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俺也去看电影,以及疫情之后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作者:陈俊宇
2020开年,中国电影市场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迫按下“暂停键”。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0年春节档遭受重创,不仅影片全部撤档,整个电影院线也陷入僵局。中国观众已经近两个多月无缘电影院。
伴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多国的电影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电影业或进入“寒冬期”,撤档、延期、停拍、电影院关闭,几乎完全重演了中国两个月之前的过程。以美国为例,3月17日,美国第一大院线AMC就对外宣布,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决定暂时关闭旗下所有影院。
被按下“暂停键”的世界电影业,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囧妈》从春节档撤出后,选择与网络平台合作免费播出。即便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倒是给院线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在院线电影撤档期间,观众观影也就向线上转移了。有调研结果显示,自1月21日至2月20日一个月时间内,观众人均观影数量7部,平均每人每4天左右观看一部电影。
时下讨论最多的,便是“云观影”。所谓“云观影”,即影迷们在线上同步看电影,可以针对某一段剧情随时发表评论和感受,这些云观影活动中往往会有嘉宾或主创对影片进行评论解说,与影迷互动。
由此可见,启动“云观影”的出发点是为满足广大宅家用户的影视娱乐需求,同时希望用户在线上也能够体会到看电影的仪式感、社交感。作为观影社交化的一个趋势性体现,疫情结束后,“云观影”的形式可能将会被保留下来,形成与线下影院共同存在的生态,毕竟这种方式拓宽了观影的渠道,跨越了时空,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新体验。
然而,面对“在线观影”诱惑,力挺影院观影的观众旗帜鲜明:影院、剧场的封闭黑暗环境所带来的个人沉浸式体验无法在“云”上替代,解说和互动评论更是一种观影障碍。
以“院线公映”为核心的电影产业链长达百年,商业模式成熟而且稳固,想要突破传统思维,不仅需要电影业内部的革命,更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算是外部力量的一种,只是疫情对世界电影业的改变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那么疫情过后,消费是否能够反弹成为院线关注的重点。
从技术角度说,连续几年的季度票房曲线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市场能量曲线差不多。在春节档没有爆发的能量,会在之后的几个月中爆发出来。可以预见的是,观众在家呆久了,一旦疫情过去,电影将成为主要的娱乐消费渠道,所以会有反弹。
猫眼研究院近期进行的一份调研结果也显示,观众对疫情过后观影的意愿增强。近七成观众选择在疫情结束之后“聚餐吃饭”和“去电影院看电影”;并且半数以上观众在经历疫情后影院观影的意愿增强,27%的观众表示“特别想去看电影”。
笔者便是属于27%的观众。对影院观影的热衷,也可以说一种个人情结在“作祟”。
十多年前,就有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话,道出我等心声:“在所有的观影方式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到电影院里去,即便家里有光碟可以看,即便网上可以下载,甚至是可以在线观看,但我还是喜欢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因为电影院,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许多的陌生人坐在一起,一起大笑或者大哭,一起愤怒或者咒骂,这一切,全是因为有黑暗的保护,我们才可以这样亲密又陌生;才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心灵相通。”
“只要实体影院继续存在,电影艺术就将继续存在。”有知名电影学者说,今天电影是否彻底死亡取决于电影院是否继续在社会空间当中存在,放弃了影院就意味着电影失去躯体成为游魂。
电影,是一门造梦的艺术。去影院观影,是用两小时的光阴历经百态人生,更是为了个体精神上的丰富与满足。当然,前提是基于是自己真正喜欢和有价值的电影。
影院依旧有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疫情之后,走进它,与之拥抱。(陈俊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