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9制片厂制片传媒在线观看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兴衰实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每经记者盖源源余泽人
炎炎夏日,贴心的小编将系列的第二站放在了吉林长春,这个一整年“不是冬季,就大约在冬季”的地方。
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诞生了与地主斗智斗勇的“刘三姐”、丢下一朵玫瑰的古兰丹姆和“向我开炮”的王成等鲜活的银幕形象,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这些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都是出自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厂”)
“第一”制造机背后,自然是沉甸甸的历史。
长影厂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正式更名为目前我们所熟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如今,走在长春市的红旗街上,还能远远地看到长影厂的老厂区大门,郭沫若题写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几个金色大字在大门的正上方熠熠生辉。
“我只举一个例子,拍摄《人民的战士》时,导演翟强说需要两辆坦克。但在预算里没提到坦克。于是晚上7、8点召开会议,军代表(相当于现在军事顾问)问什么时候要,答越快越好。第二天早上7点,一趟专列运送着两辆坦克从天津抵达长春,立刻投入到拍摄中。要知道,担任拍摄小组组长的是聂荣臻。大致50年代军事片都是在这种局面下拍摄的,后面全有一位元帅挂帅。”
然而辉煌总是在时间的流转下渐渐蒙上尘埃。
上个世纪90年代,文化产业的逐步市场化亦是的电影产业发展遭遇危机,首先受到波及的便是长影集团,据《长影集团产业转型的思考》一文记载,长影从1991年开始每年平均亏损500万元,到1997年前已经累计亏损达3000万元,濒临破产。
“长影陷入了困境。一是养不起。不用说生产资金,就是工资,医疗,取暖也难以保证。二是养不住。大批艺术人员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自谋生路。三是活不了。有限的一些资金用于养人,维持日常开支,无力投入到生产领域。长影陷入苟延残喘的状态。”——摘自陈述《一本没有剧本的大片》
幸运的是,相较于其他国有制片厂,长影的改制进程要快得多。
1998年,长影便确定了集团化、公司化、产业化的改革思路,1999年在长影厂基础上建立的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影集团”)也正发生着崭新的变化,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投资影视产业项目,用产业项目反哺式微的制片主业。
值得一提的便是长影厂的资本化进程。
今年,长影集团发行了两期企业债券,总共募资9亿元,加上2014年发行企业债募资6亿元,以及这两年发行其他债务融资工具融资20亿元,长影集团补充了35亿元的流动资金。
长影集团募资的一大原因是在建及拟建工程的投资计划,2014年末公司在建项目包括海南环球100项目、世纪城二期工程、SNOW影视产业基地工程等。公司2015年年报称,未来两年公司项目建设投资支出将超过60亿元。
对于“世纪城”项目,长影的愿景是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好莱坞环球影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耗资数十亿背后,项目盈利能力却实为堪忧。一位国有电影集团负责人在接受每经影视(微信公号:meijingyingshi)记者采访时直言,
”那个地方半年都是冰天雪地,哪里会有人去。”
此外目前仍未开业海南环球100项目更是未能走入盈利阶段。
除此之外,目前的长影集团仍旧多依赖政府补助,2014~2015年度公司营业利润均为负,营业外收入分别为6717.59万元和6832.95万元,占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127.19%和158.11%。公司2015年净资产仅为44.8亿元。
同时,这个曾一度以制片见长的老牌制片厂,近年来在电影主业表现上却不复当年之勇。
每经影视(微信公号:meijingyingshi)记者梳理发现,从2012年至今,长影拍摄了《铜雀台》《大太阳》《辛亥革命》等多部影片,2014年上映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和《龙之谷》票房均突破2亿元,相比制片主业衰落时“拍一部赔一部”,有了一些起色,但这对于有着深厚制片基础的长影来说,仍旧远远不够。
欲知其他国有影视公司现状,请关注下期的每经影视,我们将持续奉上精彩内容。
OK,关于9制片厂制片传媒在线观看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兴衰实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