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美国韩国中国,是不是只有中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电影多一点?
只是消费群体不一样,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社会发展的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存在,就像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不可能指望看电影这样的奢求了,更何况有些国家地区还有流血战争,民族之间的冲突。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真是如此我们才会为影视文化传媒的发展事业带来动力,才会丰富自己的生活追求为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买单。而中国消费群体以年轻消费者占主导,更倾向于自己喜欢的电影,大成本投入的电影及影响力大且知名的影视电影和爱国题材电影。以小编身边的朋友为例他们更倾向于
中国电影:爱国题材的电影如《战狼》《红海行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在风格上趋于多样化。
日本电影:直达观众内心深处,诠释友情、爱情、亲情,内容丰富感情细腻,从内心出发揭露真实的本性。
韩国电影:作品有丰富的生活气息,人物真挚,针对性强尤其关注青年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吸引观众。
美国电影:华丽的场面,震撼的视觉效果,乐观向上的态度和性格。直率坦诚干脆利落不脱泥带水。
其实正是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更容易被我们消费群体所关注而不是这些国家生产的电影多质量高懂得如何吸引眼球!
生产电影最多的国家要属印度,每年生产电影800多部,数量大于质量也是很难占据中国市场。
主要还是看电影能不能懂得我们的心,薄其所好,这样我们才会为他买单,才能了解一个国家的影视文化!
如何看待唐朝文化在日本?
首先想说,这种关于某某文化在某某的问题,其实很难做到完美答复。打个比方,张三和他的儿子张四,你说张四就一定跟张三长得一样么?但即便不一样,你也不能否认他们的父子关系。再譬如说,师傅洪七公和徒弟郭靖,那两人的功夫能一样嘛?但即使不一样,你也不能否认郭靖是洪七公的徒弟。
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咱们就来聊唐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韩国、民国文化在台湾的这个话题。
先说唐文化,为什么我们讲唐文化的留存在中国不多,而在日本保留得却不少。
首先我们知道唐末的战乱,一直蔓延到五代,这个战乱,几乎摧毁了整个大唐文明,单是人口一项,唐玄宗时期,人口达5288万(葛剑雄甚至认为实际数字达8000万以上),但到唐德宗时期,已然只剩下1699万,简单打个比方,原来你一个班有50甚至80个人,可到后来,连20个都不满了,唐末就是这么回事。而文化的基础,就是人,没人你还谈什么文化(明末也是如此)。
其次,是异族的大举入侵,从唐代的胡人开始,到后来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清,一波更猛似一波,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口结构,而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有宗教信仰、主流理念的改变),直接导致文化的剧变。原来关西的长安、凉州这些都是汉文化的重镇,慢慢地便衰退,以至于此后数百年,中国历朝,再也没有以长安为都城的。
所以,大唐留给中国人的,只能是静态的文化遗址(如敦煌壁画),而较少流动的文化传承。简单地举个例子:当下流行过一段时日的唐装!你以为名字叫唐装,就真正有唐文化么?
在日本那边,确实保存了一些唐文明的文化传承,这与其数百年的遣唐使有关,也与当时日本大幅度接受唐文明有关。从官僚制度、兵制乃至于都市建设,咱们这里就拿都市做个例子。日本有三座都城,都是仿照长安修筑的,那就是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尤其又以平城京最为典型。宫城位于城的中轴线北部,棋盘式的街道划出方块形的坊里,街巷中线都直对一个城门,设东市、西市。中轴线大街亦称“朱雀大街”,青瓦、红柱、粉墙、各宫均挂扁额,建筑壮观。日本史家称之为“富有国际性的小长安”。
而回顾中国,大唐的长安城早已不复存在,连都城都没了,你怎么讲?
实际上,包括郭沫若都说:“中国在隋唐以后,经过好些异族蹂躏,古代的衣冠文物每荡然无存而又另起炉灶。日本则因为岛国的关系,没有受到这种外来的损害,因此隋唐时代的封建文物乃至良风美俗,差不多原封不动地还被保存着。”
自然唐文化在日本的留存,还有很多,普及至音乐、棋类、医学、茶道等等,都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而唐文化在日本能留存下来,首先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很少遭遇异族入侵;其次是虽然他们也有过几次革新,但接受新事物,并不将旧事物一扫而光——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再说明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所以实际上明文化也就是最后的汉文化。而中国最多的便是汉人,为何偏偏不能保存我们的文化。
首先,是因为清朝。最直接的是大辫子政策,更深远的则是思想上的大辫子政策。直到今日,我们没有大辫子,可还是有些人在他的思想上,依旧是清国的辫民思维。
而朝鲜,这里说的是李氏朝鲜与后来的韩国。在当时,虽然军事上李氏朝鲜打不过清军,所以只能向大清国臣服,但在内心深处完全抗拒满清,所以会在朝鲜史书上写下“胡乱”二字,视清使为“虏使”。而在明朝灭亡之际,朝鲜确实可以说是痛心疾首、哀鸿遍野,什么“神州陆沉” “万事之痛”,不绝于书,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这些话不可能是假话,因为没必要去讨好谁,明朝已灭了,当时的朝鲜人是真的伤心。(这里说的只是当时,后来的韩国人怎么想,这个另一码事)
而这种怀念,直接而言,是因为万历年间明军的入朝抗倭,被朝鲜人视为“恩同再造”。朝鲜有位皇帝自己说,“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于东征。而我国小力弱,既不能复仇雪耻。。。每念至此,未尝不慨恨也!“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明朝是因为救朝鲜,才被后金有了可乘之机,所以明朝如果不救朝鲜的话,怎么会灭亡呢——“神宗(万历)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而在文化上,朝鲜更是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中国汉朝以来直至明朝的若干成果,我们今天去韩国,仍能看到这些明朝影响的痕迹(在北部则差不多都清空了)。
自然,说唐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韩国,并不是说唐文化=日本文化、明文化=韩国文化,我看到有人在哇哇乱叫,只能说此类人审题不清,根本搞不懂什么是唐文化、明文化,回去多读书吧!没搞清题意之前先别乱发言。若还是不懂,请回看开头。
中国造纯电动公交车进入韩国市场?
标准答案-「金龙客车」(蟹妖)
国产汽车出口海外不是什么新鲜事,2021年的上半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而且出口的车辆价格定位都比较高,燃油动力汽车参考红旗、哈弗、长安、吉利、奇瑞等品牌,车辆定位超过日系与韩系车,但销量增幅也都比较理想;混动和电动汽车出口的车型基本都是高端车,品牌以比亚迪、蔚来等,折算后的价格都要四五十万,不过这都是乘用车的成绩。
商用车的出口其实更有看点,从重卡到客车的出口量都挺大,但这两种车型却鲜有进口;国产商用车的实力是足够强大的,卡车阵营中的一汽、重汽、陕汽、江淮等品牌出口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那么客车的表现又如何呢?参考下图。
中国品牌汽车出口欧美澳不会令人感觉惊奇,但要出口到韩国或日本就令人惊奇了!
原因是日韩都非常懂得保护其发展中的汽车工业,即便其产品水平实际很不高,但在其本土市场也会有很高的市占率;所以能打入这两个市场的国产汽车肯定不一般,在韩国京畿道行驶的这辆客车来自金龙客车,是一辆11米的电动客车;这辆车具备双充电模组,也就是可以用两个充电枪为超大容量的电池组进行同步快充,可以满足300公里以上的高强度运行需求,作为公交车使用完全足够了。
金龙的电动客车共计出口到韩国45辆,其中两辆样车提前送至韩国试运行,在经过其严苛的考核后,后续的43辆车陆续发往韩国;在此之前韩国几乎没有外国品牌的客车,金龙能打开这块市场也是非常难得,对于提高中国客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品牌
比亚迪安凯中通、宇通等提到东风汽车往往只能联想到猛士越野车,或者是小康面包车;但是东风康明斯的发动机很强悍,装载该品牌的中通客车(豪华大巴)出口东欧部分国家,销量与评价都挺不错。不过出口量足够大的还是宇通客车,宇通出口国覆盖亚非拉美,其中也包括电动客车;宇通客车采购量最大的俄罗斯,曾经的公布的年度出口量就超过了3000辆,这对于客车而言也是很难得的成绩。
比亚迪在大部分汽车爱好者的眼里只能造F3,即便这家车企已经打造出性能碾压高端进口车的王朝系列的混动和电动车,但仍旧难以改变这种偏见;那么如果它的客车出口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中国品牌呢?
该品牌的客车在日本和韩国的知名度都很高,济州岛都有了K9/10B,其中10B主要用于机场摆渡车;其次还有e3/6等巡逻车,不过最为抢眼的还是在欧美的双层大巴车。
图1:K9
图2:K10摆渡车
图3:双层大巴车
在美国的比亚迪有客车工厂,产能目前已经是北美最强,美国与加拿大的本土车企归拢包堆的交付量占一半、比亚迪占一半;由此也可见比亚迪客车在海外的知名度,但也因为实力过于强大而被打压,比如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就把比亚迪排除在外。其次在法国的比亚迪客车也很有意思,曾经某法国车企抗议采购中国制造的电动客车,因其本土企业也需要支持;不过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操作都没有什么意义。
除普通客车以外,比亚迪还会造校车和轻轨(云轨),出口表现也是很好的。
结语:当中国制造的汽车打开了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支持自主品牌了呢?日韩的本土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90%,外国汽车只有极少数高端车还有些销量,然而这些车的品质并不高;从合资生产的现代起亚、丰田本田等品牌即可得出答案,超越这些合资车的国产汽车比比皆是。
所以应当给国产汽车多一些机会,哪怕去开一开、试一试,试驾又没有成本;只不过试驾一些优秀的国产汽车之后,往往会颠覆曾经认为的“外国汽车好”的观点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面包店里的面包?
国外的面包是主食,是任何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而在国内是副食,虽然叫法一样,但有很大的区别。
国外的面包是每一个家庭的主食,上到总统,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吃面包。面包又分很多种类,价格有很大的差别。作为主食面包其实是不加糖的,里面稍微加了一点点的盐。有黑面包和白面包之分,用料也各有不同。
我们所理解的面包都是甜的,不甜的称不上叫面包,应该叫馒头。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常会用一句话概括;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但是那时的大部分人不会想到面包是没有甜味的面包。
除了主食面包之外,还有种类丰富的甜味的面包,是饭后的甜点,种类繁多,口味各异,让人眼花缭乱。是喝茶时必不可少的甜品。
我们国内饮食文化多种多样,南甜北咸,每个省都有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面条,米饭,馒头,烙饼,吃法各有不同。面包在生活里不占重要地位,是饮食文化的不同。
1996年发生的十大事件?
1、1996年1月,上海儿童福利院“事件”;1996年3月,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1996年6月,“绿色和平”号船闯上海事件1996年8-9月,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图联大会、国际档案大会、国际议联大会。1996年十月,国庆、1996年、十月长征60周年1996年11月、中共中央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决议。1996年12月中国文联,作协“两会”、1996年台海危机。
2、1996年世界大事件1996年发生的大事件之1996年世界大事一览:1月,欧洲核研究中心宣布在低能反质子环中合成9个反氢原子,十一月美国的费米加速实验室也合成7个反氢原子,3月1-2日,欧洲会议在曼谷举行,中国、日本、韩国、东盟7国和欧盟15国代表参加。
3、1996年云南大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震波及范围相当大。丽江、鹤庆、中甸、剑川、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伤亡损失;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丧生,3925人重伤,房屋倒塌35万多间,损坏60.9万多间,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人民币。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州纳西县的名族风貌和人文景观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死亡人数达290人,占死亡人数的90%,重伤3736人,占重伤人数的9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