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娃娃手雷,那为什么不把人的四肢也保护起来?
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像那些回答一样,那么多长篇大论。我穿过防弹背心,防刺背心,排爆服,搜爆服,感觉第一是硬,四肢包覆后行动不灵活。不要以为软质防弹衣或者防刺服就是软的,比衣服硬多了,加上插板或者增加凯夫拉厚度那就更硬。
第二不透气,热,夏天容易中暑,特别排爆服,一轮下来里面像水沟里一样又湿又臭,只有比较好的带通风制冷。
第三沉重。排爆服就是全包的,防护指标不同重量也有差异,全套三十多到四十公斤,一个人根本穿不了,走起来也很慢,除了手,很多动作是做不了的。
所以,没有外骨骼系统,单兵就不要想全包防护了。能穿着不带头盔的排爆服跑起来甚至能蹲着,那就算高手,建议调炮兵或者当班机手。
防弹衣这个东西,其实是战场上是放炮弹碎片用的。绝大多数伤亡,都是通过炮弹爆炸造成的,而不是直接射击在人体。而防弹衣,可以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头盔这个东西,其实也是一样的用途,它们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伤亡。
头盔护住的是人的头部,防弹衣护住的是人体躯干。这两个地方,都是致命的地方,中了一枪,十有八九就是挂了。而四肢不同,四肢中枪了,生还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矛与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矛与盾就代表了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两大装备——司职进攻的武器以及用于防守的防具。在战争中,虽然似乎武器要更重要一些,毕竟没了武器基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也就别打仗了。但是防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同样拥有武器的情况下,拥有防具的一方显然会占有明显的优势,变相地起到了提高战斗力的作用。所以但凡是有点条件的军队,都会为自己的士兵配上一些防具,及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也有助于降低人员的伤亡,以保存有生力量。而对于现代战争来讲,士兵的武器自然就是各式各样的枪械了,那么针对枪械而生的防具就是防弹衣及防弹头盔了。
现代战争绝大部分伤亡,是被炸造成的,而不是枪等轻武器。即便是伊拉克战争,算上随后漫长的治安战,反美势力在重武器基本没有的情况下,枪也只造成了美军16%的毙杀和8%的受伤。虽然一般直观上认为步兵交战都是枪战,然而打出去会炸的各种大小武器,有着远比枪支大的杀伤威力和有效射程。
然而,谁也不会设计一种能抗住各自炮弹炸弹导弹等爆炸物的盔甲,然后穿在身上。而且在步入热兵器之前,轻甲化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中国在14世纪开始轻甲化,西方则在16世纪开始,防弹衣这种东西不过是有钱闲烧的西方富国殴打小朋友时花式减损的一种奢侈品而已,属于金锄头耕地式的操作。真的要和大国打起来,为了那么百分之五左右的伤亡花钱把士兵整的跟个球一样值不值还要两说。
防护性能强点的防弹衣会稍微增加覆盖面积,但是也大不了多少,原因就是一个字,重,短兵相接都时候可不是站桩对射,而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机动,重一公斤,都会让士兵都负担更大一筹,就有可能在战争中拼消耗的时候因为体力不支而死。
所以防弹衣要保证的仅仅是死不了,而不是全须全尾的下来。
所以说护住头和躯干已经不错了,别指望更多,撑死了给你来个护裆
手脚的面积小,抵消不了穿透力,打中手脚一样造成伤害,最后身体不协调容易被敌人近距离打头没办法躲避,所以没必要防范手脚。
而且手脚没那么容易打中。防弹服保护好身体保你不死就可以了,防穿透力防不了打击力,但是不怎么影响协调性。
还有就是防弹服不管什么材质,它的折叠伸拉效果不好,容易坏,像穿排爆服那样手脚都保护好就没有协调性了,广东话叫阻手阻脚,成了固定靶,敌人可以用火箭弹手榴弹把你炸死。
以上都是我想象出来的,真实情况就不知道了。但是军队没意见还是科技水平没到那个程度就要靠军队和科技工作者解决问题了。
你心目中的神剧有哪些?
我心目中的历史电视剧神剧,当然是抗战神剧《亮剑》。
作为80后老人,小时候能看到也是最爱看的影视剧,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三大战役》等一系列反映抗战的影视剧,这些抗战剧也成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电视剧 亮剑剧照然而,当时间走入21世纪时,随着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和电视剧的极大丰富,当我们选择面越来越广阔之后,抗战剧反倒越拍越烂。此时,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各种手撕鬼子、土坷垃打飞机等堪称无厘头的电视剧。
如果这些电视剧只是单纯的架空历史或玄幻剧,倒也未尝不可。可是,这些脑洞极大却不用在正地方的编剧导演们,偏偏将其用于基于真实历史的抗战剧上。
看了这些抗战影视剧,许多人大概只有一个印象:日本鬼子能在如此玄幻化的中国军队进攻之下,能坚持8年,殊为不易。横店也因此一跃成为每年消灭上亿鬼子的“圣地”。
横店影视城扮演日本兵演员不过,稍微关注历史,甚至只要是初中、高中历史及格的人都应该知道,14年抗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危机的时刻。
当时,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而经历了清末及民国军阀混战的中国,不但工业几乎没有,国力也在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几乎耗尽。而且,抗战爆发之时,利益至上的列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站在中国的一边。
外无强援,内无粮草,中国完全靠血肉之躯抵抗了工业化的日本。当时的中国在日寇的进攻之下,华北、华中、华南等绝大部分精华地区都已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正如国歌中唱的那一那样:中华民族面临了最危急的时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的中国人民,有且只有用血肉之躯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如果观看抗战期间诸多战役的交战比的话就可以发现,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诸多大规模战役,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竭尽全力,但是均以失利告终。更重要的是,中国军人的伤亡数字远远大于日本。
因此,抗日战场上,从来没有什么手撕鬼子,也不可能有什么飞刀毙敌,更不可能有化着妆的主角一边谈恋爱一边打鬼子。有的只是拿着最简陋的武器,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为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乃至于牺牲的民族英雄。
因此,充斥荧屏的所谓抗战神剧,不但歪曲了历史事实,也某种程度上无视了数千万牺牲在抗战战场上的中国军民。更重要的是,它也给许多并不了解抗战历史的年轻人,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和历史观。
其他抗战剧照然而,就在抗战剧几乎全军覆没,几乎完全脱离史实的时候,《亮剑》犹如一部划过天空的明星迅速霸屏。《亮剑》所塑造的李云龙、魏和尚、丁伟等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但又不脱离史实的我军将士形象,使得大家对于抗战8年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将士的生活面貌,乃至于作战方式,有了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即使是关于国民党军队,《亮剑》也不再脸谱化,塑造了极为成功的楚云飞等角色。可以说,《亮剑》虽然因为经费所限,战争规模略显不足之外,的确是一部在我心目中可以打几乎满分的抗战神剧。
亮剑 剧照看过《亮剑》之后,相信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抗战剧也可以这么拍,原来抗战剧也可以老少咸宜,受到一致赞扬,原来抗战剧,也可以在不脱离史实的基础上,拍得如此吸引人。
雷神3为什么复活洛基?
洛基没有复活,之前只是诈死。
回到阿斯加德后,奥丁将洛基关入地牢;但是不久黑暗精灵入侵,战斗中为了保护托尔被诅咒战士刺穿身体,用黑洞手雷杀死诅咒战士后,死在托尔面前,但后来证明这只是假死而已。
洛基趁着托尔去地球杀死玛勒基斯的时候重新潜回阿斯加德,设法剥夺了奥丁的神力并将其放逐到地球上的纽约市绿荫圆护理中心,自己假冒奥丁成为阿斯加德之王,直到在《雷神3》中被索尔识破了身份。
用尘遁可以杀死飞段和秽土转生吗?
尘遁可以杀死飞段,但是不可以杀死秽土转生者!
1、尘遁作为超越血继限界的血继淘汰,拥有可以将物体分解为原子的恐怖能力!飞段头被割还是靠角都给补上的,最后被鹿丸炸碎身体。尘遁分解也就可以理解了!
2、秽土转生之术却不是尘遁能够对付的,你分解了人家秽土转生者过会又复活了。秽土转生之术简直就是尘遁克星!秽土转生之术只有找到施术者本身用尘遁干掉就可以破解也算是杀死秽土转生了吧!只是尘遁对付秽土转生者本身是没办法的,只有封印术或者限制活动才能有效对付!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一部《决战中途岛》又把太平洋战争的记忆碎片粘合起来,观众喜欢的是大制作的战争场面,影评热衷的是故事情节和制作技术,军迷则更关心战役的成败细节。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问一句话:中途岛战役日本人有没有机会赢?答案是:有!为什么又败了?答案是:蠢!
中途岛,顾名思义,是它距离美国东海岸和日本的横滨港都是2800海里,位于亚洲和北美大陆之间太平洋航线的中间点。虽然只是个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小岛,战略价值却极为重要,美军建有机场等军用实施。同时,它还是美军太平洋舰队老巢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的前哨阵地,如果失去这个凭障岛屿,瓦胡岛基地就会经常性处在日本人的海空威胁之下。
在日本海军1941年12月初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秘密出击的联合舰队主力为避免被美军海空力量侦测到,走的是北太平洋的航线,因此中途岛实际被“冷落”了。而当日本陆军席卷马来半岛、菲律宾的时刻,联合舰队要忙着进行空中掩护、海上运输、水面支援等业务,暂时对遥远的中途岛没什么兴趣。
最关键的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不是要“登陆美国”——总是有人会问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山本五十六深知美日之间国力的巨大差距,他选择奇袭珍珠港,是为了让美军太平洋舰队至少在半年内无力干涉日本陆海军在东南亚的侵略行动,以抓紧时间攫取战略资源,由此,12月7日的攻击让日本人认为任务完成:太平洋舰队已经被打趴下了。
不幸的是,新上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反手就抽了山本一记大嘴巴,在珊瑚海海战后立即部署了一次反击行动:“轰炸东京”,1942年4月16日,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陆基轰炸机在航母上起飞,对日本的首都实施了轰炸。其实炸弹没扔多少,毁伤效果也不咋地,但是这次小小的轰炸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因为日本陆海军首脑总是吹嘘本土是“绝对安全”的,结果连皇宫边上都挨了炸弹,裕仁有点急歪,可把参谋总长杉山元(陆军)和军令部长(海军)吓屁了,一边报告这是意外,一边紧急部署报复。首先讨论的是美军飞机从哪来的?有的说是中途岛,有的说是航母上,总而言之美军太平洋舰队还没有彻底趴下,仍然有能力反扑。
这就是海军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进攻中途岛被提到日程上来,否则皇宫再吃上两回炸弹,军令部长就得辞职或者剖腹了。而山本五十六更想干的,是借进攻中途岛的行动,把美太平洋舰队的残余力量吸引过来一勺烩了,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于是中途岛战役准备开打。
后来又发现轰炸完东京的飞机是降落在浙江东部的机场,那里仍然由顾祝同的第三战区控制,于是陆军又火急火燎实施了“浙赣会战”,目标是摧毁衢州、丽水、玉山等地的机场群,连准备实施的“五号作战”都被延期了(进攻川渝的作战计划)。所以说,这16架飞机着实把日本人折腾的够呛,进而手忙脚乱开始了好几波愚蠢的操作:
第一波,中途岛作战是为了急于报复而匆忙发起的战役,所以日军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不充分,比如在珊瑚海海战中受伤的“翔鹤”号、以及飞行员严重缺编的“瑞鹤”号两艘大型航母,都来不及归建参战,削弱了联合舰队本来就有限的海军航空兵力量,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如果有六艘舰队航母参战,情况绝对不一样了。
第二波,是情报的严重泄露,美国海军情报局“魔术”小组在战争爆发后,逐步成功地解读了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1942年5月间,“魔术”小组已经大致可以判断和推测日军的往来电讯含义,而日本海军在电文中喋喋不休对中途岛代号的提及,让美国人略施小计就清楚了“AF”就是中途岛、日本人正在准备进攻它,于是太平洋舰队倾巢而出严阵以待。
第三波,是日本海军高层将领的贪心,为了达到既占领中途岛又歼灭太平洋舰队剩余力量的双重目的,山本五十六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分段式列阵:登岛部队(由近藤中将率领,共计2艘战列舰、1艘轻型航母、8艘重巡洋舰和20艘运输舰,载着一个支队5000多名鬼子兵),打击舰队(南云中将指挥,辖四艘大型航母250架作战飞机、以2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担负护航的任务),以及自己亲率的决战舰队,以“大和号”等三艘战列舰为主。
夺岛就夺岛,5000多日军在如此海空优势火力下,冲上岛去消灭7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完全是小意思,非得动用南云的机动舰队进行空中打击,简直是脱裤子放屁。海战就海战,那么南云的四艘航母编队就一门心思对付可能出现的美军舰队(包括航母),结果是一根轴的山本同时赋予了二杆子南云两个任务,由此酿成了他作战指挥中最令人窒息的操作:炸弹鱼雷来回换,玩哪?
轰炸中途岛的防御设施需要飞机挂装高爆炸弹,而对付美军舰队又必须使用鱼雷,南云忠一在短时间内连续下令更换弹药,让整个机动舰队乱成了一锅粥,甲板上堆积如山的弹药,都成为了己方舰队的催命武器,日本人这简直是准备自焚的举动,一颗美军炸弹就足以让一艘航母完爆。
所谓的“黑色五分钟”虽然是巧合,虽然不是决定战役胜负的根本性事件,但山本五十六愚蠢的作战计划,早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而南云忠一这个“背锅侠”其实只是个中规中矩缺乏灵活性的海军中将,偷袭珍珠港时放弃对船钨和油库的轰炸,早已证明了他的谨慎和犹豫。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面,他那令后世军史作家们都感到窒息的“神操作”,从表面上看是他性格使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山本五十六的水平不行,你超前指挥坐镇“飞龙号”就不可以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