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家3财富,大航海时代距今多少年?
距今大约500年左右。
大航海时代,又称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欧洲则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主要原因:1.欧洲人对未知的世界,2.找寻新领地和财富,3.打破意大利商的专利权,4.信仰和新的精神,5.寻找香料,6.航海术的改良。
代表人物及主要事件:1.亨利王子,葡萄牙海上帝国的奠基者,2.迪亚士,第一个绕过好望角的航海家,3.达伽马,印度航线的开拓者,4.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科德斯,打败了秘鲁的印加族人,6.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7.德雷克,英国著名的私掠船船长、航海家,曾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古代的中国为何不能够兴起大航海?
中国的航海时代停止于明朝中叶,这个和明清时期统治者的专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国历史上“专制智慧”的巅峰应该就是明清时期。政权要稳定,危险一般就两处,一处是外患,一处是内忧。想要解决外患,断绝与外面的一切联系就是不二法门,也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明朝中叶以前的中国有多强大。
中国自秦朝以来,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先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隋唐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后有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的文化经济传播。据记载,明朝初年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和最强大的海军,经济和政治势力辐射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根据日本的滨下武志研究,15世纪前后,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白银为统一货币、(和现在的美元性质基本一样)无关税壁垒的政治经济联盟,这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最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中国与周边六十多个国家形成了一种“朝贡秩序”,由宗主国(中国)提供国际性安全保障,朝贡国对中国表示效忠。从1405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明王朝对这个联盟体系的大规模巡检,不管是近三万名的随员还是六十多艘九桅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当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上图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那么如此强大的海军为什么会消失?
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前面的问题,这个和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明朝前期的开放政策,沿海港口的发达与经济空前繁荣,使各朝贡国对宗主国(中国)的财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以倭寇为代表的烧杀抢掠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对统治者来说江山的稳固远比经济发展要重要的多,再加上维持海军需要庞大的开支,在党争和腐败驱使下,以国家安全政权稳定为前提,关闭一切对外开放的港口。朝廷更是明令禁止沿海人民与朝贡国发生贸易,不得建造双桅杆的船只,否则按“私通外国”视同叛乱治罪,就这样造船技术戛然而止,海军体系自我毁灭。
西欧大航海的崛起
而对欧洲人向往东方的强烈欲望,来自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里面详尽的描述了东方大国“遍地是黄金”的富有。从此,欧洲人就没停止过对东方大国的探索和对财富的渴望。与停止郑和下西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国书,向西航行登录了美洲,自此,伟大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了。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接着又是工业革命,从此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心“渐行渐远”。
直到500年后的今天,海洋强权依然是各大国争夺的重点。中国在世界上“消失”的这500年,可以说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在思想上的“墨守成规”以及对自己政权的延续永远大于国家的发展!
有什么短篇科幻小说让你震惊?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一生写了很多科幻小说,被人们誉为“科幻小说的鼻祖”。我对他的书非常感兴趣,读过他4本科幻小说,分别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记》和《神秘岛》。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儒勒·凡尔纳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在作者的那个时代,人类连电灯还没有发明,远洋旅行简直是梦想,但作者大胆幻想并详细描写了潜水艇。不仅如此,这本书还包容了很多科学知识,对海洋动物、植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了潜水艇的设计制造和指挥者尼摩船长和水手们周游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通过对所到之处的描写告诉我们许多地理知识。不愧为一部丰富多彩而又神奇的小说。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这本书描写了主人公福克先生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了无数自然障碍,终于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壮举。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内容让人觉得非常神奇且动人心魄,而他的小说构思也非常巧妙。在我读的这几本书时,惊奇地发现作者很巧妙地把四个独立的故事了起来,经常在一个故事里到其他故事的人物或者情节。这样你会觉得这些故事变得格外真实可信。比如《神秘岛》里,意外地带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的水手艾尔通,让人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怎么样?你也来读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吧。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后他受船长尼摩的邀请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部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苏格兰航海家哈利·格兰特海事遇难两年后的某天,“邓肯”号的船长格里那凡爵士偶然发现了哈利·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格里那凡爵士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去寻找格兰特船长,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无数艰险。他们这一行人沿着南纬三十七度环绕地球一周,经历了无数坎坷与挫折,战胜了千难万险,最后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成功救出了格兰特船长和两名船员。《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绅士福克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同牌友们打赌,而从伦敦出发,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途中他不幸被误当作偷窃英格兰银行的大盗,被苏格兰通缉、追捕。随后他和仆人万事通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难险阻,路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地。在环绕地球一圈并回到伦敦时,却迟到了五分钟,他自认失败,却意外的获得了胜利。原来,他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利用时差正好节省了一天的时间。福克的机智、勇敢和毅力都表现了十足的绅士派头,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神秘岛》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被困在南方军队中的五个南方人伺机乘气球逃脱,途中,被狂风吹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并没有绝望,从林肯岛到塔波岛,从慈悲河到远西森林,从壁炉到花岗岩宫,靠团结和互助,凭智慧和勤劳,从一无所有的难民,变成了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的公民。玻璃、烟草、枪支、美食,他们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荒岛的岁月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他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故事的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尼摩船长在最后一刻指挥“邓肯号”游艇来解救他们。回到美国后,这些人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重建林肯岛,让林肯岛精神复活。哥伦布信奉什么教?
哥伦布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后裔。他极具冒险精神,自幼热爱航海冒险,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怀着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和“证明”地球是圆的,他到处游说,希望找人赞助他的远航。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为什么影响不一样?
要说近代世界航海界的前辈,郑和和哥伦布名列前茅,他们不仅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地域而且影响度也大为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处时代背景
郑和是在明成祖朱棣年间开始进行远航,前后七下西洋,每次出海规模庞大,这是基于中央集权制度下的联络番邦行为,一种小农经济下资本主义萌芽前夕阶段。更是一种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方式。
哥伦布是中世纪西班牙王室支持,出海规模较小,比郑和晚了尽百年的时间,急需开辟市场的被动局面下的产物。
二,航海目的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出于宣扬大国神威,促进与所到之处的友好交流,促进大明王朝的辉煌国威的,代表和平风范。因此每次出海都是带着瓷器和丝绸之类的贵重物品,而换回的只是香料等廉价物品,而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找到新印度(实际上是美洲大陆),进行土地与金钱的扩张,是一种掠夺式的殖民主义。
三,二者的传播度不同
哥伦布航海因为发现美洲大陆,让欧洲得以继续领土扩张,更是为后来的殖民主义经济掠夺和两百多年的黑奴贸易让欧洲获利颇丰,因此被欧洲人奉为神般存在,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对比郑和就没那么幸运,在明成祖之后,由于新执政者多听取儒士之言,认为下西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致使国库空虚,随着郑和的逝世,政府海禁政策的施行,轰轰烈烈的明朝航海舰队就此没落,更为心痛的是如此精湛的航海经历及技术经验的航海日志被车架郎中刘大夏毁坏,这让后世彻底没了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考究,因此传播度不高。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因为时代背景、目的不同、传播度不同导致影响也有差距。
个人认为,郑和比哥伦布航海更震撼,更和平,更高尚。
我是——文以韵之
欢迎各位留言点赞,发表不同见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