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国机长 电影,以及致敬英雄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中国机长》上映9天后,票房突破2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2019年国庆档三大主旋律电影“爆款”之一,另两部是《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其实《中国机长》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和艺术发挥空间上不但不占优势,反而是受到诸多限制的。然而由于创作者出色的艺术处理能力和美学表现才华,最终扬长避短,确保了影片的质量,将新时代英雄叙事推至美学的高度。可以说是美学因素造成了《中国机长》的超高票房。
再现英雄行为的张力美学因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挡爆裂继而碎落,强风瞬间灌入,直接就把机长的身体吹变形了、副驾驶的半个身子也被吸出窗外,迅即失压、高空失氧、低温极冻、仪表失灵,飞机以前所未有的坡度和速度盲飞,此时要在极短时间内把飞机控制住,诚非英雄不能为也;上有乌云翻滚、下有崇山峻岭,通讯联络还时不时地接不上,要把飞机准确无误地带到成都机场上空返航备降,确非英雄不能为也;经过长时间的艰难博弈,飞机落地时飞行员几近虚脱,可是最后关键时刻,飞机的反推又失效了,要在跑道上把飞机停下来,实非英雄不能为也。《中国机长》原型事件的结果是已知的,可是过程是未知的,这为《中国机长》的美学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想象空间,原型事件的喜剧结局是无法改变的,可是有关其情节的设置和过程的叙述却可以是悲剧化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机长》过程和结果的反离、事实和趋势的违背,给悲喜以反复的冲突和转换的美学张力,最终在好奇、紧张、刺激而又“出乎意料之外,尽在情理之中”的审美期待和效果中,英雄机长横空出世。
再现英雄成长的生活美学因素
英雄往往出于平凡。宝剑是淬炼出来的,英雄是历练出来的。生活的千淘万漉,终究会洗去人身的铅华,锤炼人的心性,沉淀人的品质。生活中的“黑脸”“木讷”,是刘机长对规章的敬畏;每天一起来,必先进行闭气训练,是刘机长对职业的敬畏;对女儿的“柔”,对流浪狗的“怜”,甚至于心中还有一肚子的“婆婆妈妈”……这些都是刘机长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万米高空,是英雄刘机长诞生的地方;日常生活,则是英雄刘机长的成长土壤,是英雄刘机长之所以诞生的地方。《中国机长》对刘机长日常生活的再现、还原和穿插,赋予了英雄可亲可敬的人性化,使其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从而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人们购票的自愿性。
再现英雄价值的历史美学因素
英雄从来就不是空洞的符号。他/他们总是在生活中长成,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发挥着力挽狂澜的作用。不能设想没有川航3U8633机组的英雄行为,后果将会是怎样。倘有一位处置不当,或哪怕是只要有一个动作不到位,机毁人亡就将是分分秒秒的事。所以围绕着这架飞机的安危,影片表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切和情感态度。不只是机上人员及其一切有关联的人员,不只是民航局、军航局的领导和员工,哪怕是一个机场扫地工人,甚至哪怕是走在大路上、跟这架飞机一万竿子都打不着的人,都在关注着这架飞机。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构件和标志。从这个层面说,《中国机长》就是一部受众面非常广泛的英雄事迹教科书。它让人认识英雄、相信英雄、崇敬英雄,正如影片结尾部分的桥段,人们纷纷为机组点赞,求见机长以表达内心的感谢。
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和现实总是需要和呼唤着英雄。中华民族也从来就不是一个缺乏英雄的民族。《中国机长》对英雄的塑造,没有停留在呼喊口号和概念图解的层面上,而是从美学的高度加以叙述和表现。《中国机长》书写英雄、歌颂英雄,也必将激励中华民族产生更多的英雄。当然,其票房出人意料地有这么高,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陈善君)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