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汤姆逊冲锋枪,亮剑第二集李云龙为什么知道日本特战队用的是美国冲锋枪?
我是云中静月,我来讲述历史细节。
这一段是典型的扯犊子,亮剑本身也是神剧,但是因为演员演技精湛,情节紧凑,所以有了大量的粉丝,渐渐的亮剑考据党和亮剑历史学家也出来了,把亮剑的历史内容讲的有鼻有眼的,当然了,这里非常适用真香定律,因为我特么也喜欢看。
日本人在二战期间几乎没怎么使用冲锋枪,他们自己生产了一种"百式冲锋枪",这枪是1940年日军开始采用的,而1940年型的百式冲锋枪总共才有1000支,而后期型直到1944年才出现,大约9000支,且不说山本特攻队能不能用,山本特攻队本身就是作者编的,在抗战中,也很少能够找到日军使用百式冲锋枪的记录。
这种枪别说八路军了,大部分日军都没见过,李云龙肯定认不出来。
而日军能够接触的冲锋枪,可能有有如下几种:晋造的汤姆森冲锋枪和花机关。
这两种枪当时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战场,我军在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以及民兵都有装备,尤其是晋造汤姆森,这种枪并不好用,而且子弹也比较特殊,用的是驳壳枪的子弹,这种枪和霸道一样,霸道吃油,它吃子弹,我军不想用,日本人更不想用,双方还是都喜欢经济适用的三八大盖。
倒是日军使用过花机关缴获的和制式装备的都有,但是考虑到子弹供给的问题,日军也不会长时间的使用。
中国军队使用的花机关。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淞沪会战期间使用花机关
日军在早期也使用过mp28冲锋枪,但是这种枪少量的在海军陆战队装备,到了1942年的晋西北,肯定是不能见到这支枪的踪影。
电影中李云龙一看弹壳就知道是美国的冲锋枪,这个时候已经是1942年了,美国枪不可能进入到日本,而且还用的是黄油枪,这种枪1943年才出来,这个穿越了。
小说里说山本一木用的是mp38冲锋枪,这个枪是德国枪,理论上,日本人用它也合理,如果和电视剧结合一下,假设山本一木用的是此种冲锋枪,黄油枪是因为道具不足临时找来的,只能说明李云龙认错了,不专业,非常武断地下了定论。
mp38,没有防滑槽
这时候他的政委如果是周卫国,一定会笑掉大牙的:老李你是个军盲啊,和大部分头条历史创造者一个样,开局一个弹壳,内容全靠编(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就写到这里吧,因为这段实在是扯犊子,再扯也成历史创造者了。
98K为何最后被停产了?
战术发展会影响武器的发展 所以一战末期诞生的一种虽然用手枪弹 但火力凶狠的冲锋枪显然已经对98k这类拴式步枪在军队中的未来发展有些影响了
而二战时期随着美国的m1伽蓝德半自动步枪的诞生以及世界各国的冲锋枪的兴起 更是让人完全看出拴式步枪火力不足的缺陷 而二战后期德国人自己设计的stg44这种中间型威力弹的全自动突击步枪 更是将98k这种使用全威力弹的拴式步枪完全踢出了后来世界各国军队主力武器的选择范围之内
所以98k被停产并不是它不优秀 而是它不适合如今战争的战术形式了 不过呢stg44的诞生倒是并没有让拴式步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拴式步枪演化成了很多以射程远 精度高为建长的 高精尖狙击武器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狙击战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军队里 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余热所以老兵不死 只是在逐渐的消亡 不过拴式步枪在未来世界轻武器发展史上究竟还能走多远也都是未知 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带空间带枪穿越抗战的小说?
这本小说就是:抗战:我带来了全世界军火库
作者:风萧
小说简介:
特种兵林萧穿越到亮剑世界,开局绑定“超级军火库空间”系统,每签到一次,奖励大量军火。
新手大礼包:“超级血清”、“超级狙击术”、“超级防弹衣”。
正好穿越到小鬼子秘密基地,小鬼子特种兵跟国军战俘比试的场面。
林萧作为全能特种兵,表示要拧断小鬼子军官的脑袋,杀光在场所有小鬼子!
结果,他成功做到了。
后面,投靠老李,打造自己的特战部队,小鬼子特种兵来一个死一个。
三八大盖,迫击炮算什么?杀一个小鬼子,获得一次奖励机会,三五式半自动机枪,捷克机枪,汤姆逊冲锋枪,TNT高爆炸药包100+,防空火炮,虎豹式坦克。
不等抗战结束,晋省的小鬼子就快要被他打完了,中将筱冢义男引咎辞职,众多大佐们灰飞烟灭,小鬼子们听到他的部队,立马望风而逃,林萧和他的特战部队百战百胜。
M1卡宾枪有什么好处?
M1卡宾枪小巧玲珑、威力适中,差点成为我军第一种制式步枪。M1卡宾枪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装备的一种单兵自卫武器,主要装备于炮兵、通讯、勤务等二线士兵使用。
作为一种单兵自卫武器,必须要体积小巧、便于携带,M1卡宾枪长不足1米,重量2.5公斤,比冲锋枪还轻便,在当时的步枪中可谓小家碧玉,其便携性大家参考上图自行体会。
二战美军还有一款称为M1的步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上图右侧是伽兰德M1,左侧是M1卡宾枪),但是伽兰德M1作为一款步枪,体积巨大,枪长1.1米,重量超过4公斤。
M1卡宾枪另一个成功之初是其弹药,M1采用了7.62*33卡宾枪弹,威力适中,比冲锋枪弹药威力大,但比当时7.62*63的全装步枪弹威力小,使得M1卡宾枪取得了威力和后坐力间的较好平衡,在200米内典型交战距离上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杀伤力,却比当时的步枪和冲锋枪更加小巧。说起来,M1卡宾枪使用的7.62*33卡宾枪弹有点后来AK47使用的M43型中间威力弹的意思。
M1卡宾枪在装备部队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装备二线单位作为单兵自卫武器,还普遍装备与一线作战部队,与M1伽兰德一起成为班组中的单兵武器。上图是经典战争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在战争洗礼中M1卡宾枪不断改进,不但衍生出装备折叠枪托的伞兵型,还针对弹容量不足的缺陷,研制了30发弹匣,提高了火力密度。
M1卡宾枪与我国有着特殊的缘分。在解放战争中,运输大队长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M1卡宾枪,由于其体积小巧、威力适中,特别适合当时体格较小国人使用。而且M1在200米内精度不错,作为半自动武器又比三八大盖这样的栓动步枪火力密度高,与我军提倡“200米内解决敌人”的步兵战术思想相当契合。所以,当时军中提出由东北局组织进行仿制,作为我军的制式步枪。但是以我军当时的军工水平,就连M1卡宾枪这种小玩意也不是能够玩的转,再加上随后不久爆发朝鲜战争,苏联同意向我国转让莫辛纳甘步枪生产技术,M1卡宾枪也就无缘我国第一种制式步枪。
二战中美军与德军单兵装备在同一层级吗?
我是号角WG,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比较美军和德军在二战中的单兵装备,可以从两个个方面来分析, 1、携行装备;2武器装备。
为了保证双方对比的合理性,我将德军装备的时间轴,设定在1940年,这一年是公认二战德军的鼎盛时期,同时,将美军装备的时间轴,设定在1944年,这一年为了完成“霸王计划”盟军各方面装备达到了顶峰。所以,将同是巅峰时期的两军做比较,且军种设定就用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陆军为模板,我想会更具对比性。
首先来看【携行装备】:
德军(the German army)
如图,以上为一个二战德国国防军的标准步枪手单兵装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战斗模块和生活模块,:
图片的上半部分,战斗模块,以Y型背带(背带、腰带)为主体、含M1911式弹药包、小型挖壕铲和铲套、附在铲套上的S84/98式刺刀和刀套、M1930式防毒面具罐和肩带上附带的毒气测试条、M1931式干粮包以及M1931式野战水壶。
图片的下半部分,生活模块,以M1938背包为主体,单从背包来说来说,德军要远远好于二战其他各国,背包本身的用料自不必说,大量的牛皮质用料,还有支撑框架,对比其他各国当时普遍装备的帆布背包,不知舒适多少倍。除此之外,整个背包其实是一整套的携带系统,如下图:
以上携行装备全部置办齐了,具体数额,号角实在查不到了,不过从装备质量来看,用两个字来概括,我想也不为过,就是“豪横”。当然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元首两线折腾,地主家到底还是没了余粮。自1940后,随着战事扩大,以上装备在材质上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就如背包系统,后期也变成了帆布制造,不再是牛皮制。
好了,看完德军的携行装备,再来说说,美军。
美军(US Army)
整个二战期间,美军的单兵携行装备,均为脱胎自一战时期的”M1910装备组”,其以S腰带或弹袋式腰带为主体,搭配附联结背带的野战背包,以及各式附挂於腰带之上的配件组合而成。
图片上半部分,为标准的M1910携行均为卡其布制成。主要由外腰带、可以挂在腰带上的X形背带、10个M1903步枪弹匣包、急救包、水壶套(装M1910型铝制水壶)、干粮包及一个长条形背囊(即生活携行具)组成。携行具中的背带看上去和背带裤上的吊带差不多,主要用途是分担腰带上负载的重量,增加背负的舒适性。此外,如果有人负伤或阵亡,战友们还可以抓住背带把他拖回来。军官使用的M1910 型携行具则用一个手枪弹匣包替代了步枪弹匣包,井取消了X形背带。按照设计要求,这套携行具可以负载21.7公斤的物品。
图片的下半部分,为改良后的M1912/14 携行具,大体没怎么动,主要的改进是可以把干粮包折叠后放进背囊,并增加了一个工具包。骑兵使用的M1912/14 携行具则用牛皮制成,并增加了弹药筒、绑枪带和一条可以斜挎在身上的子弹带(用来携带更多的弹药)。
值得一提的是,和M1钢盔一样,这样简单的设计理念,通过多次实战考验,一直沿用到近代美军的LC2装备组,才逐渐为「战术背心」等设计所取代。
把视线拉回到同一层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比较典型的M1步枪手的标准装备。也称M1步枪装备组。
和德军的复杂相比,确实简单不少,这里插一句,很多人都觉得,二战时期的德军是机械化,其实并不是,德军还存在大量的骡马化的行军方式,所以单兵携行装备相对比较复杂,外面呆的久,自持时间长,自然带的多,带的杂。而美军不同,44年暴兵开始,就已经基本实现了摩托化,甚至达到了机械化的水平,例如大红1师。所以,行军时间短,补给周期短,造成了美军单兵携行装备的简便,这是题外话了。
我们继续回到M1步枪装备组来说,其基本组成如下:
M1928 背包组
此型背包附有可连接於腰带上的背带,但无法将背带取下单独使用,再加上背包设计方式呆板,使用上极不方便。根据使用情况,还会加上毛毯等一些生活用具一起变成行军状态,如下图:
M1920/23/36 腰带式弹袋
此系列腰带是为携带0.30步枪及M1葛兰特步枪的弹药所设计,其上共计十个弹袋,每个可容纳两个五发0.30步枪弹桥或八发装的M1步枪弹仓一个。在腰带上下两侧设有扣眼,可用来与M28背包或其他装备结合使用。
M1924 刺刀
这把刺刀是由M1905刺刀改良而来,但其唯一差别仅在於长度由16英寸缩短为10英寸。M1942问世之後,部分M1905刺刀则在截短之後,搭配前者的刺刀鞘继续使用,差别在於截短版的血槽延伸至刀尖部位。(刺刀除携行在腰带左侧之外,还能结合在M1928背包的左侧。)
M1910/42水壶组
M1910型的水壶全体采用铝制,而M1942型则改用大家所熟悉的塑胶水壶盖,且将水壶本体改为不锈钢材质。随壶附有钢杯,杯上附有摺叠手柄,方便使用者拿取。水壶套本体以帆布制成,内衬以羊毛,以吊钩与腰带结合。早期水壶套的吊钩车缝固定部位面积太小,在经过剧烈运动後容易撕裂,因此後来在原固定布外加车一块帆布,以增加其强度。
M1942急救绷带包
急救包以帆布制成,内装一个野战绷带盒,内容物则依据绷带盒的形式略有不同。绷带或由牛皮纸、铜油纸盒或由铜盒所包覆。铜盒包覆者之内除绷带外,另附有止血消炎用之磺胺粉。
除此之外,担任破障任务的士兵,会额外携带M1936破坏剪。部分士兵也会想办法获得本来只有军官才会配发的M1911手枪,因此也有加挂M1911手枪枪套及弹匣袋的配置方式。
如果德军的单兵携行装备用“豪横”来形容的话,那么美军就是“朴实”,我记得电视机亮剑最后李云龙提到亮剑精神,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军队的气质,德军脱胎于普鲁士,而普鲁士又脱胎于一群容克贵族,追更溯源就是当年在德国圈地住下的条顿骑士们。所以直到二战,我们依然可以从德军的单兵携行装备上寻到一丝贵族的气息。而美军不同,美军是什么,农民啊,当年什么人才去美国,来自英国的海盗和人贩子,来自爱尔兰的饥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屌丝。所以美军从骨子里就没什么贵族啦,骄傲啦,就是实用,耐用,好用!别整花里胡哨的。能用布的绝对不用皮的,能挂着的,绝对不用绑的。
最后,总结一句,如果一定要用一句化来概括二战德军和美军在单兵携行具上最典型的区别,那就是,德军是Y背带牛皮咔咔响,美军是X背带帆布哗哗哗。
下期讲两军的【武器装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