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散布在马耳他内陆和沿海岛屿上。约建于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2500 年。也是比金字塔还古老的宗教建筑,马耳他巨石文化遗迹。
1.神秘的发现
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的中心位置,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由五个岛屿组成:马耳他岛、戈佐岛、克米诺岛、克米诺托岛、费尔弗拉岛,其中马耳他岛是最大的。在马耳他岛和戈佐岛上,发现了几十处神秘的史前巨石建筑遗迹。马尔他岛的面积很小,仅 246 平方千米。但在这样一个小岛上,却发现了三十多处巨石神庙的遗址。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些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在天文学、数学、历法、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有些研究者甚至推测它们是判断节令的历法标志,而且还可用作观察天体的视向线,甚至能当作一台巨型计算机,准确地预测日食和月食。如今这些巨大的建筑群依然耸立着,把一切高深莫测的疑问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2.神庙的取材和建造过程
马尔他的神庙修建多数是就地取材,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石材:坚硬的珊瑚岩和柔软的海底软泥。前者较难加工,但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其天然缝隙,选取建筑所需的石材,而且坚固异常,能耐风化侵蚀。海底软泥则用于做内墙,可以进行精细加工,还能雕造壮观、丰富的浅浮雕。据考证,海底软泥是古人用鹿角镐和木楔子挖取的。神庙的建造者们非常清楚,两种材料有截然不同的特性。所以,他们一般选择坚硬的珊瑚岩做外墙,以抵御风雨的侵蚀。有些神庙的外墙上,巨大的珊瑚石块被小心翼翼地接合在一起,神庙里再用海底软泥制成内墙。还有的神庙的墙壁由内外两面成形的石块组成,泥土及碎石填充其中。偶尔在墙壁里还有小型空间或壁龛。建墙用的有些石头也是从远处运来的,但不管怎样,建筑者还是偏爱当地的材料。建筑者将个别重达 20吨的巨石从几千米外的采矿场运到建筑工地,需要用到木滑板和支架。在一些殿庙遗址附近,发现了被丢在一边的石球,在把巨石安放到位的过程中,这些石球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经考证,大石块很可能是用绳捆扛抬的方法搬运到位的。许多石块在中段开槽,以方便木杠卡住并使其不再滑动。用绳索捆扎石块,一般都穿过石块里的 V形孔洞,然后再捆扎起来施工。神庙的地面一般铺着碎石灰石做成的灰泥层。
有一类神庙的布局是围绕一条中轴线展开的,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巨石牌坊一直通到庙后部顶端的壁龛。庙里有祭坛、石屏、壁龛,以及用海底软泥制成的石板门槛,其上刻有连续不断的螺旋纹或其他浮雕图形。有些石墙面上作为装饰背景用的圆形坑是用三叉钻挖成的。有些神庙附近不产海底软泥,古人便用黏土抹在粗糙的珊瑚岩石块上,使其具有平滑的表面。然后在它的上面涂上一层白色的灰泥,最后再用深红颜色粉刷。在一些庙里,内墙的上层往里倾斜,上面一般都盖有木制平顶和夯实的黏土。有几座庙之间的缺口内有一道石砌楼梯,可以通向屋顶。
3.哈尔萨夫利恩尼的地下建筑
马耳它巨石庙群中有一个是哈尔萨夫利恩尼的地下建筑。1902 年,在这里的首府瓦莱塔一条僻静的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引起世人轰动的大事。有户人家盖房时在地下发现一处洞穴,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里埋藏着一座史前建筑。它由上下交错、互相重叠的多层房间组成,里边有一些供进出的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间,旁边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孔。中央大厅耸立着直接由巨大的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和小支柱,支撑着半圆形屋顶。整个建筑线条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架也不例外,没有发现用石头镶嵌补漏的地方。天衣无缝的石板上耸立着巨大的独石柱,整个建筑共分三层,最深处达 12 米。该纪念遗址其实是一处墓地,里面有近7000 具尸体,最初是在一个石灰石质的小山上凿出的。经历了几个世纪后,坟墓中的房间越来越多,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断被凿出,最后整个遗址形成一个有着三层 33个房间的地下结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在地下建筑的一个外室中,周围的岩墙上刻出了高大而雅致的柱子。有走廊通入该地下建筑的中心。在哈尔萨夫利恩尼地下建筑的礼拜堂中的一个小的赤土陶器中,人们还发现了一个 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可能是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神祭用品。
4.蒙娜亚德拉神庙
马耳他的另一巨石建筑——蒙娜亚德拉神庙又被称为“太阳神”庙。一个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马耳他绘图员仔细地测量了这座神庙后发现,这座神庙实际上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内的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内主要节令。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从太阳光线与祭坛的关系推测,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这座神庙是公元前10205年建成的,离现在已经 1.2万年了。这座神庙的存在,又一次打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方式。1.2万年以前,神庙的建造者们居然能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学和历法知识,能够周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设计出那么精确的太阳钟和日历柱,这一切该怎么解释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