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一个字头的诞生国语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个字头的诞生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影片:[M就是凶手]导演:弗里茨·朗主演:彼得·洛、艾伦·维德曼、因格·兰德特、奥托·维尔尼克上映日期:1931.5.11纪念原因:k
影片最早取名为“凶手就在我们中间”,改名是因为在拍摄期间,一个追踪者用手上的粉笔,在凶手的背上做了M的记号,使弗里茨·朗印象深刻。同时,也因为有影射希特勒和纳粹党之嫌,弗里茨·朗怕惹上麻烦而最终改为[M就是凶手]。
▲原片名证明了人们心底深埋的恐怖,其根源就是因为真正的凶手其实就躲在人群中
现实才是“真凶”
弗里茨·朗在变换莫测的大环境中筹拍[M]。那年是1929年,这一年希特勒出狱。随后,纳粹的实力增长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电影中,作为国家机器的宪兵警察,以杀童威胁打压社会底层人群,动员军队控制恐怖局势。
▲电影中的黑帮头目无论从服饰还是举止上讲,都酷似希特勒,影片1934年在德国被纳粹所禁,多少跟这个有关系(图为剧照)
弗里茨·朗敏锐地观察到国内动荡的局势,政府与人民之间逐渐升级的矛盾,故意让黑帮也参与到抓捕杀童犯的计划里。黑帮头目身上具备统治者的威严和刽子手的残忍,有一股凌驾于一切的力量,他们身上就有着希特勒的影子。
▲片中一处场景中,摄影机穿过玻璃由室外进入室内的镜头,在当时也是颇具实验色彩(图为[M就是凶手]片场)
电影中,黑帮头目拿着的那根醒目的手帐蕴含特殊的含义,它象征束棒(拉丁语,fascis),是权利的标志,也是法西斯的象征。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弗里茨·朗在决定做这部电影时,正值连环杀手在德国猖獗
弗里茨·朗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些人做出这种兽行?电影中将凶手设定为杀童犯,但真实世界中可供的原型,事实上都不是儿童杀手,导演故意这么设置就在于更触目惊心,更具人性的撕裂感。
彼得·洛
彼得·洛在机缘巧合下出演了[M就是凶手],凭借这部处女作一鸣惊人。不幸的是,身为犹太人的洛,随后不得不离开德国,以防止纳粹迫害。
▲银幕上的彼得·洛习惯以反面杀手形象亮相。但在现实中,他的经历远比一个杀手复杂曲折得多,不一样的只是,他的运气总比自己的角色好上许多(图为彼得·洛在[M就是凶手]时的宣传照)
德国表现主义
影片是影史上第一部连环杀人电影,大胆展示了一个扭曲、隔绝的社会。除了影射纳粹之外,此片还呼应了1930年代西方世界开始强调的“律法和秩序”。
▲本片在摄影技巧上的成就也是颇为值得称道,教科书般的平行蒙太奇被娴熟运用(图左下为导演弗里茨·朗)
▲影片处理警察的追凶时的蒙太奇段落,尤为精细。1933年在美国放映时,人们还错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之后成为美国警员学校的教材(图为剧照)
▲狭小的空间、被包围的广角镜头、晃动的画面、角度刁钻的摄影和朦胧的照明,“表现主义”的风格淋漓尽致(图为[M就是凶手]片段)
本片不仅影响了希区柯克、约翰·福特等大导演,更重要的是为美国犯罪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弗里茨·朗承认自己深受乔治·威廉·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影响,他曾说:“和布莱希特同时代的电影人,难道有谁不被他影响吗?”
▲弗里茨·朗解释结局:不能为惩罚一个罪恶又同时犯下另外一个罪行,大众的犯罪应该禁止(图为CC发行的[M就是凶手],收录花絮中的弗里茨·朗)
这也是弗里茨·朗对纳粹将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暴行,给出的警钟和批判。
文章来源:看电影APP
关于一个字头的诞生国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