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在镜子里看我怎么C哭你的,以及靠一面镜子看这个世界的折叠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01.对抗26年折叠生活“能挺就挺”
张波,46岁,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南苇村三社,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岁开始发病,26年的时间里,背部弯曲接近180度,嘴巴几乎贴着大腿。走路,睡觉翻身,普通人稀松平常的动作,于他而言,都是身体在做极限的挑战。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在千分之三,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这种疾病就是炎症攻击身体的韧带,最终韧带消失钙化,与骨头融为一体。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过程十分漫长,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直至身体的最后一根韧带消失。痛苦生活了26年,张波却一直没有去治疗这个“不死的癌症”。一是不知道通过手术可以改变身体的形态,二是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不敢去治病。这也是大部分强直患者的现状,很多人会选择默默忍受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也因此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
02.“小镜子就是我的第三只眼睛”
26年的折叠生活也并没有让张波放弃和命运的抗争。每天他都会进行锻炼,用一个瘪了气的皮球垫在自己折叠的身体里,再往里打气,利用皮球撑开自己越来越弯的身体。每次练习都会加重呼吸困难,但他还是说“能挺就挺”。
尽管蜷缩生活26年,也没有消磨掉张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活中张波有一个小镜子不离手,“小镜子就是我的第三只眼睛”。利用这个小镜子他可以折射出前面的路,尽管镜子里看到的都是颠倒的世界。而这个小镜子的作用远不止看路,还能用来做倒车镜。
这辆电动三轮车,是七年前张波找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特意改装的。改装车还专门延伸了给老母亲的专属“后座”。他觉得,只要开上这部特制的车,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带着母亲一起,看遍沿途的风景,转遍小山村的“天涯海角”。
这是张波唯一能为母亲做的事,母亲为他付出的更多。老母亲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张波,帮着擦身体,帮着洗漱,一日三餐也都是做好了送到儿子嘴边。折叠的身体让张波进食也变得无比困难,加上常年吃止痛药,胃也早已吃坏,可进食再困难,他也得活下去,因为现在他正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改变他的折叠人生……
03.“等我好了我要好好报答她”
2021年8月29日,张波等待的人终于来了。他是王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医生,做过1000多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矫形手术。半年前,王宇主任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了关于张波的视频,就想尽力帮助他,看能否通过手术进行矫形。为此他利用周日一天的休息时间,来到张波的老家长春市南苇村三社,提前见一见这位特殊的患者。
根据王宇的判断,张波能够接受手术,不过手术要分成4~5次来进行,才能降低手术风险。
而完成这些手术,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这也是王宇此行的目的之一,打消张波一家人在治疗费用上的顾虑。目前,国家的医保政策、社会上的基金会都可以覆盖大部分的治疗费用,很多患者都因为信息闭塞无法知晓这些政策。
临近中午的时候,老母亲拿出自家种的最好的玉米和鸡蛋,招待北京来的医生。来不及吃口饭,王宇主任就要赶回北京,第二天还有其他的患者等着他做手术。
去北京手术,张波要一个人孤身前往,他不希望母亲陪着,老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已经不适合如此颠簸的路途。因为不能陪伴儿子,母亲陷入深深的难过当中。为了让母亲开心点,张波开着自己的电动车,带着她疾驰在山间小路上。也许手术回来之后,母子俩就能够手牵手走在这条熟悉的路上。“妈妈照顾了我20多年,等我好了我要好好报答他,带她到全国各地去看一看。”
04.“什么罪我都能遭”
2021年9月1日,张波到达北京,开始自己的“叠”变之路。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术前检查就困难重重。因为特殊的身型,很多检查张波都做不了,即便能做,也是不清晰的影像画面。面对这样的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们都在想尽办法帮助他拍出更清晰的片子,每成功做一项检查,提供给医生信息就越多,也意味这手术风险降低一分。
张波做检查要花费比正常人四倍还多的时间,配合医生摆出检查姿势都是在用尽全力跟蜷缩的身体较劲儿。几项检查过后,张波的手开始不受控制的抖动,这都是检查时长时间用力,颈椎压迫神经造成的。术前检车就几乎耗尽了他的力气,而接下来要面临的几次手术才是真正的考验。
常人面对手术,害怕恐惧是常态,对张波而言,反而感到开心。“什么罪我都能遭,求生的欲望这么强,人的本能”。
05.告别折叠人生
2021年9月3日,张波终于迎来改变自身命运的手术。他一共要经历四次生死考验。第一次,进行双侧髋关节离断,让身体打开一定的角度。第二步,进行腰椎部位的两次截骨手术,让弯曲的背部打开。第三步,进行髋关节置换,在离断的髋关节部位置入人工假体,让腿部能够灵活活动。只有经历这四次手术张波才能最终直立的站起来。
第一次手术虽然是整个手术周期的一小部分,但这是张波勇敢打破身体桎梏,迈出的一大步!而麻醉是所有手术的开端,第一次麻醉,困难重重。因为特殊的身型,麻醉医生只能用特殊的慢诱导麻醉方式。常规的麻醉是先麻醉再进行气管插管,而张波需要在清醒状态下,经鼻腔先插管再进行麻醉。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才有机会看见未来。
经过近4个小时的手术,张波的嘴和腿终于分开了30度,但这仅仅是打开折叠身体的第一步。
第二次手术,腰椎截骨,这次手术是所有手术里最难的一次。王宇要截掉腰椎第四节的部分骨头,再将骨头重新拼接,达到背部矫形的目的。但是第四节腰椎里面包裹的是马尾神经,马尾神经掌管下肢活动的所有神经,一旦损伤就会造成瘫痪。王宇的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
再截骨后进行调整身体的步骤时,五个医生共同配合,进行毫米级的调整。此时腰是打断的,但神经是连着的,要同时看顾张波的头部,腿部,腰部,防止调整角度过大,损伤椎管里的神经。手术结束后,张波的身体打开了大约70度,时隔26年,他终于体会到平躺的滋味。
第三次和第四次手术,分别进行右侧和左侧髋关节置换。这两次手术最终决定张波能否重新站起来。可在手术中,医生又碰到了难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头都有骨质疏松的问题,而张波26年的病程,骨头就变得更加脆弱。在安装假体时,医生还特意使用了骨水泥材料,让假体变得更加稳固。
两个多月的手术治疗,张波逐渐打开折叠26年的身体。经历这次手术,张波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调养,未来他还要面对恢复性的训练。术后每两三个月,王宇都会打电话问问张波恢复的情况。目前,他能够依靠助步器站立、行走。尽管还是如刚出生的孩童一般,摇摇晃晃,但他已经开始迈向自己的蝶变人生。
下周一(8月15日)晚9:00,北京卫视《生命缘》暖心奉献,敬请关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