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电公司(EA)在2011年曾经出品过一个游戏,叫做《模拟人生2之中世纪》。在这个游戏当中,玩家扮演的是一个贵族领主,和第一代模拟人生相比,主角会变老和死亡。
也就是游戏刚刚开始不久,就会有一个新的支线任务出现,“中年危机”,剧情提示触目惊心:
你已经老了,需要定一个接班人。
游戏才刚刚开始一小时而已。
不是EA的游戏编剧残酷,而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会这样的感觉,似乎人生刚刚开始,就已经到了35岁、45岁和50岁。
什么是中年危机?
发展心理学上的中年一般称作“成年中期”,指的是40~60岁的这段时光,不过现实当中,中年危机,尤其是工作带来的危机,往往会被提前到35岁左右。
“中年危机”是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在198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40~45岁的人处于“中年转变”期。
这是一个充满质疑的时期,人们发现了生命是有限的,开始质疑一些基本的假设。莱文森认为这种因为重新评估人生,发生质疑而带来的不确定和优柔寡断的状况,就是中年危机。
在美国社会,40岁是人们的一个敏感期,这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的,但是中国人迄今为止往往更在意30岁这个数字。
比如30岁是一个家族可以对一个人合法逼婚的年龄线,35岁则往往是一个放弃线,一般来说35岁之后,逼婚的声音反而相对转少了。
中年危机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
莱文森的“中年危机”理论从诞生开始就被同行质疑,这个概念缺乏数据支持,莱文森访谈了一群认为自己有中年危机的人,但很快就有人抽取了一大批中年人,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大问题。
一种解释是“中年危机”是媒体喜欢的概念,如果你有一个苛刻而龟毛的45岁领导,你会觉得中年危机存在,而且是永恒的真理。
还有一种看法是发生了变动的中年人更容易被人们注目。
如果你的领导是45岁的中年男性,离婚了又找了一个网红脸的20岁小姑娘,你一定会印象深刻。
而如果你的前老板开一辆日本车,车上有一家子人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
当有人提到中年危机的时候,你一定会立刻想到离婚了的这位中年男子,主动忽略了那位太普通的中年人。
我们选了我们想相信的一些观点,认作事实。
发展人类学家理查德·叔韦德通过调查发现,印度奥利萨邦的女性基本上没有中年期的概念,她们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在父亲家的时光和在丈夫家的时光,她们并不觉得30岁或者40岁,或者进入更年期(绝经)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一个文化强调30岁或者40岁的意义,人们就容易想象出一个在这个年龄段苦苦挣扎的自己。
这下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人看重40岁,而中国人对30岁(三十而立)就充满焦虑了。
成年中期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好?
中年危机只存在于媒体的想象当中,事实上中年也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合理的一个表达是“成年中期”没有一种全线爆发的危机,但是同样也有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
下面这个清单就是发展心理学当中,认为40~60岁的人必须处理的任务:
1.应对身体的变化或疾病,改变身体意象;
2.对成年中期性生活的变化进行适应;
3.接受时间的消逝;
4.对衰老的适应;
5.遭遇父母以及同辈人的疾病和死亡;
6.面对死亡的现实;
7.对配偶或者伴侣关系的重新定义;
8.与长大的子女和孙辈深化关系;
9.维持长久的友谊并建立新友谊;
10.巩固工作统一性;
11.给年轻人传授技能和价值观;
12.有效分配财务资源;
13.接受社会责任;
14.接受社会变化。
这个清单很长,而且充满着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我们很难记忆,不过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熟悉的的关系领域。
在关系管理上,我们列举了过四种能力,把这几个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一下归类,就会发现:
1.内心自洽的能力
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正确认识性、死亡、衰老、坚持自己对工作的认识。
2.人际和谐的能力
调整和配偶、子女的关系,有的人可能会失去双亲,在追求增加新的朋友。
3.群体内的发展
维持工作上的实力和地位。
之前我们说过40岁前要在职场上努力当狗,40岁后,就应该成带徒弟的专家或者“养狗”的主公了。
4.应对危机的能力
实现财产上的增值,维护家庭的财务安全。应对老人离世等各种局面。
我这里分享给大家遇到一个做决策或者评估某件事意义时的常用办法:
找一张A4纸,中间竖向对折一下,左边写某事或者某物的坏处,右边写某件事的好处。
成年中年的坏处是:
身体可能出现问题;
要承担的责任很多;
工作压力比较大;
要操心孩子的教育;
想要挣更多的钱。
成年中期的好处是:
体力没有太严重的下降;
对数字和文字的记忆力虽然会略作损失,但可以用意义记忆来弥补;
比以前更有智慧;
社会地位更高;
我比10年前更有钱,更有对抗风险的能力;
孩子那里我能收获不少的快乐和成就感。
记得把好处写在右边(想想为什么)。
你会发现步入成年中期的好处比坏处要多得多。
在一些行业当中,成年中期的人会更有优势。中年人们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期比如:医生、律师、CEO、高级管理人员、金融业的从业者、官员。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轻视你的领导,更不要觉得你那40多岁的领导的反应变慢,英语单词也忘得差不多了—— 其实真正让他成为你的领导的,是他的经验、大局观和判断力。很多的经验需要阅历来成就。
同样,如果你已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中年人,看见年轻人跃跃欲试地炫耀自己的流体智力,要明白这是他们那个阶段展示自己的方式,不要把这种不同阶段行事方式的不同看做是对自己的冒犯。要去引导、敲打,让他们为我们所用。
经常有同学问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到底对不对。
我会说:不要收跟你年纪、资历太近的徒弟,40岁的师父不会被20岁的徒弟轻易取代,尤其是有些涉及管理的岗位,成为专家的关键就在于那些宝贵的经验,这种领域,有经验有资源的中年人,不是一两个新手可以随便取代的。
对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40岁~60岁的领导往往可能比30~35岁的领导对你更友好。
还记得我们的《老男人攻略》吗?和更年轻的主管相比,成年中期的主管很少因为利益去直接侵害年轻同事和下属的利益,事实上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学会了培育自己的势力,这让他们在职场上更有力量。
看看成年中期发展任务的第11条吧:给年轻人传授技能和价值观。
他们自己也有这种心理需求。
中年人和新人会是天然潜在的盟友,但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一些中年人会试图用拟态关系来拉拢年轻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重温一下《遇到年长同事爱盯着你的私生活怎么办?》。
成年中期的人需要的是尊重和追捧,有同学问我,和父亲的老战友,身居高位的一个长辈一起吃饭应该注意什么,其实很简单,做一个小学生就好了。
不要对他们的世界观做反抗和不耐烦,他们对那种事情敏感。
怼他们一句,会让他们觉得比几百元、几千元的损失难过得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