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b,第2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秩序的本质特征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秩序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迅速的增强。美国将亚洲的菲律宾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亚太的势力迅速的膨胀。同时,美国和日本以及德国的矛盾迅速的增加。
两步走的提出?
十九大提出建成小康社会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奋斗目标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跃升,两者既紧密衔接又环环相扣,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
只有深刻把握“两步走”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才能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1935年8月1日什么主张停止内战?
1935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这个宣言对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大学生国防教育有何意义及重要性?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大学生国防教育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最终通过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这可以是参军、报考军校、提高公民意识等。
第一、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是履行兵一义务的最有效途径;是国防后备队建设的需要。文攻武备,能战方能言和。
第二、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提升的重要一课,仅仅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社会前进了,人类的自律意识淡化了,别忘记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我认为,重要性分析如下: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
(四)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
我国国防建设一直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也是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必要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的骨干,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创造条件,为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保障。因而,大学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能力。
信息化战争致胜的根本条件?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一、增强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
信息化战争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全方位的竞争。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意识形态、外交、文化、教育、国防、环境、人口等方面。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一)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实力;
(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积极防御战略;
(三)积极有效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五)平战结合,做好战备物资的储备。
二、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
(一)把发展微电子技术摆在首位;
(二)发展军用光电子技术;
(三)发展电子对抗技术;
(四)发展和完善以反导弹技术为主体的防空体系;
(五)加强海、空军建设,一定要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
(六)建设信息化武器系统。

扩展资料
(1)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2)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3)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