在没有受到任何损坏的情况下,因燃料用光而经常被遗弃在荒凉的路旁。设计厂家亨谢尔的员工,虎王的总工程师埃尔温·阿德勒战后解释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频出,主要归因于未经测试验证便仓促投入量产。”动力系统的过度负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现的尤其明显。本来,已经有一款专门为虎王坦克定制改良的迈巴赫HL 234 P45发动机被设计出来,准备为虎王坦克换装。该机采用机械注油技术(燃料直喷)取代HL 230系列的化油器结构,提高了燃烧效率,新款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预计在850-1000匹马力左右,甚至还有增压方案能让发动机输出更多的动力。但是,由于第三帝国末期战事吃紧,资源匮乏,加之工厂和研究机构时刻受到空袭威胁,这些动力升级方案直到战争结束,都还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连一台工程样品都没能制造出来。战斗中的“虎王”“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属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重装甲营。大多数是配属给国防军部队,大约150辆配属于党卫军部队。1944年2月,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在两线都参与作战,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它是一件令敌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最早制造的5辆“虎王”重型坦克被隶属在德军130装甲教导师下(第316无线电技术装甲连),不过没有用于战斗。“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着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装甲营在1944年7月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在桑多梅日的欧格莱德,三辆虎王遭遇了一辆T-34,结果三辆虎王陷进了泥里,炮塔转速太慢,又笨重的要命。被T-34挨个点名。据报道,“虎王”重型坦克远优于T-34-85及JS-122坦克。”总的来说,“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歼击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产的数量很少,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就技术和战场表现来说,“虎王”坦克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坦克。
第503重装甲营在诺曼底战役中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重型坦克(波尔舍型炮塔),但在1944年8月底,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损毁。而1944年,第506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据资料记载,有150辆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隶属于“佩普”战斗群)就有一些。在东线,“虎王”重型坦克参与了在匈牙利以及波兰中部的战斗。对它的防护最有发言权的是前线官兵,武装党卫军102重装甲营的鲁道夫-维斯特(Rudolf Wuester)军士长回忆在柏林之战中“装甲板被打得哐哐直响……我们被三枚炮弹同时击中,虎王坦克被炸得就象婴儿车一样前后摇晃……我们确认坦克前部有6个巨大得象月球坑一样的炮弹坑,但都没有击穿,虎王万岁!”东线“虎王”的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营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在奥格莱德的战斗中几辆虎王曾被数辆T-34/85伏击击毁,其中一辆被送往库宾卡博物馆展出至今。在德布勒森战役中503重坦营于匈牙利奋战,取得了121辆坦克,244门反坦克炮5架飞机和一列火车的战果。并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10辆被苏军击毁,2辆被送回维也纳大修,13辆因机械故障、缺乏燃料被乘员自行炸毁。在1945年1月,接受抵抗苏联进攻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任务,此后参加德国对匈牙利的进攻。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103SS重坦营(原503重坦营)在45年号称共取得了500个战果而只损失了45辆虎王。在1945年5月10日,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被其乘员自毁,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注:德国是在5月9日正式投降的)。
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1944年8月13日在波兰的奥格多村, 苏军在一次突袭中占领了村子,发现3辆完整无缺的德国“虎王”坦克的编号为102、234、502的,其中的编号为102号和502号是指挥官用的坦克,因为它们和普通的“虎王”不同,内部有附加的无线电通讯设备。这3辆坦克均属德501重型坦克营,502号坦克完好无损地停在一栋房子附近的院里,坦克里面有着充足的燃料。德国坦克手似乎刚刚修好它,但战斗中见势不妙便放弃坦克跑掉了。坦克仪表显示该车志行驶了444千米。当苏联士兵试图发动坦克时,发动机立即就能开动,说明这辆坦克的状态相当好。
因为是第一次完整地俘获“虎王”坦克,苏军对此相当重视,指定将102号和502号“虎王”送往库宾卡的装甲车辆研究与发展实验场进行综合测试。苏联人开始试图让这两辆坦克通过自己的动力驶向火车站进行装运,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极不明智,因为502号坦克刚行驶了86千米,就出现了轴承失效,导致左边的诱导轮无法使用,左边的驱动轮也因所有的螺栓被剪切而失效。当时的气温达到30℃,对“虎王”的冷却系统来会所这个气温似乎太高了,以致坦克右侧减速器过热,齿轮箱也有持续过热的现象。坦克经修理后重新上路,但不久右侧减速器又完全损坏。苏联人只得从另一辆被击毁的“虎王”上拆了一套换上,但没过多久传动轴的滚珠轴承完全损坏,刚换上的传动装置也因此报废。除了这些麻烦事以外,坦克在行走过程中还需要不停地更换带零件,因为其重量过于惊人,使得履带的某些部件经常破裂,特别是在坦克转弯的时候往往更为严重。而且坦克履带的机械调整装置并不完全起作用,结果是必须每行驶10—15千米就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履带的松紧。
不管怎么麻烦,苏军最后还是把这两辆“虎王”送到了NIIBT实验场。102号车接受了进一步的操纵性能测试。因为坦克的底盘、发动机和传动部分的可靠性都特别低,因此在测试中苏联人碰到了数不清的麻烦事。尽管缴获的坦克手册上说“虎王”坦克860升容积的油箱加满后可以越野行驶120千米,但测试表明实际仅能行驶90千米而已。测试还表明“虎王”的百千米油耗是970升,而不是手册上说的700升。同样,“虎王”在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25—30千米/小时,而手册上给出的最大行驶速度是41.5千米/小时,在操纵性测试中从来没达到过这个速度。 为了对“虎王”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进行客观评价,苏联人决定用苏联、美国以及德国火炮来射击俘获的502号车体和炮塔,实验场进行研究。实弹射击是1944年秋天库宾卡进行的,测试结果令人意外。“虎王”的装甲和以前的“虎”I、“黑豹”坦克以及“菲迪南”坦克歼击相比,质量下降得很厉害,第一次单发炮弹射击就导致装甲出现裂纹和剥落,多发炮弹的密集射击(3—4发)耕导致装甲大面积及破裂。车体和炮塔上所有连接点的焊接质量都很糟糕。在相同的实验中其焊缝对于炮弹的抗击能力要比“豹”“虎”I等老型号差很多。在500—1000米的距离上,苏联的JSU—152自行火炮装备的152毫米火炮、JS—2坦克装备的122毫米火炮和SU—100坦克歼击车装备的100毫米火炮3—4发穿甲弹或者高爆弹的直接命中可导致坦克前部100—190毫米的装甲板焊缝裂开、剥落和解体。传动装置也无法承受弹丸传递好的冲击载荷,致使坦克完全报废。“虎王”车体和炮塔的侧装甲和前装甲相比防护性能差距很大,几乎是坦克整车装甲质量最差的部分,以致普遍装备的苏85毫米炮和美国M4“谢尔曼”坦克76毫米高速炮穿甲弹在800—2000米距离上完全可以穿透它。当然,较早期的苏ZIS—3和T—34坦克的76.2毫米炮还是无法穿透“虎王”车体和炮塔的侧装甲的。 1945年2月16日苏联有关方面提交了“虎王”的最终测试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虎王”前部车体和炮塔的质量低下,中弹后的非穿透损害(凸痕)导致装甲上出现裂缝和内部大面积崩落。坦克车体和炮塔侧装甲板抗穿甲性能差。很明显,攻击其侧面是出于劣势的一方制服“虎王”坦克的有效办法。“虎王”的其他明显缺陷还体现在底盘复杂、不耐用、故障率高;转向和行走系统复杂、易损坏、不易维修;传动装置不堪负重,在较差路面条件下特别不可靠;油耗惊人,作战半径远远低于理论值;车体弹药放置的位置(除了炮塔内弹药的其它存放处)不合理,易殉爆。总的来说,“虎王”坦克的可靠性太低,严重影响战术使用,同时其过大的体积和重量并没有相应的换来装甲防护能力与火力的提高。唯一受到好评的是“虎王”的88毫米主炮。在400米距离上“虎王”的炮弹可以从以前到后穿透它自身的炮塔! 被认为是二战期间火力和防护最强的“虎王”坦克, 竟然是豆腐渣工程,这可不象是德国人的风格。 1942年当时德国几乎把整个欧洲踏在了铁蹄之下。苏联的西部国土已大半沦陷。不过纳粹的坦克设计师们却远没有希特勒在广播里叫嚣的那样得意。T—34、KV—1系列等装甲厚重、火力凶猛的坦克。虽然在1942年服役的“虎”I式坦克赢回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是远没有达到德军所希望的压倒性优势。德国陆军武器局因此向军火企业亨舍尔公司下达了研制新型坦克的任务,要求研制一种新型的、能安装L71火炮的重型坦克,企图用坦克的质量优势来抵消苏联坦克的数量优势。德国陆军武器局提出要在“虎王”坦克上采用“黑豹”坦克的梅巴赫HL 230 P30汽油发动机,以减少后勤工作。60多吨重的“虎王”和40多吨的“黑豹”使用相同的发动机,那么“虎王”的机动性能之差可想而知,而且汽油发动机队燃料要求高,输出扭矩小,容易起火。相比之下,苏联的T—34和JS—2都使用柴油发动机,无论输出扭矩还是安全性能都好得多。德国人并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诀窍,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德国没有柴油发动机的成熟技术,同时也缺乏大量生产柴油机的金属原材料。 1942年10月初德国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虎王”坦克的生产问题,但当时亨舍尔公司还有424辆“虎”I坦克的生产任务。陆军认为如果这些“虎”I生产完成以后再生产“虎王”就太晚了。要去要求亨舍尔公司必须在1943年9月开始“虎王”的生产,以便为1944年的春季攻势提供100辆坦克。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1942年10月12日陆军武器局正式下达了176辆“虎王”底盘的生产任务,并要求亨舍尔立刻生产3辆训练用的底盘。1943年1月德国陆军武器局就“虎王”的研制情况向希特勒作了汇报。希特勒已发现苏联拥有强大的坦克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德军肯定还会遇到更为优秀的新式苏联坦克。为此,希特勒不但要求“虎王”坦克从一开始就必须安装长身管88炮,还要求把车体的前装甲厚度增加到150毫米,侧甲厚度则保持80毫米。亨舍尔公司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指示,把首上装甲的厚度增加到了150毫米,倾角不变,装甲的厚度大大超过了盟军的认可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口径,因此“虎王”从未在战场上被盟军从正面穿过车体,不过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增重近3吨。“虎王”坦克重达60多吨.以致大多数桥梁无法承受其重,到1943年10月首辆“虎王”底盘交付,而“虎王”坦克的累计生产合同已经达到了1234辆。1943年11月第一辆“虎王”坦克底盘通过了验收,但批量投产时遇到诸多技术问题。到1944年5月生产了38辆“虎王”,但“虎王”坦克经常发生技术故障,直到1944年6月1日只有5辆“虎王”可以投入作战使用,毫无战术意义。 1943年开始盟军的轰炸机群开始轰炸德国本土,1943年盟军空袭对德坦克制作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1944年几乎所有的坦克工厂和配件工厂都遭到了空袭,导致配件供应不足,再加上长途运输不畅更加剧了困难。1944年10月25日的空袭严重妨碍了埃森的克虏伯公司装甲板的生产“虎王”炮塔生产车间和轧钢车间都被持续的空袭破坏。卡塞尔地区的亨舍尔公司“虎王”生产也遭到了空袭的严重影响,电力供应和劳动力状况都很不稳定。1944年9月的3次空袭影响尤其严重。导致了长时间的电力供应中断。盟军的战略轰炸沉重打击了德国的坦克制造能力,至少摧毁了纳粹扩大坦克产量的梦想。 “虎王”这样复杂的大型武器系统项目,从1942年提出概念到1944年装备部队,研制周期显得太短了点,如此仓促的研制必然后患无穷。德国又不信奉“简单就是美”的设计理念。德国人对复杂机械的偏好使他们研制的坦克都恨不得像钟表一样精密。然而对于系统设计而言,仓促正是精密的天敌。由于“虎王”在设计实验阶段十分仓促,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德国陆军就急忙下达生产任务。因此这些问题都被遗留到了生产阶段。但限于技术条件和紧急状况,实际收效并不明显,导致“虎王”上了战场问题多多。整车可靠性也许可以归咎于设计有缺陷、产品不成熟,但是装甲质量如此差,就不是仓促的问题了。
二战期间坦克的防护能力通常由装甲厚度与弹丸直径的比值决定。装甲厚度超过弹丸直径越多,就越不容易被穿透,“虎王”的车体首上装甲厚150毫米,还有400的倾角,炮塔前甲厚达180毫米。除了JSU—152自行火炮装备的152毫米火炮和IS—2坦克上的122毫米炮以外,盟军方面很少有坦克炮和反坦克的口径超过100毫米超过了盟军多数反坦克火炮的口径,而且二战中德国装甲钢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虎”I坦克的主要轧制装甲钢板的表面硬度为贝氏硬度255—260,是二战期间最硬的装甲钢。德国坦克装甲板还普遍采用方齿形交错连接,虽然工艺复杂,但耐冲击能力要比一般的平直焊接高得多。因此很难被穿透。苏德战场上的德国大德意志装甲团第14连报告指出:“在防御巡逻中2辆“虎”式坦克正面遭遇了攻击,战斗表明“虎”式坦克的装甲和武器都十分优秀。两辆“虎”都被总500—1000米的距离上击中10多次(主要是76.2毫米穿甲弹),但是装甲挡住了所有攻击,没有任何一发苏联穿甲弹能穿透。苏联76.2毫米穿甲弹击打在装甲上时几乎都发生破碎,而坦克内的操作没有受到大的干扰,车长、炮长和装填手依然镇定地选择目标、瞄准和射击。最后这二辆“虎”式在15分钟的时间里还击毁了10辆苏联坦克。由此看来德国人不是炼不出好钢。 当苏联的实验中心对“虎王”装甲进行实验室分析后,问题就有了答案:很明显,德国豹型坦克和虎I型坦克相比,装甲中的钼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 “虎王”坦克装甲中则完全没有了钼。用另一种元素钒来代替钼,缺乏延展性是“虎王”坦克装甲的一个重要特征。装甲的优势在于它的高延展性。好的坦克装甲不但要硬,还得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硬内韧。韧表现为装甲的延展性高,可以有效减少坦克装甲被穿透时产生的二次破片,而这些二次破片会杀伤乘员,损坏坦克的控制装置。除此之外,遭受对方炮弹撞击后高延展性的装甲较少会破裂,而金属元素钼正是让装甲具备高延展性的关键物质。钼,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一种陌生的东西。实际上除了冶金行业和机械行业以外,多数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称。钼是发现得比较晚的一种金属元素,1792年才由瑞典化学家从辉钼矿中提炼出来。由于金属钼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研等优点,在冶金工业中,钼作为生产各种合金钢的添加剂,以提高其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腐性。纳粹在1940年发动入侵挪威的“威悉演习”,不但是为了夺取挪威的铁矿藏,也是为了夺取克纳本矿,以获得稳定的钼供应。 1943年3月3日英国皇家空军远征挪威克纳本。这里是纳粹德国钼矿石的主要来源。第139空军中队的10架“蚊”式飞机去对付如此重要的战略目标,虽然轰炸任务顺利完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空袭兵力单薄,并没有对克纳本矿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英国空袭克纳本钼矿后,纳粹对受损设施进行了重建,到10月底基本完成。为了不让德国继续开采,盟军决心彻底摧毁克纳本矿。美国驻英国的陆军第8航空队远程轰炸机部队冒着-45℃的严寒,投入近300架B—17和B—24重型轰炸机,发动了对挪威的第二次大规模空袭。1943年11月7日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奔袭2000千米,直扑挪威克纳本。由于兵力投入充足,克纳本矿遭到严重破坏。克纳本矿被毁最终对德国的钼矿供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这次轰炸彻底断绝了纳粹德国的钼矿来源,使德国的整个军火工业遭到了沉重打击,纳粹不得不寻求其他性能较差的元素来替代钼,导致了德国武器装备质量严重下降,为盟军在地面战场上逐步压倒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亨舍尔炮塔及其编号分析,被缴获于1944年8月的502号“虎王”正是钼矿“断砍”后生产的。摧毁了克纳本矿,受到打击的不但是德国军队,还打击了整个纳粹德国的机械工业。至于“虎王”其他零部件质量低劣、可靠性差的原因当中当然也包括缺乏重要合金元素,而无法生产处优良合金材料的因素最终导致军火商不得不把一辆又一辆徒有其表的“豆腐渣”、“虎王”送上前线。 如果留心分析一下各国在二战中比较成功坦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火炮和装甲防护不断升级的前提下,其底盘(包括动力和行走悬挂系统)则保持了稳定的继承性,如苏联的T—34系列、KV和JS系列,美国的M4“谢尔曼”系列,德国的III号、IV号系列。正是由于坦克底盘的复杂性,其设计研制和验证改进都需要一个比较从容的时间过程。上述这些底盘的原型几乎都是在参战前就完成了研制,而“虎王”坦克在研制中偏偏要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几乎全新的底盘(其复杂程度和载荷却是空前的高),这就是“虎王”在战场上可靠性低下的根本原因。在这个问题上,“虎王”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从二战开始直到今天,飞机、坦克等主战兵器越来越趋于精密复杂,因而武器装备的质量以及成熟可靠性也成为衡量其成败的标准之一。性能指标再好的武器如果没有质量和可靠性作基础是上不了战场的。它们的关系就是毛和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武器系统研制来说,不应单纯强调性能和先进性,必须通过和平时期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和积累,磨炼出成熟有效、经得住考验的装备。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在战争中不仅关系部队官兵的生命,而且也是战争成败的关键,所以绝不能企望在紧急情况下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
当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标志着美国太空竟赛开局失败,使出其与苏联明显的“空间差距”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难以忍受这场“天败”的耻辱,下令彻查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航天技术落后了呢?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海军研究所,国家科学院, ……。经一系列研究后一致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 美国航天技术已落后,其原因“关键是材料”美国必须加紧材料研究。艾森豪威尔也言听计从行动果断,一个半月后即便1958年3月15日,发布“全国材料规划”在12所大学成立了17个专门的材料实验室, 从而促进美国材料科技大的发展, 当今天的世界让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 F22. F35.反导.天军.都可追根溯源到艾森豪威尔的“全国材料规划”, 所以对于材料的发展不能单科独进,必须形成体系,不能比例失调,要求整体平衡, “可小不能断,可少不能无.”特别是关键的“卡脖子”材料,更是要去填补空白。
这就是在对“虎王”坦克的分析能得到的教训与启示。
如何区分WOW中装备T几或是S几?
S装:s1 角斗士的(tbc) s2 残酷角斗士(tbc) s3 复仇(tbc) s4 野蛮(tbc)
s5 凶残(wlk)s6 憎恨(wlk) s7 致命(wlk) s8勇猛(wlk)
T装:t0-t3.5(魔兽世界) t4-t6 (tbc)t6-t10(wlk)
这里t6-t10没列出来 三修职业如战士等只写了其中一种
战士:
T0:勇气 T0.5:英勇 T1:力量 T2:愤怒 T2.5:征服者 T3:无畏 T3.5鲁莽 ,末日板甲T4:战神 T5:摧毁者 T6:冲锋
QS:
T0:光铸 T0.5:魂铸 T1:秩序之源 T2:审判 T2.5:复仇者 T3:救赎T3.5 正义T4:公正 T5:晶铸 T6:光明使者
LR:
T0:驭兽者 T0.5:兽王 T1:巨兽追猎者 T2:巨龙追猎者 T2.5:攻击者 T3:地穴追猎者T3.5 巨兽之王T4:恶魔追猎者 T5:裂隙追猎者
T6:戈隆追猎者
SM:
T0:元素 T0.5:五雷 T1:大地之怒 T2:无尽风暴 T2.5:风暴召唤者 T3:碎地者T3.5 荒芜, 潮汐之怒 T4:灾难 T5:飓风 T6:破天
盗贼:
T0:迅影 T0.5:暗幕 T1:夜幕杀手 T2:血牙 T2.5:死亡执行者 T3:骨镰 T3.5 刺杀 ,废土行者T4:虚空刀锋 T5:死亡阴影 T6:刺杀者
XD:
T0:野性之心 T0.5:狂野之心 T1:塞纳里奥 T2:怒风 T2.5:起源 T3:梦游者T3.5月光林地 T4:冯洛恩 T5:诺达希尔 T6:雷霆之心
FS:
T0:博学者 T0.5:巫师 T1:奥术师 T2:灵风 T2.5:神秘 T3:霜火 法力蚀刻T3.5 魔咒师T4:奥尔多 T5:提瑞斯法 T6:风暴
SS:
T0:鬼雾 T0.5:死雾 T1:恶魔之心 T2:复仇 T2.5:厄运召唤者 t3:瘟疫之心 T3.5湮灭T4:虚空之心 T5:腐蚀者 T6:凶星
MS:
T0:虔诚 T0.5:坚贞 T1:预言 T2:卓越 T2.5:神谕者 T3:信仰 T3.5圣徒T4:化身 T5:神使 T6:赦免
再说部件
t4 阵亡英雄 对应职业 猎人 法师 术士
阵亡勇士 对应职业 骑士 盗贼 萨满
阵亡卫士 对应职业 战士 小德 牧师
卡拉赞(手套和头盔) 格鲁尔的巢穴(肩膀和护腿) 玛瑟里顿的巢穴(胸部)
t5 战败英雄 猎人 法师 术士
战败勇士 骑士 盗贼 萨满
战败卫士 战士 小德 牧师
毒蛇神殿(手套,护腿和胸部) 风暴要塞(肩膀和头盔)
t6 遗忘胜利者 盗贼 法师 小德
遗忘保卫者 战士 猎人 萨满
遗忘征服者 牧师 术士 骑士
海加尔山(手套和头盔) 黑暗神殿(护腿,肩膀和胸部) 太阳之井高地(护腕,腰带和长靴)
OK 结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