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异闻录之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聊斋异闻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王司马是明代的王象乾,字霁宇。他足智多谋,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北方的宣大、蓟辽一带边境,在他“居边镇二十年”期间得以安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有关他打仗的故事:
王司马在明朝末年时镇守北方边关,他曾让人打造一杆大刀,宽一尺有余,重达百钧。每次出行巡边都要四个人抬着,看见边人就让他们过来拿刀,他们当然拿不动。
可是他们都看见过王司马舞弄这把大刀,于是对王司马非常敬畏,不敢起反叛之心。
可实际上这是王司马的一个计谋,他暗中使人用木头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大刀,故意在人们面前摆弄,为的就是要震慑北方各部落。
他还让人在边关外用苇席做篱笆,说是用来防御的长城,北方的那些部落听说后都哈哈大笑,派人来把篱笆烧掉,还扬言见一次烧一次。
王司马非常愤怒,派人把篱笆修好。那些部落果然又把篱笆烧掉,到第三次的时候,王司马暗中在篱笆里面埋上火药,等部落来烧的时候,发生了大爆炸,部落损失惨重,对王司马更加畏惧。
后来王司马又把篱笆修好,那些部落再也不敢来侵犯了。
因此北方边境保持和平达二十多年。
后来王司马告老归乡,北方边境又开始不安宁了。
皇帝只好重新起用王司马,可是此时王司马已经年老,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如年轻人那样处理军事了。皇帝说你只要去坐镇就好,并不用你做什么。
王司马只好又来到边关,巡边的时候都是卧在军帐中。北方部落传言王司马又回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装议和来一窥究竟。等侍卫打开帘子一看,王司马正坦然高卧,于是十分恭敬的退兵了。
这个故事写了王司马的三个故事,都充满了斗争智慧,将军事中所说兵不厌诈的谋略发挥到极致。王家世代做官,他爷爷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而他本人也是当时朝中非常有影响力的官员。他的孙子王士禛是清初有名的大才子,领袖诗坛。
北方的边患一直是明朝统治者的心头大患,特别是他们对明朝的侵犯更加严重。王司马一直是主张对北方部族采取安抚政策的重要代表。康熙年间的《新城县志》卷七《人物志·王象乾传》记载:“象乾释褐六十年,居边镇二十年,终始以抚西部成功名。”
虽然是安抚,但安抚并不是一味妥协,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别人才会坐下来跟你谈判,接受你的安抚。而军事,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只要最后胜利了,就是好的方法。
特录原文如下: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馀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好了,关于异闻录之窥和聊斋异闻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