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好时光,以及李隆基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李隆基(685—761),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睿宗李旦第三子,自称“三郎”。景云元年(710)被立为太子,先天元年(712)即位,后改元开元、天宝,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创造出“开元盛世”;后期耽于享乐,任用非人,国势日趋危殆,并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王朝由此走向没落。史称唐明皇,庙号玄宗。
李隆基博擅才艺,诗文、书法,皆有较高造诣。他提倡尊古崇经,恶华好朴,对盛唐诗歌的繁荣兴盛有倡导推行之功。著述甚多,然其中颇杂他人之作,《全唐诗》、《全唐文》各存诗文若干。李隆基精于音律,曾在“安史之乱”奔蜀途中雨中闻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南卓《羯鼓录》云:“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演奏、度曲、作词,堪称兼擅其能。其词今仅存《好时光》一首。
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1]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注】
[1]张敞:汉宣帝时人,曾为京兆尹,以为妻子把笔画眉而为时所称。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
【释读】
《好时光》为李隆基自度曲,取结句“莫负好时光”后三字为调名。此词的主题是劝女及时嫁夫,莫负青春年华,但词人与该女性的关系同时也非同寻常。上阕集中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不仅表示发髻制作讲究,如元稹《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又如寒山《诗三百三首》:“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因其高耸而令人侧目,而且装饰精致,安插了一些诸如钿、钗、步摇等饰物,即王勃《临高台》诗云:“如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又如章孝标《贻美人》诗云:“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故“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盖宫样发髻虽时髦好看,但非人人适宜,而词中女子则天性合适,宛然定制。唐时妆饰风气往往以宫女为典范,故发型和服装的“宫样”意味着潮流和前卫,如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即是指宫样发型,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诗,韩偓《忍笑》“宫样衣裳浅画眉,晚来梳洗更相宜”诗,则主要指宫样服装。
接下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天教入鬓长”一句极力写出了女子的天生丽质。这里虽用了张敞的典故,但并非表现恋人或夫妻恩爱的意思,而是着力表现其超乎寻常的美丽而已。《西厢记》中张生第一次见莺莺,就这样描写道:“则见她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也是被莺莺长长的眉线所吸引。有学者认为“体红香”一句乃是暗写杨贵妃,因为《开元天宝遗事》“红汗”条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但是否能由此将“体红香”归为杨贵妃的的专有特征,却是有疑问的。因为从结构上来说,整个上阕都是集中描写头部和脸部的装扮,如果插入一句对身体的描写,不免使文笔显得枝蔓了。而且“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红妆及脂粉香用于脸部描写也是常见的情形。
下阕转入议论。盖此女子因自恃其过人之美艳,一般男子难入其眼。但真情可贵,青春短暂,故词人郑重劝告:美貌不可恃,青春都一晌;如遇有情郎,不妨付衷肠。从上阕描写的内容来看,词人对女子的美貌和气质十分欣赏,而且观察仔细,感受深刻,暗含爱慕之意,非泛泛之交者可比;但从下阕来看,又完全是一种朋友口吻,虽有关切,却无爱恋。其间关系确实耐人寻味。
此词在《尊前集》中列为首篇,顾梧芳在《尊前集序》中把它与李白的《菩萨蛮》、张志和的《渔父》和韦应物的《三台》并列,称誉其“音婉旨远,妙绝千古”,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则批评此词“俚浅极矣”,其评论不同如此。与《云谣集杂曲子》相比,其语言风格倒有几分相像,则纵是俚浅,似也不足为病。而在词的体制上,此词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唐人词多由律、绝杂和声而成,后人将和声填以实字,词体乃成。刘毓盘《词史》引《全唐诗注》,即怀疑此词为由五言八句诗而来,偏、莲、张、敞、个等字,本属和声,去此和声,仍为一诗。其说可备参考。但李隆基在词体形成历史上的作用值得关注。正如王易《词曲史》所云:“……及玄宗而制作烂然,超绝前代,既长文学,复擅音声。……由是上好下甚,声乐之教几遍天下。士大夫揣摩风气,竞发新声,乐府词章独越前代,词体之成,亦于是托始焉。”语略有夸张,但李隆基对词体的推动作用也是不能抹杀的。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好时光和李隆基的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