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净化的纹章怎么得到,DNF起源版本毒神绝技能怎么加点装备搭配选择攻略?
DNF起源版本毒神绝最新加点加点推荐
记住,留下30SP点出一级偷学的折颈;智力走向的小伙伴要记得点满远古记忆;暴击率不够的小伙伴选择一个暴击点满,觉得哪个好堆就堆哪个,因为毒王学习了后会根据最高数值的那个暴击补正双暴击,所以只需要堆满一个就可以。力量智力同理!力量智力同理!
力量智力同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Sp方面和TP方面主要的取舍是爆裂砖袭与猛毒擒月炎。1级猛毒擒月炎主要用于聚怪,满级则作用于输出。
爆裂砖袭的作用只有一个:先手控制,强制眩晕,点高了会增加眩晕持续时间。
TP方面,毒针和伏虎看自己喜好选择。
TP中点了1级TP擒月炎需要10级小擒月炎作为前置。需要的同学记得留出等量的SP。
DNF起源版本毒神绝BUFF换装
1、BUFF介绍
【涂毒】
毒王可以换装的核心buff。
释放后,所有狂暴系技能均会获得一个额外的毒伤,并且该毒伤享受涂毒技能的倍率提升。10级精通,20级上限。每级提升20%毒伤倍率。
10级为300%倍率。20级为500%倍率。
1、可以换装。自带攻击力受到锻造加成,但基本无用,因为涂毒自身的攻击力仅会被普通攻击触发。主要属性是倍率效果。
2、倍率效果仅对额外附加的毒伤有效,个别技能自带的毒伤则不享受该倍率效果提升,
3、技能中毒伤占有非常大一部分比重,所以涂毒质量直接影响到总伤害。
2、换装搭配思路
穿戴85级传说爪子“血腥浩劫”及“狂犬洛克6件套”的情况下堆满等级,再根据能力(宝珠、白金、3S宠物等)将溢出的等级装备替换为“涂毒红气息散件”。
新手以空出上衣,腰带,鞋子,戒指,手镯,护腿,左槽等其中的5个部位为最佳。
因为这几个部位中有着可以购买到的增加涂毒等级的装备,让你即使没有技能宝珠和白金徽章,也能方便快速堆高涂毒等级。
注:绿气息的中毒LV是不影响伤害的,只影响中毒概率,而毒王自身已经足够满足中毒概率的要求了,所以只需要红气息即可。
3、异界套装/异界散件(绿气息)属性介绍
4、额外加成装备
5、等级装备推荐
此处仅推荐一些常见、易获取或达成完美换装所必需的装备,其余可以增加涂毒等级技能的装备均可使用。
6、普通换装举例
7、完美换装举例
PS:因为除武器外,异界红气息部位数值都为10%,所以完美换装只需要满足狂犬6+红气息4+血腥浩劫即可,部位无需纠结,以下仅举一套例子。
DNF起源版本毒神绝装备分析1、装备搭配概述及散搭建议
前言科普:
毒王是一个混伤职业,技能中分布着物理,魔法,百分比,固伤,异常伤害,异常状态。
因此,选择装备和附魔时,优先考虑可以双向加成的属性,其次再选择单方面提升的属性。
当然实际上还是需要考虑实际提升量的,如果提升特别高的话,即使是单方面加成的属性也未尝不能考虑,装备选择还是非常灵活的,请开放自己的大脑想象力,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毒王。
希特勒鼓吹的雅利安人种来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族群?
大家好,我是历史心发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纳粹和希特勒是靠煽动强烈而又极端的政策取得德国的控制权的,其中包括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军事-政治-经济政策:一方面,他在德国实行军国主义经济政策,将整个国家绑在德意志战车上;另一方面,希特勒渲染种族优劣论,强调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理应统治地球。这也就为希特勒发动毁灭性的侵略战争和种族灭绝“夯实”了舆论基础。
问题来了,希特勒为什么如此推崇所谓的“雅利安人”?这个名词不曾出现在德意志先辈的字典中,却为何会突然引起希特勒的关注并引起极大影响?这个引起当时德国人无限疯狂并造成无数流血的概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纳粹的雅利安人宣传海报
印度-欧罗巴语系
18世纪起,西方的殖民体系在坚船利炮的保驾护航下,已然遍布世界。与此同时,西方学者的脚步也踏遍了地球每一个可以到达的角落,特别是能够比之前自由的多地深入神秘而又古老的亚细亚内部:从黑海的特拉布宗到咸海的撒麻耳干;从中国的敦煌到阿富汗的木鹿从印度的德里到波斯的剌夷;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类学宝藏展现在这些冒险家-学者面前:亚细亚-南俄草原向来是东西方民族迁徙的要道,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种族熔炉。不同的民族、文明在这里激烈碰撞,互相学习,并最终融合成现代的模样。西方学者将方兴未艾的现代语言学用于研究当地的语言变化,很快,他们就发现,四种东西方的最古老语言: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相关性。经过进一步挖掘,一个潜在的不为人知的历史连线逐渐浮出了水面:这些语言可能都有同一个源头,操这些语言的人群可能有同一个祖先。当时的语言学家们将这些有共同联系的语言统称为印度-欧罗巴语系,也就是著名的印欧语系。这一语系包括除了巴斯克语、芬兰-乌戈尔语、匈牙利-马扎尔语、少数突厥语(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统治遗产)之外的几乎所有欧洲语言,以及印度-伊朗语。在早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语系又被称为雅利安语系。而操这些语言的人理所当然的被称为印欧人或雅利安人。当时正处于现代人种学和语言学的草创阶段,这一假说的出现引起了欧洲学者们很大的兴趣,而德国学者正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印欧语系
那么,雅利安这个词是如何出现的呢?
何为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这个名词,已经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长达数千年。该名词的重新发现需要归功于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他在《高卢战记》中发现了一个国王名为Ariovistus,他认为其中的词根ario对应于希腊语的“荣誉”一词,相当于梵语的“arya”(该词在梵语中的标准写法为ārya,词根r,动词,意为“移动”,ār是其元音强化后的形式),也就是雅利安,意为“高贵的、神圣的”。于是,他就使用“aryan”雅利安人这个词称呼印欧语系的共同祖先。
事实上,伊朗-波斯人早就使用“雅利安人”一词称呼自己了,在波斯第一帝国大流士大帝的纳克西·鲁斯坦浮雕铭文中,刻上了下面这段话:
我是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万邦万民之王、辽阔大地之主、叙斯塔斯佩斯的子孙、阿黑门尼德宗室、波斯人、波斯人之子、一个雅利安血统的雅利安人。
纳克西·鲁斯坦浮雕
这里,大流士明确提到了雅利安人。伊朗(iran),很可能是arya的转化形式,意为雅利安人的土地。1935年1月,受到这一学说的影响,巴列维王朝奠基者礼萨汗国王把国名从波斯改为伊朗,并采取亲西方的政策。萨珊波斯自称“埃兰人”,但这里的“埃兰”并非早期(BC2000年)在苏萨一代活动的埃兰人(埃兰人的语言并非印欧语),而是萨珊中古波斯语对雅利安人的读音。
印度起源还是北欧起源?
印欧语系的出现必然要求所有这些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于是,究竟哪里才是发源地,以及印欧人的迁徙路线成了许多不同立场学者研究、争论的焦点。
上文提到的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认为,雅利安人就是印欧语使用者共同的祖先,而闻名的源头毫无疑问在印度。这一理论存在着许多天然缺陷,马上遭到了很多学者的反对。有人提出了“雅利安入侵”的说法,这一假说认为,大约在BC1000年前,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北部和伊朗高原,将雅利安的宗教文明带去了上述两地,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早期印度教经典吠陀和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中的语言为何如此相似了。是这些入侵的雅利安人开创了“印度-波斯语”的先河,这一理论深得殖民地时期印度高种姓统治阶级的欢迎。这样一来,他们就和英国殖民者同为“雅利安同胞”了,这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安慰。
雅利安入侵后在北印度的城市
然而,这一理论在印度受到了多少欢迎,在欧洲本土就遭到了多少批判。
许多持“欧洲优先论”思想的学者们绝不接受印欧人起源于欧洲这一说法,他们想法设法要将“高贵”雅利安人的故乡“搬到”欧洲去。其中,德国学者用力最勤,在他们看来,雅利安人毫无疑问必然是金发碧眼,高大魁梧。没错,他们用来描绘想象中雅利安人形象的模本正是生活在北欧的日耳曼人。为此,这些学者强行打造出了一系列“语言学证据”,比如著名的山毛榉和三文鱼的例子,他们认为这些词汇首先出现在日耳曼语词汇中,然后传播到印度并保留在当地的语言中。这就“证明”了印欧语首先发源于北欧,而北欧日耳曼人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印欧人共同的祖先雅利安人。尽管这些证据经不起推敲,但当时的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正处在欧洲文明世界第一的想象之中,毫无保留的接受了这个理论。
日耳曼人大迁徙和密特拉教
当然,日耳曼人和伊朗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使用同一语系,拥有共同祖先,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他们不止一次的“相遇”。
公元4世纪起,整个欧亚大陆,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原先居住在瑞典的哥得兰岛,后因气候过于寒冷,逐渐迁移到黑海周边。在民族大迁徙的裹挟,特别是匈人和其他东方游牧民族的持续压力之下,离开了黑海,向罗马帝国腹地转移,跟哥特人一起迁徙的日耳曼人还包括居住在奥得河流域的汪达尔人,莱茵河东岸的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也闻风而动,进入了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
鼎盛时期的哥特人
在这些迁移的民族中,哥特人处在最东边的位置。他们居住在黑海北岸,即如今的罗马尼亚-乌克兰境内。这里一度是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奇美尼德帝国的领土,也曾是泛伊朗游牧族塞克人长期经营之地(波斯人称其为戴尖顶帽的塞克人,或者海那边的塞克人)。这一片区域有很深的伊朗影响。1世纪之后的罗马帝国,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人们急需新的伦理指导,在这一背景下,东方(主要是伊朗和犹太系)传入的神秘主义宗教盛行一时。其中就包括伊朗传统的摩尼教和密特拉教。密特拉是上古雅利安人崇奉的太阳神,是吠陀中的密多罗(mitra),阿维斯塔中的梅赫尔,在波斯第一帝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流士三世曾对其下属说道:“坚守你对光之神密特拉的信仰。”在罗马,首先信仰密特拉教的是军人和海盗,自2世纪起,罗马帝国即已开始大量使用蛮族人填充军队,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日耳曼-哥特人。可以想见,当时有很多哥特人信仰密特拉教。
密特拉教在罗马帝国的太阳洞分布,主要在东部黑海周边地区
哥特人在进入西南欧(意大利和西班牙)后,一度被很多史诗和史家认为是所有日耳曼人的祖先,6世纪用拉丁文写作的史家贝德认为,征服凯尔特英国的朱特人就是哥特人的分支。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18世纪,哥特也成了新的不同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代名词,比如哥特艺术,哥特建筑、以及德国的哥特骑士。
民族大迁徙浪潮
哥特族,既带有雅利安原始宗教标签,又被泛化为整个日耳曼族的族源,对日耳曼的雅利安起源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雅利安人的基因
在现代基因比对中,雅利安人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是Y染色体的RIa1,如今,保留此种DNA最多的是被纳粹视为低等人的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雅利安DNA甚至高于北印度人和伊朗人,远远高于金发碧眼的德国人、北欧人和英国人。现代基因学很好的驳斥了纳粹关于“纯种雅利安人”的人种学说。
雅利安血统美女,并非金发碧眼
小结
雅利安人本身并没有种族主义意义,且由于当时语言学刚刚起步,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间,不少出于不同目的的“有心人”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可操作空间”,对其加以利用,精心包装,才逐渐使其成为种族主义的代名词,不难想象,即便没有“雅利安”,也会有其他名称被他们用作宣传人种优劣论的工具,纳粹和所有种族主义者并不需要真相,他们只想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解释历史、种族、语言以及一切。当他们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之时,有学者或主动、或被动的替这些“观念”披上科学的外衣,并当成某种真理向全世界传播,在强大宣传攻势的配合下,得到了无数人的狂热追随。
纳粹在测量真正的雅利安人
随着语言学的进步和基因学、谱系学的发展,我们知道,雅利安人只是印欧人的一支印度-波斯人,他们并非全体印欧语系的祖先。关于印欧人的起源,现代学者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有中亚-印度假说、南俄草原乌拉尔山假说、小亚细亚假说等,讽刺的是,尽管还不能确定确切的发源地,纳粹心心念念的北欧起源说,却遭到了彻底的否定。
印欧语系可能的迁徙路线
“高贵”的雅利安人,是历史和所有人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
从清初不肯蓄辫到民国不肯剪辨?
蓄发→薙发→剪辫,简单地说汉人只是经历了一次次发型的改变而已,而不变的是根深蒂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种理念。
再有原因之一就是民众反感不留余地的强制性措施,尤其是这种措施充满了血腥。
所以不要以为汉人舍不得剪辫子,其实就是留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乱动,不要轻易减损,不要随意改变,说白了就是不习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哪怕是大字不识一筐的文盲对这个传统也都非常认可。
如果剪辫运动能够不采取强制措施的话,用不了多久也都会剪掉,因为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不爱留辫子,尤其是学生和曾经留洋的人,甚至某些人早已剪掉,改戴假发辫头套,价格还不便宜,再说了,留发辫确实不方便,百姓慢慢能接受了也就都剪掉了,不过就像薙发易服一样,这个过程太急了,所以同样激起了民众的逆反心理。
薙发易服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行为和精神上的压制,这个传统自大金国就有,在我国北部地区也施行过此类政策,当然是强制性的,后来因为大金皇帝也被汉化的挺严重,所以不了了之,后续不谈,转眼就到了后金努尔哈赤时期,都是“金”嘛,有荣耀传承,复兴大金的意思,这个老传统也没有丢下,李成梁养寇自重这么多年给了努尔哈赤宽松成长的环境和机会,再加上李如松被杀害(疑似设伏),努尔哈赤就再也没有可忌惮的人了,没过多久就脱离大明王朝宣布独立。
努尔哈赤的底气不止来自李如松的败亡,还在于他8次亲自进京朝贡之旅的见闻种种,大明王朝制度的腐朽和吏制的腐败堕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他看来,大明颓势已现,不足为惧。
在努尔哈赤那个时期,薙发易服就是强制性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如果不薙发,那就剃头,从脖子下刀那种,请注意,女真人所占据的地区从来都是混居,不是说除了女真人就没有他族人口了,不但有,而且还不少,比如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等,但无论怎样,以建州为例,势力就是努尔哈赤最大,那就要服从他的政令,听从他的安排,所以无论民族,但凡在女真势力范围内的,就都被强制薙发易服了。这当然是出于一种传统的沿袭,其实也是分清敌我的显著标志,他们也没工夫满大街去问到底每个人都服不服。
皇太极继位,分前十后七,先是后金后有大清,无论称呼怎么变,不变的是薙发易服这个规矩,不但没有变,在皇太极对各旗将领的思想灌输下,反而所有增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偶像,大金国的完颜雍,完颜雍就极其反对废止薙发易服,而且觉得汉人的纸醉金迷贪污腐败会带坏女真人,用不了多久女真人就会被同化。
这论述,皇太极深以为然,所以对将领们提出,不但薙发易服的规矩不能破,而且满洲子弟的骑射功夫也不能丢,一是不能忘本,二是满清武力开国,居安思危,这种既有优势不能舍弃。
这项既定政策在满清入关前,一直在被坚决的、不留余地的贯彻着,满清不过百万人口,而他从大明掠夺的人口早已超过他的人口总和,即便这样,薙发易服也从无一人一次例外。
到了满清入关之际,因为李自成的招降诚意不足,其实就是下套让吴三桂去北京送死,如何看出来的呢?刘宗敏追赃助饷,吴三桂的家属被打得光剩捯气了,这么重要的关隘,这么重要的将领,如果你真要招降人家,何以把人家家属打得要死不死的,好在家奴偷跑出北京城给吴三桂送信,吴三桂才知道李自成打得是收兵斩帅的主意,于是拨转马头回到山海关就把唐通打跑了。
当时北京失陷,崇祯殉国,群臣乞降,不会有人再给山海关运送粮饷,坐吃山空的将士们挨着饿可打不过李自成的部队,所以吴三桂在请示直接领导王永吉以后,给多尔衮写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借兵,好处大大的,当时的多尔衮已经快要经由蒙古入关直奔北京了,收到吴三桂的信,几乎走了个直角,马上赶到山海关救命,吴三桂四万人,李自成六万不到的部队,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或者说纯粹就是李自成一方打得不亦乐乎,吴三桂眼看支撑不住了,所以找到多尔衮要求满洲骑兵马上攻打李自成。
多尔衮观战很久了,对李自成的战力表示呵呵,揍他没问题,但是前提条件必须达成,薙发易服,你薙发易服我立刻冲锋陷阵,已经无牌可打的吴三桂只能薙发易服,如果不达成这个条件,多尔衮是绝不会帮助吴三桂的,可见薙发易服的这个形式,对于满洲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论根深蒂固的程度,不比汉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惯性思维低。
就在吴三桂薙发易服后,多尔衮本部不动,仅阿济格和多铎二人的部队,二次冲锋就把李自成的部队打散了。入关以后呢,入驻北京,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传说:
孙之獬建议薙发易服,其实这种说法不大靠谱,文人嘛,你懂的,曹化淳老家养老6年了,还有人说,是他做内应给李自成打开了城门,人言可畏,这话从北京传到南方,又从南方传回北方,所以才有了曹化淳“并信从前史不真”的哀叹。
满清的薙发易服政策不会因为一个汉人的抱怨而起始或停止,换言之,即便孙之獬说过,如果多尔衮不是早已打定主意,怎么会听他一句话就毛毛躁躁的,转天就大兴薙发易服之举呢,他是这么毛躁的人么,恐怕是正好碰到孙之獬这个送上门的背锅侠,充分把握机会而已,“你看,剃发是你们汉人孙之獬说的。”
这托词挺好,多尔衮当然知道汉人的薙发情结,政权未稳正是拉拢稳固人心之时,不想逆势而动,但是不动则前线和后方的将士在硝烟四起的战场难分敌我,所以孙之獬就倒霉了,至于他最后是否真的被全身植发,咱们就不管了,在他身上已经浪费太多字数了。
综上,无论有没有孙之獬,全国范围的薙发易服都会坚决彻底的执行下去,时间早晚而已,至于剃发政策的反复,则是出于抵消一部分抵抗强度的目的。
篇幅的关系,咱们直接跨到康熙年间,在与郑氏集团的谈判过程中,无论谈判对象是郑成功,还是郑经,还是郑克塽,先决条件都是薙发易服,这时间跨度并不很小了,但是这项既定国策还是从来不打折扣,可见满清政府在薙发易服政策方面的决绝。
薙发易服是满清的政策,是满洲族的文化符号,是实现由内而外征服汉人的手段。当时的汉人实在不想剃头咋办呢?逃亡日本、台湾、新加坡甚至更远的,大有人在。而留在故土的汉人怎么办呢?要命的话就只能忍了。
当时汉人的抱怨是什么呢?“哭着说道,我犯了什么罪要给我剃头”,蓄发不单是传统问题,还有一点,古代的刑罚也有薙发之举,汉人们对这些都非常熟悉,突然薙发这事降临到自己头上,心理上接受不了,他们还是认为只有罪犯才会被这样对待。
以常熟为例,清兵看到没有薙发民众,不打招呼,直接就杀,不但杀了还把头颅割下来邀功,就一个头,将官也分不出是敌是民,底层清兵借机发了大财。到了后来战斗进一步白热化的时候,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薙发吧,怕明军过来,不薙发把当下就活不成,是否薙发彻底成为区分敌我的方式。
满清政权慢慢企稳,而薙发易服的行动更加残酷残忍,多尔衮借顺治玉玺下旨,召集全城的剃头匠集结巡街,身后有清兵跟随,看见没薙发就强制薙发,稍有反抗当场砍死,这是惩罚也是对中原民众的一种赤裸裸的恫吓威逼。
写的不少,只为说明一个问题,在这种高压强迫下,不会有任何人心甘情愿的薙发易服,这激起了汉民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反抗心理,没人愿意薙发,都是为了保命的无奈之举,他能愿意么?肯定不能,所以明末清初,没人愿意留辫子,只是没有办法。
再劈叉猛跨一步,转眼又到了晚清,无论小儿、少年成年,只要到了国外就会被嘲笑猪尾巴,后来中原地区洋人也越来越多,都把发辫当做中国人未开化的标志之一,这同时也是中国人的国耻之一,很多留学生挨不住洋人的嘲笑,结果一怒之下剪掉了发辫,但是清廷不干呐,所以这就催生或说助长了一个行业的发展,那就是头套,据说当时的松江府手工最好,但是价格高昂,不过没办法,发辫扔在国外,为了应付清廷还是得买,不能给自己找麻烦不是。
不需要强迫,从这段时期起,国人中的部分进步人士,已经有了摆脱发辫的意识。后来各种摆脱发辫的言论和借口风行,过去卫生条件不好,普通人的发辫大多脏臭,士兵们冲锋陷阵,这发辫也非常碍事,盘在头上稍有动作就掉下来,所以剪辫的呼声越来越高······
能说汉人不肯剪辫么?连满洲武官都赞成剪辫了,汉人怎么会不舍。
维新派觉得近代工业的机械,不适合留有发辫的人操作,太过危险,卷进去就是一条人命,不剪辫就要千万个小心自己的安全,那又如何干活呢,而且发辫对军队正常发挥战斗力起到了相反的制约作用,总的来说,影响了富国强兵。而革命党说的更为直白,驱除鞑掳嘛,他们认为,发辫就是满清奴役汉人的标志,一定要消除这种陋习,甚至喊出了欲除满清,必去发辫的口号。
1910年,资政院正式提出剪辫易服,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支持了剪辫运动“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薙发”,他们好像少写了一句,满洲权贵除外哈,看来对剪辫运动,他们的内心还是抗拒的,只是没有办法而已。
满清入关,把薙发作为征服的象征,而辛亥革命后,军政府则把剪辫当成革命成功的标志,从军队开始,一直到政务机关,全部剪辫,限时三日,必须达成,杀人刀不至于,不过工作你就别干了,回家歇着去吧,士兵不剪辫,我也不动你,但是兵饷你就放弃吧,不发。
军政方面解决了,然后就是百姓,虽然强制程度比满清的薙发易服差了很远,也没有什么血腥,但是短时间内强制剪辫还是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原因很简单,强逼的,没有思想转变过程,三天,武汉全城都“焕然一新”,但是抱怨的人也不少,但是这种抱怨情绪和忿恨满清的情绪相比,云泥之别,没有可比性,不可同日而语,没有人留恋清廷统治,除了少数遗老也没几个人执意留辫。
汉人有没有特例执意留辫或者剪辫较晚的呢?有,原因就一个字“丑”,其实哪里是丑,只是看了几十年辫子突然没了,感觉不习惯。
还有就是担心满清复兴,到时候会不会又挥刀杀人,出于这种恐惧,某些人延后了剪辫行动。
是莫迪日积月累的狂妄造成的呢?
这不是莫迪的狂妄,恰恰是莫迪的政治技巧十分突出,是一个手腕毒辣的政客。
此次印度引发的骚乱,原因是《公民身份修正案》中,赋予了2014年进入印度的难民公民身份,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等,唯独排除了穆斯林,引发印度东北部分离势力、伊斯兰教势力等方面的强烈抗议。
在历史上针对某一族群颁布特殊的法令也有,譬如在1935年,纳粹德国通过《身份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身份,在二战爆发时,又要求犹太人身戴犹太徽章,为随之而来的犹太人大屠杀创造了法律条件。在这场浩劫中,德国、波兰等地的犹太人几乎死难殆尽,现代德国为之戴上了挥之不去的道德负担,也坚定了犹太人在中东复国的决心。
那么希特勒为何要针对犹太人?其原因有三:
一、从1871年德意志统一到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乃至魏玛德国时期的通货膨胀,德国从如日中天到跌落凡尘还不到50年。在魏玛德国时期的德国人,是清楚记得德国在一战前的蓬勃朝气的,但是这一切如过山车的转变,是德国错了吗?如果德国人错了,那不足以解释德国为何能快速崛起,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背锅侠,让陷入迷茫的德国社会平静下来。
二、犹太人是德国的少数族裔,具有当背锅侠的天然条件。在二战期间,德国人口约破6000万左右,其中犹太人仅有6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左右,犹太人死难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波兰境内的。且由于犹太人多从事商业活动,与德国的仇敌国家多有商业往来,很容易被定为通敌,加上犹太人长久以来在欧洲的坏名声,都加重了背锅的可能性。
三、希特勒的需要。纳粹党以德意志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宣扬德国人是最优秀的种族。优秀的种族是不可能在一战中失败的,也不可能在魏玛德国时期遭遇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的,如果有,那肯定是阴谋。
在这种局面下,希特勒的政治主张和德国人的整体思想潮流形成完美的契合,纳粹党顺利成为德国的执政党。对于犹太人步步紧逼的政策,并未影响到希特勒在德国的地位,反而一步步让希特勒成为元首,彻底掌控德国的军事、政治大权,直至苏军攻入柏林自杀身亡为止。
而莫迪的套路其实和纳粹一样,和二战前的德国相比,印度的局面其实也差不多:
首先,印度目前的局面是印度史上最好的。在历史上,印度从而统一过。无论是孔雀王朝、莫卧儿王朝等,都没有全部统治现在印度的土地,甚至有说法印度史就是一部不断被中亚外来政权征服史。现在的印度不仅统一,还让印度教徒掌控了政权,是前所未有的良局。
其次,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局面下,印度的雄心壮志是建立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尼赫鲁为之努力过,但是不幸在北方邻居的强兵悍将打击下,印度那些缺乏高烈度战争培训的军队几乎不堪一击,致使印度的大国幻想如同肥皂一样幻灭。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拦了印度的大国进程?同样也需要一个背锅侠,对于当权者而言,土邦的那些大封建主即使背的动锅,也动不了,何况印度的当权者本来就和大封建主有扯不清的关系。而印度的邻国,能动的背不了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背的了锅的印度却动不了,那么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国内的少数族裔了。
而印度国内穆斯林占13.4%左右,恰恰是可以背这个锅的。在2019年上半年印度经济仅增长5.8%,还要扣除大量的统计戏法,印度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为了莫迪以及印度人民党的执政地位,针对穆斯林颁布一条正式法令,吸引印度教徒的支持,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印度的骚乱,并不是狂妄自大,反而是莫迪对于政治运行的老练,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在2002年,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纵容印度教徒对穆斯林的暴乱,在随后连任了两次首席邦主。而且莫迪对外转移矛盾也不是没有尝试,但是2017年和2019年年初,印度的北方邻居和巴基斯坦都未做出激烈反应,让莫迪的全盘落空。
不过,虽然莫迪的手腕够老辣,这种套路对于莫迪、印度人民党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印度整体是否有利,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当年欢呼希特勒上台的德国人是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死在斯大林格勒或者去西伯利亚挖土豆,现在欢呼莫迪的印度教徒能想到什么,或者印度将来会走向何方,估计只有梵天知道。
想请问一下游戏机种类和性价比高的游戏机有哪些推荐?
这个优酱最有发言权了,我可是玩掌机长大的小孩,什么掌机没有见过,什么GB、SP、GBA、NDS、PSP……数不胜数。既然小伙伴们问了,那优酱就拿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到底有哪些性价比较高的游戏机吧~
GB这个gb指的当然不是我们熟知的内存单位,而是在1989年,任天堂推出的Game Boy游戏机,当时还随机附俄罗斯方块卡带 (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游戏)。至今仍是最佳销量的便携式游戏机。 Game Boy(GB)于1989年4月21日正式发售。
虽然优酱在2003年也就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才真正的拿到这款掌机去玩,当时还是没有背光没有充电,只能靠电池玩,但也给当时的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果说面对小时候就玩过掌机的朋友,那么GB这款掌机作为收藏,绝对性价比超高。
GBA、SPGame Boy Advance,简称GBA。是任天堂公司于2001年3月21日发售的第二代便携式游戏机,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彩色的TFT液晶屏幕。可向下兼容上一代的的Game Boy的游戏。卡变得更加小巧便于携带了,当时也出了烧录卡,虽然只有512mb、256mb的烧录卡,但是对于当时就几十兆的游戏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SP是相当于GBA的另一种机型,功能都是完全一样的,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这两种机型我觉得才是大部分人童年真正经历过,玩过的掌机,而且性能优异,可以说性价比奇高。
小霸王如果前两款的东洋游戏机没有玩过,那么相信小霸王总听过吧,还记得当年成龙大哥那句“望子成龙小霸王”。小霸王可以说是家家都有的一台家用游戏机,可以玩很多的FC游戏,也有很多合集,记得当年最有创意的就是那个连一把枪然后去打鸟的体感游戏了,当年能做出那样的游戏真的是令人感到惊艳。
但现在小霸王公司已经解散,想买到正版的小霸王游戏机已经相当困难,如果说能买到一台正版的小霸王摆在家里也是相当有排面。
这回就不向大家推荐那些像PSP、PSV或是XBOX的这种机型了,毕竟这些机型去电玩商店花上10块钱玩上几个小时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心中的机皇,喜欢的朋友别忘点个赞再走,我是优酱,我们下期再见。
兄弟连辛克上校清除9名迟到士兵是小题大做吗?
1942年9月,美军第506伞降步兵团经过两个月基础体能训练后,来到本宁堡的基地进行跳伞实训。这对于E连来说,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地方,在这里不再有没完没了的体能训练和长途奔袭,他们要为银翼胸章而努力。
因为按照空降兵的标准,只要跳够5次,就可以别上让人羡慕不已的银翼胸章。可是初到基地时,他们再一次遇到了令人反感的体能训练,基地里负责训练体能的士官们刚接手了一天,就纷纷要求不干了,这是为什么呢?
506团的军事素质不是盖的。按照伞兵教学规范,共分为四个等级,最初一级为体能训练,只有训练达标后才能进入下一等级训练。初来乍到的506团官兵“温顺的”被分配给不同的士官,进行热身、做操、跑步,一圈下来,官兵们没事,倒是这些士官们气喘吁吁。
更有意思的是,渐渐熟悉的伞兵们开始挑战性倒着跑在士官的前面,打听什么时候结束这无聊的体能训练,开始正规的跳伞训练。第二天,这些士官纷纷向上级反映,506团的体能比他们还好,建议跳过初级,立刻投入到下一级的训练。
陆军部对506团进行一次标准的体能测试,合格率很高。尤其是E连所在的第2营,合格率达到97%,这是美国陆军有史以来的最高得分。陆军部怀疑2营“作弊”,决定重测一遍,包括炊事员、军官、后勤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参加了测试,结果98%的合格。
经过多次的模拟跳伞、伞塔跳伞,506团的官兵们已具备了最高级别的训练要求,准备从C—47运输机上往下跳。官兵们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在他们看来,只要跳够5次,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银翼胸章。
506团的心理素质也很强大,第一次从500米高度机降跳伞,就有94%的人考核合格,创下了至今都没有被打破的纪录。有了第一次,后面的跳伞就更轻松了,到了1943年12月26日,他们每个人都获得一个证书以及一枚银翼徽章。
这是506团的官兵们终身难忘的时刻,比他们更兴奋的是辛克上校,他要给这帮棒小伙们放10天假,让他们佩戴着银翼徽章,穿着铮亮的伞兵靴去探亲访友,这是对他们半年多来,艰苦训练的最好奖赏。
可10天后,辛克上校发“飙”了。彻底放松的伞兵们回到家后,可以用“衣锦还乡”来形容,和家人欢聚一堂,和朋友聚会喝酒,但始终都穿着让人羡慕的空降兵军服,痛快的“虚荣”了一把。以至于很多人没有规划好回程,归队迟到了。
这一天,辛克上校举行全团大会,每个人穿着笔挺的礼兵服,大多数人还沉浸在休假的“浮躁”情绪中。随着“立正”、“稍息”的口令后,全场鸦雀无声,只见一名负责纪律的中尉大声念出一名士兵的名字,答“到”后,站在队列的前面。
接着,两名手持冲锋枪的宪兵来到他的左右,中尉宣布团里命令:“因违反休假条例被除名,送到步兵连队服役。”这名士兵脸色苍白,悔恨、自责、无奈的表情挂在他的脸上,木讷的任人摆布。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中尉当众把他手臂上的“啸鹰”臂章、胸前的银翼徽章、帽子上的伞兵徽章全部摘下来扔在地上,还要脱下伞兵靴,换上普通士兵的鞋。照完相后,在两名宪兵的押送下,提着自己的军用背囊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这样的“仪式”让在场的所有官兵立刻清醒地认识到,纪律是严肃的。当然,迟到的人太多了,不可都开除吧。辛克上校自有办法,每个连队迟到归队的最后一名除名,也就是说,这样的“仪式”要进行9次。这样的整肃纪律是必须的。
首先,纪律是战斗力的保证。没有铁的纪律,就不能保证命令被彻底地执行,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现在的严格要求,就是为了战场上少流血、少死人。同时暗示,平日都这么“严格”,到了战场上谁再违反纪律,恐怕就不是退回这么简单了。
其次,作为部队管理,及时让官兵们进入到临战状态,是指挥官重要的职责之一。“退回”步兵连队是一件最让人难以启齿的丢人事,辛克上校就是要通过开除9名士兵,告诫大家:收心吧,你们要面对血腥的战场,要有临战的紧张感。
更为重要的是,部队有句俗话:不打勤、不打懒,就当那些 “不长眼”。这些无视纪律的“不长眼”们往往对事不在乎,对人不负责,在战场上就是拖累连队,甚至是致战友们于危险境地的“定时炸弹”,这种人必须清除。
与辛克上校的“严格”比起来,索贝尔更显得龌龊。1943年3月,506团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的麦考尔营(这是为了纪念在北非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空降兵约翰.T.麦考尔)。在这里,训练强度和复杂程度都很高,但索贝尔依然习惯于“折腾”E连的官兵们。
为了提高警觉,可以大声地斥责部下,在一天的夜晚,他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营地,将熟睡中士兵的枪“顺走”了近50枝。天亮时,就在他咆哮数落全体官兵时,F连连长气冲冲地带着45名手下来要枪。原来,索贝尔摸错了营地。
一两个星期后,让大家由厌烦他转为恨的事发生了。他在连队外出训练时,突击检查了士兵宿舍,每个人的置物箱都被撬开,私拆女朋友和家人的来信,搜查所谓的“违禁品”,包括私藏的弹药、色情读物,还有从后厨“顺来的”罐头。
所有的士兵都有“违禁品”被没收。当大家回到宿舍后,看到散落在床上的个人物品时十分气愤,这简直就是对个人隐私权的践踏。此刻,他们对索贝尔的行径感到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人人都有杀他的心。
不过,他的“报应”来了。在随后一次野外演习中,团里要演练战场救护,要求E连指派一些人做模拟伤员,索贝尔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毛遂自荐”当伤员。当他被抬到E连救护所后,让人喷饭大笑的事情发生了。
卫生员真的给他打了一针麻醉剂,待其昏睡后,真的在他身上划开一道口子,做了一个阑尾手术。他们缝合好伤口,缠好绷带,就消失无踪了。索贝尔愤怒不已,开始调查此事,却没有下文,但这件事少不了E连的人背后搞鬼。
当过兵的朋友在部队中也少不了被人整,做恶作剧,看别人出糗的事。大家认同辛克上校的做法吗?像索贝尔这样的军官,该不该得到这样的报应?欢迎大家留言或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兄弟连》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