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三流谋士,后期三国会不会变成四国?
吕布就算是明君那又如何?他有刘备仁义吗?他有曹操奸雄吗?他有孙权的地盘吗?显然他都没有!
吕布所拥有的,只有哪一身好强的武艺,一骑当千的战斗力。
他能打赢一个张飞,那就再加一个关羽,再不行就再加一个赵云,这下吕布就没办法了吧。
光考武力是不足以支撑起吕布成为君主的。需要的是雄才大略,需要的是谋臣!
徐庶都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可以得天下,刘备都得了两个了还是被曹操压着打!
吕布的谋臣最厉害的只有陈宫了吧,吕布手下还有什么王楷、陈登、许汜、陈珪之流的谋臣,这些大计没出一个,最后还叛变了。只有陈宫在吕布被抓时,毅然陪吕布去死!
所以光靠自己是没有办法出头的,需要人才来帮助,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丝丝运气。
运气这东西说不准,比如曹操单刀杀董卓居然让他给跑了,运气好吧!赤壁之战一场瘟疫让曹操死了一半的人,回到解放前,算运气差吧。
孙权八岁十岁死爹,十八岁死哥,算运气差吧。但是留下来的一批臣子居然全都忠心耿耿,继位以后东吴内部团结一致,这算运气好吧。
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前期一败涂地,四十多岁了才拥有一块小小的地盘。
所以上述看来,吕布很难和他们抗衡,不仅仅差的是实力,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凤鸣山之战,是赵云最后的辉煌;天水关一战,是姜维最初的锋芒!
为了给赵云的退休做一个圆满交代,罗贯中安排了西凉韩德一家五口充当炮灰;为了给姜维的出场做一个惊艳亮相,罗贯中不惜安排了赵云和诸葛亮一起充当绿叶!
赵云生平恶战无数,而未尝一败,是演义中的常胜将军,但是遇到姜维,却险些毁了一世英名;诸葛亮生平用计无数,而算无遗策,是演义中的智圣化身,但是遇到姜维,却差点被包了饺子!
对于姜维的出场,罗贯中可谓煞费苦心,不惜动用两大主角为姜维保驾护航,这也算是长远伏笔,为姜维后续的接班做足了铺垫。
姜维称得上智勇兼备、文韬武略。姜维之谋略,不输于诸多高级谋士;姜维之武力,又是什么水平呢?
姜维VS赵云。诸葛亮首次北伐,攻克南安郡、安定郡之后,就定下计策想要引诱出天水郡的守城之兵。然而姜维识破此计,并将计就计,由部将梁绪、尹赏负责守城,太守马遵与部将梁虔率兵出城隐蔽,而姜维自己则率兵埋伏于路口,专等蜀军前来。赵云依计而行,引兵赶到天水郡下,正要攻城,梁绪却在城头上大笑道“汝中吾姜伯约之计矣”!忽然四面火光冲天、喊声大震,姜维挺枪跃马而来。
其实,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赵云,都绝对不会想到,在这偏安一隅的天水郡,竟然隐藏着一位少年奇才!赵云的一生,对于诸葛亮之计,充满了崇拜甚至迷信,他根本不会料到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当赵云看到伏兵从四面举火而来,当赵云听到姜维高叫“汝见天水姜伯约乎”,绝对没有任何心理预期,内心肯定是慌乱的。
再看单挑过程,引用原文: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这一战,姜维到底打赢了没有?我们对几个关键词句做深入解读。
1.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
姜维“精神倍长”,并不能表明他占据了上风。
葭萌关之战,张飞血战马超,厮杀了二百余合之后,“两个精神倍加”;抬榇决死战,庞德火并关羽,“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个人都精神倍长。试问这两场厮杀,到底是谁的气势更胜?明眼人都知道,他们斗了个旗鼓相当。
其实,所谓的“精神倍长”,只能表明姜维进入了最佳状态,或者说在气势上不落下风,敢打敢杀、毫不手软,打出了英勇果敢的斗志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仅此而已!
2.“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赵云的这句话,是否表示他吃亏甚至输了呢?当然不是!
赵云是名副其实的杀人王,那些被他刺死的数十位敌将,包括麴义、晏明、邢道荣、慕容烈、朱然、金环三结、韩德等人,基本都抵挡不住三个回合,大多都是一枪领盒饭,即便是高览这种猛将,都避不开赵云的突袭一枪,而姜维却能与赵云在数合之间厮杀的有模有样,足以了赵云眼前一亮。
此外,自汉水之战后,赵云大概有十年没遇到像样的对手了,而这个偏僻之城中忽然杀出的不知名少年,肯定会让赵云始料不及。
所以说,这句心内独白,只是表明了赵云的惊讶,但绝对不是说赵云落了下风。
3.引败兵奔走。
此败非彼败!赵云被三路夹击,保全部队的生命力为首选,不可能为了面子问题而继续逞强单挑,带领步卒全身而退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所以说,这是战场局面之败,绝非武力不敌之败。
我们分析问题,一定不要站在蜀汉立场上鼓吹赵云,也不能站在曹魏立场上尬黑赵云,而是要站在客观视角公平公正地评论。
4.此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南郑之战,曹营四将与庞德展开车轮战,许褚放水而战之后,还夸奖庞德的武艺呢,难道许褚就不如庞德了?
姜维的枪法再高,也不会高过赵云!其实,赵云夸赞姜维的枪法,只能体现赵云对姜维的认可,这就好比一位伯乐或者名师,忽然遇到了一位后起之秀的好苗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在人前夸奖赞叹,说他与别人如何如何不同!
也许,赵云会遥想到四十年前的磐河之战,自己作为一个无名小将(请忽略赵云的年龄BUG),一出场就与名震河北的文丑大战六十回合。在姜维的身手,赵云估计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小结:天水郡一战,姜维在用计成功的前提下,与略显慌乱的七旬赵云单挑,并没有占据任何上风。客观实际地讲,赵云只是在中计后心理预期不足,又遭遇前后夹击,吃了局面失利的大亏,为了保全实力,才引兵败走!赵云败走,绝非武力不敌。
其实,赵云遇到姜维的时候,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武力值早就严重衰退了,比如在受到韩氏三兄弟围攻时,还出现了“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的现象,不服老是真不行啊!姜维与赵云一战,占尽先决条件的优势,却未能占得武力上的丝毫便宜,如果他遇到了巅峰赵云呢?估计走不到二十回合吧。
想要全面分析姜维的武艺,还要综合讨论他的各种表现。
姜维VS魏延。二人有过直接交手。姜维赶回冀城守护老母,于途中遇到了拦路的魏延,“二将交锋数合”,魏延诈败而走,姜维并不敢追赶,而是退到冀城坚守不出。
兵退陈仓,诸葛亮让魏延断后,没考虑姜维;引诱张郃,诸葛亮让魏延实施,也没考虑姜维;在诸葛亮心中,魏延是北伐时期的蜀汉第一猛将,肯定强于姜维。
姜维对于魏延是什么态度呢?五丈原之后,魏延烧绝栈道,拦在杨仪、姜维的大军前面,姜维身边有王平、张嶷、张翼、廖化等人相助,而且兵力占优,却不敢与魏延硬刚,反而问计于杨仪,“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综合来看,姜维肯定不如魏延,而且略有差距。
姜维VS王双。这二人没有直接交手。
姜维守冀城的时候,被诸葛亮的粮车吸引,出城抢夺粮车。张翼杀出,姜维与之战不数合,未能分出胜负;王平赶来,“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王平接近一流,张翼是弱二流,在这两人的夹击下,姜维就扛不住了!
反观王双,此人善使六十斤的大刀,三颗流星锤百发百中,在阵前连斩二将,又锤打张嶷,是蜀汉集团的绊脚石,如果论武力值,可能不输于魏延、张郃多少了!
王双锤打张嶷之后,然后挥兵大进,王平、廖化上前围攻,却挡不住王双的火力,引着蜀军败走。张翼、张嶷这哥俩,武力值可视为完全相等。
对比分析可知,姜维的武力值不如王双。
姜维VS徐质。徐质善使开山大斧,武力值不在王双之下,他第一次亮相,已经是姜维挂帅的时期了。徐质数合速败廖化,然后继续与张翼单挑,“战不数合,翼又败入阵”。姜维战张翼,数合战平;徐质战张翼,数合速胜;对比可知,徐质似乎更胜一筹。
这个时期,姜维肯定是蜀汉第一猛将,但他并没有选择与徐质单挑,而是问计于夏侯霸,“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后来还是用了弃粮之计,才把徐质引诱到包围圈中,等到徐质冒烟突火奔走到人困马乏时,姜维忽然从火光中跳出,“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在徐质翻身落马后,姜维率众上前,将其乱刀砍死。
如果姜维不用奇计,很难大败徐质,如果不用怪招,估计也不会将徐质干翻。综合来看,姜维应该不强于徐质。
姜维VS邓忠。邓忠是一个刚出道的小将,姜维与之有两次交手。
第一次,姜维在阵前与邓忠单挑,三十余合之后,姜维件对方的枪法毫无破绽,于是诈败而走,待邓忠追赶时,反身一箭射去,却被邓忠轻松躲过。姜维回头时,邓忠已经挺枪刺过来了,姜维大惊之下,再次使用怪招,竟然用胳膊夹住了邓忠的枪头,不知道算战术,还是仓促间的反应,反正看上去挺惊险被动的。不过邓忠毕竟经验不足,竟然心慌而退,连兵器都送给姜维了。
这场厮杀,姜维已经尽显疲态了!
第二次,被邓忠、师篡围攻,急切间不能突围,幸亏夏侯霸引兵杀到,姜维才得救。
反观诸葛尚呢,一人吊打邓忠+师篡!
不得不承认,姜维到了九伐中原的时候,武力值衰退太明显了,实在不敢恭维。
姜维VS邓艾邓艾,是姜维一生的劲敌、苦手,论斗智,姜维并不占优,论单挑,姜维也从未沾光。
姜维与邓艾有过几次交锋。
第一次,姜维单挑邓忠之后,邓艾赶来,姜维失去了继续单挑的勇气;
第二次,侯河之战,这两人展开了激烈厮杀,“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第三次,沓中之战,这两人交手十余合,随后转入混战。
综合来看,姜维的武力值,可以认为与邓艾基本相当。邓艾只能算弱一流,他带着精兵救场,遇到了单枪匹马厮杀了一整夜的文鸯,与之单挑,五十回合占不到任何便宜。
可以说,姜维的武力值,在三国大后期,也排不进前三,明显弱于文鸯、诸葛尚,似乎弱于徐质,在邓艾面前也没有任何优势。
姜维VS其他人物。1.VS陈泰、司马师、王颀等人。
牛头山,姜维单挑陈泰,“战不三合,泰败走”;
兵退洮水,单挑司马师,“只三合,师速败”;
天水城,单挑太守王颀,三合取胜。
陈泰、司马师虽然是名将名人,但他们的武力值就是三流,至于王颀,更不用提了吧。这些人如果遇到前期的赵云,可能就是被一枪刺死!
2.对比关兴、马岱。
姜维自从归顺了蜀汉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什么武力展示,反倒是小关张、马岱等人各种拿人头,譬如在大破铁车阵之后,关兴一刀斩杀了越吉元帅,而马岱则生擒雅丹丞相,譬如在大破曹真后,马岱一刀砍死了曹魏先锋陈造。
在这几处战役中,姜维均有参战,但毫无斩获。关兴的综合表现,似乎比姜维还要生猛,比如关兴有幸参与了诱敌张郃,而姜维却落选了。
姜维的箭术。姜维有三次箭术展示。
第一箭,射死郭淮。很多人会夸大姜维的箭术,实则不然。
郭淮认为对方没有箭,放心闷头追赶,结果惨遭反杀,但这不能表明姜维的箭术有多么高超,能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射杀的,在前期一抓一大把!姜维的这次表现,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的防箭能力,他能听风辨器,还能顺势空手接箭,放眼整部三国,也算得上出类拔萃!
再看姜维后期的箭术,简直就不忍卒视了。
第二箭,反射邓忠,差点被对方刺伤。
第三箭,怒射杨欣。疆川口一战,姜维遇到了不入流的武将杨欣(金城太守),“连射三箭皆不中”,盛怒之下,“自折其弓”,然后挺枪上前厮杀,却因为丧失理智而“战马前失,跌在地上”!杨欣回马杀来,姜维再次使用怪招,一枪刺在了杨欣的马脸上,逼迫对方惊慌而逃。这次的表现,实在不好再说什么了!
前后对照来看,对于姜维的箭术,说严重衰退可以,说本来就不算顶尖似乎也能站得住!
结语:通过对姜维的武力进行全面的剖析,我们大致得出,姜维的武力值,要弱于张郃、魏延、王双这些强一流猛将,在关兴、诸葛尚、徐质这些一流猛将面前也略显逊色,即便是在三国大后期,姜维的武力值都不是顶尖,如果把他放在五虎将出没的前期,最多就是李典、臧霸等人的水准。至于姜维的箭术,和他的武力值如出一辙,都是高开低走,到了后期,都不忍心看了!附带多说几句。姜维是智将,是统帅,是三军之主,是蜀汉最后的擎天之柱,他的精彩表现,在于谋略,而非勇武。计破诸葛亮、诈败赚曹真、背水大破敌、弃粮胜魏兵、斗阵破邓艾、一计害三贤,如果只有勇武,何来诸多高光之计呢!
姜维的武力以及箭术的衰退,其实象征了蜀国的命运。姜维太累了,独木难支,又得了心疼病,他扛得太久也太难了!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忠勇、坚毅、执着,为了诸葛亮的遗志,为了心中的理信念,姜维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虽然最终被敌军破腹取胆,却迸发出了人性的辉煌光芒,在读者心目中也种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愫。
“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丞相如果看到这句话,当瞑目矣!
田丰是几流谋士?
至于田丰等人,也就在一流的二等、三等之间,虽称不上一流一等的战略家,但作为超级谋士,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清代陈澹然的《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作为战略家基本的要求,三国田丰的谋略,具备了全局战略观,他应该进入一流谋士的行列。
兴平元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回到河东地区,沮授进谏袁绍奉迎天子,迁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这就是战略层面上的谋略,袁绍本打算接受,但淳于琼等人认为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献帝会削弱自己的决策权,袁绍于是拒绝了沮授的建议。
若评蜀汉五大谋士除了庞统法正诸葛亮?
蜀汉其实也是人才济济,只是部分人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大展身手的机会,所以名声不显。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初见刘备便定下隆中对作为蜀汉的战略指导思想,作为战略大师的同时又精通军事和内政,可以说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一己之力撑起来偌大的蜀汉,作为“武庙十哲”之一,无疑是名副其实!
庞统专善军略,其用兵风格不拘一格,尤善用险,他的军事风格非常类似于曹操一方的顶级谋士戏志才,当然,他俩的共同点都是短命,还没来得及大放光彩就早早丢了性命,在三国的大舞台上退场了。
法正是刘备的“谋主”,通俗的说,就是类似于刘邦身边张良一样的人物,他的才能在汉中一战中充分发挥,使得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吃了败仗,不得不退兵,真正的让刘备在益州站稳了脚跟,立下了蜀汉的基业,刘备对于法正也是极其信任,可惜法正也是早早亡故,失去了继续施展身手的机会。
以上三位是蜀汉一方最广为人知的谋士,各自都为蜀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除了他们三位,蜀汉还是拥有一些顶级的谋士的,只是他们才能或许不逊这三位,但名气却大大不如。
首先是徐庶,作为刘备麾下第一个真心效力的顶尖谋士,不但在军事上帮助刘备击败了曹仁的大军,使得刘备暂时在新野站稳了脚跟,而且也大大开拓了刘备的眼光,使刘备真正认识到顶尖谋士对于一个势力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开始求贤若渴的寻访谋士来,但徐庶后来因为曹操劫持了自己的母亲不得不离开刘备,转投曹操,又导致母亲自杀,从而心灰意冷,从此不再设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从此基本上算是退出了三国的谋略之争。
当然,他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大才,使得刘备能够精准定位 ,再加上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使得刘备势力有了正确的战略引导,从而慢慢发展起来。
还有一个,就是廖立了,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诸葛亮曾经把他与庞统相提并论。
《三国志》: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可见这个人才能应当不凡,只是他情商实在不高,在刘备死后,批评刘备战略失误,指责关羽兵败无能,评论同僚能力不足,德行不够,把蜀汉上上下下喷了一个遍 ,这些话传到诸葛亮耳中,诸葛亮便流放了他,从此不再用他,直到诸葛亮死后,廖立忧虑自己再也得不到重用,郁郁而终。
除了徐庶,廖立之外,蜀汉还有一批略逊他们一筹的谋士,如刘巴,马良,黄权,伊籍,赵累,王甫,简雍,孙乾,糜竺等等,这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才能,为蜀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感谢你和杜兰特一起毁了NBA?
感谢邀请。
杨毅老师称杜兰特加盟勇士打破了篮球世界的终极悬念,那么考辛斯以一份中产合同成为勇士的一员可谓再次定义了超级强队,补强了他们的最后一块短板,火箭的随队记者费根也发推特表示:考辛斯的加盟让勇士破了火箭的无限换防。
我觉得考辛斯对网友发表的“感谢他和杜兰特一起毁了NBA”点赞和评论主要是出于网友对他实力的认可,和类似于恶作剧得逞的一种得意吧。
自由球员市场开幕后,眼看保罗和詹姆斯都收获了大合同,大多数球员也都各自有了下家,自己因为伤病的原因居然无人问津,考辛斯的心里什么感受可想而知。
于是可能是抱着你们不给我合同,我就让你们白折腾的心思,他主动联系了勇士的管理层只要求一份中产合同,想必勇士的总经理和库里、杜兰特、格林等放下电话就睡不着了。当然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估计其他球队的很多人都很长时间睡不踏实了。
不少球员对考辛斯加盟勇士的决定表示了震惊,恩比德更是劝他再考虑一下,可以说是对他实力的一种肯定,毕竟他比麦基和扎扎的实力要强上不止一筹。网上更是流传着类似于NBA迎来大结局、比赛彻底失去悬念这样的消息。想必之前还因为没有收到报价感到委屈和不痛快的考辛斯这下该痛快了吧。
大家戏称考辛斯脑袋底下都是顶配这里也有体现:他点赞的这个举动间接说明了他的城府比较浅,喜怒都直接表现出来,刚刚成为了这出戏的主角,看到观众们的反应表示一下自己的满意罢了。
其实吧,明年杜兰特就在勇士打了3年了(鸟权,长约的话每年薪水增长10.5%,否则8%),想必不会再签1+1的合同了,克莱、考辛斯的合同也将到期,所以明年大概率是留不住所有主力的,再陪跑一年,说不定就熬出头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