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股份增发,北方用什么品牌钢材?
北方区域老牌钢企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国有企业,于1999年6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西山煤电等 4 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2001年2月,包钢股份IPO上市,经过历年的派送红股、配售新股、转增股本及增发新股,截至2021年6月公司注册资金达456亿元。
包钢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直接持有公司55.02%的股本总额,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具有一定的外部支持。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
从事股票投资的朋友,如果时不时地看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告,就会发现有些公司会回购自家股票。
还有一种相类似的公告,就是重要股东购入公司股票,这个叫作“增持”。
那么,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回购自己的股票?这里有三种常见的可能性:一是公司(实际上就是其控制人)想拉抬股价;二是回购股份用于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三是防御恶意收购。
第一种,公司或者说其实际控制人想要拉抬股价,最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拿钱去股市买自己的股票。
我们反复提到过,价格的终极决定因素,就是供需关系。天底下再值钱的东西,想买的比想卖的人少,那么它的价格怎么也不可能涨。
反过来,再不值钱的东西(比如某些虚拟资产,你懂的),如果很多人想买,那也能把价格炒上天。
任何东西的价格上涨,都是买单多于卖单,低价卖单都被买单成交掉了,再想买的人就只能加价往上抬了。
因此,上市公司想要让自家股价上涨,最简单的方式,真的就是去股市上买自家股票。
当然,根据世界各地的政策,这些操作都有很严格的披露机制,一般都需要上市公司详细说明这么做的原因和目的。
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是不能以希望提振股价为理由,来回购自己股票的。很显然这会让投资人心虚,感觉公司是不是经营业绩不好,要用这种非常手段来操作。
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就说是要注销一部分股份,因而需要回购股票。注销股份,其实就是要消灭一部分股权,当然是以给钱的方式“消灭”。
那么,注销股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的控制人希望加大控制力度。只要被买的那部分股票不是实际控制人的,那么总股份减少后,控制人的股权比例就上升了。
当然,我们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老美家的大公司CEO们是严格遵照教科书的指导来工作的。教科书里说,职业经理人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股东利益怎样才能最大化呢?当然就是股价最大化。因此,老美大公司CEO的年终奖考核,基本上都是与股价水平挂钩的。
因此,他们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是真正的大股东、大老板)保持利益一致,在管理公司的时候确实以提振股价为优先。
2007次贷危机引发的后来的2008全球金融危机,最终的化解是由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给市场注入无限流动性来完成的。
印钞机里面的钱出来之后,去了哪里呢?当然首先是进入了银行体系。请问谁更能从银行获得资金?那当然是大公司,有实力的大公司。
从银行拿钱是要有实力作担保的。
因此,很多很多的钱就通过银行体系进入到了头部企业。那么头部企业拿到钱干嘛去了呢?扩大再生产吗?
不完全是,或者大部分不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本质上是因为需求不足,大量的人们消费能力不足,或者消费意愿不足,导致企业生产太多东西根本卖不出去。
因此,大公司们从银行体系拿到钱,没办法投入实体生产之中,只能投入金融市场。这里就有相当一部分钱拿去回购自家股票,进而注销掉了。
这样,老美CEO们的年度考核目标就轻松完成,年终奖拿到手软,美股也在好几年的时间里连续大牛。
而老美民众们的很多养老金都在股市里面。大家看着自己的养老金账户金额越来越多,都开心得不行。这简直就是全赢的局面嘛!
所以说,回购自家股票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拉抬股价,这个结果如果真能实现,其实真的是所有各方都开心的局面。
第二个原因也很好理解。这年头大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招聘高级人才不给点股权激励,好像跟个外星人一样不正常。
而且,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老板而言,给股权固然会稀释自己的控制力,但是给股权却是非常节约的激励手段。
因为留人最终靠的都是钱。要么用眼下的钱摆平,要么用将来的钱摆平。什么是眼下的钱?当然就是工资和奖金。这是立刻马上要付出去的现金流,成本很高的。
但是用将来的钱,就能节约眼下的成本,还能提高核心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卖命地干活儿,因为他们真的会觉得这是在为自己干。
这就是股权激励,你要和企业共同成长,企业挣更多,你的这笔股权才更值钱。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想要激励核心员工,手上又拿不出现成的股份(很可能是股权激励池里面的股票都分完了),同时又不想以增发的形式来拉低股价。
那么,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股市上直接收购一些股份,用于激励核心员工。
第三个原因不太常见,但是也很好理解。
我们会在经济史的书籍上,或者少数经济新闻中,听到所谓的恶意收购的信息。
所谓恶意收购,本质上就是有外人看到一家企业很挣钱,想要拿下控制权,但原股东又不同意的时候,进行的一种带有敌意性质的收购行为。
教科书上会告诉我们,上市公司有一种叫作“毒丸计划”的应对措施,类似于一旦遭遇恶意收购,就启动增发股份,稀释所有人的股权,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
这种行为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原有股东伤害较大。
如果上市公司实力较强,有足够的现金流,那就可以直接去股市上公开收购股票,让恶意收购者能够凑到的股权份额达不到控制公司的目标。
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因为弊端非常明显:公司的钱是用来经营的,如果真的与别人斗法,抢购公司股票,那实际上是不产生任何价值的,而且很可能造成公司现金流困难。
一旦真的威胁到公司的现金流安全,反而会导致公司经营情况受损。届时,如果恶意收购者集中抛售前期收购股份,那就真的会让公司遭遇重大灾难:现金流困难,股价又跌,所有人都怀疑这公司是不是不行了的。
所以,总结下来,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主要就是上面三种状况。
开头还提到,大股东(而不是公司自身)收购自己的公司的股份,叫作增持。那么,为什么又有大股东增持自己公司的股份呢?
很可能就是大股东为了向市场证明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表明公司上市不是为了套现走人。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股东知道公司会发展得非常好,有意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其实对于普通股民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公司未来会更值钱。
当然,在目前的规则体系下,大股东是不能通过这种直接对自己控股公司的股票买入卖出的方式,来挣炒股的钱的。
真这么干了,那就傻掉了。因为这真的是要吃官司的。
(全文完。欢迎关注)
你听过的最悲惨的炒股故事是什么?
炒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但奇怪的是,虽然很多人知道炒股赔钱,但是还是很多人义无反顾的投身股海。2014~2015年有段时间,股市飘红。随便买一支股票都能赚钱,连对股票十窍通了九窍的我老婆,都杀入了股市。记得那年夏天,我家里隔天就吃一次榴莲。我们家很喜欢吃榴莲,但很少吃,为什么?因为贵啊!那时我老婆意气风发,每天在股市上都有近1000元的入帐,吃几个榴莲算什么?股市流行一句话:当所有人都认为牛市来了的时候,熊市就出现了。到了2015年底,我老婆股票帐面上亏了10万。当然,亏几万这种事情,在股民周围太常见了,根本不足为奇。大户不就是靠这些小散们养起来的么。 说说最近的事情,2022年1月开始,股市又开始动荡起来,杀得股民,基民哭声震天。朋友小A也是其中一位。他准备在5月劳动节期间举行婚礼。买的精装房,装个灯,买点家具,家电就能搬进去了。元旦的时候,家里给了他二十万,让他赶紧把新房装修好。小A当时头脑一热,拿着这二十万投了股市。为啥?他看着去年12月底的行情不错,想着拿这20万去赚它个二,三万,办酒的钱就到手了。一月初进场,到了一月底,二十万变成了十万。二月初春节,小A也没敢告诉家人,他想着春节后再扳本,股市掉了这么多天,应该见底了。春节过后,小A用他的新房贷了100万,想着赚10个点就出来。二月中旬,他又杀了进去。到了三月中旬,100万变成了70万。从一月到三月,他总共亏了40万。他到现在,也没有告诉家人。现在到处找朋友借钱,想把这亏空给补起来。可是,现在这个大环境,大家都没钱。5月份能不能结婚?小A 焦虑得不得了。 我劝他,不要再玩下去了。40万,也不是个天文数字,和家人坦白,想想办法,婚礼还是要按计划进行的,毕竟是人生大事。 我估计,类似这样的事件,在股市里经常上演。正所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