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奔放的肉体,读袁枚的苔有哪些感触和联想?
读袁枚的巜苔》有哪些感触和联想?
苔
作者: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平淡,文字也非常的简约。袁枚就是写给我们普通的民众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听过一次,还是读过一遍,我们就会立刻明白他是在说什么或者他是在写什么。
袁枚是清代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等。他是钱塘人,也就是咱们今天的浙江杭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袁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他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乾隆年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了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样的职务。
这是个什么职务呢?这是皇帝的近臣,说白了就是在皇帝身边工作,负责起草诏书,一般任期是三年。后来他又在江苏的一些县,比如说溧水县、江宁县做过县令。应该说,他做官啊,为政还是非常有方,而且勤政、有名声。
但是后来他自己感觉,做官儿也有让他痛苦的地方,因为袁枚这个人啊,个性比较疏放,比较自由,所以他不愿意奉迎上级的官员。特别是在做官的过程当中,有时候动辄得咎(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
他自己的性格又是好旅游、好朋友、好花竹泉石、好名人字画,这样的一种奔放的、自由的个性,跟这个做官有点格格不入。所以,在他33岁那一年,他自己就辞官回家。
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的小苍山,买了一处园子,命名为随园,自己也称为随园先生。他后来就在这个园子里面写诗作画、撰著著作,招收弟子授课,一直在这儿生活到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已经82岁了,所以世间之人都称他为随园先生。
我们现在来看这首诗。
第一句说,“白日不到处”,一方面是写了苔藓的这种自然的习性,一方面也写了苔藓一年四季所处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话锋一转,我苔藓虽然见不到阳光,但是我依然有我自己的青春。从第二句开始,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内在的这种写作的动机和写作的激情,我们好像已经感觉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苔》这首诗。
三、四两句,尤为引人入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太阳照不到我,虽然我地处阴暗潮湿的地方,但我依然有我的生命,依然有我的青春。虽然我的花儿开得太小了,像米粒一样,但是,我花朵的生命,我花朵的青春也像牡丹一样毫不逊色。
像毛主席的诗词那样:“欲与天公试比高”。你看我小,我人小志大,你看我小,我人小依然有我人小的精彩。这首诗写到这,让我们一下子境界大开!虽然写的是阴暗潮湿的角落处的苔藓,但好像在我们面前反而绽放出了光彩、反而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反而感觉到太阳此时此刻就照射在了这一片小小的青苔之上。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写苔藓的人,比如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再游玄都观》里边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意思是说在玄都观里边有一百亩的庭院,一半长的都是青苔。内心感受是这个院子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了,备受冷落很久了。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这个陋室啊,台阶上长得全是苔藓。包括宋代的诗人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里所说的“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不小心我的脚踩到了人家院子的这个青苔上。
这几位诗人说到的青苔,入诗的时候,都是在写一种孤独的、寂寞的、备受冷落的时候才提到的青苔,在诗里边,这个苔藓的意象也是作为一个陪衬的、附属的对象,它没有作为一个诗的主体来出现。而《苔》这首诗里边,苔本身就是诗的主角儿,它不仅是主角,而且它是青春的主角。它不仅是青春的主角,它还是盛开的象牡丹一样的鲜艳的主角。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像牡丹一样盛开。相反,有很多的普通人可能就像苔藓一样默默地生长着、默默地存在着、默默地绽放着他们像米粒一样大小的花朵。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不重要。
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这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像苔藓一样默默地绽放,默默地奉献,才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形成了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所以,我们感觉《苔》这首诗就是袁枚写给我们这些普通民众的。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袁枚会写《苔》这样一首诗呢?他怎么就会特别想到要为“苔”唱这个赞歌呢?这跟袁枚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袁枚这个人,无论从他的个性,还是从他的经历来看,他都不愿意做官,所以他辞官回家,买了随园并经营随园,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人生的经历方面和人生的价值观方面,袁枚是想要过一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上,袁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主张,叫做“性灵说”。什么叫“性灵说”呢?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说,“自《三百篇》至今,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意思是写诗、写文章、写文学作品,一定要写真性情,不能只靠典故,不能只靠学问在那堆砌,一定要把自己的性情给写出来,真个性给写出来,这就是他的“性灵说”。
这样看来,《苔》,不就是他在写苔的一种性格、性情吗?
那大家可能会问,袁枚30多岁辞官回家,80多岁去世,那么在这几十年的生涯当中,他靠什么生活呢?答案是袁枚自有自己的活法。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袁枚对自己这个随园经营得非常好,他没有在随园这个地方把墙筑起来,而是把墙推倒,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观。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来的人就会特别多,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袁枚就把他这个随园的房屋出租了一部分。
他爱好写诗写文章,所以,他也会应大家的邀请来写诗、写文章,当然,邀请是要付稿费的。他还会自己印制自己的书,出书后售卖。同时,他还招收弟子来授课,讲课也会获得报酬。
总而言之,在自己的随园里,他就像他所写的这个青苔一样,虽然比不得达官贵人,好像天天能让太阳照到,但他也有自己的青春(活法)。虽然他的花开得不像那些他所厌弃的封建权贵们那样盛大,但这小小的花也能像牡丹一样,自有它的清香。
袁枚写的这首《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不仅是袁枚个人人生的写照,同时也让我们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也有许许多多像苔藓一样非常普通,但是却又依然非常有骨气,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责任的人。
这首《苔》是写给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是写给咱们老百姓的,是写给你、我、他(她)的。如果要我给这首诗加一个点赞的话,我会说这首《苔》是在为我们自己喝彩,苔花是在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而盛开。
这让我联想到了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亿万中华儿女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但我们自觉坚守各自阵地,戴口罩、勤洗手、多宅家、少流动,顾大局、自觉防控疫情,虽然没有艳动天地、名震四方,不也象苔花一样各自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吗?
只有这样,人人参与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拉起一道防线,打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我们才能取得防控疫情的最后胜利!我们坚信:疫情必能防控,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能给渣男下个定义吗?
什么是渣男?从女性角度来讲,打着恋爱的名义骗钱骗色玩弄感情的就是渣男,不要以为渣男很简单,做渣男的要求很高的,因为渣男的外形、品味、谈吐、气质等都属于中上等的(这样才可以骗女孩子),所以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成为渣男的!几乎所有的渣男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男女关系混乱。虽然他已经拥有了你,但是他的心仍不安分,甚至在外面仍然宣称单身,对女人是来者不拒,身边既有红颜知己也有姐姐妹妹,嘴上对你说着海枯石烂,背地里和她们一起吃饭,当你发现时,他还会说你是无理取闹!
2.脾气暴躁易怒甚至有家暴倾向。都说爱情会让人变得温柔,热恋中的两个人总是甜甜蜜蜜的,恨不得把彼此捧在手里,含在嘴里,但是渣男就不一样了,他完全以以我为中心,大男子主义,对你一点也不会忍让,说他几句他就大发脾气,甚至对你拳脚相加,这样的渣男赶紧离开,结婚前都这样,结婚后那还不得上天啊!
3.迫不及待的和你上床。虽然大家都是成年人,性爱也是热恋中少不了的事,但是一个男人在还没确认恋爱关系前或者刚刚确认恋爱关系就想和你上床,那么他得到你以后,肯定不会珍惜你,他只是想找一个免费的炮友而已,等到你对他没有新鲜感了立刻就把你甩掉!
4.对你们之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不愿意在恋爱中付出,无论是你想去旅游、购物、逛街、吃饭、看电影等,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你说去就去,你说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无所谓,不支持也不反对,不是他对这些事情没兴趣,是他对你没兴趣,他不想为了这种事操心,或者说他不想为你操心,反正一切都会安排好!
5.在一起花钱从不主动买单。甜言蜜语一大推,付钱时候玩AA,平常里总是说给你买这买那,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给你,但是到了看电影、买衣服、吃饭的时候他会让你AA制,当然,他不会直说,他会说钱包没带,微信没钱,信用卡刷爆了等等!有的渣男甚至在得到你的身体以后,经常找各种理由向你借钱,说的天花乱坠,除了弄项目就是搞工程,当借的你没有钱的时候,就是他要离开的时候!
爱情是甜蜜的,每个女孩都想遇到一个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男人,但并不是每个女孩都这么幸运,渣男的脸上并没有写着他是渣男,很多外表光鲜的男人却隐藏着一颗很不安分的心,奉劝各位美女在恋爱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会出现压制寡妇改嫁这样的价值观?
我是红辰,为您解答。
古代统治者希望通过寡妇改嫁来增加人口,而儒家思想却不提倡寡妇改嫁,简单来说就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点。总体来说,儒家提倡的是人性的忠孝礼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一个死去丈夫的女人忍受长夜漫漫的寂寞,孤独终老,这与佛家的禁欲、道家的清修,同理。
我国历朝历代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大批的青壮男人的死亡,朝廷出台一些鼓励生育、降低结婚年龄的政策,也不会明文支持寡妇改嫁,因为这不符合儒家思想赋予人们的道德观念。
举个反面例子,某岛国战国时期,军阀混战,大部分成年男子战死。为了增加人口,国家规定妇女必须披着被单,腰系枕头,出门去找幸存的成年男子,后来孩子生下来了却不知父亲是谁,有人出了个主意,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就姓什么,于是有了松下、渡边、鬼冢、井上等姓氏。
汉朝的儒生刘向还为贞洁烈女立传,赞美“从一而终”的寡妇。在《列女传》影响下,野史杂传中的妇女传记也相继问世。晋皇甫谧《列女传》、杜预《女记》,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明解缙《古今列女传》,清刘开《广列女传》等,都是其中有名的著作。
三国时期,夏侯令女嫁给了三国中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可惜曹文叔早死,夏侯令女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夏侯令女之父夏侯文宁劝夏侯令女改嫁他人,夏侯令女为坚持守寡,用刀割下自己双耳,以表明自己拒改嫁的决心。
红辰说某些内容纯属杜撰,不喜勿喷。
遇见美丽的女儿国国王?
《西游记》中猪八戒可谓全程都是惯有好色这一特点,在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难时,动不动就被美貌的妖怪把魂都勾走了被抓走,次次都得悟空去救他回来,后面还是次次不吸取教训,屡教不改。
在经过女儿国时,女儿国王美丽漂亮,还是一个琴棋书画精通的才女,是个男人都会对此动心的,更何况以色闻名的猪八戒,流了一嘴巴的哈喇水,丑态毕露所以我觉的猪八戒对女儿国国王肯定是动心了,只是没有那种色胆而去行动!原因有多方面
1.前车之鉴。作为猪八戒也是比较憨的一个人,对美女色心是经常泛滥,也因色心吃了两次惨痛的教训:a.在天庭因调戏嫦娥仙子,被玉帝一气之下打入凡间,永堕入畜道。想想堂堂的天庭大蓬元帅啊,竟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悔死了。b.在高老庄那里,应自己吃苦耐劳,为高元外干各种农活还不用报酬,娶了高家三小姐,圆房之夜又漏出猪形。在唐僧收他为徒时差点没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心有余悸。
2.落花有情流水无意。美丽的女儿国国王可是一门心思在她的御帝哥哥身上,自己明着说师傅不愿意自己想留下来入赘,可女儿国国王当没有听见,可谓自讨没趣,没意思,算了。
3.敬畏师傅,害怕孙悟空。猪八戒还是比较憨的一个角色,每次唐僧被抓走,悟空救助又遇难时,总是嚷嚷“散伙,变买家当,回高老庄过日子去”,可一当唐僧回来了就识趣不说了,估计也怕唐僧那可怕的紧箍咒经吧,而且国王可是师傅的女朋友,那敢去捣乱啊。对大师兄孙悟空来说,猪八戒有时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师兄的功夫分分钟钟秒杀他,那里敢在师兄面前放肆。
4.悟性的提高。一路经历那么多,风餐露宿,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好过啊,一心也想着赶紧到西天取的真经,加官进爵,可以过过有吃有喝的美日子。
有什么国外好看经典的恋人电影?
悟空最近老是问我问题,我都不太明确怎么回答,虽说确实最近有看新片。
适逢出差,又在酒店里看了一次自选。发现最近的看的电影都是欧洲的,发现欧洲的电影文化的确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
先推荐一个法国电影《锈与骨》。与美国电影的热情,激情或者一定要英雄主义或者大团圆结局不同,法国电影更加淡然,温情。'锈'是人生中的艰难和腐蚀了的人生,'骨'是一种傲气和意志。一个带着5岁男孩心理未长大的单身父亲,遭遇到凡人都会遇到的糟心生活却仍旧需要活下去的人生故事,偶遇到一个因事故失去双腿的海洋馆女训鲸师,两个人命运纠缠在一起最终互生情愫而互相携持一起走未来的人生。生锈的肉体和碎裂的骨头象征着这个巨大而不完美的世界里,没有人比别人更能参透生活本质的意义,拯救自己的也唯有自己。
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不张扬不奔放,使看多了美国电影的人会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欧洲文化本来就不同于美国。
看过好几个法国电影,风格类似,体现都是温和和淡淡的伤感,充满冲突的和谐之美。影片结束尚余内心一些无法述说的回味,总感觉意犹未尽。
推荐第二个墨西哥电影《为友了愿》。3个年已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了第四个老友生前遗愿,经历了很多波折,把一张著名作曲家写在餐巾纸上的作曲送到博物馆去展览的故事。
平淡无奇的故事却发生在这3个耋耄老人身上,也不能算是励志,却在温情之中,叫人既心酸又感慨。小人物的命运总是波澜不惊,但人到老了的时候终究会感叹这这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成功和惊人的成就,剩下的遗愿是否能实现是否值得去实现,人之将死,如果没有了最后一丝的固执,却真的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几个老哥们中最终是那个靠拄桌那个独自走到终点,既不图钱,也不图名,也是自己心里在老去前唯一的愿望吧!
人生路上,谁不渴望成功? 把简单的生活过好了其实也是成功。这是大多欧洲人的生活理念。减少欲望和利益的追逐,我想也是大多数人的理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