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和亲娘在棉花地里,陪母亲摘棉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些年,家家户户种棉花,一部分卖给国家,剩下的留给自己,可以用来做被子、做棉衣棉裤。母亲说穿不惯买的棉服,不如自己亲手做的舒服暖和,但这些年村里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已经很少有人家种棉花了,太费时费力,我家也没有种。
女儿在外地工作,目前正在筹备结婚事宜,母亲便张罗着给她做棉被。女儿一再表示,到商场里买几套就行,没有必要按那些老礼。母亲执意不肯,非要自己亲手做,说女孩子出嫁,嫁妆多少不是问题,但被褥是必须要备的。
不知母亲在哪儿打听到,离家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外地人包了几十亩地,专门种棉花,母亲就亲自骑三轮车到了那里。正是棉花采摘的时节,好多上了年岁的老人在那里帮忙,摘一斤给3毛钱工钱,如果自己需要棉花也可以买,价格比市场上略贵一些。母亲很高兴,回家就准备围裙、手套,还有装棉花的袋子。
母亲摘了两天后,要求我也跟着去,理由是想拣出点儿好棉花。她准备了两个袋子,分开装,一个是自己挑的好的,一个是剩下的成色不太好的。包地老板是河南人,三十多岁,来这儿种棉花好几年了。夫妻二人每年春天过来,吃住在地里,浇地、播种、锄草、掐尖、喷药,到秋后采摘卖完后再回家,一年下来也挺辛苦的。棉花地边上搭一个棚子,里面有床,有做饭的一套工具,外面停放一辆旧面包车,一个称棉花的秤,再就是一个高高的棉花垛。摘棉花的都是附近的一些老人,没事做,体格好,又不愿意老向孩子们要钱,所以出来摘棉花挣些零花钱。为了提高效率,老板免费给这些人提供热水和包子。老板管饭,不用回家来回跑了,大家都很高兴。一到饭点儿,大家边吃边拉家常,说些“你家儿子有出息”“她家媳妇挺孝顺的”之类的话,边说边笑。
走进棉花地,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看着就让人待见。母亲把袋子放到田埂上,递给我一个带兜的围裙,我照着母亲的样子系在腰间,她走在前面,专挑花大蓬松的摘,我在后面专摘剩下的。这样虽然费了工,但自己能挑到成色好的棉花,又没误老板的事,也算是两全其美。对这个活儿,母亲早已是驾轻就熟,只见她左手执起棉球,右手五个手指分散开抓在棉瓣上,轻轻一提,棉花便顺从地落到了她的右手上。她把采好的棉花往面前的包袱里一塞,接着又继续弯腰采摘别的,等包袱满了时,就倒入地边的袋子里。见我老是落在后头,有时就回头来帮我。
有一天下午,女儿来电话问我干吗呢,我说正和你奶奶摘棉花呢,女儿笑了,说,蓝天下,在一片白茫茫的棉花地里,你陪着奶奶摘棉花,一前一后,母子二人有说有笑,多幸福呀!拍个图片发过来。听了女儿的一番话,我顿感温馨,喊一声娘,她回头捧着棉花冲着我笑,我就抓拍了给女儿发了过去。
(杜福顺/文,原文刊载于11月6日燕赵都市报18版)
关于和亲娘在棉花地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